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曉丹
家中有天堂
◎ 吳曉丹
年前,父母要求我代他們拜訪深圳周邊的親戚,尤其是近十年沒見的遠房姨媽。這個姨媽我記得,外婆每次提起她都是四個字:命運多舛。她高考時意外落榜,訂婚后遭人悔婚,直到三十歲才相親結(jié)婚。
20 年前,這些事任何一件都了不得。好在姨父很爭氣,姨媽生活很給力,親戚們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氣。誰知再度天有不測風云,表弟一出生便是兔唇、腦癱。為了給孩子最好的照顧,姨媽辭了職,滿世界求醫(yī)問藥。姨父決定舉家遷移到醫(yī)療水平更先進的廣州。她公公作為化學(xué)教授,用賣專利的錢全力供應(yīng)孩子的醫(yī)藥費。她婆婆倒是多次提過生二胎,但無人響應(yīng)。被逼急了,姨父跑去結(jié)扎,說上天已經(jīng)對孩子不公平,作為爸爸媽媽,他們能做的就是給他完整的愛。
這些年盡管走動不多,我也從親戚的只字片語中得知姨媽家的情況——她帶一歲半的孩子去佛山治療,中醫(yī)用針扎滿孩子全身;她陪孩子去特殊學(xué)校準備就讀,早熟的孩子望著各有不同的同學(xué)一一打招呼;孩子喜歡下棋,她給他找名師,自己也努力學(xué)……
一路上,我疑心會看到一個滿臉愁苦的家庭婦女,卻意外地看到一個溫柔精致的母親。
進門的時候,姨媽在收拾象棋,笑吟吟地說剛剛姨父下棋輸給了表弟。
被醫(yī)生判斷為小腿肌肉萎縮的表弟搖晃著走過來。12歲的孩子,教養(yǎng)良好,沉穩(wěn)老成地在我的錯愕中向我打招呼,叫我姐姐。我還看到他們桌角縫上以防孩子撞到的小布包,和墻上每隔一段距離都有的攀附扶手。
那個下午過得很快,因為陽光很好,因為功夫茶很香,也因為談笑風生很快樂。只要有兩個人愿意一起往同一個方向走,至少可以到達春暖花開的人間;如果有三個人一起,說不定可以到達天堂。當然我們通常都叫這個地方——家。(摘自《女報》2014 年第 3 期 圖 /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