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祉亦
(廣州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部,廣東 廣州 510550 )
大數據時代(Age of Big Data)這一說法的流行得力于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的倡導,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更在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和思維的改變》中大聲疾呼,斷言一個史無前例的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目前“大數據”(“Bigdata”)尚無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而更多地是一個描述性話語。維克托·邁爾和肯尼思·庫克耶在他們那本影響深遠的著作《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中給大數據作如下定義:“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獲得有巨大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或深刻的洞見?!盵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認為,“大數據是人們在大規(guī)模數據的基礎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在小規(guī)模數據的基礎上是無法完成的。大數據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的源泉;大數據還是改變市場、組織機構,以及政府與公民關系的方法?!盵2]在書中他從三個部分講述了大數據時代的思維變革、商業(yè)變革和管理的變革,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正在被大數據的掀起的信息風暴改變著,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他明確指出,大數據是一種價值觀、方法論,大數據時代最大的轉變就是,不在是隨機的樣本,而在我們面前的是全體數據;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不是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這是一場思維的大變革。旅美知名專欄作家、信息管理專家,涂子沛認為,“大數據是指那些大小已經超出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尺度,一般的軟件工具難以捕捉、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數據。”他還認為“人類可以‘分析和使用’的數據在大量增加,通過這些數據交換、整合和分析,人類可以發(fā)現新的知識,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帶來‘大知識’、‘大科技和’和‘大發(fā)展’?!盵3]通過以上描述筆者認為,所謂大數據,也就是大型數據集,它是通過現代較為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對所有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其目的就是要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核心內容就是預測。大數據從可量化的維度為人類生活創(chuàng)造前所未有的可能,并用它特有的價值觀、方法論影響著人類的思維。
大數據到底有多大?截止到2012年,數據量已 經 從TB ( 1024GB=1TB ) 級 別 躍 升 到PB( 1024TB=1PB ) 、 EB ( 1024PB=1EB ) 乃 至ZB(1024EB=1ZB)級別。國際數據公司(IDC)的研究結果表明,2008年全球產生的數據量為0.49ZB,2009年的數據量為0.8ZB,2010年增長為1.2ZB,2011年的數量更是高達1.82ZB,相當于全球每人產生200GB以上的數據,過去幾年全世界產生的數據量甚至超過了歷史上4 萬年來產生的數據量的總和。而到2012年為止,人類生產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數據量是200PB,全人類歷史上說過的所有話的數據量大約是5EB。IBM的研究稱,整個人類文明所獲得的全部數據中,有90%是過去兩年內產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產生的數據規(guī)模將達到今天的44倍。大數據的特征概括為四個“V”:體量(volumes)巨、類別(variety)多、速度(Velocity)快、價值(Value)大。第一個特征是數據量大。大數據的起始計量單位至少是P(1000個T)、E(100萬個T)或Z(10億個T)。第二個特征是數據類型繁多。其主要體現在如:網絡日志、音頻、視頻、圖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這就對運用數據的處理能力來處理多類型的數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個特征是數據價值密度較低。隨著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大量的信息呈現,但價值密度卻遠遠低于傳統(tǒng)關系型數據庫中已有的數據。以股市為例,對面海量的信息,真正有價值的數據都只會在很小范圍內(例如莊家之間)傳播,極少可能會在互聯網上傳播,所以你單靠分析網絡上網民對股票漲跌的評論來對行情做出預測的話,結果一定不如人意。那么如何從海量的信息中快速的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是當時有待解決的難題。第四個特征是處理速度快,時效性高。這是大數據時代最顯著的特征,首先這對人類掌握數據,處理數據的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也為人們在大數據里探索其更多的奧秘提供了無限空間與可能性。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推動著人類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無論它帶來的是機遇還是挑戰(zhàn),它依然成為馬克思主義信仰發(fā)展無法回避的新環(huán)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面對這樣的新環(huán)境,信息量巨大、內容混雜、形式多變,必然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認識和接受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部分老師會出現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其表現:
第一,信仰缺失。信仰缺失指不知道該信仰什么,對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沒有認識,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對馬克思主義信仰該不該信仍然抱著遲疑的態(tài)度,馬克思主義信仰在他們的價值觀中成為了形式主義的口號,集中體現在他們沒有人生追求,對于家庭、集體、社會莫不關心,缺乏奮斗目標,忽視主觀努力的重要性,對社會、對自己缺乏希望[4]。
第二,信仰多元化。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國外各種社會思潮的涌入,各種新觀念、新事物通過信息傳播不斷呈現,大眾信仰開始呈現多元化的態(tài)勢。西方宗教傳入中國成為精神寄托的主要形式。另外,物質信仰、圣人信仰(包括個人崇拜、領袖崇拜、英雄崇拜)成為主體精神的一種慰藉,還有明星信仰、網絡信仰等諸多方式,信仰呈現出實際化、多元化的趨勢。這其中不乏有一些圖謀不軌者打著信仰的旗幟,或從事封建迷信活動或制造混亂局面, 如果不加辨別的信奉,容易被“邪教”或“異教”所吸引,最終導致反共產主義、反人類主義的反動思想和惡行,使得新時期我國的信仰形勢更加混亂。
第三,信仰世俗化。
大數據時代使得西方思想文化不斷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導致西方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激烈的碰撞。比如信仰拜金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個人本位在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信仰正處于迷茫狀態(tài)時成為他們所追求的目標。在以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中,只相信物質價值高于一切,不相信精神價值,只相信個人價值,不相信社會價值,信仰選擇出現了錯位。這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在中國的發(fā)展帶來很不小的沖擊,在社會、集體、他人中有些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選擇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出現上述信仰危機,與轉型期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高校的教育管理體制以及高校青年教師的自身因素有重要關系。
首先,從社會方面看,在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的變更和轉換過程中帶來了各種各樣新的危機。首先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信仰危機發(fā)生的最根本原因依然是社會經濟發(fā)展,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在極大解放了生產力的同時也把個人解放了出來,但同時帶來了人們價值觀念、價值取向、道德理想的變化,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極權主義卻日益盛行,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崇高信仰的形成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當他們沉迷于物質利益的追逐和享受時,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形成巨大的沖擊。其次,在社會主義改革過程中, 政治體制改革滯后引發(fā)各種社會問題的積累和爆發(fā),大眾對社會現實的不滿日漸顯現出來,黨和政府的信任度受到了影響,這使得一部分人開始對社會主義本質產生了質疑,對于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態(tài)度出現了困惑和迷茫。再次,在全球化的態(tài)勢下,西方文化占據主導地位,西方價值觀念中特別是一些非馬克思主義的東西異?;钴S,一些反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無用論等被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接受,極易產生認識上的偏差,造成信仰上的困惑[5]。最后,大數據時代,信息傳播越來越多樣化、現代化,其影響力度也越來越大。一些媒體為了追求轟動效應,在宣傳傾向上有意淡化主旋律,輕視主流文化,過分強調非主流的粗俗文化、平庸文化,這些錯誤的輿論導向使得人們是非觀念混淆,價值取向出現偏差,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對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社會主義的信念的執(zhí)行力上有所削弱。
其次,從學校方面看,市場經濟的社會變革在推動學校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的同時,也給學校的教育帶來了負面的影響。社會變革所產生的文化多元化和價值觀的多元化現象無形的滲透在校園中,面對文化多元化和價值多元化的沖擊,在不同有價值觀面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無從選擇,再加上轉型期間教育體制的脫節(jié)和高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導致他們有教師地位不高的錯誤認識,輕視了教育重要的意義,淡化了教育的本真價值,而更為在乎的是個人的課酬高低,津貼多少以及職稱評定這些與利益相關的東西,從而使教育附上濃厚經濟色彩和功利指標,導致了工作熱忱度不高,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在人生觀、價值觀選擇上容易迷失自我。
再次,自身方面看,現階段我國的市場經濟體系還不夠完善,政治體制改革滯后,精神上的回報成為信仰的回報的主要表現形式,在物質的、經濟的、享樂的、權利的這些功利的看得見的利益獲得中,精神回報對人的影響力缺少動力,面對金錢的誘惑,當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在這方面缺少自己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正確認識時[5],就很容易出現偏差。加上對于自身的培訓和繼續(xù)教育不夠重視,教師素養(yǎng)提高較慢,更不能意會馬克思主義信仰對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第一,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思想行為預警機制。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不斷變化,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隨著經濟成分多樣化和利益主體的多樣化的沖擊顯現價值取向的多樣化狀態(tài),這是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也意味著在現代性社會中的信仰不可能一元化,而應該是多遠化,信仰的多元性告訴我們不能權威強制的只推行一種道德信仰,這是不現實的。那么,如何利用大數據時代的優(yōu)勢深化馬克主義信仰呢?“大數據的核心就是預測?!盵6]大數據的主要功能就是通過數學算法來分析海量的數據,最終預測出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因此,我們在技術維度上建立有效預警機制[7]。具體可以將從微博、論壇、搜索引擎等工具中獲得的相關的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測算,最終可以大致了解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特定時期的思想動態(tài),然后再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其進行行之有效的針對性教育。在整個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計算中建立思想行為預警機制,從根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大預防和減少多元化信仰對教師的影響,也使得馬克思主義信仰快速有效的得以滲透。
第二,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學生學習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引導者,在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觀培養(yǎng)和形成過程中起著主導性作用。然而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的發(fā)展,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也不斷的深層次的改革,學歷的高低,專業(yè)水平的好壞,職稱的評定成為社會和學校衡量一個教師能力的硬性指標,對于工作態(tài)度、思想表現、馬克思主義信仰等方面的軟性指標很難去量化和管理。加上受到金錢利益權利的沖擊,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等一些精神層面上的教育,他們認為毫不重要,只是教條中的口號,學習它只是在浪費時間,沒有任何成效,更談不上能獲得什么實惠。于是對學校組織的各種政治學習輔導、各種有關信仰宣傳的活動都只是走過場,而對自己業(yè)務水平也只是為完成硬性指標敷衍了事,不求提高,只不光影響了自身馬克思主義信仰素養(yǎng)的提高,也直接影響了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的形成。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要使得學生能更好的形成馬克思主義信仰就必須首先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重視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 教師應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接受先進的價值觀的熏陶。其次,提高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教學水平,不斷充實學科知識和,提高業(yè)務水平,加強科研能力。最后,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能力,在形式上改變單一的理論灌輸和枯燥的理論說教的學習方法,可以通過大數據時代提供的各種信息工具,多種方式來深入學習,也可以通過親身參加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了解和認識,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第三,優(yōu)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環(huán)境。
首先,從社會大環(huán)境來看,黨和政府應為提倡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和進行正確的輿論導向打造一個干凈的大環(huán)境。尤其在信息高速發(fā)達的今天,網絡成為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宣傳的主要形式,有關部門應該對海量數據進行甄別,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為主導性,堅決杜絕對封建主義、反社會主義、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堅持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為主旋律,堅持先進文化的正確方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做到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環(huán)境[8]。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在健康、進步的文化中升華其精神境界,思想情操和理想信仰同時得到提高和發(fā)展。
其次,從學校小環(huán)境來看,加強教師信仰教育應從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入手,加強校風和教風的建設。首先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進行以校風、校訓為表現形式的校園精神教育,積極開展各種文明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以文化為載體,通過對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學術活動、科技活動、藝術活動、體育活動、娛樂活動等,來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信仰教育的內容,其目的就是通過內容的多樣化滲透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其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加強教風的量化和管理。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工作態(tài)度、思想表現、馬克思主義信仰等方面的軟性指標要進行量化考核,及時掌握教師的思想動態(tài)以及工作表現,對于專業(yè)業(yè)務硬性指標的考評要優(yōu)化管理。最后,深化完善校園體制改革。改善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在硬件上,加大經費投入,美化校園環(huán)境,改善教學設施,合理布局,創(chuàng)建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為信仰教育提供有力外部環(huán)境。在軟件上,應為教師排憂解難,解決后顧之憂,完善教師的保障機制,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和科研中去,從本質上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信仰教育的進步和發(fā)展。
[1]維克托·邁爾、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
[2]維克托·邁爾、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8-9.
[3]涂子沛.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以及它如何改變政府、商業(yè)與我們的生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57.
[4]聶立慧.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及其重塑[D].山東大學,2010,
[5]陳 敏.當代大學生道德信仰問題研究[J]. 曲阜師范大學學報,2008,(4).
[6]維克托·邁爾、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6.
[7]楊陽. 淺談未來大數據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2013,(17).
[8]毛陽芳. 新時期師范生信仰教育問題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