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勇輝, 張 吉, 馮昌寧
(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自升式平臺樁靴砂箱設計研究
白勇輝1, 張 吉2, 馮昌寧1
(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該文對采用樁靴砂箱完成自升式平臺塢內(nèi)升樁的技術進行了研究,通過數(shù)值計算分析了砂箱中心砂層厚度、內(nèi)摩擦角及彈性模量三個參數(shù)對砂層載荷傳遞效果的影響,設計合理的砂箱結構以保證平臺升樁時塢底結構和自升式平臺的安全。
自升式平臺;砂箱;塢內(nèi)升樁;內(nèi)摩擦角;彈性模量
為了更好適應船舶工業(yè)的發(fā)展,國內(nèi)船廠開始著手海洋工程的研究和開發(fā),積極探索如何在現(xiàn)有基礎設施上建造海工產(chǎn)品。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為了完成JU2000E型自升式平臺項目,在船塢內(nèi)進行總裝。由于受船塢深度的限制,需升樁以便安裝懸臂梁,同時能夠檢驗升降系統(tǒng)承載能力和操作性能,包括齒條、齒輪、導向塊、制動塊的位置是否對齊。
在船塢內(nèi)進行自升式平臺升樁時,若將樁靴直接坐落于塢底,由于接觸受載面積過小,將導致樁靴、塢底結構的破壞。該文通過砂箱結構設計研究,以保證平臺升樁站立時塢底結構的安全。
JU-2000E型自升式平臺樁腿為桁架式結構,樁靴為圓盤型,平臺總重量約為14 900 t(不包括鉆臺及以上、直升機平臺等部分)。為此設計三個圓形砂箱,砂箱的半徑可按經(jīng)典土力學的理想簡化計算方法進行選取,砂箱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若基底壓力在砂墊層中按30°角擴散,砂箱中心區(qū)域的砂層厚度h,擴散后的荷載作用面的直徑為Rs=R+(h+ha)·tan 30°=10.24 m,其中:h0=1.168 m,h=1.0 m。砂箱圍壁結構取高度2.5 m,壁厚8 mm。同時,為了提高圍壁板的穩(wěn)性,在圍壁板頂部增加面板,在圍壁與底板之間增設肘板,并在圍壁底部增加環(huán)形底板,以防止砂土從圍壁底部溢出。
圖1 砂箱結構圖
2.1 有限元模型
采用有限元軟件Abaqus進行數(shù)值分析,砂層采用體單元,基礎與砂墊層之間、砂墊層與圍壁及底板之間定義摩擦接觸,摩擦角等于砂土的內(nèi)摩擦角。樁靴底板及塢底板均采用剛性板模擬,塢底板為剛性約束,不考慮底板的沉降及變形。砂箱圍壁采用Shell單元,約束對稱面的水平位移,材料為船用低碳鋼,有限元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有限元模型圖
2.2 彈性分析
將砂層視為彈性材料進行初步的計算分析,以初步了解砂箱載荷傳遞情況,得到載荷施加前后的砂墊變形如圖3所示。
圖3 砂墊層變形示意圖(放大50倍) 圖4 載荷-位移(沉降)曲線
圖5 砂墊底層壓應力分布圖
由圖4~圖5可知:砂層的壓力最大為306 kPa,對于壓實系數(shù)為0.94的砂墊層的設計載荷一般為200 kPa ~250 kPa,在此載荷工況下砂層將會發(fā)生塑性失效,因此,要準確地分析砂層的傳遞情況,需要對砂層材料進行彈塑性分析。
2.3 彈塑性分析
通過分析不同的內(nèi)摩擦角、彈性模量對砂層傳遞載荷效應的影響,從而確定合理的砂層參數(shù)。
2.3.1 內(nèi)摩擦角對砂層傳遞載荷效應的影響
砂土層內(nèi)摩擦角與砂土的粒徑及級配有關,砂土內(nèi)摩擦角越大,砂土的抗剪強度越大。砂土的內(nèi)摩擦角變化范圍一般為25°~40°,計算分析不同內(nèi)摩擦角下砂層的傳力特性。
(1) 內(nèi)摩擦角為30°
砂層中心高度分別取0.5 m、1.0 m、1.5 m三種砂箱結構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砂箱高度計算結果表
通過分析,砂層中心處的壓應力最大,向邊緣逐步減小。但隨著砂箱高度的增加,大于250 kPa的區(qū)域也隨之增大。由三種不同砂層高度砂箱結構計算結果表明,砂層越厚砂層底部的最大應力越小,邊緣處的最大應力越大,也就是說隨著砂層厚度增加傳遞于塢底的載荷更加均勻,最大載荷也越小。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計盡可能高的砂層厚度可以減小傳遞至塢底的最大壓力。但是,會使砂箱圍壁結構尺寸增加,同時砂箱的用砂量增加,實驗準備砂層的工時、成本均上升。如h=1.5 m與h=1.0 m相比最大應力減小8.9%,而用砂量提高28%。
(2) 內(nèi)摩擦角25°
取砂層中心高度為1.0 m,得到不同內(nèi)摩擦角應力情況見表2。
表2 不同內(nèi)摩擦角計算結果表
與內(nèi)摩擦角30°的工況相比,大于250 kPa的區(qū)域增大,且最大應力值也相應增加,該參數(shù)的墊層對載荷傳遞的擴散程度較低。
圍壁鋼結構應力分布如圖6所示。
圖6 圍壁應力分布(摩擦角25°)
徑向的拉壓應力最大值及彎矩最大值出現(xiàn)在圍壁的底端,環(huán)向拉應力最大值67.25 MPa在距底板0.3 m~1.0 m范圍內(nèi)。與內(nèi)摩擦角30°的工況相比,圍壁內(nèi)的應力也相應增大。
圖7 塢底砂層壓力分布曲線
不同內(nèi)摩擦角塢底砂層壓力分布曲線如圖7所示,在施加同等載荷的情況下,25°內(nèi)摩擦角對應的最大值較大,說明其應力較集中。摩擦角越大,靠近圍壁處的土拱效應越強,自重形成的基底豎向壓力越小,施加載荷后的基底壓力越小。當施加的外部載荷較大時,由于30°內(nèi)摩擦角砂粒料的應力擴散效果好,圍壁處的基底壓力也會出現(xiàn)大于25°內(nèi)摩擦角的情況??傏厔荼砻?,30°摩擦角對應的基底壓力稍均勻些,因此30°摩擦角對應的砂層載荷傳遞效果較好。
2.3.2 彈性模量對砂層傳力特性的影響
砂土層材料彈性模量設定為50 MPa,為了使塢底載荷分布更加均勻,分析不同彈性模量對砂層傳力特性的影響。成分不同的砂彈性模量不同,一般在5 MPa ~60 MPa[1],不同模量設計方案示意圖如圖8所示。
圖8 不同彈性模量設計方案模量分布示意圖
依據(jù)上述三種方案,內(nèi)摩擦角為30°計算得到的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彈性模量設計方案計算結果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彈性模量砂層對其載荷傳遞特性有較大的影響,中心區(qū)域彈性模量較小可以減小中心區(qū)域的最大壓力值,使底部壓力分布更加均勻。綜合最大壓應力及壓力分布等特點來看,較優(yōu)的組合方案為方案3,最大壓力為332.7 kPa,最大壓力相對較低、最小壓力相對較高,大于250 kPa的作用面積較大,說明該砂箱砂層的傳遞載荷效果較好。與塢底設計載荷500 kPa相比,采用該模量組合的砂箱結構進行升樁試驗塢底結構的安全系數(shù)為1.5,圍壁結構滿足結構強度要求。
3.1 優(yōu)化方案
砂箱結構在計算分析的基礎上,中心區(qū)域砂層厚度取1.0 m,并結合船廠實際情況,調(diào)整優(yōu)化砂箱尺寸:托盤直徑降至16.985 m,即樁靴外徑的水平投影超出托盤邊緣0.5 m,圍壁高度為1.893 m,距樁靴下表面約0.2 m。優(yōu)化后砂箱結構如圖9所示。
圖9 優(yōu)化后砂箱結構示意圖
3.2 計算結果分析
利用同樣方法,對優(yōu)化后砂箱結構進行全面分析,評估塢底結構的安全性。砂層高度為1.0 m,內(nèi)摩擦角為30°,通過計算分析,最大壓力為446.5 kPa,最大壓力相對較低、最小壓力相對較高,砂箱砂層的傳遞載荷效果比較好。與塢底設計載荷500 kPa相比,采用該模量組合的砂箱結構進行升樁試驗,塢底結構的安全系數(shù)為1.12;圍壁結構的應力水平為80 MPa,滿足結構強度要求,并有較大的安全裕度[2]。
該文對JU-2000E型自升式平臺樁靴砂箱彈塑性進行了研究,利用有限元軟件Abaqus計算分析了通過砂層將平臺載荷傳遞于塢底的壓力分布情況,同時分析了不同砂層參數(shù),包括砂層高度、內(nèi)摩擦角、彈性模量對砂層傳力特性的影響,
設計的砂箱可實現(xiàn)樁靴載荷的傳遞與擴散,使得作用于塢底的壓力載荷分布相對均勻,可以滿足塢底安全要求。研究成果對自升式平臺在塢內(nèi)等類似場地進行升樁建造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1] 顧曉魯?shù)?地基與基礎[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2] American Bureau of Shipping. Rules for building and classing mobile offshore drilling unit[S].2012.
Design and Research on Pile Shoe Sandbox of Self-elevating Platform
BAI Yong-hui1, ZHANG Ji2, FENG Chang-ning1
(Shanghai Wai Gao Qiao Shipbuild Co., Ltd, Shanghai 200000, China)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docking pile elevating technology of self-elevating platform with pile shoe sandbox. The impact on sand layer load transfer effect, which includes three parameters such as thickness of sand layer in the center of sandbox, internal frictional angle and elastic modulus, are analyzed by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sensible design of sandbox structur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dock bottom structure and self-elevating platform during the pile elevating process.
self-elevating platform; sandbox; docking pile elevating; internal frictional angle; elastic modulus
2014-03-03
白勇輝(1980-),男,助理工程師。
1001-4500(2014)04-0009-05
P7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