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永
(廣西玉林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537000)
火力楠(醉香含笑),產于廣東、海南、廣西、湖南等地[1],樹干通直,樹冠濃密,木材易加工,切面光滑,美觀耐用,是近幾年來南方各省植樹造林的主要樹種之一?;鹆﹂牟∠x害不多,但隨著火力楠人工林的發(fā)展,火力楠病蟲害的種類和危害程度都呈上升趨勢,應引起重視?,F(xiàn)將火力楠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方法予以介紹。
1.1.1 危害特點和癥狀
根腐病又叫白絹病,主要為害火力楠苗木。病害以菌核在病株殘體上越冬,次年春季土壤溫濕度適宜時菌核萌發(fā)產生新的菌絲體,侵入苗木根頸部位危害,6 月~9 月為發(fā)病期,7 月~8 月為發(fā)病盛期。發(fā)病時,莖基部初呈暗褐色水漬狀病斑,后逐漸擴大,稍凹陷,其上有白色絹絲狀的苗絲體長出,成輻射狀,病斑向四周擴展,延至一圈后,便引起葉片凋萎、整株枯死。病部后期生出許多茶褐色油菜籽狀的圓形菌核,莖基部表皮腐爛,致使全株莖葉萎蔫和枯死。高溫高濕、積水和酸性土壤、苗木生長纖弱、密度過大的苗圃易發(fā)病,根頸部受日灼傷的苗木也易感病。
1.1.2 防治方法
育苗地要選擇土壤肥沃、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育苗前每667m2用70%五氯硝基苯wp 1kg,加細土20kg,拌勻撒在播種溝內或樹穴周圍;對土質過酸的土壤,造林前施石灰250kg~1 000kg/hm2,調節(jié)土壤酸度,抑制病害發(fā)生;在苗木生長期要增施磷鉀肥,避免漫灌,夏季要防暴曬。對感病苗圃地,每年冬季將土壤表層翻耕約15cm左右,將病株殘體深埋土里致死;對感病較輕的苗木,可挖開根頸處土壤,晾曬根頸數(shù)日或撒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或在發(fā)病早期可用50%代森銨wp400 倍稀釋液或50%多菌靈wp600倍液澆灌病株。
1.2.1 危害特點和癥狀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葉、枝梢上越冬,翌年遇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時,病菌孢子發(fā)芽侵入葉片危害,發(fā)病后的葉片,初為白色小點,后擴大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斑,有些呈輪紋斑,嚴重時葉片脫落。每年的發(fā)病期4 月~10 月,以6 月~9月較為嚴重。雨日長、雨水多、溫度高的年份病害易發(fā),空氣濕度大的潮濕陰雨天易發(fā)病,土壤貧脊,造林密度大的發(fā)病重。
1.2.2 防治方法
選擇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林地造林;對土質較差的林地應增施有機肥料,并適當稀植,減輕樹林蔭蔽程度,促進樹林通風透光[2];及時剪除病枝、病葉,集中燒毀;發(fā)病初期噴灑80%炭疽福美wp600~700 倍液或75%百菌清wp400 倍~600倍液,7d~10d 一次,連用2 次~3 次。
1.3.1 危害特點和癥狀
藻斑病以營養(yǎng)體在病葉組織中越冬,在潮濕環(huán)境下產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藻斑病,發(fā)病初期在葉面上出現(xiàn)針頭狀灰白或黃褐色小圓點,有時小圓點呈“十”字形排列,隨后呈放射狀向四周擴展,形成圓形隆起的灰綠或黃褐色氈狀物,表面有纖維狀紉紋,后期病斑變平呈暗褐色。在土壤貧瘠、雜草叢生、通風透光不良和過度密植的條件下,均有利于該病的發(fā)生和蔓延。病害的高峰期出現(xiàn)在降雨頻繁、雨量大的季節(jié)。
1.3.2 防治方法
合理施肥、排水、清除林地雜草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該病害的發(fā)生。發(fā)病前,噴灑77%可殺得wp500 倍液或50%多菌靈wp500 倍~1 000倍液對該病有良好的預防效果。發(fā)病初期可噴施半量式波爾多液140 倍濃,發(fā)病后可噴l 波美度~2 波美度石硫合劑,可將病情控制住;發(fā)病嚴重的地方,可在晚秋噴50%多菌靈wp500 倍~1 000 倍液1 次,對減輕來年發(fā)病有一定效果。
2.1.1 危害特點和規(guī)律
火力楠麗綿蚜無越冬現(xiàn)象,一年四季均可為害林木[3]。多在樹皮裂縫或枝椏基部樹皮較粗糙部位首先發(fā)生,以成蟲、若蟲群集枝條和樹干上吸食汁液,常引起樹皮龜裂或呈瘤狀突起,輕者影響林木生長,重者導致林木枯死。每年10 月上旬~12 月中旬,蟲口數(shù)量激增,危害最嚴重。完成1 代約需19d。次年1 月上旬為盛期。群集性很強,活動能力弱,在林內呈核心分布,在1cm2的樣方內多達數(shù)十頭,使樹干及枝條布滿白色棉絮狀蠟狀物。
2.1.2 防治方法
選擇6 月~10 月份氣溫比較高時,或者1 月~3月份雨水多時,用清水噴淋掉害蟲身上白色棉絮狀蠟狀物后,用40%氧樂果EC1 000 倍或2.5%敵殺死EC1 500 倍液噴殺效果較好;在距地面約15cm深的根部,用刀在皮層割兩種上下錯開的,寬約3cm~5cm 的半圓環(huán)帶,涂抹加半份水稀釋的40%樂果藥液;或是在距地面約15cm 深的根部,用刀刮掉粗皮,涂抹40%氧化樂果原液,用薄膜包扎防治效果也顯著,但很難達到根治。
2.2.1 危害特點和規(guī)律
以成蟲或老熟幼蟲、蛹分別在樹根周圍的枯枝落葉層或土層10cm 左右以下越冬。越冬成蟲次年2 月下旬出土,3 月中旬開始產卵,到10月下旬停止,2 年發(fā)生3 代。初孵幼蟲先在表土層取食幼嫩須根表皮及根尖,后取食側根和主根皮層成縱向淺坑道。老熟幼蟲多在土層10cm~50cm深處活動,喜蛀入直徑0.8cm以上的主根或側根下方的木質部,并以木屑在蟲道作室化蛹。成蟲除越冬期外,常在樹冠啃食嫩芽、嫩枝和葉柄的皮層,輕者葉片脫落,枝條光禿,重者變成叢枝殘林或成片枯死。
2.2.2 防治方法
對該蟲實行檢疫,防止傳播;成蟲產卵前,將根莖部土壤挖開,涂抹濃石灰漿于根莖部,然后封土,可阻止成蟲產卵;蟲害發(fā)生嚴重時以藥劑進行防治,4 月~6 月砍破皮層涂5 倍敵敵畏,然后封土,可毒殺幼蟲;4 月~8 月用20%殺滅菊酯EC 1 500 倍~2 000 倍液或48%樂斯本EC 1 000倍~1 500 倍液噴殺。
2.3.1 危害特點和規(guī)律
大蟋蟀一年發(fā)生1 代。以若蟲在土穴內越冬,來年3 月上旬開始大量活動,5 月~6 月成蟲陸續(xù)出現(xiàn),7 月進入羽化盛期,10 月間成蟲陸續(xù)死亡。是夜出性地下害蟲,成蟲、若蟲白天喜歡在疏松的砂土營造土穴而居。夜晚出外危害,以晚上20 時~21 時最多,將火力楠幼苗從莖基處咬斷后將咬斷幼苗拖回洞中貯存,造成嚴重缺苗。
2.3.2 防治方法
采用毒餌防治,將切碎的甘薯或麥麩、米糠炒香攤冷,按100:2 的比例加入90%晶體敵百蟲SPX 稀釋液制成毒餌,于傍晚投放于洞穴口上風處誘殺,在水源方便的地區(qū),也可向洞穴灌水捕殺。
2.4.1 危害特點和規(guī)律
主要以鞘翅目天牛科樟紅天牛危害為主,每年的6月~7 月為害蟲多發(fā)期,成蟲在受害樹體根頸部產卵,9d~10d 后卵孵化成幼蟲鉆食莖桿,約過2 個月的時間,上到分枝下到樹根的木質部被蛀食,形成隧道狀,受害枝容易折斷或干枯,造成被害樹大量落葉、長勢衰弱,直至枯死。
2.4.2 防治方法
砍去受害枝條和枯死株,挖出根莖,集中燒毀;若發(fā)現(xiàn)樹干有新木屑排出,用藥棉蘸1:10 倍90%敵百蟲溶液塞入蛀孔內,外用黃泥封口熏殺幼蟲;在天牛為害多發(fā)期可按蟲蜂比1:3 的比例投放管氏腫腿蜂防治,防治效果比較明顯;在成蟲產卵期,在被害樹木枝干上及天牛出沒的地方噴灑8%綠色威雷膠囊劑(又稱觸破式微膠囊劑)200 倍~300 倍液,通過天牛成蟲爬行,由足感染中毒而使成蟲死亡,或成蟲取食中毒死亡,經實驗防治效果很好,且對環(huán)境無污染,藥效可維持40d 左右。
病蟲害危害火力楠初期,危害面積在“點”、“片”階段,宜采用化學藥劑防控病蟲害,以達到“治點保面”目的。但大面積造林時,則應通過采用調整樹種結構,合理營造混交林[4];適時撫育、施肥、改善林相;嚴格檢疫,禁止帶病苗木上山造林;及時清除病死樹、弱樹、弱技及枯枝,投放寄生蜂等各種預防性、抑制性或調節(jié)性的措施來綜合防治,以達到事半功倍、標本兼治的效果,也有利于環(huán)境的保護和生態(tài)的平衡。
[1] 鐘永紅.火力楠的栽培技術[J].林業(yè)實用技術,2005,(08):14.
[2] 黃德林.火力楠育苗及造林技術探討[J].廣東科技,2010,(24):41.
[3] 韋仲烈.白蘭花火力楠麗綿蚜的發(fā)生與防治[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2,(11):96.
[4] 蔡金清.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疏伐效果試驗[J].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2006,(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