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崇陽縣白霓鎮(zhèn)全面推行“為民、富民、便民、親民、惠民”為主要內容的“五民工作法”,切實解決聯(lián)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受到了群眾的好評。
打造為民之壘
選好一個人,帶活一個村。白霓鎮(zhèn)把村“兩委”班子建設特別是支部書記的選配作為基層組織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結合2014年村級換屆工作,提前謀劃,對軟弱渙散,凝聚力、戰(zhàn)斗力不強的后進村進行集中整頓,著力培養(yǎng)物色“兩委”換屆人選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人選,切實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風上過得硬、先富本領和帶富能力強的能人、富人、強人選進村級領導班子。充分發(fā)揮選派的“第一書記”、“名譽主任”優(yōu)勢,為村集體出點子、謀項目、籌資金,助力農村經濟發(fā)展。同時,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落實村干部值班、代辦服務、重大事項“五議五公開”、“三會一課”等基本制度,不斷提升村級黨組織建設規(guī)范化水平。
提升富民之能
白霓鎮(zhèn)把轉變干部工作作風、提升干部實戰(zhàn)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堅持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綜治維穩(wěn)等一線培養(yǎng)鍛煉干部,組建兩支小分隊常年駐外招商。同時在機關干部中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每天記好一篇工作日記,訪民情;每周組織一個集中學習日,提素質;每月開展一個“三同體驗周”,接地氣;每季辦結一件惠民實事,惠民生;每半年開好一次民主生活會,聚能量。著力提升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策劃項目的能力、科技興農的能力、招商引資的能力和推動落實的能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隊伍。
搭建便民之臺
正月初六,大塘村女青年小芳急匆匆跑到鎮(zhèn)政務服務中心:“我準備去浙江打工,已經買好了今天下午的車票,需要辦理一個《流動人口證》,不知道來不來得及?。俊?/p>
“莫急莫急,把身份證給我,讓我核對一下您的信息?!惫ぷ魅藛T小劉微笑著說。接過身份證,小劉熟練地登錄全員人口信息系統(tǒng),準確核對信息后,迅速辦理了證件。
今年元月,該鎮(zhèn)為方便群眾辦事,在交通便利的新106國道南側,新建了鎮(zhèn)政務服務中心,整合公安、民政、國土、衛(wèi)計等部門資源,將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項目,統(tǒng)一納入服務中心,實行“一個窗口”辦公,提供“一站式”服務,縮短了辦事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開年至今,共受理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如計劃生育、戶籍管理、土地使用、民政優(yōu)撫、證件辦理、合作醫(yī)療等10多個事項486件。
開展親民之行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該鎮(zhèn)在全體黨員干部中開展“大接訪、大走訪、大體驗”活動,重心下移接地氣,“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訴求,“肩并肩”同吃同住同勞動,“心連心”掌握群眾所思、所憂、所需。針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該鎮(zhèn)不輕視、不拖沓,迅速進行整改。
如群眾反映大市河集鎮(zhèn)河段垃圾污染嚴重問題,該鎮(zhèn)組織專班實地調查后,迅速對垃圾進行清運,并在河道沿線修建垃圾池13座,設置垃圾筒10個,安排2名清潔工每日進行垃圾清理,建立河道保潔長效機制。截至目前,共收集意見、建議71條,解決群眾最盼、最難、最迫的民生事項25件。
落實利民之舉
2月26日,華燈初上,石山村群眾服務中心廣場人頭攢動。原來是該村群眾正興致勃勃地聚集在一起跳起了廣場舞。這是該鎮(zhèn)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一個縮影。
年初以來,白霓鎮(zhèn)實施“產業(yè)、生態(tài)、文化、政策”四大惠民工程,讓群眾共享發(fā)展成果。大力發(fā)展特色農業(yè)主導產業(yè),加快發(fā)展麻花、紡織等特色產業(yè),著力培育一批小康建設帶頭人,培植一批種植大戶,組建一批專業(yè)合作社,帶動全鎮(zhèn)農戶奔小康。經常性地組織開展電影下鄉(xiāng)、送戲下鄉(xiāng)、送書下鄉(xiāng)等活動,支持引導群眾協(xié)會、社團開展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引導群眾不進賭場進廣場、不上牌桌上書桌,提高生活質量,轉變農村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