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敏
(唐山勞動技師學院,河北 唐山 063300)
企業(yè)管理是職業(yè)技術學校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這門課程對學生將來更快地適應企業(yè)的工作環(huán)境,勝任本職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技工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學習目標不明確,信心不足,因此企業(yè)管理是一門難教難學的課程,如何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便成為了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隨著教育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將案例教學引入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
案例教學法最早興起于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最早應用于醫(yī)學領域,后來廣泛應用于法學、軍事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學科。80年代初,我國一些高等院校也開始在一些學科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對我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發(fā)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所謂案例教學法是指將已經發(fā)生或未來有可能發(fā)生的問題作為個案形式讓學生去分析,并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案例教學是一種啟發(fā)學生研究實際問題,注重學生智力開發(fā)及能力培養(yǎng)的現代教學方法。
1.明確的目的性。通過一個或幾個獨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讓學生在案例的閱讀、思考、分析、討論中,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完整而又嚴密的邏輯思維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素質。
2.客觀真實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實的,不加入編者的評論和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所學的知識,得出自己的結論。
3.深刻的啟發(fā)性。案例教學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案例,對問題做出判斷、推理和論證,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
4.充分的自主性。案例教學要求學生真正成為案例研討的主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自主地研討案例,獲取相關信息,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1.能使學生對復雜的實踐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深化理論學習。傳統(tǒng)的企業(yè)管理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案例教學法可以使學生獲得有關實際的生動形象,有助于理論學習的進一步深化,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2.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咏邮苤R和運用知識并舉,真正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有助于教師和學生的互相學習,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在案例教學中,直觀、形象、典型的案例,有利于將抽象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更好地幫助學生加深對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知識及原理的理解,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提高學習興趣。
企業(yè)管理案例教學旨在配合課堂理論教學的內容,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結合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案例分析,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具體來說其實施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學生只有學習一定的基礎理論之后才能有效地進行案例教學。因此,在開展每一章節(jié)的案例教學之前,首先要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例如在討論建設企業(yè)文化、樹立良好企業(yè)形象的問題之前,要首先使學生理解企業(yè)文化的概念、特征以及如何樹立企業(yè)形象等基本的理論知識。
一是教師的準備工作,主要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搜集和整理選擇企業(yè)管理案例的材料,此外,案例要有利于學生鞏固已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有利于學生各抒己見,便于展開討論。二是學生的準備工作,學生在拿到案例后要花一定的時間閱讀和思考。在準備過程中,學生必須仔細地研究案例的內容,找出影響案例的關鍵因素,對錯綜復雜的事物發(fā)展過程做出深入的分析,如進行案例的背景分析、問題分析等。
案例討論的目的是分析案例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和措施。在討論中,教師要指導好案例討論,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來剖析同一案例,力求總結出這一案例的基本特點和包含的企業(yè)管理知識。教師在討論過程中應“以聽為主、引導為輔”。例如在分析企業(yè)競爭結構和競爭格局的案例時,可以先讓學生去討論,當學生討論比較成熟時提出新的問題,如:加入WTO后,企業(yè)面臨什么樣的機遇與威脅?企業(yè)應該如何參與全球性的競爭?這樣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討論結束后,教師應該及時地進行總結和評價。在進行案例分析時,要對本次案例討論所運用的理論知識、難點、重點進行概括,并對案例所蘊涵的問題進行評價,提高學生再次遇到類似問題或現象時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出本次討論的不足之處,幫助學生總結經驗。
教師應該是案例教學中的一個優(yōu)秀的組織者,參與者。教師應該為討論及分析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學習、討論的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分析、自主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對于學生們討論時表達的觀點,教師不能簡單地進行否定,給出唯一“正確”的答案,這樣不僅不符合案例教學的宗旨及特色,更會挫傷學生分析問題,表達觀點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性的答案供學生們借鑒分析,并且引導學生把案例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得出自己的觀點。對一些性格內向、對討論望而生畏的學生,教師應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克服自己的弱點,鼓勵他們大膽地參與討論。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應該是最主要的參與者,案例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參與程度大小。因此,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案例教學至關重要。企業(yè)管理教學多年來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即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將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沒有思考的余地,造成了學生學習被動,課前不預習,課后不看教材和相關材料。這種教學方式,理論與實踐嚴重脫鉤,學生難以理解,從而沒有學習興趣。
當學生剛開始學習專業(yè)課程時,主要由教師利用實證性案例來闡述理論,啟發(fā)學生思維,如果從一開始就利用分析性案例,學生由于理論知識的欠缺,會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從專業(yè)的角度得出結論。隨著學生專業(yè)理論知識的積累,教師應針對教學內容,精心挑選一些分析性案例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
總之,教師在講授企業(yè)管理課程的過程中,要緊密結合教學進程,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通過對理論知識的重點講解,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基礎知識,對于難理解的原理知識,選擇適當的案例、組織好課堂討論、啟發(fā)學生自覺提問與思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隨著案例教學在企業(yè)管理教學中的應用,學生會逐漸對企業(yè)管理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職業(yè)教育中教學工作的開展。
[1]張桂春等.高等教育理論專題.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張新平.論案例教學及其在教育管理學課程中的運用[J].課程教材教法,2002.
[3]林崇德.從教師的知識結構看師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9.
[4]王玉斌.芻議企業(yè)管理教學方法[J].科技資訊,2007,(20).
[5]許成鵬.企業(yè)管理案例教學的特點與功能[J].彭城職業(yè)大學學報,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