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多年前,鼠標和鍵盤還是通過PS/2接口連接電腦的,打印機配備的是并行接口,游戲手柄配備的是游戲接口,調制解調器配備的是串聯(lián)接口,而外接式磁盤用的則是小型計算機系統(tǒng)接口(SCSI)。面對這種情況,一些行業(yè)巨頭,例如康柏、DEC、IBM、英特爾、微軟、NEC和北電,決定聯(lián)合起來,成立了USB開發(fā)者論壇,以此終結這種混亂的場面。
1996年,經過兩年的開發(fā)后,論壇發(fā)布了通用串行總線接口標準的第一版USB 1.0。不過USB 1.0的推廣并沒有獲得太大的成功。它的發(fā)展初期經歷了一些困難,USB 1.0的帶寬只有1.5Mb/s,而且用來擴展USB接口數量的集線器也經常出現(xiàn)故障。但后來推出的USB 1.1解決了大部分問題,并且為USB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兼容硬件。
雖然USB 1.1初獲成功,但直到21世紀初才真正有了突破。新的USB 2.0標準將可用帶寬擴大到480Mb/s,為以USB接口命名的U盤成為人們數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產品鋪平了道路。在普遍使用3.5英寸軟盤的年代,U盤8MB的容量顯得大得驚人,而現(xiàn)在,指甲蓋大小的U盤儲存幾百GB大小的文件也不是什么問題了。
當USB接口被電腦用來連接U盤、外置硬盤和光驅之后,USB 2.0標準的速度也被認為有些慢了。所以被稱為“超高速”的USB 3.0標準推出了。它的帶寬達到了5Gb/s,而最近更新的USB 3.1又將帶寬加倍,達到了10Gb/s。
雖然USB接口在剛開始時更像是一個實驗性項目,但現(xiàn)在USB接口已經到處可見了,幾乎沒有什么計算機外部設備不是通過USB接口來連接電腦的了。而且后PC時代的設備——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也都使用了USB連接線,歐盟最近甚至頒布了一項禁止非USB連接線作為手機充電線的規(guī)定,這些都證明了USB接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