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海
熱點素材2 年少獲贈3碗黃豆,50年行萬里找恩人
2014年4月14日上午,陳懷軍終于完成了半個世紀以來的夙愿:找到50多年前的救命恩人夏淑梅。
1962年,河南省登封市遭遇饑荒,陳懷軍背起自家織的布匹出門,準備換些口糧,然而來到安徽宿州時,他就餓得走不動了。當時,夏淑梅不但給他熬了一鍋紅薯粥,臨走時,還拿出一個粗瓷大碗,從自家剩糧不多的糧缸里舀了3碗黃豆倒進了陳懷軍的布袋中。陳懷軍把這些口糧帶回了家,救了全家人的命。
50多年來,只要想起夏淑梅,陳懷軍的心里便涌起感激之情,想著必須報恩。期間,他按原來的地址寫過信,但信件被退了回來;給當?shù)叵嚓P(guān)部門打電話,但都沒有結(jié)果。2012年底,陳懷軍又一次踏上了去往安徽的旅程。幾經(jīng)周折后,他終于在河北滄州找到了恩人。
精彩速用
這是一種品質(zhì),是一種人性的關(guān)懷。當今社會物質(zhì)水平不斷豐富發(fā)展,社會道德卻集體滑坡,人與人之間相處,更多的是關(guān)注利益和金錢,少了善意、關(guān)懷和信任。試問現(xiàn)如今,還有誰愿意在別人危難之時不求回報地伸出援手?還有誰愿意在自己都食不果腹的情況下獻出三碗黃豆?
活學(xué)活用
1.雖然互不相識,可在得知陳懷軍的困難后,夏淑梅沒有遲疑,立刻給陳懷軍熬了一鍋紅薯粥,還從自家剩糧不多的糧缸里舀了3碗黃豆倒進了陳懷軍的布袋中。這一系列舉動凸顯了夏淑梅善良的品質(zhì)。在你的生活中肯定也有這樣一個善良的人,可以將你與他(她)的故事寫下來。
2.在那個人人食不果腹的年代,夏淑梅向陳懷軍伸出了援手,救了他們一家人。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可以“雪中送炭”為話題作文。
3.當年的3碗黃豆劉懷軍記了一輩子,甚至在生病之時仍不忘報恩。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睆摹皠衍?0年行萬里找恩人”這個角度出發(fā),可提煉出“感恩”這一主題。
創(chuàng)新立意
1.陳懷軍在鄰村找到夏淑梅的姐姐夏梅時曾被當成騙子,誠意報恩,無奈一波三折,結(jié)合當今社會人情冷漠等現(xiàn)象,可以就“信任”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提出“人與人之間應(yīng)互幫互信”的倡議。
2.50年來不間斷地尋找恩人,付出了巨大的財力、人力,這不僅需要常懷感恩之心,還需要有堅強的毅力,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可以得出“執(zhí)著”“毅力”等主題。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