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寧夏送變電工程公司,寧夏 銀川 750001)
近四五十年來,混凝土結構因材質劣化造成過早失效以及崩塌破壞的事故在國內(nèi)外都屢見不鮮,并有愈演愈烈之勢。這些混凝土工程的過早破壞,其原因不是強度不夠,而是由于混凝土耐久性不良所造成。
硅酸鹽水泥的性能包括耐腐蝕性是由其組成礦物的性質決定的,水泥具有許多優(yōu)良的性能,主要是水泥熟料中的幾種礦物水化作用的結果。
硅酸鹽水泥的主要熟料礦物的名稱和含量范圍如下:
硅酸三鈣3CaO·SiO2,簡寫為C3S,含量37%-60%
硅酸二鈣2CaO·SiO2,簡寫為C2S,含量15%-37%
鋁酸三鈣3CaO·Al2O3,簡寫為C3A,含量7%-15%
鐵鋁酸四鈣4CaO-Al2O3·Fe2O3,簡寫為C4AF,含量10%-18%
以上主要熟料礦物中,硅酸三鈣和硅酸二鈣的總含量在70%以上,故稱為硅酸鹽水泥。
水泥加水拌和后,熟料礦物與水發(fā)生水化反應,生成水化物,其反應式如下:
(1)2(3CaO·SiO2)+6H2O=3CaO·2SiO2·3H2O+3Ca(OH)2
(2)2(2CaO·SiO2)+4H2O=3CaO·2SiO2·3H2O+Ca(OH)2
(3)3CaO·Al2O3+6H2O=3CaO·Al2O3·6H2O
(4)4CaO·Al2O3·Fe2O3+7H2O=3CaO·Al2O3·6 H2O+CaO·Fe2O3·H2O
當有石膏CaSO4·2 H2O 存在時,水化鋁酸鈣3CaO·Al2O3·6 H2O會與石膏反應,生成高硫型水化硫鋁酸鈣(3CaO·Al2O3·3CaSO4·31 H2O)晶體,也稱鈣礬石。
隨著水化反應的持續(xù)進行,水化物不斷增多,水泥漿開始變稠,逐漸失去塑性而凝結,然后經(jīng)過結晶過程而硬化,最終發(fā)展成堅硬的人造石——水泥石。
水泥類材料的腐蝕分類有下列兩種:一是按介質分類,可分為硫酸鹽腐蝕、海水腐蝕、土壤腐蝕等;二是按腐蝕的形態(tài)分類,可分為溶出型腐蝕、分解型腐蝕、膨脹型腐蝕(又稱結晶型腐蝕)。水泥類材料在實際工程中的腐蝕,往往是多種類型復合的腐蝕。
溶出型腐蝕的產(chǎn)生,主要是由于水泥石中的水化物Ca(OH)2被溶解和洗出,當混凝土中的CaO 損失達32%時,混凝土就會被破壞。
在水泥石液相中,當石灰含量超過極限濃度的一定數(shù)量時,水泥石的主要組分(水化硅酸鈣、水化鋁酸鈣和氫氧化鈣)才能穩(wěn)定存在于固相中,并與液態(tài)形成平衡狀態(tài)。當水泥石被水沖洗或滲濾時,水泥石中所含氫氧化鈣及可溶性水化鋁酸鈣受物理性的溶解而排出,使水泥石的Ca(OH)2濃度降低,PH 值同時下降。此時,水泥石液相中的Ca(OH)2濃度必須得到補償,水化硅酸鹽,水化鋁酸鹽發(fā)生水解,析出CaO 生成非結合性產(chǎn)物(硅酸、氫氧化鋁、氫氧化鐵),導致水泥石強度降低和腐蝕破壞。
水可分為軟水、硬水。含有Ca(HCO3)2或Mg(HCO3)2的硬水,能把水泥石中的Ca(OH)2變成CaCO3沉淀下來,使水泥石密實。軟水可以溶解Ca(OH)2,不但不能使水泥石表層碳化,而且會溶解水泥石表面已形成的碳酸鹽膜層。因此對水泥石產(chǎn)生溶出型腐蝕的水主要是軟水。
影響溶出型腐蝕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水的沖洗條件,水泥石表面水體的更換條件、水體的壓力,水體中含影響Ca(OH)2溶解度的物質數(shù)量。
分解型腐蝕的主要特征是:腐蝕介質中的離子與水泥石中的離子進行交換作用,破壞了水泥石中的液相堿度平衡,使固相石灰溶解,并使水化硅酸鹽和水化鋁酸鹽水解。水泥石分解型腐蝕的最終產(chǎn)物是硅酸凝膠、鈣鹽和鋁鹽。水泥石腐蝕產(chǎn)物的性質,可以表示出介質的腐蝕程度。若腐蝕產(chǎn)物無粘結性,無足夠的密實性,而且屬于可溶性的,則腐蝕的速度快,此時腐蝕介質很容易向水泥石的深部發(fā)展,水泥石的結構將很快地被破壞。
在工程中經(jīng)常遇到的分解型腐蝕有酸性溶液(PH 值<7)的腐蝕。其腐蝕過程為:溶液中的H+與水泥石中OH-相結合成水,使水泥石中的Ca(OH)2分解,而水泥石中的Ca2+與溶液中的酸根結合成新的鈣鹽;然后酸性溶液又與鋁酸鈣的水化物和硅酸鈣的水化物起反應。
對水泥石能起分解腐蝕的另一種介質是鎂鹽。鎂鹽溶液中的Mg2+與水泥石中的Ca2+起交換作用,生成Mg(OH)2和鈣鹽,導致水泥石的分解。由于鎂鹽的溶解度和作用時間不同,對水泥石的腐蝕將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當鎂鹽濃度較低時,與Ca(OH)2反應容量較小,只能在水泥石表面進行。此時,產(chǎn)生的Mg(OH)2還可能保護水泥石。但若長期作用,則可能產(chǎn)生溶出型腐蝕。當鎂鹽濃度較大時,Ca(OH)2的數(shù)量不夠與鎂鹽作用,鎂鹽將向水泥石深部擴散,使腐蝕加劇。
當水中含有游離CO2時,會形成碳酸,也能使水泥石形成酸性分解型腐蝕。碳酸對水泥石的腐蝕,不僅與水中PH 值大小有關,而且還與離子轉移能力有關。就工業(yè)建筑而言,游離碳酸腐蝕比較緩慢,比其它酸性溶液的腐蝕要輕微得多。
水泥石分解型腐蝕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反應產(chǎn)物的結構和可溶性,反應產(chǎn)物的可溶性越高,腐蝕溶液的更新速度越快,則水泥石的破壞速度也越快。
膨脹型腐蝕又稱結晶型腐蝕,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一種形式是溶液中某些離子與水泥石中的Ca(OH)2作用,生成新的產(chǎn)物,而這種產(chǎn)物的體積遠遠大于反應物的體積。由于水泥石中的空隙容納不了反應產(chǎn)物所增加的體積,必然導致水泥石的開裂破壞。硫酸鹽溶液腐蝕就是這種類型的代表。硫酸鹽中的SO42-離子與水泥石中的Ca(OH)2作用生成石膏,而石膏又與水泥石中的水化鋁酸鈣作用生成含有31 個結晶水的水化硫鋁酸鈣,體積增大2.5 倍,迫使水泥石開裂。當溶液中SO42-離子較多時,表現(xiàn)為石膏型腐蝕,在水泥石的空隙中析出晶態(tài)的CaSO4·2 H2O,體積膨脹2 倍。當溶液中的SO42-離子較少時,則主要是硫鋁酸鈣型腐蝕。當溶液中含有Cl-時,Cl-在固相中能阻礙硫鋁酸鈣形成,提高硫鋁酸鈣的溶解度,使硫鋁酸鈣的膨脹作用減少。
膨脹型腐蝕的另一種形式是一些鹽類溶液,它雖然與水泥石的組分不產(chǎn)生化學反應,但可以在水泥石空隙中結晶,由于鹽類從少量水化到大量水化的轉變,引起體積增加,造成水泥石的開裂和破壞。
僅僅是鹽的干燥和結晶作用,對膨脹型腐蝕的影響是不大的。但當鹽類在高于相間的轉換溫度時被干燥,而又在低于轉換溫度時浸濕,此時能產(chǎn)生較大的體積膨脹。例如溫度高于32.3℃的無水干燥硫酸鈉,對水泥石沒有腐蝕作用,但硫酸鈉在較低溫度進入浸濕的水泥石中,而在較高溫度干燥時,便會成為一種穩(wěn)定的結晶體Na2SO4·10H2O,其體積為原來無水鹽的4 倍,它在水泥石中引起很大的壓力,造成破壞。
NaOH 和Na2CO3也是具有膨脹型腐蝕的介質。當NaOH 作用于水泥石時,受空氣中的CO2作用,產(chǎn)生碳化而生成Na2CO3。當Na2CO3水化成為Na2CO3·10 H2O 時,其體積膨脹1.5 倍,造成破壞。
實際上水泥石的腐蝕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物理化學作用過程,它在遭受腐蝕時,很少僅有單一的侵蝕作用,往往是幾種同時存在,互相影響。產(chǎn)生水泥腐蝕的基本原因是:(1)水泥石中存在有引起腐蝕的組成成分氫氧化鈣和水化鋁酸鈣;(2)水泥石本身不密實,有很多毛細孔通道,侵蝕性介質易于進入其內(nèi)部;(3)腐蝕與通道的相互作用。
干的固態(tài)化合物對水泥石不起侵蝕作用,腐蝕性化合物必須呈溶液狀態(tài),而且濃度須在某一最小值以上。促進化學腐蝕的因素是較高的溫度,較快的流速,干濕交替和出現(xiàn)鋼筋的銹蝕。
總之,由于工程安全因素更由于耗費巨資的經(jīng)濟因素,混凝土結構日益突出的耐久性問題,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學術界和工程界的廣泛重視。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對節(jié)約資源、能源及資金均有重大意義。
[1]高瓊英.建筑材料[M].2 版.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2]杜洪彥,邱富榮,林昌健.混凝土的腐蝕機理與新型防護方法[J].防腐科學與防護技術,2001,13(3):156-159.
[3]盧木.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現(xiàn)狀和研究方向[J].工業(yè)建筑,1997,27(5):1-6.
[4]吳中偉.高性能混凝土及其礦物細摻料[J].建筑技術,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