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萬濤 藺魯峰
(山東省昌邑市實驗中學)
新課程、新理念給化學基礎教育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也為廣大的化學教師從事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新的挑戰(zhàn)。但同時也給探究式教學開展的比較滯后的農村學校和學校條件較差的學校帶來了諸多的挑戰(zhàn)和難度。怎樣在教學中更好地把握探究式教學,使學生真正能夠走進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學習興趣,還是應從實驗課出發(fā),在實驗中進行探究教學。
我們對本校學生做過一個調查,學生在七、八年級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較差,在探究過程中提不出問題,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基本上持觀望態(tài)度,部分學生沒有親自動手做過實驗。升入九年級后,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對化學課感興趣,真正地走入化學課堂,我們覺得更應該從化學學科的特點——實驗出發(fā),通過實驗探究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發(fā)揮實驗探究教學的魅力。
在實驗分組時,可讓學困生在一組,每組有明確的分工,每次實驗的設計與操作,實驗的觀察與記錄,對實驗現象和結果的討論,作為小組成員,每人都要輪流盡自己責任。這樣避免學困生總被好學生的光環(huán)籠罩,有了他們自己表現的機會。
案例:在實驗課“儀器認識與使用”的教學中,突然聽到一組同學說“試管裂了”,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請大家分組討論分析一下試管破裂的可能原因,先請學困生小組的同學先說出他們認為試管可能破裂的原因,然后請那位同學說一下試管損壞時的情形,最后其它小組的同學補充。雖然學困生小組分析的原因不全面,但是,從他們躍躍欲試中看到了他們的信心。課堂因為意外而精彩,通過這次發(fā)生的小事故,正好將試管破裂的可能原因通過討論,將事實探究出來了。同時,通過這件事也使學生對實驗室的安全操作有了親身的體驗。
教學中要立足教材,在課堂上進行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動。如教師可提出教學實驗的問題,然后指導學生小組合作設計初步方案,集中在課堂上進行分組實驗,交流介紹設計實驗的原理、方法、步驟,由學生評定優(yōu)劣,共同探討實驗成敗的原因。
案例: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從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角度來說,它是在學習了氧氣實驗室制法后,對于氣體的制取原理、裝置、收集比較熟悉情況下,學生再通過對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歸納延伸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它是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室中制取某種氣體時,藥品的選擇、裝置的設計、實驗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在研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操作:
活動一: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首先給出稀鹽酸、稀硫酸、碳酸鈉、碳酸鈣和碳酸鉀這些常用藥品和若干試管(多給碳酸鹽的目的是為后面學習碳酸鹽的知識打下基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操作、探究,選出自己認為理想的原料。這樣既讓學生認識到對比觀察的科學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體驗學習。教師再加以指導,讓學生知道化學反應速度的快慢與物質狀態(tài)的關系以及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和碳酸鈣制二氧化碳的原因,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同時讓學生明白實驗室在選擇藥品制取氣體時應注意的事項。由此確立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意識。
活動二: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并驗證。
(1)提出問題:A.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由哪幾部分組成?B.確定氣體發(fā)生裝置時應考慮哪些因素?C.收集氣體一般有哪兩種方法?D.確定氣體收集裝置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2)動手試試看:在每個實驗臺上放置相同的可以組裝不同的裝置的儀器(具體如書),分組討論組裝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之間相互討論各裝置的優(yōu)缺點,然后每組選擇一套最佳裝置來制取二氧化碳,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活動三:看看誰最好。
每個小組展示設計的方案,大家相互交流各自的實驗狀況,比較、歸納得出最佳裝置,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新的樂趣。
活動四:經驗總結。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再提出問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在選擇藥品和儀器時需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問題呢?師生經過回顧剛才實驗,歸納總結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這樣的教學,使學生自己通過實驗探究掌握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學生學得有趣、主動。
新課程標準在強調課堂實驗教學的同時,倡導學生進行課外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嘗試以實驗為載體的多種教學方式,并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展開對社會、生活中化學問題的鉆研,使學生能在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去學習和體驗化學的樂趣。
案例:在學習溶液的溶解和乳化現象時,我們讓學生回家完成兩件家務事:(1)洗凈自己的校服,濕手抓洗衣粉有何感覺;(2)幫父母洗一次碗筷,仔細觀察其中油漬發(fā)生的變化,然后課堂上進行匯報。第二天的課堂上很熱鬧,筆者在課堂上讓學生分組先寫出以下幾點:(1)衣服上的污漬有哪些?(2)你用了什么去污的東西?(3)洗碗和洗衣服的原理一樣嗎?通過學生的分組討論和師生總結,學生明白了溶解和乳化的區(qū)別;知道了不同物質在同種溶劑中溶解能力不一樣;明白了同種物質在不同的溶劑中溶解能力不一樣;還知道了物質溶于水時伴隨有能量的變化。
九年級的學生初次接觸化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學習中的首要任務。我們不僅要教給他們知識,更要教會他們親自動手、獨立思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不斷探究的學習方法。對于農村和條件較差的學校來說,雖然學生的起點要差一點,但是,只要教師善于從“小”做起,立足教材,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引導學生從科學探究獲得學習方法的過程中不斷進步,在參與過程中不斷獲得快樂,不斷獲得成功感。那么,探究實驗將以它迷人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教師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