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躍
摘 要:民族地區(qū)中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普遍存在很大的困難,如學習英語無興趣、方法不當、心情煩躁等,是由于外在環(huán)境和內在素質兩個因素所決定。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教師應當采取一些對策,如激發(fā)興趣、改變認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
關鍵詞:民族地區(qū)中學生;英語學習困難;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15-0136-02
1 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獲取、儲存、轉換和表達信息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教育改革日新月異的今天,民族地區(qū)中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有些民族地區(qū)同一個年級當中十幾個班級,只有一兩個班級的學生英語考試能達到及格,其余大部分學生都存在不認識音標、不會讀單詞、不會讀句子、不懂英語語法、不會寫作文等等問題。因此,民族地區(qū)的學生英語成績普遍較差,甚至很多高中學生都是零基礎學習,導致很多學生上英語課就心情煩躁,沒有興趣,對提高英語成績不抱任何希望,繼而放棄英語學習,上英語課就睡覺、講話或者看其它科目書籍。本文主要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對策,希望對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能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2 民族地區(qū)中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原因
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需要指出。
2.1 內在因素
(1)個體差異。
個體差異主要包括學習動機、個人性格、認知方式和學習方法等。受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影響,我們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英語學習不好,可以用提高其它科目成績來加以平衡,這樣就不會影響自己的升學問題,而且對自己以后擇業(yè)也不會有多大關系,久而久之,就對英語學習產生了厭學甚至棄學心理。于是,對英語課態(tài)度變得冷漠,反應遲緩,對英語考試采取無所謂的態(tài)度,每逢考試都是只圖答題卡,從來不看英語試卷,甚至英語書一發(fā)下來就丟掉、賣掉或者送給其他學生;有的學生由于記憶力差,而對自己產生記憶能力的懷疑,進而引起精神緊張,學不進去;有的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對英語學習沒有動力,缺乏興趣,和老師之間情感上也有距離,就算想學也學不好,加上因為聽不懂而變得不愛學;還有的學生學習外語意識不強,對非本民族語言重要性的認識不足,認為學英語是負擔,不在英語課上下工夫;再加上大部分的學生來自農村,膽小害羞,上課時有問題不敢說,朗讀課文也不敢大聲,聲怕老師批評和同學取笑。
(2)語言焦慮。
語言焦慮感是指學習者在使用目標語言進行聽、說、讀、寫等活動時,感到自己有限的外語水平無法準確、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產生的緊張、害怕的感覺,其表現多為心跳加快、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語言表達力下降、不愿意主動發(fā)言等等,從而影響學習者接收和處理信息的效果。由于一大部分學生英語基本功不夠扎實,如不認識音標、不會讀音標、語音語調不夠規(guī)范,詞匯、句型、語法不夠熟練,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以致形成心理障礙,怕說錯,怕同學譏笑,尤其是怕同學嘲笑,是影響很多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一大原因。
2.2 外在因素
(1)缺乏必要的語言環(huán)境。
對目標語言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目標語言的使用程度。而我國學生,尤其是民族地區(qū)的學生不僅是在漢語普通話單一語種的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的,而且是在多種語言使用并存的情況下,從出生到上小學,這一段社會化過程中父母及身邊的人大都講水話、苗話或者布依話,等到了幼兒園,開始學普通話,城里小學生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農村小學至今還有的學校沒有英語老師,沒開英語課。在這樣一種語言使用極其復雜的情況下,這些孩子逐漸步入了中學,和那些使用單一語種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競爭。然而,除了每周有限的幾節(jié)英語課外,學生接觸使用的仍然是生活中常用的語言——苗話、水話、布依話或者漢語。但是,僅靠課堂上有限的時間接觸,不足于讓學生認識和掌握英語這樣一個龐大的語言體系。這樣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嚴重地影響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
(2)班級學生人數過多,練習機會較少。
培養(yǎng)語言的聽說讀寫能力必須通過大量的反復練習,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有足夠的聽說讀寫的實踐機會。而我國絕大多數中學班級容量較大,一般在50-70人左右。班級人數過多就難以組織有效的學習訓練活動,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實踐的機會較少,加上現在學生的學習科目較多,作業(yè)較多,英語老師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學生身邊。
(3)學業(yè)負擔過重,學生顧此失彼。
從客觀上分析,學業(yè)負擔過重是民族地區(qū)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進入初、高中后,學生學習負擔加重,表現為科目增多,英語課和數學課的難度都在加大,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學生數學課花費的時間較多,英語課自然就少,加上很多學生的英語水平是零基礎,也就形成了顧此失彼的局面。還有很多學生在初一年級就沒有掌握好音標,要么是貪玩,要么是厭學。在調查時發(fā)現,很多高中學困生在問到“為什么英語成績那么差”時,大部分學生的答案都是“初中就不學英語了,高中又沒時間從基礎學起”。
(4)外語教師自身素質偏低,教學水平有待提高。
夸美紐斯曾說:“如果學生不愿意學習,那不是別人的過錯,而是教師的錯誤,因為他不知道怎樣使學生接受知識或根本沒有這樣去做。”經調查發(fā)現,目前不少中學英語教師的口語水平偏低,語音語調不準確,不能流利自如地用英語教學,從而使得本來就淡薄的英語學習氣氛更淡薄;有的教師缺乏應有的威信,學生很難從內心佩服,導致一些教學活動不容易得到學生的配合,不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的教師教學方法單一,上課呆板無趣,無法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有的教師課堂觀察不細致,不全面,不注意學生的信息反饋,對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沒有及時糾正;有的教師教學缺乏藝術性,知識面狹窄,學生很難體會到英語學習的真正樂趣,調動不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的教師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教學進度或教學節(jié)奏過快,學生難以接受,這些都導致了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出現了困難。
3 民族地區(qū)中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對策
在和很多學生和教師進行交談后,發(fā)現這樣一個問題,教師很辛苦地對學生進行了一遍又一遍的教育,學生也從認真上課到積極地完成課后作業(yè),從課前預習到課后復習,都能按照教師的要求較好地完成任務,但長期堅持卻未能使他們取得理想的成績。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與打擊下,學生覺得學好英語非常之難,學好英語與他們無緣,久而久之,使他們對英語學習逐步喪失了信心,直到產生厭倦、懼怕的心理,總認為自己不是學英語的這塊料?;谡{查,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在英語教學中采取了以下對策。
3.1 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闭f明了興趣的重要性。興趣是我們學習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可采取創(chuàng)設情景的教學方法,將短劇表演、小組對話、講故事、學唱歌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結合起來,不斷給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學習的機會,使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逐漸地激發(fā)學生運用有限的英語知識,從回答簡單的小問題到自由發(fā)表看法,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多接觸英語,通過有效的幫助使學生在學習中提高成績,獲得一定的滿足,進一步喚起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
3.2 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習熱情
在多種語言并用的民族地區(qū)運用多種語言組織課堂教學,將英語和其他語言并用是英語教學成敗的關鍵。首先,我們教師要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放下架子,放低姿態(tài),創(chuàng)造并改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從初中一年級開始,就用英語組織教學,學生可能不習慣,也聽不懂,教師要借助一些實物、圖片或者模型,配以手勢、動作、表情等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如果教師能同時使用當地的多民族語言進行教學,就會更加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實際,多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話題”,幫助學生加入到交流的活動中,使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通過復述課文,表演對話,主題座談,參加競賽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激起學習的欲望。
3.3 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
贊可夫曾經說過:“如果教師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的那些不相同的智慧、情感、性格特點都表現出來,就會在學生的發(fā)展上取得很大的成效。”因此,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但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承擔者,還應意識到不同的學習個體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在教育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分別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在教育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演示情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其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體驗,獲得內在學習動機,形成學習英語的良性循環(huán)。
3.4 重視情感因素,鼓勵學生學習英語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積極的情感對學生課堂的交際活動具有動力作用,因此,我們教師要調動積極的情感因素,利用積極的情感反饋,不失時機地給予肯定、贊許。學生最初接觸英語時,免不了會有些緊張、害怕,教師應及時幫助,適當引導,鼓勵學生多讀多看。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一個鼓勵期待的眼神,都能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英語的信心。特別是那些英語成績不好的學生,我們要多給他們一些學習的機會,課堂上可以優(yōu)先讓他們來回答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時,加以表揚,即使回答有誤,也無須過多責備,讓他們在全班同學面前也有表現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在不斷成功中逐漸增強成就感。即使是對極小的一點成績的表揚,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5 刻苦努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使他們終生受益。一是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課前預習能為聽課作好準備,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方法。對于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我們要在課前預習單詞和課文,初步了解將要學的基本內容,碰到不懂的地方則直接做出標記,從而逐漸提高他們學新課的興趣,學起來也輕松多了。二是養(yǎng)成良好的上課習慣。在認真預習的基礎上,“帶著問題聽課”自然能專心聽課,記筆記時他們知道什么地方該記,而不是全抄全錄,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三是養(yǎng)成良好的復習習慣。及時復習功課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一環(huán),是知識消化吸收的過程。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對于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則要提出低要求,開始時要求他們對所學的單詞、基本句型進行識記、背誦,并及時肯定他們的成果。逐漸提出更高要求,將所學的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起來,并進行對比及整理筆記。
4 結束語
盡管民族地區(qū)的中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只要我們樹立堅定的信念,巧妙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真情實景中用學習英語,努力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我們相信大多數學生都會有很大的改進。
參考文獻
[1]李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章小英,陸正榮,邵玲玲.農村初中英語學習困難生歸因調查報告[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0,(3).
[3]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M].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