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萍(新疆銀朵蘭維藥股份有限公司 830013)
中藥顆粒劑的主要成分包括了中藥材的提取物和一些藥材細粉或者輔料,呈干顆粒狀劑型.根據(jù)中藥顆粒劑溶劑性能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可溶性、混懸性和泡騰性的顆粒劑。中藥顆粒劑是在傳統(tǒng)中藥湯劑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其既具備傳統(tǒng)湯劑容易吸收見效快的特點,又避免了服用前的煎煮,而且保質期更長,容易攜帶,制備工藝相比片劑針劑較為簡單,但是生物利用度又明顯優(yōu)于片劑,因此其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蔗糖、糊精和淀粉一直以來都作為傳統(tǒng)稀釋劑使用。但蔗糖吸濕性較強,因此乳糖近年來應用較多,有替代蔗糖成為稀釋劑的趨勢。乳糖除了無吸濕性,還具有易溶于水,化學性質穩(wěn)定的優(yōu)點,因此,其與大多數(shù)藥物不會發(fā)生法學反應,對主藥含量測定影響比較輕微。除了乳糖之外,甘露醇、木糖醇、雙歧糖等也是常用的輔料,而且具有矯味作用??扇苄缘矸郾绕胀ǖ矸廴芙庑詮?,常被用作稀釋劑。
潤濕劑和粘合劑主要是起到濕潤粘合藥物細粉的作用,是制作合格顆粒的必要輔料。在使用時,要綜合考量濃度、種類和藥粉的混合均勻度等因素。水是最早期使用的主要的潤濕劑,但是制成顆粒的粘性不好,浸膏較多的原料遇到水作為潤濕劑的話會發(fā)生結塊現(xiàn)象,因為后來乙醇成為了主要的粘合劑。乙醇具有揮發(fā)性,因此,其作為半極性潤濕劑,必須掌握好濃度、用料,而且攪拌速度必須加快。聚乙烯吡咯烷酮,可以溶于乙醇或水,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穩(wěn)定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最初是作為血容量補充藥使用的,后期開始成為顆粒劑的粘合劑。其憑借良好的粘合性、穩(wěn)定性、崩解性和溶解性,預計不論在西藥制劑還是重要制劑的生產方面,都將會有很大的市場前景。
中藥浸膏粘度較高,利用崩解劑可以提高中藥顆粒的崩解度,淀粉是最常用的崩解劑。
CMS羧甲基淀粉鈉和MCC微晶纖維素是目前主要的優(yōu)質的崩解劑。羧甲基淀粉鈉是典型的離子型淀粉衍生物,屬于多用途輔料。其在水中會分散成膠體溶液,呈現(xiàn)網絡結構,不溶于水和乙醇,潤濕性和膨脹性極好,吸水后體積快速漲大200-300倍,吸收 約干燥體積三十份的水,但是顆粒本身不會發(fā)生破裂,膨潤度與淀粉相比也高出了3-5倍,膨脹性優(yōu)于微晶纖維素,作為崩解劑用于中藥醇提物較佳.MCC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就被用作崩解劑廣泛使用,其性能良好,尤其在作為穩(wěn)定劑應用于混懸型沖級時表現(xiàn)優(yōu)秀,極大地降低了顆粒吸濕性,可以大幅提高藥品穩(wěn)定性。
包合劑是一種新型的輔料,可以包合苦味成分和揮發(fā)油,從而降低藥物的苦味,改變液體藥物形態(tài),減少藥物的刺激性和毒副作用,還可以進一步提高藥物的穩(wěn)定性和溶解度。但是許多中藥顆粒劑制作中,揮發(fā)油采用噴霧法加入,包合技術使用較少,這是以為內包合技術的工藝成本較高。目前的包合劑主要有 α-環(huán)糊精(α-CD)、β-環(huán)糊精(β-CD)和 N-LOK變性淀粉,其中 β-CD的應用最多。
要想提高中藥顆粒的穩(wěn)定性和保障藥品質量,那么在中藥顆粒的提取、濃縮、干燥、輔料選擇、制粒方法和粒度選擇、稀釋性、溶解性能等都應該進行優(yōu)選和詳細的研究。
干法制粒一般是以直接加壓的方式完成整個制粒過程,在將輔料和干燥浸膏粉末充分混合后直接壓制,然后進一步加工粉粹制成中藥顆粒劑的制發(fā)工藝。這種工藝的特點在于不添加任何液體,主要依靠壓縮力使得粒子間產生結合力。此種制法得出的顆粒均勻,質量穩(wěn)定,而且崩解性和溶出性較好,因此,經常用作用水易分解類的藥物的制備。
濕法顆粒技術由來已久,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可以使用,淀粉、糖粉和糊精是這種技術最長采用的輔料,但是輔料的用量缺少科學性,用多用少多靠經驗確定,所以制成的顆粒質量不夠穩(wěn)定。近些年來,對于影響顆粒質量的諸多因素具體作用的發(fā)揮方面,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考察方法,比如正交設計、均勻設計等,通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有效控制輔料種類、數(shù)量、混合比例和攪拌時間等,最終大幅度地提高濕法制粒的質量。但是,濕熱敏感藥物制備時不適用此法,因為時間太長工序也太繁復。
流化床制粒技術的問世,是中藥顆粒劑發(fā)展到全新階段的中藥標志,輔料用料在這種技術模式下大為減少,浸膏在顆粒中含量可達百分十五十到七十。流化床顆粒技術可以與噴霧干燥技術相結合,可以大幅降低用糖量,而且藥品質量穩(wěn)定性也獲得顯著改觀。流化床制粒技術工藝變量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顆粒成型物力性質產生影響,因此,我們要注重考查工藝工藝變量的影響程度,一般重點考查顆粒脆碎度、粒度分布和流率。沸騰一步制粒機是目前大多數(shù)制藥企業(yè)的首選,因為其可以一次性地完成制粒和干燥工作,生產方式高效少污,對環(huán)境影響小,而且制成中藥顆粒流動性好,便于控制。
噴霧制粒干法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干燥藥物顆粒,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將藥物溶液或者混懸液以噴霧的方式噴到干燥熱氣流中,利用氣流的高溫蒸發(fā)水分干燥制粒。此種方法得到的顆粒往往呈現(xiàn)球狀。但是藥物溶液和混懸液含水較多,因此此法需要的干燥介質也多,獲得的藥物顆粒不夠均勻且會造成熱量的浪費。
[1]張海燕,王玉.中藥顆粒劑生產工藝及含量標準[J].遼寧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03).
[2]徐堅,劉燕華,李鵑.烏發(fā)生發(fā)顆粒劑成型工藝研究及薄層鑒別[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05).
[3]曲彩紅,楊莉,陳志良.正交設計法對胃泰顆粒噴霧干燥制備工藝的研究[J].中藥材.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