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秀雄 張鳳華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 黨建教研部,湖南 長沙 410006)
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jié)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指出,要充分運用第一批活動經(jīng)驗,緊緊扭住反對“四風”,從群眾最關(guān)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著力解決關(guān)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問題,把改進作風成效落實到基層,真正讓群眾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眾滿意的實效。當前,第一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jīng)初步完成,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jīng)全面啟動。在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即將深入開展之際,全面總結(jié)教育實踐活動的成功經(jīng)驗,認真分析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探討進一步增強活動實效性的途徑,既是鞏固活動成果,扎實推進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需要,也是進一步把教育實踐活動的有益探索和新鮮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黨的建設寶貴財富的必然要求。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各地堅持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為切入點,以作風建設為聚焦點,統(tǒng)一部署、梯次推進、一級帶一級,把學習教育貫穿始終、開門搞活動貫穿始終、一把手帶頭示范貫穿始終、邊學邊查邊改貫穿始終,使黨員干部的思想觀念、工作作風、精神面貌等各個方面都發(fā)生了新的巨大變化。習近平指出:“第一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促使黨員、干部得到了黨性鍛煉,剎住了‘四風’蔓延勢頭,帶動了社會風氣整體好轉(zhuǎn),貫徹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和剛性約束初步形成?!雹?/p>
1、黨員干部的群眾觀念和服務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思想觀念決定行為方式,思想觀念變化是所有變化的基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使黨員干部在思想上經(jīng)受了一次新的洗禮。黨和群眾的關(guān)系是什么,黨應該怎么為老百姓服務,這些最基本的問題,對于很多領(lǐng)導干部來說,不是不懂,而是淡忘了。此次活動最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通過教育實踐,使得領(lǐng)導干部再次直面這些問題,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密切黨群關(guān)系和干群關(guān)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覺樹立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觀念,極大地增強了黨員領(lǐng)導干部的群眾觀念和服務意識。
2、為民、務實、清廉的優(yōu)良作風在黨內(nèi)得到進一步弘揚。作風問題不是小事,事關(guān)民心向背和黨的事業(yè)成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各級組織、領(lǐng)導班子和黨員干部嚴格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基本要求,堅持自我凈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覺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做斗爭。通過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往那種出口一句官腔、行走一副官架、動手一副官威的舊官僚形態(tài)不見了,市長騎自行車上班、部長親自巡邏值班、國家領(lǐng)導人在路邊小店就餐正在成為常態(tài),黨的為民、務實、清廉的優(yōu)良作風在全黨蔚然成風。
3、健康、文明、先進的黨內(nèi)文化正在全黨迅速形成。黨內(nèi)文化反映著政黨深層次的精神積淀與價值追求,是一個政黨在其生存和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自己獨有的生存狀態(tài),對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增強黨的凝聚力和社會影響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毋庸諱言,一段時期以來,一些地方的形式主義、自由主義、好人主義和官本位意識等消極思想開始抬頭,并且潛移默化地向黨內(nèi)生活的各個層面迅速滲透,嚴重影響了黨的事業(yè)發(fā)展。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各級組織、領(lǐng)導班子和黨員干部堅持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解決實質(zhì)性問題,用健康積極的思想交流、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改錯糾偏,極大地增強了黨內(nèi)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和實效性,使健康、文明和進步的新文化正在黨內(nèi)迅速形成。
4、樂觀向上、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全黨得到進一步提振。黨員干部的“精氣神”,是一個地方興旺發(fā)達的源頭活水,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動力?!吧癫恢粒瑒t事不舉”。干部沒有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沒有動力,沒有活力,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不可否認,一段時間以來,黨的干部隊伍中確實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懈怠問題,有的地方還比較嚴重,少數(shù)黨員干部動力不足、不思進取、精神不振,“慵、懶、散”問題突出。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各級組織、領(lǐng)導班子、黨員干部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嚴格執(zhí)行中央關(guān)于密切聯(lián)系群眾、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guī)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進一步堅定,干事創(chuàng)業(yè)動力進一步增強,樂觀向上、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進一步樹立,極大地提振了廣大黨員干部的“精氣神”。
5、黨群關(guān)系和干群關(guān)系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和加強。坦率地講,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之初,很多群眾對這一活動能否取得真正成效并不十分看好。隨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及其成效的逐步彰顯,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了黨從嚴治黨、糾偏改錯和黨員干部真學、誠改和實干的堅強決心,極大地消除了人民群眾的疑慮,拉近了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增強了人民群眾對于黨的信心,真正起到進一步密切黨群和干群關(guān)系、增強和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的重要作用。
從總體上來看,這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設計科學、組織嚴密、方法得當、針對性強,成效顯著。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少數(shù)領(lǐng)導干部,或習慣于過去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工作方式,跳不出形式主義的舊“窠臼”;或過慣了以往錦衣玉食的“好日子”,改不掉長期以來形成的享樂主義陋習;或割舍不下長期以來形成的既得利益,走不出害死人的“小圈子”;或缺乏攻堅克難的勇氣,不敢與干部隊伍內(nèi)部的“四風”現(xiàn)象作堅決斗爭;或缺乏憂患意識,認識不到新形勢下加強和改善黨群干群關(guān)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等,使得一些地方和單位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仍然存在不少新情況、新問題,嚴重影響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1、責任意識不強,活動缺乏主動性。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活動轉(zhuǎn)變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guān)系,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既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個黨員干部的重要使命和責任?!白鳛榇_定的人,現(xiàn)實的人,你就有規(guī)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認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雹谌欢?,一些地方和單位不能正確認識新形勢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缺乏責任感和使命感,推一推、動一動,有的地方和單位甚至存在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的傾向,嚴重背離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目標和要求。
2、問題意識不強,活動缺乏針對性。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最主要的任務是為了解決黨內(nèi)存在的突出問題,尤其是為了根除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然而,一些地方和單位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對問題觸及不到、觸及不深、不疼不癢,有的甚至想方設法繞開問題走,對自己身上存在的“四風”問題視而不見,對群眾強烈反映的現(xiàn)實問題漠不關(guān)心,對領(lǐng)導身上存在的問題絕口不提,使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為“空對空”的“虎皮大戲”。
3、群眾本位意識不強,活動缺乏基礎性。以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根本要求的群眾路線,決定了其教育實踐活動必須始終堅持群眾本位。然而,一些地方和單位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群眾本位意識不強,有的不能正確認識這次教育實踐活動教育的對象,把自己等同群眾,干部得病,群眾吃藥;有的把群眾排除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之外,自導自演,搞體內(nèi)循環(huán);有的不重視群眾的意見、不愿意接受群眾監(jiān)督和批評,對群眾缺乏真心、決心和誠心等等,極大地削弱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群眾基礎,嚴重背離了中央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初衷。
4、制度意識不強,活動缺乏長效性。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制度建設是關(guān)鍵。然而,一些地方和單位的制度意識不強,沒有建立起相應的體制和機制,走一步算一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缺乏可持續(xù)性;有的地方和單位雖然出臺了一些制度,但是,也存在制定制度不科學,制度本身不完善、不系統(tǒng),執(zhí)行制度不嚴格、不到位等問題,缺乏可操作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制度成為“花架子”、“空瓶子”和“稻草人”。
習近平同志指出,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要堅持主題不變、鏡頭不換,貫徹“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以嚴的標準、嚴的措施、嚴的紀律堅決反對“四風”,推動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作風進一步轉(zhuǎn)變、黨群干群關(guān)系進一步密切、為民務實清廉形象進一步樹立、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當前,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既要堅持第一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正確措施和有效方法,又要深刻反思活動中尚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探索進一步增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實效性的新方法、新途徑。
1、始終堅持以群眾為本位,切實增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基礎性。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問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教育黨員干部為了群眾和依靠群眾的活動,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要堅持群眾本位。(1)要爭取群眾的支持。實踐證明,什么時候取得了群眾的支持,黨的事業(yè)就能順利發(fā)展、取得勝利;什么時候缺乏群眾的支持,黨的事業(yè)就會遭受挫折、存在危險。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取得成效,同樣離不開群眾的支持。一是要加強宣傳,使廣大人民群眾認識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一項真心為了群眾和誠心依靠群眾的活動,充分調(diào)動人民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二是要拿出誠意。要深入基層,融入群眾中,認真聽取群眾意見,自覺接受群眾監(jiān)督,誠懇接受群眾批評,敢于認錯道歉,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員干部轉(zhuǎn)變作風的決心、向群眾學習的誠心和為群眾辦事的真心。三是要取得成效。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要據(jù)實情、出實招、干實事、出實效,積極消除群眾的所怨所憤,及時解決群眾的所難所急,努力滿足群眾的所想所需,給力群眾的所夢所盼,以實際行動取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2)要重視群眾的意見。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要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一是要主動聽取群眾意見。廣大黨員干部要打破“圍城”,走出“深墻”,真正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聽取群眾意見,積極尋求群眾意見,廣泛征求群眾意見,與群眾手牽手、面對面、心連心。二是要樂于聽取群眾意見;要把聽取群眾意見作為本職工作,帶著責任聽;要把聽取群眾意見作為學習的機會,帶著渴望聽;要把聽取群眾意見作為交友方式,帶著真情聽。三是要敢于聽取群眾意見。要敢于直面群眾的質(zhì)詢,把群眾意見當成查找問題的“明鏡子”;要敢于面對群眾的批評,把群眾意見當成改正錯誤的“利斧子”;要敢于接受群眾指教,把群眾的意見當成解決問題的“金點子”。(3)要歡迎群眾的監(jiān)督。一是要樹立正確理念。要反對那種排斥和排除群眾監(jiān)督,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簡單地當成“內(nèi)部消化”的錯誤觀點,堅持敞開大門搞活動,歡迎群眾監(jiān)督,敢于接受群眾監(jiān)督,自覺把群眾當成良益友來尊重,把群眾監(jiān)督作為糾偏校錯的鏡子來愛惜,把接受群眾監(jiān)督作為保障人民權(quán)利、維護群眾利益的高度來對待,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充分發(fā)揮群眾監(jiān)督的積極作用。二是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要積極搭建平臺,讓群眾有地方監(jiān)督。要積極暢通渠道,讓群眾知道怎么監(jiān)督。要公開活動方案,公開整改措施,公開活動結(jié)果,使整個活動置于人民群眾的視野下,讓群眾能夠監(jiān)督。三是要形成長效機制。要暢通群眾監(jiān)督的渠道,健全信訪制度、舉報制度、社會調(diào)查制度、意見征詢制度、領(lǐng)導接待制度等群眾監(jiān)督機制,營造鼓勵群眾監(jiān)督的輿論氛圍,讓群眾通過有效監(jiān)督,維護社會正義,保障自身權(quán)益。(4)要經(jīng)得起群眾的檢驗。敢不敢于接受群眾檢驗,經(jīng)不經(jīng)得起群眾檢驗,是檢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否堅持群眾本位、貫徹群眾路線的試金石。一是活動內(nèi)容要經(jīng)得起檢驗。各級組織、領(lǐng)導班子和黨員干部是否嚴格按照中央精神,對準了焦距、找準了穴位、抓住了要害,沒有“散光”、 沒有“跑偏”、沒有“走神”,必須要接受群眾檢驗和經(jīng)得起群眾的檢驗。二是活動過程要經(jīng)得起檢驗。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各級領(lǐng)導班子和黨員干部是否認真傾聽群眾意見、積極接受群眾監(jiān)督、切實解決群眾問題;是否敢于向自我開刀,深刻檢討問題、誠懇道歉認錯、及時糾偏改錯;是否有拋開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氣,有動真碰硬、敢于交鋒的精神,有深挖根源、觸動靈魂的態(tài)度,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和思想問題。三是活動結(jié)果要經(jīng)得起檢驗。通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看各組織、領(lǐng)導班子和黨員干部是否牢固樹立和自覺實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否加強和轉(zhuǎn)變了作風,樹立起了為民務實清廉的形象;通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看群眾對干部的滿意度是否大幅度提升,黨群干群關(guān)系是否得到明顯改善。
2、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切實增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針對性。要嚴格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認真查找問題、科學分析問題、正確對待問題和切實解決問題,扎實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1)要認真查找問題,增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針對性。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查找問題是前提。只有真正弄清楚問題在哪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才能目標明確、路徑清晰。找不到問題,沒有問題,就是“空對空”,本身就是大問題。因此,要嚴格對照黨章和黨的各項制度的要求查找問題,嚴格對照自己的崗位職責要求查找問題,嚴格對照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查找問題。要做到查找問題不隔靴搔癢、不避重就輕,查找思想問題要觸及靈魂、查找工作問題要深入實際、查找作風問題要紅臉出汗。要自覺按照中央的基本要求,認真查找問題,切實增強針對性。(2)要科學分析問題,增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科學性。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科學分析問題是基礎。只有全面客觀和科學地把握問題,才能避免黨的群眾教育實踐活動走向擴大化和縮小化的極端,充分發(fā)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正能量。要堅持用全面的觀點分析問題,既要重點把握好主要問題,也要認真分析次要問題,既要重點把握問題的主要方面,同時不忽視問題的次要方面。要堅持用實事求是的觀點分析問題,不夸大問題打棍子,不縮小問題護犢子,不混淆問題鉆空子。要堅持用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要把問題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進行分析和評價,與當時的歷史條件和環(huán)境結(jié)合起來。要堅持用民主的方法分析問題,堅持把個人分析、組織討論、領(lǐng)導點評、群眾代表參與等方式結(jié)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各個方面的積極性。(3)要正確對待問題,增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自覺性。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確對待問題是關(guān)鍵。只有廣大黨員干部正確對待自己身上的問題,才能夠打消群眾的顧慮、化解群眾的疑問、消除群眾的誤解,才能夠獲得群眾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要坦然面對問題,對于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做到不回避、不遮掩、不推卸,不怕亮相出丑,不怕紅臉出汗。要深刻檢討問題,深挖問題根源,清醒問題危害,汲取問題教訓,誠懇認錯道歉。要及時公開問題,對于領(lǐng)導機關(guān)、領(lǐng)導班子和領(lǐng)導干部存在的問題,特別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要在認真核查的基礎上,以適當?shù)臅r間、適當?shù)姆绞?,在適當?shù)姆秶鷥?nèi)進行公開,主動尋求干部群眾對問題的意見和建議。要承諾解決問題,對于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什么時候解決問題、用什么手段解決問題和問題解決到什么程度等要主動向黨組織和群眾進行公開承諾,自覺接受組織和人民群眾的嚴格監(jiān)督。(4)要切實解決問題,增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效性。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效解決問題是根本。只有有效解決問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才不會成為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停留在口頭上的形式主義。要著力解決好自己身上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決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不良風氣徹底決裂。要著力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持據(jù)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要著力解決好向群眾承諾的問題,堅持按時解決不拖延,全面解決不遺漏,徹底解決不反復,做到全面兌現(xiàn)承諾、全面落實工作,全面取得實效。要敢于以向自己開刀的勇氣解決問題,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切實增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3、始終堅持以制度為保障,切實增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長效性。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黨的制度性要求。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既要立足當前、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又要著眼長遠、建立健全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既要取得認識成果、實踐成果,又要取得制度成果。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只有通過制度規(guī)范和長效機制,才能持續(xù)發(fā)揮激勵、約束作用,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把作風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就此,習近平指出:“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形成優(yōu)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往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糾風之難,難在防止反彈?!蓛€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但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雹郏?)要建立常態(tài)化聯(lián)系服務機制,踐行群眾路線。著眼于黨員干部直接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常態(tài)化,創(chuàng)新設計制度載體,使干部人人聯(lián)系群眾有載體、深入群眾有平臺、服務群眾有渠道。使廣大干部與群眾零距離交流、面對面談心,做到“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做到與百姓思想相同、感情相通。(2)要建立全方位民意反映機制,暢通群眾訴求。積極創(chuàng)新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工作制度,規(guī)范辦理流程,及時、主動、準確地發(fā)布權(quán)威信息,回應、處理群眾各類訴求,暢通群眾利益訴求渠道。放下架子,深入群眾,虛心向群眾請教學習,傾聽群眾呼聲,把百姓的事看得重于自己的事,為百姓排憂解難,徹底扭轉(zhuǎn)機關(guān)的作風和形象。(3)要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應用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是確保踐行群眾路線、堅持為民務實清廉活動深入開展并取得實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堅持嚴謹求實、分類實施、公開公正、群眾滿意的考評原則,不斷健全完善考核評價體系。要設立經(jīng)常性考評機構(gòu),配備必要的考核人員,履行考核職責,落實考核責任。要建立考核評價檔案,注意將考評結(jié)果及時錄入考核檔案。要將踐行群眾路線實績考核評價納入單位黨建工作和年度綜合目標考核評價體系,切實把考評結(jié)果作為黨組織和黨員評優(yōu)、年終考評定級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
4、堅持以群眾路線意識為著力點,切實增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自覺性。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60多年前就曾經(jīng)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實現(xiàn)什么東西。思想要得到實現(xiàn),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雹芡瑯?,一個政黨不僅需要正確的群眾觀和群眾路線理論,更需要具有掌握這種理論和具有群眾路線意識的人。新形勢下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要把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的群眾路線意識作為加強和改善黨群干群關(guān)系的主要著力點。(1)要繼續(xù)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思想上認同和信仰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是工作中自覺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前提和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夯實黨員干部自覺堅持群眾路線的思想基礎。當前最主要的工作是要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增強黨員干部的群眾路線意識作為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相應的體制和機制,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常態(tài)化、制度化和長效化。(2)要切實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大力弘揚為民務實清廉的優(yōu)良作風。黨的作風關(guān)系到民心向背,關(guān)系到黨的事業(yè)發(fā)展和生死存亡。好的作風不僅有利于改善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拉近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改善黨群干群關(guān)系,也可以使廣大黨員干部更加深刻認識和理解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增強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要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體制和機制。毛澤東指出:“我們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來保證群眾路線和集體領(lǐng)導的貫徹實施,而避免脫離群眾的個人突出和個人英雄主義,減少我們工作中脫離客觀實際情況的主觀主義和片面性?!雹葸@就要求我們加強相關(guān)體制和機制創(chuàng)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體制機制,為增強黨的群眾路線意識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當前,我們必須要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切實推進黨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下,逐步擴大群眾的參與度,在干部的推薦、選拔、考察、任用和考評等主要環(huán)節(jié)逐步增加群眾權(quán)重,充分激發(fā)黨員干部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不斷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的群眾路線意識。(4)要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逐步擴大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程度。列寧曾經(jīng)指出:“不吸引更多的人民階層參加社會建設,不激發(fā)一直沉睡的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就談不上什么革命的改革?!雹蕃F(xiàn)代科學也證明,人的意識的產(chǎn)生和形成離不開外界客觀事物的刺激,而且,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客觀外界刺激的程度與人的意識的強度是呈正向相關(guān)性。群眾路線意識與人的其他意識一樣,其存在發(fā)展也同樣離不開外部環(huán)境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群眾中大力加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宣傳教育和法制教育,積極引導群眾有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民主素養(yǎng)和法制水平及有效監(jiān)督黨委政府的能力,為黨員增強群眾路線意識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注釋:
①③習近平:《扎實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努力取得人民群眾滿意的實效》,《人民日報》,2014年1月21日。
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9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頁。
⑤《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頁。
⑥《列寧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1、1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