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丁強
1996年,當時還在美國留學的楊瀾要去采訪美國外交家、國際問題專家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博士。
那時楊瀾根本沒有經驗,整個采訪過程中,楊瀾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問了許多無關主題的話,這讓經常接受高端訪問的基辛格無所適從,早早地結束了訪談,楊瀾以失敗告終。
這次采訪讓楊瀾意識到,采訪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可每一個采訪對象都不同,該如何準備采訪內容呢?她向自己的導師請教,導師問她:“把一條一斤重的魚全身擦濕需要多少水?”
楊瀾說:“不用太多,用棉花蘸上水就足夠了?!睂熡謫枺骸澳丘B(yǎng)活一條魚又需要多少水呢?”楊瀾說:“那至少也要一魚缸水?!睂熣f:“是的,無論魚游到哪里,身體所能接觸到的都只是相當于棉花里的那點兒水,但要養(yǎng)活一條魚卻至少需要一魚缸水。采訪也是一樣,必須做100%的準備,哪怕你真正用到的只是其中的1%。”
從此,楊瀾每次采訪前都會做好充足的準備,楊瀾最長一次的準備工作足足做了3個月,那是在第二次采訪基辛格。為了這次采訪,楊瀾閱讀了基辛格所有的資料,包括論文、演講稿和傳記。雖然最終的采訪只用了27分鐘,但這27分鐘卻給基辛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評價楊瀾說:“她是我遇見過的最優(yōu)秀的記者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