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燭
昨夜夢見母親。夢見母親的夢。夢見母親夢見我了。我不僅夢見做夢的母親,還夢見母親夢中的我:他跟我長得肯定很像,但又仿佛是另一個人,在此之前,我只知道自己的模樣,卻很難想像在母親的夢中我會是什么樣子?,F(xiàn)在我終于看見他了:背著沉重的行囊。這么些年來,母親眼里的我都是風塵仆仆的,不是剛歸來,就是將要離去,所以在她的夢中我也輕松不到哪里。透過母親的夢,我才知道自己活得還是有些累的,才知道做這個孩子的母親也是有些累的。做母親原本就累,更何況做游子的母親呢。要多付出多少牽掛與憂慮?游子的母親連睡覺都不可能很踏實的,她會無法自控地胡思亂想,并且做很多夢,這些夢常常跟遠方的兒女有關。有的是美夢,譬如孩子沒有任何預告地回家了,醒來后照樣會失望。有的夢則是噩夢,印證著她白天的擔心,譬如孩子在外地出什么事了,讓母親愛莫能助,這樣的夢會把母親嚇醒的。為什么直到昨夜,我才想到母親也是會做夢的,游子的母親是多夢的?直到昨夜,我才夢見母親的夢,才知道自己曾在母親的夢中長期流浪?那副沉甸甸的旅行包,也曾如影隨形地反復出現(xiàn)在母親的夢中,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直到昨夜,它才被我和母親同時夢見。我不僅第一次夢見母親夢中的我,還夢見那個我背著的雙肩挎登山包,它快要成為游子命中注定扛著的十字架了。直到多年后在母親的夢中,不,在我夢見母親的夢中,在我夢中的夢中,它還沒有給卸下來。母親夢見負重的孩子,對于她本身就是一種負重啊。我為什么直到現(xiàn)在,才掂量出自己的流浪帶給母親的壓力(她的夢也將隨流浪的孩子而流浪,漂泊不定)?你可以說母親原本就是港灣,可那走得越遠的船,越會讓港灣揪心啊,因為那條船正是在她這里下水的,有了船的出發(fā),也就有了港灣沒有止境的期待。母親一定常常夢見我的那副旅行包,夢見它的歸來,夢見它像錨一樣重新放下了,給港灣吃一顆定心丸。夢見它的歸來,就是夢見我的歸來。這樣的夢她肯定做得多了,才會被我夢見。我不僅夢見做夢的母親,還夢見母親的夢。可惜還是太晚了:當那被港灣外面的風景給迷住了的船又一次歸來,港灣已不在了,它只能在港灣的遺址上繼續(xù)流浪。昨夜我夢見母親,夢見母親曾夢見的我。醒來后才想到:母親已不在了,那不在了的母親已不會做夢了。昨夜我夢見那不在了的母親所做的夢,跟真的一樣,夢里面不僅有我,還有我雙肩挎著的登山包。也許,那是她曾做過的夢吧,只不過延遲地被我夢見。不,也許是已不會做夢的母親仍然在牽掛我,讓我在替她做夢,替她把流浪的孩子夢見。母親自己也去流浪了,可是她仍然牽掛著流浪的孩子。我曾經(jīng)長期在母親的夢中流浪,而今,是母親在我的夢中流浪了??梢哉f直到夢見母親的夢,我才真正體會到作為游子的母親的那份艱辛,我只因為自己的艱辛而忘掉母親的艱辛。而今,我不僅知道自己一直在負重前行,還體會到壓在母親身上的重負。她在重負下靠做夢來獲得暫時的解脫。因為有我,因為有我那副沉甸甸的旅行包,她曾做過的夢也是沉甸甸的。
母親去世時,我剛剛40歲,每聽見比我還年長的人談論他們?nèi)匀唤≡诘哪赣H,我在羨慕之余,也會無端地有幾分自責,覺得自己并不是一個稱職的兒子。若是能夠更關心、更會照顧母親,她沒準也能更長壽一些。我要是放慢自身發(fā)展的節(jié)奏,多騰出點精力去陪護母親,她應該能多活幾年的。母親去世時,剛剛73歲?,F(xiàn)在物質(zhì)生活條件提高了,人的衣食住行乃至營養(yǎng)都好了,活到80歲、90歲是很容易也很普遍的。記得在醫(yī)院結(jié)母親最后一次住院的費用,辦手續(xù)的大夫看病歷時下意識地念叨一句:“才73歲啊……”我的心里痛了一下。唉,母親離開得還是有點早了,她還是有可能在人間多住一段時間的。我只能怪自己沒能把她挽留住。甚至,我還沒有來得及挽留。我根本沒想到母親這么快就走了,根本沒來得及想母親也會走的。我整天里盡想些什么了?盡想著怎么多讀幾本書、怎么多寫幾篇文章,盡想著怎么出更大的名、掙更多的錢,就沒想到該擠出點時間去陪陪母親,讓她生活得更好一些。我是忽略了母親總會走的這個問題。忙,不是理由。作為一個兒子,我還是有點自私了,把原本應該用來掛念母親的時間也挪用來考慮自己的事了。母親,你不幸地攤上我這么一個不夠用心的兒子。如果我真的盡心盡力了,你一定能多活幾年的。譬如,你這次天氣降溫仍出去晨練,假如我在家鄉(xiāng)、在你身邊,勸你多加一件御寒的外套,或者阻止你出門,你也就不會重感冒并引發(fā)心臟病了,你也就不會這么早就走了。誰想得到呢,小小的一個細節(jié),就能決定你的命運??晌易鳛橐粋€兒子,應該想到的,應該做到的,應該做得更好的。我也曾意識到對母親的欠缺,總以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想等到有空閑再加以彌補。有彌補的心時,卻沒有彌補的力,等到彌補的心與力全有了,卻沒有彌補的機會了。我計劃中準備為母親做的事,再也不可能實現(xiàn)了。只能在自己的想像中,繼續(xù)做吧。母親活著時體會到的來自我這個兒子的照料,還是很少很少的。當我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時候,母親已老了。當我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反哺母親了,母親已不在了。這就是我欠母親的一筆感情債,雖然所有的母親都不會覺得兒女欠她的。如果母親能再活幾年,我這種愧疚也許會變得輕一些,可生活是不相信“如果”的。在我沒來得及補償母親的時候,母親就匆匆地走了。我做得好與不好,對于她都沒有意義了。每聽見比我還年長的人談論他們?nèi)匀唤≡诘哪赣H,我就神情恍惚,自己的母親若還活著,該多好啊。如果她的兒子不是我,而換上另一個人,她沒準能多活幾年的。或者說,如果我沒有到外地打拼多年,而是一直陪伴在她身邊,她沒準現(xiàn)在還活著呢。至少,她寂寞的晚年會過得更幸福一些。我只顧著追求自己的熱鬧,卻忽略了母親,這無形中造成了母親的寂寞?,F(xiàn)在,母親走了,所有的熱鬧都變得不值錢了,我也感到寂寞了。不僅感到母親的寂寞,還感覺到了自己的寂寞。失去了母親的兒女,都是寂寞的。
母親是73歲離開我的,在此之前沒有任何預兆。隔了一兩年,參加一位同事的父親的追悼會,老人是84歲去世的。當時聽人念叨:“73、84,真夠準啊?!痹敿毚蚵?,才知道民間有一個迷信的說法:73歲和84歲,是老年人命運的兩道坎,沖過去了就能順順當當再活若干年。我不知道這是否有一點科學依據(jù),也許這兩個年頭是人生理周期和生命周期的脆弱階段,危險系數(shù)較高,若調(diào)整得好,則能安然度過下面十年?我也沒法考證到這兩個年頭的死亡率確實偏高一些。既然有這樣的傳說,從謹慎起見,還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吧。我遺憾的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為信條的自己,在此之前,居然連這種民間說法都沒聽說過,真是當了半輩子的書呆子啊。不管它是一種知識還是一種謬誤,知道了總比不知道好啊。至少會讓你提高警惕,做好預防的措施。可惜我連這種說法都不知曉,也就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偏偏母親正是在73歲因病去世。過遲地聽到這種說法,我?guī)缀跸嘈潘钦娴摹H羰亲约耗苡兴岱?,在這一年里的每一天,都對母親關心倍至,把她像瓷器、像所有的易碎品一樣保護起來,或許能幫助她沖過這道鬼門關的,那么她至少能多活11年。等她快到84歲了,再把她如此這般的加以呵護,沒準她還能活很長時間,很長、很長時間……這么一想,我就替母親感到虧了;這么一想,我就責怪自己做得太不夠了。該做的都沒有去做,更沒有做好。其實,我不能怪自己不是一個很稱職的兒子,不知道怎么疼母親愛母親,沒把母親的危險當成自己的危險……要知道,母親老了以后,每一個年頭都充滿風險啊,每一個年頭都需要兒女的保護啊,又豈止是73歲和84歲這兩道坎呢?這么些年來,我光顧著自個兒了,卻沒保護好母親。母親是在沒有得到我保護的情況下才患病去世的。她連第一道坎都沒沖過去。那是因為無知且無能的我,沒有在她最需要的時候推她一把、托她一把、幫她一下。而在遠方疲于奔命的我,根本沒考慮到母親的生活正危機四伏。我不僅沒提供有效的保護,甚至都沒在她身邊,沒給她一種安全感啊。母親,即使你不會怪我,我又怎能不怪自己呢?
許多古訓是相互矛盾的。譬如,既有“父母在,不遠游”,又有“好男兒志在四方”。關鍵看你怎么選擇了。至于怎么選擇,又要看你怎么想的了。我選擇了“志在四方”,18歲就離開父母,到武漢讀大學,好歹與老家南京還有一條長江聯(lián)絡著。22歲又跨過黃河,去更遠的北京闖蕩了。幾十年過去,回頭想一想,覺得自己對得起國對得起自己,卻對不起自己的家,尤其對不起在家中生老病死的母親。我倒是實現(xiàn)了從文、修身、立命、愛國、闖天下的志向,卻對自己的母親愛得不夠,愛護得不夠,不僅如此,還使她增添了許多孤寂與擔憂。18歲以后的兒子,在她視野里越來越遙遠,越來越陌生。只有我逢年過節(jié)回家探親,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重新變得熟悉??床灰娔赣H的時候,忙碌的我不見得每天都能想到母親??煽床灰娢业臅r候,母親每天都在牽掛著兒子啊,她能想像出兒子孤身在異鄉(xiāng)謀生的艱難,怎么可能不為之捏一把汗呢?我倒是“志在四方”了,卻忽略了家,忽略了家中的媽媽。這真應驗了另一句古訓:“忠孝不可兩全”。我忠于自己的理想了,卻也不能全心全意地盡孝道了。母親孤獨的時候,我不在身邊;母親擔憂的時候,我不在身邊;母親生病的時候,我不在身邊……許多次母親最需要兒子的時候,我不在身邊。18歲離家后的整整22年里,把探親假全加起來計算,我實際呆在母親身邊的時間,還不足兩年呢。也就是說她把我養(yǎng)大到18歲,只接受過我兩年的探望與回報。跟那些一直有兒女陪伴的母親相比,我的母親真有些不幸呢。即使不能說她白養(yǎng)了我,我卻覺得自己只盡了十分之一的孝道,只做成了十分之一的孝子。差得遠呢。沒有照顧好母親,我有時覺得自己該算作白活了。為了解脫這種愧疚感,我會聯(lián)想到岳飛的母親。岳母在兒子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字時,自己也準備好承受兒子遠游乃至失去兒子的代價了。雖然我不是岳飛,更無法跟岳飛相比,但岳飛的母親也就等于我的母親,等于所有人的母親。天下的母親,想法都是一致的,都希望兒女能夠成材,能夠?qū)崿F(xiàn)理想與價值,這其實也正是母親自身的理想與價值。為之,她情愿無限地付出而不圖絲毫的索取。因為兒女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本身就是母親的最高理想,本身就是對她的最大回報。我相信我的母親也是這么想的。當我18歲坐江輪溯流而上去武漢念書,她在碼頭上含淚送我,是這么想的。當我22歲要去北京找工作,她排隊替我買到一張火車票,是這么想的。當我坐在北上的火車上,開車的笛聲響了,月臺上的她從車窗外遞進來一只桔子,也是這么想的,那一瞬間,她只能拜托那只桔子繼續(xù)陪伴我……在我所有不在她身邊的日子里,她都是這么想的。她既舍不得我走遠,又希望我飛高,飛得更高……因為,因為兒女的愿望就是母親的愿望。不,比她自己的愿望更為重要。她會為兒女的幸福而幸福。母親去世后,我只有這么想,心靈的債務才可能減輕一些。母親肯定希望我生活得更好,我要生活得更好;母親肯定希望我能夠成功,我要避免失敗與退卻;母親肯定希望我對社會更有用處,我也更要這么努力。母親不在了,可母親的愿望還在,又變成我的愿望。我不僅是在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也在替母親實現(xiàn)她的愿望、她對我的愿望。我不能讓母親白白付出那么大的代價。母親在的時候,她對我的鼓勵與期望帶給我力量。母親不在了,那種力量仍然存在。我不是怕自己對自己失望,我是怕自己讓母親失望。我只能以這種方式盡孝心了,為那個不在了的母親繼續(xù)盡孝道。如果說母親在的時候我只做成了十分之一的孝子,那剩下的十分之九呢,我要在后半生繼續(xù)做,我要在母親不在的時候繼續(xù)做,直至徹底地成為一個孝子。母親在的時候,一直為我擔心。母親不在了,我仍然希望她能為我而驕傲。你信不信,我會讓母親為有我這個兒子而驕傲的。當然,我首先為自己有這么一個堅強的母親而驕傲。
“我有一個父親,一個母親?!边@是廢話,誰不是這樣?“母親去世之后,我只剩下一個父親了?!边@同樣是廢話,卻不多余,廢話也能讓人傷感?!拔铱匆姼赣H,總想起母親。”哪怕想了也是白想。“父親自己也在想啊,想著想著,他身上逐漸出現(xiàn)母親的影子?!边@個粗心了一輩子的男人開始變得細膩,學著做一些本該母親做的事情,譬如給兒女煲湯、打電話、購置換季衣物?!吧踔猎趪u寒問暖時,父親的表情都越來越像母親了?!蔽抑溃约阂哺械嚼洹!笆悄赣H借助父親的身體繼續(xù)照料兒女,還是父親的肩膀又挑起母親卸下的擔子?”體會到當母親的累,他又加倍體會到當父親的累。輕松點吧,爸爸!“我只剩下一個父親了。不,我只剩下半個父親和半個母親?!彼坏貌话炎约旱囊话牒蛯儆谀赣H的另一半相加在一起,使我失去母親之后,并未失去母愛?!拔沂欠褚苍撟龅酶命c:把母親沒來得及享受的孝敬,全部傾注在幸存的父親身上?不用分那么清楚:哪些是對父親的,哪些是對母親的。畢竟,還有一個愛的對象?!辈慌聸]有愛,就怕沒有愛的對象?!拔矣幸粋€尚未隨母親離去的父親,又有一個長在父親身上的母親。”
母親在她的日記里活著,在藍墨水里活著,在姓氏筆劃里活著,在她認識又遺忘了的漢字里活著。母親在另一個地方活著,在身體外面活著,在紙上活著、照片里活著,在新裝修的墳墓里活著。母親借用我的手翻開自己的日記,借用我的眼睛閱讀褪色的字跡,如果愿意,還可以借用我的心,想一些怎么忘也忘不掉的往事……母親在死后仍然活著,在她中斷的日記里活著,把舊日子重新過一遍,再過一遍,母親可以周而復始地活著。只要我沒有失去記憶,母親就無法被忘記;只要我還在走動,母親就停不下來;只要我活著,母親就活著;只要我活得好,母親就活得更好。
母親躺在臨終的病床上。那是她生命的最后幾天,除了腹部,全身上下與往常沒什么兩樣。然而腹部在日漸隆起,像一點點吹大的氣球,快要脹破了。醫(yī)生悄悄告訴家屬病人腹部有大片積水,不要再喂她流質(zhì)了。我擔心母親渴,醫(yī)生說一直在輸液,而病人無法把多余的水分排泄出去。我們對母親隱瞞了病情,只說堅持幾天就可由重癥病房轉(zhuǎn)入普通病房。母親將信將疑,并未多問什么。她也對我們隱瞞了心情。當她伸手撫摸孕婦般隆起的腹部,肯定意識到我們對她隱瞞的事情,卻假裝什么也不知道,并不點破。我們都在避諱著“死”這個字眼,生怕傷著了對方,傷著了自己。為轉(zhuǎn)移注意力,我把母親輕撫著腹部的手挪開,然后緊緊握著。母親說:“你的手心全是汗,說明你排泄功能好。我不行了?!蔽业皖^細看,母親手背的皮膚果然像塑料薄膜一樣枯燥。她已不會出汗了,腹部卻像晦暗的小水庫一樣郁積。幾十年前她也在醫(yī)院里挺著大肚子,是為了生下我?,F(xiàn)在,她又挺著孕婦般的大肚子,不是在孕育生命,而是在孕育死亡。我們對母親隱瞞了隱瞞不住的病情,母親也對我們隱瞞了隱瞞不住的心情,生怕嚇著了對方,驚著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