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能源安全問題及對策

      2014-08-11 08:07:50吳俊強陳長瑤等
      世界地理研究 2014年2期
      關鍵詞:能源安全

      吳俊強 陳長瑤等

      摘 要:作為非傳統(tǒng)安全的重要一支,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能源安全合作依然與經濟貿易飛速發(fā)展的現狀不相匹配,不利于起到持續(xù)性保障作用。本研究在綜合分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能源安全現狀的基礎上,對中國—東盟自貿區(qū)的能源安全合作的主要制約因素進行定性定量相結合的闡述,認為中國—東盟自貿區(qū)能源合作前景廣闊,但卻面臨著多元矛盾突出的極大考驗,并結合區(qū)域發(fā)展實際,提出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的南海資源聯合開發(fā)合作機制,解決影響南海油氣資源聯合開發(fā)合作機制的問題,提高我國與東盟國家在能源合作開發(fā)利用的技術水平和產業(yè)化能力;構建頂層推動的區(qū)域性海洋能源保障法律體系,保障區(qū)域性海洋能源和海上戰(zhàn)略通道的安全;建立雙邊“能源環(huán)衛(wèi)”公信體制,保障能源安全與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安全相結合,協調發(fā)展;利用合作圈重疊,構建綜合性能源安全管理系統(tǒng),以保證能源合作的主流意識發(fā)揮在雙方的經濟往來中的重要支撐作用,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在經濟層面更深層次的發(fā)展等新見解。以期突破現有的能源體制機制格局,實現雙邊能源安全合作邁入更高臺階。

      關鍵詞:能源安全;南海主權;大國干預;跨境污染

      中圖分類號:D815.5 文獻標志碼:A

      從可持續(xù)發(fā)展角度來看,能源安全是指能源的供給必須要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需求,要保證能源供給的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而能源的緊缺和世界石油價格的波動,已深刻影響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經濟建設[1]。近十年,研究中國東盟能源安全合作的成果豐碩。Elspeth Thomson[2]就東亞與東盟國家的能源局勢和需求進行分析,得出東盟國家不會將能源更多的提供給東亞國家的結論,張宏(音)[3]通過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稅現狀及發(fā)展需求的對比,認為雙方必須加強在能源領域的合作。黃莉娜[4]比較全面的總結中國東盟能源合作的制約因素和前景,提出以政府性文件約束來提高能源合作的思路。譚民[5]從國際法律的視角為中國同東盟國家的能源安全合作提供了建議。但研究主要集中于制度問題方面和淺層次的合作機制層面。就世界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能源安全發(fā)展趨勢看,如果區(qū)內不能夠形成深層次的合作,就不能形成雙邊合作模式或者多邊合作模式聯動。中國與東盟能源合作機制化的程度尚處于初級階段,迫切需要建立涵蓋多方面的長久性的聯動機制來驅動現有的雙邊合作向深層次發(fā)展。

      1 中國-東盟非傳統(tǒng)安全領域合作問題的提出

      首先從來源看,冷戰(zhàn)結束后,世界對傳統(tǒng)安全領域的關注轉向以金融安全、環(huán)境安全、跨國犯罪和能源安全等涉及民生的領域,而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在非傳統(tǒng)安全領域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是整個世界經濟發(fā)展最基本的推動力,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6]。上世紀70年代爆發(fā)的兩次石油危機使能源安全問題牽動著世界各國人民的神經。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fā)展,能源安全威脅呈現多元化、全球化、非政府化的趨勢,CAFTA①內部亦是如此。表現為區(qū)內各國各地區(qū)在能源安全上的共同利益增多,相互依存加深。

      其次從現實角度來看,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如期成立,雙方的貿易合作取得預期成果。據海關統(tǒng)計顯示2012年1月~11月中國對東盟貿易金額為3599.56億美元,同比增長9.3%,東盟已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6]。但同飛速發(fā)展的經濟相比,能源安全的合作明顯顯得落后。影響能源安全合作的背景十分復雜,既是政治、經濟矛盾的綜合產物,又有很多歷史、文化方面的背景[7]。中國與東盟間的非傳統(tǒng)安全合作雖然發(fā)展比較順利和迅速,但存在合作層次低,資源約束大的問題[8]。在全球化時代,能源安全是國家穩(wěn)定發(fā)展的前提[9],制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能源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能源地方性保護政策引發(fā)的跨境污染、海上戰(zhàn)略通道保障機制不完善、南海主權紛爭國際化導致能源互信機制缺乏和區(qū)外大國干預嚴重擠壓中國能源安全空間等方面并伴隨擴大和深入的趨勢。

      最后從中國-東盟能源安全歷史狀況及發(fā)展看,中國和東盟國家最早的合作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末,以1978年中國同菲律賓簽訂的原油長期貿易協議為代表。直到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依然以煤炭作為主要能源,1981年~1990年中國對石油的需求系數平均只有0.18,對天然氣的需求也僅局限于少數部門。1993 年中國成為能源凈進口國之后,由于中國進口能源的絕對數量,使得中國能源安全不僅是一個國內保障供應的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關乎國際能源供求和能源地緣政治的戰(zhàn)略問題。為了獲得穩(wěn)定的能源供給,中國政府積極推行能源外交并大力推動中國能源企業(yè)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努力在世界各地尋求穩(wěn)定的油源。東盟是中國的近鄰,是中國的能源重要來源地,20世紀90年代中國在海外開采的第一批原油就來自印度尼西亞。另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貿易飛速發(fā)展將會促使雙方就能源安全領域開展深層次的合作。

      2 CAFTA能源安全合作現狀

      2.1 雙方能源合作戰(zhàn)略互補性強

      在現已查明的資源中,東盟地區(qū)天然氣、石油及煤炭等資源豐度極高。從上述資源出口量角度來看,越南和印尼是東盟國家最大煤炭出口國,印尼是第六大天然氣生產國和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輸出國。文萊是東南亞第三大產油國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氣生產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于印度尼西亞,居東南亞第二,液化天然氣的出口居世界第二位。在資源的遠景方面,東南亞地區(qū)能源儲量也極為可觀。

      從能源的需求角度和分布來看,中國人均能源占有量小且分布不平衡的特點使能源對外依存度不斷加大。而東盟國家中越南、緬甸、印尼、文萊等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雙方在能源合作方面有很大的挖掘潛力。以天然氣資源為例,見表1。

      表1的統(tǒng)計顯示區(qū)內主要能源國中只有中國在天然氣可采儲量在呈上升趨勢,可采年限呈逆反趨勢。說明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對天然氣需求刺激性明顯,石油方面亦是如此。統(tǒng)計顯示2010年中國新增石油可采儲量不足當年消耗量的50%,這意味著我國有至少一半的石油需求量需要從國外進口。2011年我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達50%和21.9%,預計未來還將進一步走高[10]。據2011統(tǒng)計顯示,我國從東盟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已占到從東盟進口的全部礦產資源總額2/3以上。

      從開采技術和區(qū)位優(yōu)勢上看,由于雙邊的地緣經濟距離較近,到中國東部能源緊縮區(qū)的運輸成本和風險相對從中亞、俄羅斯等地區(qū)的單一化陸域進口發(fā)展前景廣闊。就資源稟賦的先天條件來講,東盟國家參與油氣資源開采的成本優(yōu)勢明顯,但在市場資源開發(fā)和勘探技術方面,通過建國以來自力更生的工業(yè)化道路選擇,為中國同東盟國家建立長期性的能源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2 能源安全合作與時俱進

      從我國的外交政策上看,我國一貫奉行睦鄰友好和平發(fā)展的外交政策。中共十六大報告第一次提出同周邊鄰國實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在2002年第九屆東盟地區(qū)論壇外長會議,我方代表就新安全觀提交了中國政府的立場文件,進行了詳細的闡述[11]。同時期東盟國家的安全戰(zhàn)略也發(fā)生了調整和變化,主要有兩方面構成:一是強調綜合安全觀念,二是強調合作安全[12]。能源安全作為國家安全戰(zhàn)略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綜合安全與合作安全交叉領域。就能源的分類情況來看,主流認識將能源級別作如下劃分:

      從能源層級來看,可大體分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本研究主要針對影響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發(fā)展的最大能源因素“可再生能源”進行探討。1993年我國成為能源凈進口國之后,快速的經濟增長對可再生能源資源的需求變得日趨強烈。2002年9月,中國與印尼能源論壇在印尼巴厘島舉行,這標志著中?。幔╇p方能源論壇對話機制。2004年,我國正式加入東盟與中日韓的“10+3能源部長會議”,這為我國與東盟各成員國參與彼此的能源計劃、加強能源對話與協作提供了一個新的渠道和機制。與此相對應的能源環(huán)境保護方面,雙方就相關問題的解決也做了大量努力,如2002年11月確定進行水資源保護、土地利用、自然資源合作,2004年8月“中國—東盟環(huán)境政策對話研討會”,2006年8月“中國—東盟環(huán)境管理研討會”等。但這些探索性的地區(qū)合作“還是很初步的、臨時的、應急的”[13]。

      3 制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能源安全問題的主要障礙

      3.1 南海主權紛爭國際化導致能源互信機制缺乏

      南海海域是當今世界爭議面積最大,多國交叉最為激烈的一個海域[14]。南海海域島嶼主權爭端涉及六國七方,加之東盟國家內部發(fā)展不平衡和整體實力的弱小,區(qū)域外大國的傳統(tǒng)安全力量和非傳統(tǒng)安全力量很容易干涉進來。從其他海域關于在爭議區(qū)內的資源開發(fā)的國際實踐來看,島嶼主權問題的爭奪、先存方利益主體的分配、共同開發(fā)區(qū)的確定是中國和東盟國家在構建南海資源聯合開發(fā)機制上的三大阻力,而且中國與東盟的能源合作還只停留在基于市場的資源優(yōu)化配置和企業(yè)之間的能源勘探開發(fā),政府間的合作較少。海洋能源合作開發(fā)對所在地自然資源稟賦和技術要求高、資金投入量大。東盟國家中的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在海洋油氣資源開發(fā)上條件較為成熟,但是上述國家也是同中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存在糾紛較多的國家。

      3.2 能源戰(zhàn)略通道保障機制不完善

      從整體上看,東南亞地區(qū)情況復雜,是海盜行為的多發(fā)地區(qū)。海盜問題的產生和發(fā)展有著極其復雜的淵源和背景,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以后東南亞海域再次成為全球海盜活動頻發(fā)的高危地帶。特別是9·11事件以來該地區(qū)的海盜活動呈現出與海上恐怖主義合流的新動向。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講,目前中國從國外進口的石油有80%以上要從馬六甲海峽通過,而東盟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所引致的能源安保的需要,也使得東盟與中國在地區(qū)和全球的能源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東南亞地區(qū)有許多在地緣政治當中被視為具有戰(zhàn)略地位的海峽,隨著世界經濟重心向亞太地區(qū)轉移,該地區(qū)的貿易量和對能源的需求將增大,對東南亞海域海上運輸的依賴性增強,然而海上戰(zhàn)略通道面臨海盜威脅[14]。1999 年以來,中國籍船只在馬六甲海峽和新加坡兩海峽總共遇襲5 次,其中4次在馬六甲海峽。盡管遇襲次數不高,但近年來,馬六甲海峽的承載著總價值超過5000億美元的世界貨物貿易總額和1/2的石油運輸,而且21世紀以來海盜活動愈發(fā)猖獗,平均每年340.5起,比1991年~1999年的平均值174.1起增加了95.6%,但打擊海盜活動的效果不佳,給依靠海上生命線維持本國大宗貿易往來的區(qū)內國家?guī)碇T多不便。

      表2所列地區(qū)海盜事件發(fā)生次數,約占全球當年總量的83%[16]。其中南海海域在冊海盜事件為101件,占27.3%。因此完善海上戰(zhàn)略通道保障機制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中國作為馬六甲海峽與新加坡海峽的主要使用國之一,有必要在兩海峽的安全管理上加大力度。而東盟地區(qū)還存在著成員國政府監(jiān)管不嚴造成的河道恐怖主義犯罪。如2011年的“10.5湄公河慘案”,13名中國船員在金三角水域遇害,這一事件再次讓中國與東盟有關國家認識到本區(qū)域聯合反恐,保障戰(zhàn)略通道的重要性依然嚴峻[1]。

      3.3 區(qū)域性能源開發(fā)政策引發(fā)的跨境公共環(huán)境問題

      早在20世紀70年代斯德哥爾摩人類環(huán)境會議上,環(huán)境惡化對人類的威脅已經開始受到重視[17],而環(huán)境惡化主要影響因素之一便是區(qū)域性能源開發(fā)政策的不合理性。目前,自貿區(qū)內部受產業(yè)集群條件的低成本化和城市化工業(yè)結構影響,區(qū)內各方所實行的能源開發(fā)政策地區(qū)保護主義明顯,導致被動方承受的資源過度開發(fā)和環(huán)境污染矛盾日益突出,生態(tài)環(huán)境、自然資源被嚴重的浪費和破壞。主要表現為:

      ①碳排放氣體量超標。碳排放氣體超標主要是因為熱帶森林被大量砍伐,尤其是泥炭濕地森林②的破壞。印尼泥炭濕地共有2250萬公頃,占全球的83%[18]。近年來大量的燒山毀林和經濟作物替種引發(fā)該地區(qū)許多次跨地區(qū)空氣污染。2006年的污染事件使得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等地能見度低于100米以下[19]。中國近幾年因大氣污染所造成的損失占當年GDP的3%~7%,以北方冬季長期大范圍霧霾天氣為甚[20]。

      ②植被破壞。森林植被破壞主要是由于該區(qū)域人地矛盾突擊。以水電站建設為典型。水電站建設對區(qū)內的森林毀壞量很大,柬埔寨將建的10座水電站,預計有1000公頃森林被淹沒[21]。此外,飛速增長的人口和傳統(tǒng)發(fā)展模式對森林資源的破壞亦相當嚴重。

      ③工業(yè)化水體污染加劇。東盟十國除老撾外,都共享著一條或者幾條國際河流,工業(yè)發(fā)展不但增加了區(qū)內國家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而且會促使發(fā)展中國家在趨利的帶動下,對國內環(huán)保標準把關不嚴。任廢料、廢渣、廢水傾入河流中,帶來區(qū)內用水危機和水體污染加劇。如印尼的芝塔龍河。作為500萬居民飲水和灌溉的主要來源,近30年來的工業(yè)化發(fā)展,加上當地環(huán)保措施和法律極不完善,導致芝塔龍河的河水變質,污染狀況嚴重,被視為“全球最臟的河流”。

      ④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東盟地區(qū)的土地面積占全球土地面積的3%,卻擁有全球20%的物種,是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qū)。但據世界銀行統(tǒng)計,南亞、湄公河流域、東南亞70%的物種已經消失[22]?!笆軚|亞地區(qū)政治歷史發(fā)展階段和冷戰(zhàn)后該地區(qū)的政治經濟發(fā)展態(tài)勢的影響,中國與東盟在環(huán)境領域的合作仍主要是以國家層面為主,超國家層面的和次區(qū)域的、次國家層面的還只是起到輔助的補充作用,影響的效果還很低”[23]。

      3.4 區(qū)外大國干預嚴重擠壓中國能源安全空間

      《國家安全學》認為,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與沖突是國家安全形成的前提條件[24,25],因此作為國家安全戰(zhàn)略中重要的一環(huán),能源安全中的文化因素滲透作用明顯。從區(qū)域內部來看,中國作為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國家,文化豐富多彩。東南亞是一個融合了多民族、多宗教的多元文化的地區(qū)。據粗略統(tǒng)計,該地區(qū)約有400個~500個民族[26],加之宗教文化的多樣化和內部經濟社會發(fā)展不均衡,使得中國與該地區(qū)在能源安全空間層面的建構本身就存在障礙。

      從區(qū)外角度講,東盟雖有著得天獨厚的發(fā)展?jié)摿蛢?yōu)勢,但其內部政治與文化融合差異化突出的特征使得成員國個體無法與域外大國和利益集團相抗衡。盡管冷戰(zhàn)結束后東盟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日益顯著,但東盟地區(qū)戰(zhàn)略地位的突出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使其繼續(xù)成為域外大國和利益集團在該地區(qū)博弈爭取的主要焦點。以美國為例,美國重返亞太對于東南亞地區(qū)的外交態(tài)勢和外交策略具有一定的沖擊作用,甚至會影響CAFTA建設和區(qū)內主導力構建,使得中國和東盟國家進入一段相對緊張的時期。這主要指美國借助強大政治、軍事、外交等地區(qū)安全手段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內部已有的合作成效進行的一種漸進式“軟侵入”。它以一種“溫情脈脈”的侵略方法使長期運用共同利益、組織體系、合作方式與話語主導權這四個維度一直奉行“平衡外交”戰(zhàn)略的東盟國家改變戰(zhàn)略決策。諸如駐東盟大使的設立、美國-東盟峰會的建成、《美國-東盟貿易和投資框架協定》的談判、《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加入、東盟地區(qū)論壇的參加等等。其中美國同中南半島國家關系的改善最為引人注意,尤其是2009年對緬甸改變禁運、孤立、施壓的政策,采取主動方式接洽緬甸當局。美東之間親密升溫,嚴重擠壓中國的能源安全空間,給本來在能源合作方面就互相猜忌的中東關系蒙上一層陰影。

      4 中國與東盟國家在能源安全合作領域的對策

      4.1 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的南海資源聯合開發(fā)合作機制

      中國與東盟能源安全合作存在諸多宏觀的結構性挑戰(zhàn)和微觀的市場差異性,因此,要實現能源安全的有效合作,僅靠自由市場機制的調節(jié)是不可行的,政府應當在能源合作中起主導作用。對南海海域油氣資源進行以政府為主導的共同開發(fā)是解決中國和東盟貧油少氣國家的能源現狀的優(yōu)先選擇。但是南海油氣資源開發(fā)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條約框架來約束各方的行為,明確各方的規(guī)則和義務并通過正規(guī)的手段將共同開發(fā)這種模式納入合作體制化的途徑中來。我國應該堅持在有理、有利、有節(jié)維護主權的完整,并積極尋求與東盟國家開展在南海油氣資源聯合開發(fā)的道路,推動南海資源聯合開發(fā)合作機制平臺的建設,一方面可以循序漸進的解決影響南海油氣資源聯合開發(fā)合作機制的問題,避免當事的東盟國家聯合區(qū)域外大國對我國領土的侵蝕和油氣資源的利用。另一方面可以推動我國與東盟國家在能源合作領域向多層次、高水平發(fā)展,提高我國與東盟國家在能源合作開發(fā)利用的技術水平和產業(yè)化能力。

      4.2 構建頂層推動的區(qū)域性海洋能源保障法律體系

      區(qū)內各方應該在國家法的基礎上結合地區(qū)實際,構建以頂層推動主導區(qū)域性海洋能源安全法體系建設,這既能實現多方傳統(tǒng)安全力量聯動,共同維護海上能源運輸航道的安全,又可以避免域外大國對關鍵性海峽和區(qū)內海洋能源的掌控。中國和東盟國家政府應在頂層推動的海洋能源安全法律體系下聯合成立類似于“上海合作組織”的組織機構,用以保障多方海上安全力量的聯動實施,共同打擊海盜和海上恐怖主義合流的新趨向,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從阻止問題繼續(xù)蔓延的角度解決能源戰(zhàn)略通道保障機制不完善的問題,緩解區(qū)內能源戰(zhàn)略通道壓力和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

      4.3 推動中國-東盟雙邊“能源環(huán)衛(wèi)”公信體制建設

      2002年成立的東盟“10+3”環(huán)境部長會議著重制定了10個優(yōu)先發(fā)展的領域,標志著中國東盟在能源環(huán)境安全領域合作的機制化[40]。公信(公共信用和公眾信用)作為社會三大主體(政府、社會組織、個人)間共同認定的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的行為準則,已經成為社會經濟高度發(fā)展階段的文化價值觀。區(qū)內絕大部分都是發(fā)展中國家,能源環(huán)境安全是雙方在采取何種發(fā)展方式的選擇上不得不考慮的一環(huán),對雙邊貿易可持續(xù)合作意義重大,雙方政府和人民首先要借助現階段的區(qū)域合作平臺,成立公信體制部門制定相關法律和具體行為準則并監(jiān)督執(zhí)行。其次借助現階段的區(qū)域合作的發(fā)展動力和合作機制,打破制度主義和地區(qū)保護主義的堅冰,將和環(huán)境安全、衛(wèi)生安全有關的一系列條約框架納入雙邊能源公信體制中來。

      4.4 利用合作圈重疊,構建綜合性能源安全管理系統(tǒng)

      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內部有許多國家級和次國家級的合作圈重疊,諸如GMS次區(qū)域合作、云南省橋頭堡國家戰(zhàn)略、泛珠三角以及環(huán)北部灣等。各方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政策優(yōu)勢及合作平臺促進多邊能源安全交流互動,增強能源安全互信,重塑多邊地緣經濟發(fā)展。全球化發(fā)展的今天能源伴隨著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已經成為了雙邊和多邊經濟合作的重要紐帶。

      5 結論與討論

      能源安全作為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保障,已成為國家安全環(huán)節(jié)的重要一環(huán)。能源資源匱乏的現實、海上戰(zhàn)略通道的不穩(wěn)定、政策性保護及開發(fā)導致的環(huán)境污染、域外大國的干擾和南海主權紛爭國際化趨勢嚴重干擾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在能源需求的合作和雙方在亞太地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及社會穩(wěn)定。21世紀以來,亞太地區(qū)正以其飛速發(fā)展的經濟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中心,但消費供求難以匹配的格局使得包括中國和東盟在內的許多國家缺乏必要的石油戰(zhàn)略儲備支撐。一旦世界能源局勢突變(能源價格大幅度波動和能源突發(fā)性供應中斷),其能源體系安全性的應變能力面臨極大考驗。中國作為亞太能源消費增長中心,與東盟國家在能源合作層面有著天然的區(qū)位優(yōu)勢,但卻面臨同域外能源消費大國的激烈博弈,且中國在海外的能源來源長期局限于非洲、中東、拉美和俄羅斯等油氣資源爭奪最為激烈的地區(qū),且來源地經濟、政治、社會穩(wěn)定性差。在能源空間日益緊縮的今天,除自身降低高耗能產業(yè),調整產業(yè)結構,對能源進行綜合手段宏觀調控,確保能源安全外,“多元化”能源外交戰(zhàn)略成為中國和周邊能源需求大國的必然選擇。可預見的是,海洋油氣資源豐富的東盟國家必將成為大國能源博弈的主戰(zhàn)場。中國必須聯合東盟國家,確保雙方在能源安全的共同利益,并結合區(qū)域實際和優(yōu)勢海權,參與全球范圍能源競爭。一方面保障能源戰(zhàn)略通道的安全;另一方面穩(wěn)定主權紛爭局勢,共同維護區(qū)內能源安全空間不被域外大國蠶食。在能源環(huán)境安全問題方面,東盟國家和中國所具備的特殊區(qū)位使得跨境空氣污染、跨流域污染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雙方政府正面臨如何處理日益增長能源需求和工業(yè)化、城市化規(guī)模性擴張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

      參考文獻:

      [1] 孫康,朱耀順.論中國與東盟非傳統(tǒng)安全合作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2(3):74-76.

      [2] Elspeth Thomson,ASEAN and Northeast Asian Energy Security: Cooperation or Competition?[J]. EAST ASIA,2006,3,(23):67-90.

      [3] Zhang Hong. Energy security concerns of China and ASEAN: trigger for conflict or coope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J]. Asia Eur J 2010,(8):413-426.

      [4] 黃莉娜.中國與東盟能源安全合作的障礙與前景[J].北方法學,2011(4):98-103.

      [5] 譚民.中國-東盟能源安全合作及其國際法律保障[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104-109

      [6] 陳柳欽.新世紀中國能源安全面臨的挑戰(zhàn)及其戰(zhàn)略應對[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11(9):59-68.

      [7] 王德華.日顯重要的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5(6):19-23.

      [8] 李計成.中國與東盟能源合作的現狀與前景[J].東南亞縱橫,2004(9):35-37.

      [9] 謝念親,謝娟.論影響中國文化安全的主要因素[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4):39-42.

      [10] 戚永穎.研判行業(yè)大勢,促進交流合作—《201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yè)發(fā)展報告》發(fā)布會綜述[J].回顧與展望,2012(1):66-77.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關于新安全觀的立場文件[EB/OL].http://www. fmprc.gov. cn/chn/wjb/zzjg/gjs/gjzzyhy/1136/1138/t4549.shtml.2002/08/06.

      [12] 趙晨.東盟的新安全觀[J].國際問題研究,1998(3):20-23.

      [13] Phnom Penh, Cambodia. Final Report of the East Asia Study Group[J].ASEAN+3 Summit,2002(4):59-60.

      [14] 羅婷婷.南海油氣資源共同開發(fā)合作機制探析[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11(5):1-7.

      [15] 戚永穎.研判行業(yè)大勢,促進交流合作—《201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yè)發(fā)展報告》發(fā)布會綜述[J].回顧與展望,2012:66-77.

      [16] 曹玉墀,劉軍坡,等.2010年全球海盜襲擊事件分析[J].世界海運,2011(7):38-40.

      [17] 周志成.論“環(huán)境安全”—從亞太地區(qū)看國際關系中新概念、新趨勢[A].任曉.國際關系理論新視野[M].長征出版社,2001:210-213.

      [18] 何華鋒.印尼紀行之三:失落的天堂雨林[EB/OL].財經網,2008-11-11.

      [19] 董麗.都是燒荒惹的禍[N].人民日報,2006-10-16.

      [20] 劉明慧.推進節(jié)能減排的政策體系探討[J].山東經濟,2009(7):78-83.

      [21] 環(huán)保組織.再建大壩會破壞環(huán)境[N].新加坡聯合早報,2008-06-30.

      [22] 陳文.東南亞生物多樣性遭受破壞的原因及應對措施[J].東南亞,2002(3):1-8.

      [23] 張文強.中國與東盟安全合作與制度構建[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1):41-46.

      [24] 劉躍進.國家安全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3-45.

      [25] 李文.東南亞:政治變革與社會轉型[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319.

      Abstract: Energy securit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does not match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in this region. This paper studies comprehensivel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ergy security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finds out that countries of this area has complementary energy resources, which lays sound founda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But at the same time, lack of mutual trust, lack of safeguard of transportation passage, trans-border public environment raised from regional energy development, meddling of big powers outside of the region are the problems lay before the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both sides.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we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constructing energy securit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Key words: energy security; CAFTA; South China Sea; countermeasure; cross-border pollution

      5 結論與討論

      能源安全作為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保障,已成為國家安全環(huán)節(jié)的重要一環(huán)。能源資源匱乏的現實、海上戰(zhàn)略通道的不穩(wěn)定、政策性保護及開發(fā)導致的環(huán)境污染、域外大國的干擾和南海主權紛爭國際化趨勢嚴重干擾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在能源需求的合作和雙方在亞太地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及社會穩(wěn)定。21世紀以來,亞太地區(qū)正以其飛速發(fā)展的經濟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中心,但消費供求難以匹配的格局使得包括中國和東盟在內的許多國家缺乏必要的石油戰(zhàn)略儲備支撐。一旦世界能源局勢突變(能源價格大幅度波動和能源突發(fā)性供應中斷),其能源體系安全性的應變能力面臨極大考驗。中國作為亞太能源消費增長中心,與東盟國家在能源合作層面有著天然的區(qū)位優(yōu)勢,但卻面臨同域外能源消費大國的激烈博弈,且中國在海外的能源來源長期局限于非洲、中東、拉美和俄羅斯等油氣資源爭奪最為激烈的地區(qū),且來源地經濟、政治、社會穩(wěn)定性差。在能源空間日益緊縮的今天,除自身降低高耗能產業(yè),調整產業(yè)結構,對能源進行綜合手段宏觀調控,確保能源安全外,“多元化”能源外交戰(zhàn)略成為中國和周邊能源需求大國的必然選擇。可預見的是,海洋油氣資源豐富的東盟國家必將成為大國能源博弈的主戰(zhàn)場。中國必須聯合東盟國家,確保雙方在能源安全的共同利益,并結合區(qū)域實際和優(yōu)勢海權,參與全球范圍能源競爭。一方面保障能源戰(zhàn)略通道的安全;另一方面穩(wěn)定主權紛爭局勢,共同維護區(qū)內能源安全空間不被域外大國蠶食。在能源環(huán)境安全問題方面,東盟國家和中國所具備的特殊區(qū)位使得跨境空氣污染、跨流域污染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雙方政府正面臨如何處理日益增長能源需求和工業(yè)化、城市化規(guī)模性擴張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

      參考文獻:

      [1] 孫康,朱耀順.論中國與東盟非傳統(tǒng)安全合作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2(3):74-76.

      [2] Elspeth Thomson,ASEAN and Northeast Asian Energy Security: Cooperation or Competition?[J]. EAST ASIA,2006,3,(23):67-90.

      [3] Zhang Hong. Energy security concerns of China and ASEAN: trigger for conflict or coope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J]. Asia Eur J 2010,(8):413-426.

      [4] 黃莉娜.中國與東盟能源安全合作的障礙與前景[J].北方法學,2011(4):98-103.

      [5] 譚民.中國-東盟能源安全合作及其國際法律保障[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104-109

      [6] 陳柳欽.新世紀中國能源安全面臨的挑戰(zhàn)及其戰(zhàn)略應對[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11(9):59-68.

      [7] 王德華.日顯重要的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5(6):19-23.

      [8] 李計成.中國與東盟能源合作的現狀與前景[J].東南亞縱橫,2004(9):35-37.

      [9] 謝念親,謝娟.論影響中國文化安全的主要因素[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4):39-42.

      [10] 戚永穎.研判行業(yè)大勢,促進交流合作—《201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yè)發(fā)展報告》發(fā)布會綜述[J].回顧與展望,2012(1):66-77.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關于新安全觀的立場文件[EB/OL].http://www. fmprc.gov. cn/chn/wjb/zzjg/gjs/gjzzyhy/1136/1138/t4549.shtml.2002/08/06.

      [12] 趙晨.東盟的新安全觀[J].國際問題研究,1998(3):20-23.

      [13] Phnom Penh, Cambodia. Final Report of the East Asia Study Group[J].ASEAN+3 Summit,2002(4):59-60.

      [14] 羅婷婷.南海油氣資源共同開發(fā)合作機制探析[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11(5):1-7.

      [15] 戚永穎.研判行業(yè)大勢,促進交流合作—《201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yè)發(fā)展報告》發(fā)布會綜述[J].回顧與展望,2012:66-77.

      [16] 曹玉墀,劉軍坡,等.2010年全球海盜襲擊事件分析[J].世界海運,2011(7):38-40.

      [17] 周志成.論“環(huán)境安全”—從亞太地區(qū)看國際關系中新概念、新趨勢[A].任曉.國際關系理論新視野[M].長征出版社,2001:210-213.

      [18] 何華鋒.印尼紀行之三:失落的天堂雨林[EB/OL].財經網,2008-11-11.

      [19] 董麗.都是燒荒惹的禍[N].人民日報,2006-10-16.

      [20] 劉明慧.推進節(jié)能減排的政策體系探討[J].山東經濟,2009(7):78-83.

      [21] 環(huán)保組織.再建大壩會破壞環(huán)境[N].新加坡聯合早報,2008-06-30.

      [22] 陳文.東南亞生物多樣性遭受破壞的原因及應對措施[J].東南亞,2002(3):1-8.

      [23] 張文強.中國與東盟安全合作與制度構建[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1):41-46.

      [24] 劉躍進.國家安全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3-45.

      [25] 李文.東南亞:政治變革與社會轉型[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319.

      Abstract: Energy securit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does not match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in this region. This paper studies comprehensivel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ergy security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finds out that countries of this area has complementary energy resources, which lays sound founda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But at the same time, lack of mutual trust, lack of safeguard of transportation passage, trans-border public environment raised from regional energy development, meddling of big powers outside of the region are the problems lay before the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both sides.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we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constructing energy securit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Key words: energy security; CAFTA; South China Sea; countermeasure; cross-border pollution

      5 結論與討論

      能源安全作為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保障,已成為國家安全環(huán)節(jié)的重要一環(huán)。能源資源匱乏的現實、海上戰(zhàn)略通道的不穩(wěn)定、政策性保護及開發(fā)導致的環(huán)境污染、域外大國的干擾和南海主權紛爭國際化趨勢嚴重干擾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在能源需求的合作和雙方在亞太地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及社會穩(wěn)定。21世紀以來,亞太地區(qū)正以其飛速發(fā)展的經濟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中心,但消費供求難以匹配的格局使得包括中國和東盟在內的許多國家缺乏必要的石油戰(zhàn)略儲備支撐。一旦世界能源局勢突變(能源價格大幅度波動和能源突發(fā)性供應中斷),其能源體系安全性的應變能力面臨極大考驗。中國作為亞太能源消費增長中心,與東盟國家在能源合作層面有著天然的區(qū)位優(yōu)勢,但卻面臨同域外能源消費大國的激烈博弈,且中國在海外的能源來源長期局限于非洲、中東、拉美和俄羅斯等油氣資源爭奪最為激烈的地區(qū),且來源地經濟、政治、社會穩(wěn)定性差。在能源空間日益緊縮的今天,除自身降低高耗能產業(yè),調整產業(yè)結構,對能源進行綜合手段宏觀調控,確保能源安全外,“多元化”能源外交戰(zhàn)略成為中國和周邊能源需求大國的必然選擇??深A見的是,海洋油氣資源豐富的東盟國家必將成為大國能源博弈的主戰(zhàn)場。中國必須聯合東盟國家,確保雙方在能源安全的共同利益,并結合區(qū)域實際和優(yōu)勢海權,參與全球范圍能源競爭。一方面保障能源戰(zhàn)略通道的安全;另一方面穩(wěn)定主權紛爭局勢,共同維護區(qū)內能源安全空間不被域外大國蠶食。在能源環(huán)境安全問題方面,東盟國家和中國所具備的特殊區(qū)位使得跨境空氣污染、跨流域污染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雙方政府正面臨如何處理日益增長能源需求和工業(yè)化、城市化規(guī)模性擴張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

      參考文獻:

      [1] 孫康,朱耀順.論中國與東盟非傳統(tǒng)安全合作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2(3):74-76.

      [2] Elspeth Thomson,ASEAN and Northeast Asian Energy Security: Cooperation or Competition?[J]. EAST ASIA,2006,3,(23):67-90.

      [3] Zhang Hong. Energy security concerns of China and ASEAN: trigger for conflict or coope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J]. Asia Eur J 2010,(8):413-426.

      [4] 黃莉娜.中國與東盟能源安全合作的障礙與前景[J].北方法學,2011(4):98-103.

      [5] 譚民.中國-東盟能源安全合作及其國際法律保障[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104-109

      [6] 陳柳欽.新世紀中國能源安全面臨的挑戰(zhàn)及其戰(zhàn)略應對[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11(9):59-68.

      [7] 王德華.日顯重要的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5(6):19-23.

      [8] 李計成.中國與東盟能源合作的現狀與前景[J].東南亞縱橫,2004(9):35-37.

      [9] 謝念親,謝娟.論影響中國文化安全的主要因素[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4):39-42.

      [10] 戚永穎.研判行業(yè)大勢,促進交流合作—《201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yè)發(fā)展報告》發(fā)布會綜述[J].回顧與展望,2012(1):66-77.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關于新安全觀的立場文件[EB/OL].http://www. fmprc.gov. cn/chn/wjb/zzjg/gjs/gjzzyhy/1136/1138/t4549.shtml.2002/08/06.

      [12] 趙晨.東盟的新安全觀[J].國際問題研究,1998(3):20-23.

      [13] Phnom Penh, Cambodia. Final Report of the East Asia Study Group[J].ASEAN+3 Summit,2002(4):59-60.

      [14] 羅婷婷.南海油氣資源共同開發(fā)合作機制探析[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11(5):1-7.

      [15] 戚永穎.研判行業(yè)大勢,促進交流合作—《201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yè)發(fā)展報告》發(fā)布會綜述[J].回顧與展望,2012:66-77.

      [16] 曹玉墀,劉軍坡,等.2010年全球海盜襲擊事件分析[J].世界海運,2011(7):38-40.

      [17] 周志成.論“環(huán)境安全”—從亞太地區(qū)看國際關系中新概念、新趨勢[A].任曉.國際關系理論新視野[M].長征出版社,2001:210-213.

      [18] 何華鋒.印尼紀行之三:失落的天堂雨林[EB/OL].財經網,2008-11-11.

      [19] 董麗.都是燒荒惹的禍[N].人民日報,2006-10-16.

      [20] 劉明慧.推進節(jié)能減排的政策體系探討[J].山東經濟,2009(7):78-83.

      [21] 環(huán)保組織.再建大壩會破壞環(huán)境[N].新加坡聯合早報,2008-06-30.

      [22] 陳文.東南亞生物多樣性遭受破壞的原因及應對措施[J].東南亞,2002(3):1-8.

      [23] 張文強.中國與東盟安全合作與制度構建[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1):41-46.

      [24] 劉躍進.國家安全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3-45.

      [25] 李文.東南亞:政治變革與社會轉型[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319.

      Abstract: Energy securit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does not match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in this region. This paper studies comprehensivel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ergy security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finds out that countries of this area has complementary energy resources, which lays sound founda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But at the same time, lack of mutual trust, lack of safeguard of transportation passage, trans-border public environment raised from regional energy development, meddling of big powers outside of the region are the problems lay before the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both sides.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we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constructing energy securit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Key words: energy security; CAFTA; South China Sea; countermeasure; cross-border pollution

      猜你喜歡
      能源安全
      英能源安全戰(zhàn)略,一份愿望清單
      為能源安全貢獻大港力量
      基于國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發(fā)展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能源安全戰(zhàn)略研究
      法大研究生(2020年1期)2020-07-22 06:06:02
      談能源安全不能只看能源本身
      產權導刊(2020年6期)2020-07-16 03:41:29
      北京市能源安全水平評價分析
      基于熵權法*的廣西能源安全評價
      淺析我國的石油儲備法律制度
      中國能源貿易安全問題及對策研究
      北方經貿(2014年11期)2014-12-20 18:22:17
      新能源的環(huán)境意義和能源安全戰(zhàn)略意義
      惠东县| 浮梁县| 共和县| 浮山县| 察隅县| 龙门县| 湘潭市| 武安市| 道孚县| 凤城市| 宜良县| 靖宇县| 壶关县| 确山县| 韶山市| 罗江县| 什邡市| 铜陵市| 泾源县| 沙坪坝区| 东乌珠穆沁旗| 三原县| 天镇县| 体育| 元阳县| 曲水县| 东光县| 牙克石市| 招远市| 和硕县| 濉溪县| 白沙| 苏尼特右旗| 五河县| 平原县| 茶陵县| 义乌市| 东城区| 海丰县| 原平市| 温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