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倫理稱呼有直稱、間稱和他稱。直稱是當(dāng)面稱呼,間稱指人前背后其他場合的間接性稱呼,他稱指外界對同一對象的不同稱呼。江蘇啟東、海門的沙地人的倫理稱呼與國內(nèi)其他地區(qū)十分不同,讓人感到非常有趣。
“爺父”分不清
沙地人稱父親為爸爸、阿爸,稱母親為“嘸買”(取其音);人前背后稱我爺、我爸、我娘、我媽。對于后父,有的稱伯,有的稱叔,也有的稱“寄爺”;后娘稱嘸媽、嘸娘,人后稱慢爺、慢娘、后娘。祖父稱公公、爺爺、爹爹,祖母稱“婆哇”(也取其音)、親婆;人后稱親公、親婆、奶奶。
對于“爹”與“爺”的稱呼,一般人的概念是父親為爹、爸,祖父為爺。啟東有一楊姓人家養(yǎng)有四女,是1963年的遷移戶,遷入之初,一天到晚管親爸叫爺爺。他人好奇,楊女們辯解說:“你們管爺爺叫爹(爹),我們管爹(爹)叫爺爺有什么不對?”
父子關(guān)系在他稱的場合下叫“爺父子”,與捕魚人用食鹽把潮鯔、烏鯔等海魚、溝魚腌起來的“腌烏鯔”叫法一樣。
以前,當(dāng)?shù)胤蚱揲g很少稱呼對方姓名,有事“喂喂喂”的好像打電話,還常常以“嘸(你)”、“哦(我)”、“伊”代指,背后也不稱名字,稱他爸、他爹、他媽、他娘、“我家那個”。丈夫在人前人后稱呼妻子不用“媳婦”一詞,但是丈夫的父母卻時常把“媳婦”掛在嘴邊。
母親的嫡姊妹,按次序稱大(度)姨、二姨、三姨,排行第四的稱小姨(避諱),然后是五姨,也有統(tǒng)一稱大(度)姨,然后按照排行叫“大大姨”、“二大姨”、“三大姨”等。
對于妻子的父母,丈夫當(dāng)面稱呼跟著妻子叫,書信語言尊為岳父、岳母,背后稱丈人、泰山、丈嘸,他稱叫做翁婿、聾丈倆?!澳浮保▏`)與度量衡的“五”諧音,間稱、他稱時又稱丈五娘,進(jìn)而又稱丈半娘(一丈等于十尺,五則為半)。
“男女”分不清
婚前,男女雙方都稱對方的父母為寄爺、寄娘,直到結(jié)婚才改口。可是現(xiàn)在有的青年只要雙方相中、滿意,第一次登門見面便叫爸媽。這種閃電式的稱呼令準(zhǔn)公婆、準(zhǔn)岳父母們措手不及,只好尷尬含糊地應(yīng)對著。寄爺、寄娘的稱謂不僅可以稱呼青年男女婚前的雙方父母,也可以相應(yīng)稱呼姑父姑母、舅父舅母、姨父姨娘為寄爺寄娘。
如果你認(rèn)為寄爺是“爺”,對方必然是個男的,你就錯了。沙地人的一聲“寄爺”,不僅可以稱呼女性,年齡還不限呢,剛出生的小娃娃也可以當(dāng)“寄爺”。
比如,父親的姊妹叫姑娘、姑母,也可以叫“朵朵”,按排行叫“大朵朵”、“二朵朵”。甚至男女不分,可以稱為“姑爹”。然而這姑母、姑爹有可能年齡還很小,才七八歲甚至一兩歲,這“母”、“爹”兩字都有點難以出口,干脆就改“母”、“爹”為“爺”,叫“寄爺”了。
“生肖寄爺”則與他處“契爹”、“干爹”習(xí)俗大體相同,當(dāng)?shù)刂饕陨橐罁?jù)找寄爺,男女不限,婚否不限,孩子要以寄爺?shù)男帐蠟樾帐?,叫做“寄名出姓”。如果寄爺是女性,則寄爺?shù)恼煞蛞脖唤袨榧臓敗H绻臓斒悄行?,則寄爺?shù)钠拮泳徒屑哪锪恕?/p>
“鄰居寄爺”大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有人覺得這個小孩乖巧、秀氣、聰明、可愛,說一聲“叫我寄爺吧”,現(xiàn)場拍板便叫開了。也有跟風(fēng)的,見大家都喊這個人寄爺,就跟著叫了。
讓人一頭霧水的是,姊夫稱妻哥、妻弟為阿舅,稱阿舅的妻子為“聚嘸”(取其音),許多人說不清什么意思。
最復(fù)雜的,要數(shù)親兄弟娶姊妹倆、甥舅倆同娶姊妹倆的家庭了。對于兄弟、姊妹、甥舅變成嫡連襟、嫡妯娌、上下輩,周圍的人們都非常關(guān)心(他)她們彼此間的稱呼,常常鬧出“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的笑話,只有掩著嘴巴各自嘀咕的份兒了。
倫理是人與人之間輩分排序的公認(rèn)準(zhǔn)則,由此產(chǎn)生的稱謂無疑是維系家族關(guān)系和情感凝聚力的符號。一聲“嘸買、爹爹”、一聲“公公、婆哇”,聽的人早已喜形于色、心花怒放了。那些久別重逢的親人只要一聲哥弟、一聲姊妹,早已口未開淚先流,人倫稱謂的價值意義此刻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了。
親屬稱謂,各地都不盡相同,有些可以用“五花八門”來形容大概也不為過。譬如,廣東豐順縣一些客家地區(qū)的親屬稱謂,祖父母稱“阿公”、“阿婆”,外祖父、外祖母稱為“姐(音)公”、“姐(音)婆”,兒子叫父親,不叫“爸爸”叫“阿伯”、“阿叔”,外人則稱呼父子倆為“子爺”倆,女婿則叫“阿郎”等。相信別的地區(qū),獨特的稱謂也有不少。這種有趣的稱謂折射出傳統(tǒng)稱謂文化的豐富性。 (呂傳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