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跟娣
(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zhèn)中閆小學)
(一)課前不預習。小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對于教師第二天的上課內容都是在課堂上臨時翻閱。由于時間緊湊,基本上都采用一目十行的潦草閱讀法,這種閱讀方法很難抓住文章的中心,最終影響整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
(二)潦草翻閱課文,閱讀體會不夠深入。小學生還沒有形成閱讀時動筆的好習慣,他們常常將課本捧在手上,聚精會神地看,就是不主動勾畫重點。看過的書干干凈凈,就像從未翻閱過一樣。這樣的閱讀效果會大打折扣,學生很容易就遺忘了課文的內容。
(三)看過就忘,過眼不過心。小孩子天性喜歡看故事,許多小學生將課本當成故事書一樣地閱讀,過眼不過心,看過就忘。多數(shù)學生將閱讀流于形式,只是停留在表面,閱讀過后只是大致知曉了文章講述的意思,卻沒有深入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一)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語文學習是一種語言的感知過程,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靈感,找到文章中能夠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地方,在空白位置標上批注,方便日后在課堂學習中與教師進行交流。課前預習還可以幫助學生將課本中的知識點先大致梳理一遍,找到重點和難點,利于正式講課時對重要知識點的掌握,也能查漏補缺,弄清不懂的問題。
(二)教學生學會傾聽。現(xiàn)在的孩子多為家中的獨生子女,從小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性格容易自我,不懂得傾聽和分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適時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學會接納別人的觀點,尊重別人的發(fā)言,不驕不躁,即使很想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要先安靜聽完別人的觀點。
(三)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人們總說從一個人的字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涵。寫字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小學生首先學習的是拼音,然后學會用鉛筆寫字,最后才學著用鋼筆寫字?;旧?,從四年級開始,學生就已經適應寫鋼筆字了。良好的書寫習慣應該從日常的點滴做起,語文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的書寫姿勢,訓練他們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端正他們的書寫態(tài)度,為日后寫得一手好自打下基礎。
(四)不懂就問,勤查工具。知識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誰也不能一口吃個大胖子。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肯定會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此時,他們可以尋求人的幫助,問家長、問老師皆可。但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自己翻閱工具書的習慣。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學生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受益終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要一天天養(yǎng)成的,要靠平時的努力,一點一滴地積累。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告訴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不要依賴教師和家長,養(yǎng)成查閱工具書的好習慣,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在書寫過程中注意握筆姿勢的準確性,端正書寫態(tài)度;改變自私、自我的性格,學會傾聽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