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梗頭位于航塢山北麓,杭甬高速在村境內設有出口,青六線穿村而過,交通便捷。全村有19個村民小組,在冊農戶814戶,人口2857人,擁有紡織印染、鋼結構等各類企業(yè)17家。橫梗頭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敢于領先,經濟發(fā)展和村級各項事業(y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先后榮獲蕭山區(qū)“精品亮點村”、杭州市文明村、杭州市文化示范村、全國“示范農家書屋”等榮譽稱號。
隨著村級經濟的穩(wěn)健發(fā)展,在村民“錢袋”日漸豐滿的同時, 該村十分重視村級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致力于豐富村民的“腦袋”。建設文明幸福新農村,離不開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村民所期待的幸福概念,就是晚飯后家門口文化廣場的自娛自樂,茶余時上書屋聊天看書。圍繞區(qū)“十大金色文化工程”建設的要求,這幾年來,橫埂頭村強化了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對農家書屋進行了新的提升:
在村原圖書分館的基礎上,在區(qū)、鎮(zhèn)兩級的規(guī)劃指導下,投入資金30多萬元,高標準建設了農家書屋。目前,書屋面積達到100平方米,場地寬敞明亮、布局合理,分少兒、成人區(qū)塊,充分滿足了新農村條件下村民閱覽和學習的需要。配備各類書籍13529冊,其中少兒圖書3000余冊、報紙雜志35種,聘請了兩名專職管理人員,全天候負責日常的開放管理服務工作。農家書屋通過多種渠道提高圖書的利用率,與蕭山圖書館、杭州地區(qū)的圖書館聯網互通,實現此借彼還,通借通還,一證式服務,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
農家書屋建成后,每一本書、每一份報紙和雜志都要通過農家書屋管理員的手送到農民讀者手中,解決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兩名專業(yè)管理人員除了定期接受蕭山圖書館舉辦的培訓外,還主動和蕭山館工作人員聯系,并加入蕭山支、分館建設QQ群,及時詢問各方面的業(yè)務知識。
為了適應當前自動化、網絡化、信息化的圖書管理要求,農家書屋的圖書由蕭山圖書館統(tǒng)一調配,送書下鄉(xiāng),書屋每季度更換圖書一次,保證了圖書及時流通;蕭山館還就圖書管理工作進行業(yè)務指導,推進了村級圖書館工作和農家書屋建設的持續(xù)發(fā)展。另外,管理員嫻熟的業(yè)務知識、熱情的工作態(tài)度及創(chuàng)新意識,使書屋很快成為村民群眾的會友場所、學習場所與娛樂場所。書屋開放兩年來,共辦理借書證800余張,月平均人流量900余人次,年圖書借閱流量7500余冊次。
書屋的開放運行,不但滿足了本村村民求知的需求,而且還吸引了轄區(qū)內瓜瀝臨港工業(yè)園區(qū)不少在外資企業(yè)工作的職工進屋學習。為了更好地推廣閱讀,宣傳農家書屋,橫埂頭村利用農家書屋的資源優(yōu)勢,結合“春泥計劃”、“假日學校”、“文化村”建設等主題活動,開展了不少群眾性的主題活動。如在2010年建立 “春泥”記者小分隊,舉辦“小學生朗誦比賽”,通過孩子們的小眼睛看待本村的大變化;2012年6月,蕭山圖書館、瓜瀝鎮(zhèn)團委和橫埂頭村聯合舉辦了“黨在我心中”國學誦讀比賽活動,受到了村青少年的一致好評。另外,每年暑期,橫埂頭村以村農家書屋為平臺,開展“假日學?;顒印?,在大學生村官帶動下,結合本村的特色,舉辦如讀書月等一系列活動。橫埂頭村以活動為契機,以農家書屋為平臺,積極為本村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培養(yǎng)他們愛讀書、好讀書、勤讀書的習慣。
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和管理員的精心管理,橫埂頭村農家書屋已經成為村民農閑時節(jié)、傍晚和雙休日看書讀報的一大好去處,成為村民閑話家常、聯誼交流的重要場所。在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同時,營造了和諧向上的文化氛圍。
目前,橫埂頭村農家書屋在擁有一流硬件設施的條件下,集民智、管民本、順民心、現民意、創(chuàng)特色,積極在管和用方面開展探索和實踐,把握農家書屋姓“農”這個根本,更好地服務村民讀者,為建設文明幸福新農村提供精神力量?。ㄊ捝絽^(qū)圖書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