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芳
不言不語,時間過去,在孤獨里飽滿,
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宇宙
人來人往,事成事敗,不妨一個人慢慢走
自此不會陷于厭倦,也不再責怪生活的遺憾。
獨處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能力。孤獨原本就是愛與人生的常態(tài)。無論單身與否,都不需等別人來成全自己。這本書記錄了作者離開熟悉的生活,肆意散漫獨居的一年。一個人去了曾經(jīng)計劃的雙人游,才明白等待和依賴讓自己錯過多少美好。放下光鮮安穩(wěn)的身份,不再計算月薪年薪;安靜地投入到喜愛的事物里,卻比任何時候更覺坦然。原來愛自己不必假于外物。孤獨并不值得歌頌,該歌頌的是接受人生這一真相的自己。練習一個人,發(fā)現(xiàn)等待和依靠徒有虛名。自此不會陷于厭倦,也不再責怪生活的遺憾。
許多人都喜歡把“以后”掛在嘴邊,以后這樣,以后那樣,卻沒想過在漫長的等待“以后”的歲月里,錯失了多少美好。作者在書里寫道:“有些事就像額角的發(fā)際線一樣,毫無挽回余地。這閑居的一年是我送給自己的禮物。確實沒有人隨心所欲地活著,生命即是束縛。但我們卻可以經(jīng)由努力與取舍,讓生活盡可能接近你想象中的模樣。書店偶遇的陌生人要求給我看手相,他比劃著我的生命線說:‘這都是無形的命運的一部分。’而我,扳斷掌紋線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不是怕來不及,是此時此刻,非如此不可?!?/p>
這一年的“自由”時光,讓陶立夏更懂得了生活的意義,生活不再是奔赴一場又一場的聚會;不再是說自己不想說的話,經(jīng)營著刻意經(jīng)營關系;也不再是白天忙碌的工作,晚上在焦慮中難以入睡。她一個人閑散地看著這個世界,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景與物,只是簡單地觸動她的內(nèi)心,她逃離了大城市的物欲橫流,逃離壓抑的生活,安靜地投入到喜愛的事物里,在陌生的城市里,感覺卻比任何時候更安心。
人總是要習慣孤獨,要么享受,要么抗拒。陶立夏用淡然的筆觸和溫暖的文字將她這一年來的故事娓娓道來,既像一個旁觀者,又像一個頓悟者。她用一個作家和攝影家的角度,來觀察著路上所見到的一切:飛機上輸液的老者、犬山城角落偶遇到的一株珍珠貝色的椿、泰國南部小島上的巖洞、以及對孤獨的深刻理解。她說,如今的世界,最缺的是專注。炎夏不言不語吃一客冰激凌,不比環(huán)游了整個世界簡單。所以專心致志與自己相處,不比擁抱整個宇宙來得輕易。享受孤獨卻不覺寂寞,時常厭棄生活但對生命始終赤誠。孤獨是很好的體驗,因為它純粹。但我怎么和你形容呢?
那么去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