◎ 狠狠紅
縱情之道
◎ 狠狠紅
38 歲的舒淇,若隱若現(xiàn)地透露了她與馮德倫的戀情——她在微博里貼出了一張馮德倫與自己愛貓一起吃飯和對看的照片,附的文字是“登堂入室”;40歲的周迅,公布自己的新戀情則坦蕩得多——她直接在微博里放上了合影,配上文字“請大家多多關照”。
若是把明星分成幾個派別,舒淇和周迅大約處在一個集合之內(nèi)——她們的氣質(zhì),兼有柔弱和強硬兩重;她們的魅力,幾乎都來自于用柔弱身軀對撞生活的堅硬;她們扮演的角色,似乎或多或少帶著自己生活的影子,是混沌人世里的角色,白得尖銳,也是享樂世界最坦蕩、最無辜的縱情者;她們之于大眾的符號是“敢愛”——愛得奮不顧身,哪怕受傷。
“敢愛”的背后,是一場又一場的戀愛。例如周迅,為了追隨當時的戀人——竇唯堂弟竇鵬——來到北京,成為北漂。其后是賈宏聲、樸樹、宋寧,雖然職業(yè)各異,但全都是有著一顆搖滾心的酷帥男青年。然后到了李亞鵬——當時的李亞鵬,正處于剪去長發(fā)、摘掉耳釘,告別搖滾青年和變成“一個熱愛談慈善、談事業(yè)的中年男人”之間的階段,這對于周迅的吸引力,也并不難理解。再之后,周迅告別了那種對于音樂青年的審美趣味,李大齊是造型師,王朔是富二代,但無論對方是什么人,周迅的方式都一如既往,舍身地投入,哪怕最后摔得稀巴爛。楊瀾在采訪中問她:“下次會不會學得聰明一點?”她的回答是“不會”?!跋雽W嗎?” “不想?!?/p>
“不會”和“不想”的原因是:若非如此,則不能抵達自己——以情欲為人生驅動力,在一次又一次的高峰體驗里,接近自己、認同自己,然后觸摸到這個世界,將自己融入這個世界——這是舒淇、周迅的生存之道。有些人以征服為人生驅動力,有些人以焦慮為人生驅動力,甚至,虛榮、自私亦是一種驅動力。可是,抵達自己是如此艱難的事情,它要求你剝離掉人生來的種種不自由,剝離掉來自他人好意的勸誡、惡意的壓榨,甚至剝離掉文明——像高更拋家棄子來到塔希堤島那樣——做一個野人,一個土著人。抵達自己,遠比抵達成功更難。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發(fā)明了一個詞語——“高峰體驗”,指的是人生里難得的片刻,感覺到心靈深處的顫栗、歡欣、滿足、超然的情緒體驗。這種體驗,通常只發(fā)生在那些處于金字塔頂層的人們身上。原因很簡單,你無法想象,一個對基本生存仍有著需求的人可以奢侈地追求高峰體驗。所以,有時候我們稱贊周迅或舒淇“敢愛”的勇氣,那是因為,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正是不可企及的彼岸紅花。(蘇紫 摘自《女友·家園》2014年第7期 圖/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