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同殺菌劑對蘋果炭疽葉枯病的防治效果

      2014-08-10 12:29:53王彩霞史祥鵬張振芳李保華
      植物保護(hù) 2014年6期
      關(guān)鍵詞:炭疽葉枯病吡唑

      王 冰, 王彩霞, 史祥鵬, 張振芳, 李保華

      (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xué)農(nóng)學(xué)與植物保護(hù)學(xué)院, 山東省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控重點實驗室,青島 266109)

      不同殺菌劑對蘋果炭疽葉枯病的防治效果

      王 冰, 王彩霞, 史祥鵬, 張振芳, 李保華*

      (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xué)農(nóng)學(xué)與植物保護(hù)學(xué)院, 山東省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控重點實驗室,青島 266109)

      為了篩選出防治蘋果炭疽葉枯病的有效殺菌劑,采用室外先接種后施藥和先施藥后接種的方法,測試了6種藥劑的內(nèi)吸治療效果和8種藥劑的保護(hù)效果。在病菌侵染后的72 h內(nèi)使用吡唑醚菌酯,或在病菌侵染后的24 h內(nèi)使用咪鮮胺對病斑的顯癥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波爾多液在噴施后18 d,對炭疽葉枯病菌侵染的抑制效果仍達(dá)50%,肟菌·戊唑醇、烯酰·吡唑酯和唑醚·代森聯(lián)3種藥劑在施藥后的第11天,其保護(hù)效果與對照仍有顯著差異,持效期達(dá)11 d,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氫氧化銅和咪鮮胺4種保護(hù)劑的持效期只能維持6 d。炭疽葉枯病的防治應(yīng)以波爾多液為主,并與吡唑醚菌酯等有機殺菌劑交替使用,有機銅制劑不能替代波爾多液。

      蘋果炭疽葉枯?。?保護(hù)作用; 內(nèi)吸治療; 持效期; 施藥適期

      蘋果炭疽葉枯病(Glomerellaleaf spot, GLS)是由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引起的一種葉部病害[1-2],主要危害‘嘎啦’、‘金冠’、‘秦冠’和‘喬納金’等品種[5],造成蘋果樹大量落葉和果實嚴(yán)重腐爛,樹勢嚴(yán)重削弱,導(dǎo)致次年絕產(chǎn)[1,3-4]。蘋果炭疽葉枯病最早于1988年在巴西首次報道,1999年在美國發(fā)現(xiàn)[1-2],2011年在我國的江蘇豐縣、安徽碭山等地首次發(fā)現(xiàn)[5]。目前山東、陜西、遼寧、河南、河北等蘋果主產(chǎn)省已普遍發(fā)生。蘋果炭疽葉枯病在我國是一種新發(fā)生的病害,生產(chǎn)上尚無有效的防治措施。其病菌侵染量大,潛育期短,產(chǎn)生的子囊孢子能隨氣流傳播,防治非常困難。根據(jù)對該病已有的知識,蘋果炭疽葉枯病仍需依靠以化學(xué)藥劑防治為主的控制策略。炭疽葉枯病菌主要在降雨期間侵染,降雨前噴施保護(hù)性殺菌劑,或者在病菌侵染后噴施內(nèi)吸性治療劑,都是控制病菌侵染與危害的可能途徑。然而,在生產(chǎn)中,果農(nóng)曾嘗試過多種殺菌劑,都未能有效控制炭疽葉枯病的發(fā)生與危害。目前,尚未見關(guān)于評價各種殺菌劑對炭疽葉枯病防治效果的報道。本研究通過在‘嘎啦’蘋果活體葉片上先接種后施藥和先施藥后接種2種方式,評價了6種殺菌劑對蘋果炭疽葉枯病內(nèi)吸治療和8種藥劑的保護(hù)效果,旨在篩選有效的藥劑,為蘋果炭疽葉枯病的化學(xué)防治提供可靠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病菌及藥劑

      2011年9月中旬,自山東省萊西市南墅鎮(zhèn)上莊村采集‘嘎啦’蘋果炭疽葉枯病病葉,室內(nèi)25 ℃保濕培養(yǎng)3 d,待病葉上產(chǎn)生分生孢子,挑取單孢,獲得純培養(yǎng)菌株,在5 ℃冰箱中保存。接種前,將保存菌種轉(zhuǎn)接到PDA中,25 ℃活化,待菌落長至培養(yǎng)皿2/3時,用接種環(huán)刮除氣生菌絲,25 ℃繼續(xù)培養(yǎng)2~3 d。待培養(yǎng)菌落上長出橘黃色分生孢子角,挑取分生孢子角,放入適量純凈水,混勻,用血球計數(shù)板將孢子懸浮液濃度調(diào)至104個/mL,加入終濃度為0.1%的吐溫-20,備用。孢子懸浮液現(xiàn)配現(xiàn)用,放置時間不超過1 h。

      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和報道,選擇對炭疽病菌可能有效,且生產(chǎn)上常見的殺菌劑12種,殺菌劑的種類和生產(chǎn)廠家見表1,試驗用量為廠家推薦用量。

      表1 蘋果炭疽葉枯病藥效試驗所測試殺菌劑種類、劑型、有效成分、使用劑量及生產(chǎn)廠家Table 1 Tested fungicides, formulation, effective components, dosage and manufacture on controlling of Glomerella leaf spots

      1.2 內(nèi)吸治療效果的測定

      采用先接種后噴藥的方法,以清水為對照,測試了咪鮮胺等6種殺菌劑對蘋果炭疽葉枯病的內(nèi)吸治療效果[6]。

      8月下旬,在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xué)試驗園內(nèi)選擇7年生的盆栽‘嘎啦’蘋果樹6株,每株樹上標(biāo)記7個長梢,共標(biāo)記42個梢,每個梢上標(biāo)記3個健康無病,且發(fā)育成熟的葉片,用于接種。病菌接種在下午17:00左右進(jìn)行,接種時用手持噴霧器將孢子懸浮液均勻地噴灑到處理葉片上,直到孢子液流下為止。接種后用塑料袋將接種枝條全部密封保濕,12 h后摘袋。

      分別于病菌接種后24 h和72 h,進(jìn)行藥劑處理。噴藥時用手持噴霧器將藥液均勻地噴灑到接種葉片的正反面,直至葉片上有藥液流下為止。每種藥劑每次分別在不同的樹上處理3個接種梢,2次共在6株樹處理6個梢。

      接種后第7天,當(dāng)葉片上的病斑數(shù)不再增加時,檢查記錄每個接種葉片上的病斑數(shù),在每個接種葉片上選取10個最大的病斑,測量其縱橫徑。

      1.3 保護(hù)效果及持效期測定

      8月下旬,在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xué)膠州科技示范園,選取18株4年生長勢良好、枝條繁多、葉片健康的‘嘎啦’蘋果樹,試驗用樹在進(jìn)行藥效試驗前5個月內(nèi)沒有使用過任何殺菌劑。試驗時,用背負(fù)式噴霧器將藥液均勻地噴灑到整樹上,直到所有枝條上都有藥液流下為止。每種藥劑處理2株樹,以噴灑清水作為對照。

      在噴藥后的當(dāng)天、第3天、第6天、第11天和第18天,分別從每種藥劑處理的樹上剪取3個枝條,每根枝條保留3個健康無病、且發(fā)育成熟的葉片用于接種。將處理枝條插于組培瓶中水培,用手持噴霧器將孢子懸浮液均勻地噴灑到接種葉片上,直到有水滴流下為止。將接種枝條套塑料袋,轉(zhuǎn)入25 ℃光照培養(yǎng)箱中保濕培養(yǎng),12 h后解袋。接種病菌5 d后,當(dāng)對照組葉片上的病斑數(shù)不再增加時,檢查記錄接種每個葉片上的病斑數(shù)。

      1.4 數(shù)據(jù)處理

      以每個葉片上的病斑數(shù)和病斑縱橫徑為基本數(shù)據(jù),采用通用線性模型(GLM)進(jìn)行方差分析,假設(shè)每個葉片上的病斑數(shù)和病斑的縱橫徑呈正態(tài)分布,在GLM模型中選用Gaussian分布函數(shù)。用multcomp模塊中的glht函數(shù)進(jìn)行多重比較。全部的數(shù)據(jù)分析用R統(tǒng)計軟件完成。在方差分析之后,用每個葉上平均病斑數(shù)或平均病斑直徑計算藥劑的防治效果:

      藥劑防效(%)=[對照組平均每葉病斑數(shù)(平均病斑直徑)-處理組平均每葉病斑數(shù)(或平均病斑直徑)]/對照組平均每葉病斑數(shù)(或平均病斑直徑)×100。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內(nèi)吸治療效果

      接種蘋果炭疽葉枯病菌的‘嘎啦’葉片,于接種后48 h開始顯癥,初期癥狀為直徑1~4 mm近圓形的黑色病斑,病斑邊緣模糊。隨后病斑逐漸擴大、枯死,形成黑色枯死斑。接種5 d后不再形成新的病斑。接種后第7天調(diào)查,所有接種葉片上的平均病斑為56.69個,單個葉片上病斑數(shù)的最大值為150個。每個葉片上10個最大病斑的縱徑和橫徑的平均值為1.02 cm,病斑最大直徑為2.2 cm。

      病菌接種后第24小時和第72小時施藥試驗結(jié)果(表2)表明,接種后第7天,在所測試的6種內(nèi)吸治療劑中,吡唑醚菌酯和咪鮮胺兩種藥劑處理葉片上的病斑數(shù)與對照有顯著差異(P<0.05),表明2種藥劑能有效抑制侵染病菌形成病斑,2次施藥的平均抑制效果分別為67.78%和46.42%。其中,咪鮮胺在病菌接種24 h后施藥,對病斑形成的抑制效果為61.65%,在接種后72 h施藥,抑制效果降為31.19%。氟硅唑、甲基硫菌靈、戊唑醇和烯酰嗎啉4種藥劑處理葉片上的病斑數(shù)與對照都無顯著差異, 表明這4種藥劑對侵入葉片內(nèi)的病原菌都無內(nèi)吸治療效果。

      在所測試的6種內(nèi)吸治療劑中,咪鮮胺處理葉片上病斑直徑與對照存在顯著差異(P<0.05),表明咪鮮胺能有效抑制病菌在葉組織內(nèi)生長擴展,2次施藥的平均抑制效果為51.50%(表2)。烯酰嗎啉和吡唑醚菌酯在病菌接種24 h后處理葉片上病斑的直徑與對照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表明2種藥劑在病菌侵染后24 h內(nèi)施用對病斑擴展有抑制效果,其效果分別為58.86%和47.78%。在病菌接種72 h后,2種藥劑都失去對病斑擴展的抑制效果。氟硅唑、甲基硫菌靈和戊唑醇3種藥劑處理葉片上的病斑直徑與對照都無顯著差異,表明4種藥劑對病斑的擴展無抑制效果。

      表2 6種殺菌劑在病菌接種后24 h和72 h使用對炭疽葉枯病斑形成和擴展的抑制效果1)Table 2 Effect of 6 systemic fungicides on inhibiting GLS lesion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when applied at 24 hr and 72 hr after inoculation

      1) 表中同列不同字母代表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
      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s.

      2.2 保護(hù)效果與持效期

      所測試的8種殺菌劑,在施藥當(dāng)天保護(hù)葉片不受葉枯炭疽病菌侵染的效果都能達(dá)到97%以上(表3);施藥后第3天,除甲基硫菌靈和咪鮮胺外,其他6種藥劑的保護(hù)效果都保持在80%以上;施藥后第6天,8種藥劑的保護(hù)效果都維持在57%~77%之間;施藥后第11天,除波爾多液、烯?!み吝蝓?、肟菌·戊唑醇3種藥劑的保護(hù)效果還保持在50%以上外,其他5種藥劑的保護(hù)效果都降至45%以下。其中代森錳鋅和氫氧化銅處理葉片上的病斑數(shù)已與對照無顯著差異,表明2種藥劑已完全失效。施藥后第18天,只有噴施波爾多液處理葉片上的病斑數(shù)與對照葉片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噴施其他藥劑葉片上的病斑數(shù)與對照葉片無顯著差異,說明在施藥后的第18天,只有波爾多液還有一定的保護(hù)效果,其他7種藥劑都已完全失去保護(hù)效果。

      表3 8種殺菌劑在施藥后不同時間保護(hù)葉片不受炭疽葉枯菌侵染的效果1)Table 3 Protective effect of eight fungicides on controlling GLS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application

      1) 表中同列不同字母代表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
      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0.05 level.

      3 討論

      所測試的保護(hù)性殺菌劑只有在施藥當(dāng)天和第3天能有效地保護(hù)葉片不受炭疽葉枯病菌的侵染,施藥后第6天藥劑的保護(hù)效果明顯下降,施藥第11天只有3種藥劑的保護(hù)效果還在50%以上,施藥18 d后只有波爾多液還保持一定的防治效果。本次試驗,在施藥后沒有遇到有效的降雨,藥劑持效期應(yīng)該為無雨條件下的持效期和防治效果。若遇降雨,藥劑的持效期會更短,防效會更低。

      炭疽葉枯病菌孢子的傳播和侵染都離不開雨水,降雨是病原菌侵染的必要條件,而且病菌孢子以直接侵染為主,侵染量大。根據(jù)所測試藥劑的持效期,防治炭疽葉枯病最有效的策略就是根據(jù)天氣預(yù)報,在降雨前及時噴藥保護(hù)葉片不受病原菌的侵染。

      所測試的6種內(nèi)吸殺菌劑中,只有吡唑醚菌酯和咪鮮胺在病菌侵染早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24 h和72 h的最高防治效果分別為68.47%和67.09%。炭疽葉枯病的潛育期很短,在適宜條件下接種48 h后就能發(fā)病,絕大多數(shù)病斑在第4天顯癥,接種病菌后第5天病斑數(shù)量不再增加。病原菌侵染后,既沒有用藥的時間,也沒有理想的防治藥劑。因此,炭疽葉枯病不適合采用在病原菌侵染后內(nèi)吸治療的防治措施。

      由于內(nèi)吸治療無效,對炭疽葉枯病的防治只能采用雨前噴藥保護(hù)或定期噴藥保護(hù)的措施。雨前噴藥需要準(zhǔn)確的氣象預(yù)報,在實際生產(chǎn)中難以實施,因此,定期噴藥保護(hù)就成為防治炭疽葉枯病易于實施的措施。蘋果炭疽葉枯病菌主要在小的枝條上越冬,次年5月中下旬(落花后20~40 d內(nèi))遇雨后開始初侵染,直到9月份仍有大量病菌侵染。為了減少用藥量,提高病害的防治效果,需要選用持效期長的藥劑。在所有的供試藥劑中,波爾多液的持效期最長,其次是烯?!み吝蝓ズ碗烤の爝虼?。在實際的病害防治中,從蘋果落花后的第20天開始用藥保護(hù),直到9月中旬氣溫明顯下降后結(jié)束。防治藥劑以波爾多液為主,采用波爾多液與吡唑醚菌酯為主要有效成分的藥劑,或與肟菌·戊唑醇等藥劑交替使用策略。

      吡唑醚菌酯對炭疽葉枯病既具有良好的保護(hù)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內(nèi)吸治療效果,是防治蘋果炭疽葉枯病較為理想的藥劑。目前,還不了解該種藥劑的作用機制和病原菌產(chǎn)生抗藥性的速度,在實際生產(chǎn)中,應(yīng)盡量避免頻繁使用,以保護(hù)該種藥劑的使用期。

      對蘋果炭疽葉枯病,包括其他果樹炭疽病,藥劑的防治都達(dá)不到理想的效果,在實際生產(chǎn)中還需深入研究其發(fā)生與流行規(guī)律,探討其他的防治策略,研制開發(fā)更有效的防治藥劑。

      4 結(jié)論

      在測試的6種內(nèi)吸治療劑中,吡唑醚菌酯在病菌侵染后的72 h內(nèi)使用,對病斑的顯癥有一定內(nèi)吸治療效果,內(nèi)吸治療效果為67.09%~68.47%。咪鮮胺在病菌侵染后的24 h內(nèi)使用也有一定的內(nèi)吸治療效果,防效為61.65%,但在病菌侵染后72 h使用,內(nèi)吸治療效果降為31.19%,烯酰嗎啉在病菌侵染后的24 h內(nèi)使用對病斑的擴展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效果為58.86%,甲硫菌靈、氟硅唑和戊唑醇對蘋果炭疽葉枯病無內(nèi)吸治療效果。

      所測試8種藥劑中,在施藥后的6 d內(nèi)都有一定的保護(hù)效果,在施藥第11天,代森錳鋅和氫氧化銅完全失效,在施藥后的第18天,只有波爾多液有效,其他7種藥劑完全失效。所測試的8種藥劑中,波爾多液持效期最長,對炭疽葉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烯酰·吡唑酯、肟菌·戊唑醇和唑醚·代森聯(lián);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氫氧化銅和咪鮮胺4種藥劑的殘效期短,保護(hù)效果很差。

      在實際的病害防治中建議以波爾多液為主,并與以吡唑醚菌酯為主要有效成分的藥劑或肟菌·戊唑醇等有機殺菌劑交替使用,此外,波爾多液不能用有機銅制劑替代。

      [1]Leite Junior R P, Tsuneta M, Kishino A Y. Ocorrencia de mancha foliar deGlomerellaem macieira no estado do Parana[M]. Informe da Pesquisa-Fundacao Instituto Agronomico do Parana, 1988.

      [2]González E, Sutton T B.First report ofGlomerellaleaf spot(Glomerellacingulata) of apple in the United States[J]. Plant Disease, 1999, 83(11):1074.

      [3]Cimanowski J, Bielenin A, Ciecierski W. Effect of autumn urea application on ascospore production ofVenturiainaequalisand on control of apple scab [J]. IOBC-WPRS Bulletin, 1997, 20:64-68.

      [4]Walgenbach J, Gorsuch C, Unrath D, et al. Integrated orchard management guide for commercial apples in the Southeast[R]. North Carolina 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ice, 2008.

      [5]Wang C X, Zhang Z F, Li B H, et al. First report ofGlomerellaleaf spot of apple caused byGlomerellacingulatain China[J]. Plant Disease, 2012, 96(6):912-913.

      [6]董向麗,李海燕,孫麗娟,等.蘋果銹病防治藥劑篩選及施藥適期研究[J]. 植物保護(hù),2013, 39(2):174-179.

      ControleffectsofseveralfungicidesonGlomerellaleafspotcausedbyGlomerellacingulataonapple

      Wang Bing, Wang Caixia, Shi Xiangpeng, Zhang Zhenfang, Li Baohua

      (CollegeofCropProtectionandAgronomy,QingdaoAgriculturalUniversity;KeyLabofIntegratedCropPestManagementofShandongProvince;Qingdao266109,China)

      In order to screen effective fungicides to controlGlomerellaleaf spot caused byG.cingulata, systematic effects of 6 fungicides and protective effects of 8 fungicides were tested by applying the fungicides after and before inoculation. Pyraclostrobin and prochloraz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infected pathogen to develop to disease lesions when applied within 72 hr and 24 hr after conidial inoculation. The 8 protective fungicides were all revealed effective protection effects within 6 days after application. Bordeaux mixture was the most effective protection fungicide, the protective effect lasted 18 days, and could be used as the major fungicide in the control ofGlomerellaleaf spot.

      Glomerellaleaf spot; protective effect;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ive duration; appropriate spraying time

      2013-12-16

      :2014-04-08

      國家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技術(shù)體系(CARS -28);山東省泰山學(xué)者建設(shè)工程

      S 482.2

      :B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4.06.034

      * 通信作者 E-mail:baohuali@qau.edu.cn

      猜你喜歡
      炭疽葉枯病吡唑
      蕓苔素內(nèi)酯與吡唑醚菌酯在小麥上的應(yīng)用技術(shù)
      帶你走進(jìn)炭疽的世界(下)
      帶你走進(jìn)炭疽的世界(上)
      2005-2018年中衛(wèi)市炭疽流行因素分析
      蕓苔素內(nèi)酯與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應(yīng)用技術(shù)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離與篩選
      大蒜葉枯病重發(fā)原因分析與綠色防控技術(shù)
      上海蔬菜(2016年5期)2016-02-28 13:18:08
      新型多氟芳烴-并H-吡唑并[5,1-α]異喹啉衍生物的合成
      水稻白葉枯病菌Ⅲ型效應(yīng)物基因hpaF與毒力相關(guān)
      蘋果炭疽葉枯病在芮城縣的發(fā)生特點及防治
      青海省| 邻水| 都兰县| 雅安市| 梁平县| 南涧| 大连市| 邹城市| 寻乌县| 赤城县| 定兴县| 巴马| 伊金霍洛旗| 延边| 大竹县| 富源县| 扎鲁特旗| 县级市| 江陵县| 中方县| 萍乡市| 莫力| 卓资县| 阿坝县| 武城县| 额济纳旗| 平利县| 马龙县| 闽清县| 息烽县| 四子王旗| 淮安市| 新民市| 汉中市| 沙湾县| 雷波县| 尉氏县| 莒南县| 连平县| 紫金县| 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