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恩寶 樓飛
【摘 要】 介紹長江口長興島南岸岸線利用情況,結合長興水道近期總體河勢變化及潘石港附近水深變化,從潘石港附近空余岸線的自然條件、水深條件、通航條件及岸線可利用性等方面分析,認為該空余岸線可以建設5 000噸級碼頭。
【關鍵詞】 長興水道;河勢;岸線利用;碼頭
長江河口在出徐六涇后呈現(xiàn)“三級分汊、四口入?!备窬郑撼缑鲘u將長江河口分成南北兩支,南支被長興島、橫沙島分為南港和北港,九段沙將南港分為南槽和北槽。長興水道位于南港河段北部、長興島南沿。目前,長興島南岸岸線大多已開發(fā)利用,潘石港附近還有部分空余岸線,可用作碼頭建設。本文對長興水道的河勢變化及岸線利用情況進行分析,結合潘石港空余岸線附近水深情況,分析該處作為碼頭岸線利用的可能性。
1 長興島南岸岸線利用現(xiàn)狀
根據(jù)《上海市長興島島域總體規(guī)劃(2008―2020)》,長興島定位為世界先進的海洋裝備島、上海生態(tài)水源島和獨具特色的景觀旅游島。長興島南部從潘石港上游以西為青草沙水庫保護區(qū)和外圍生態(tài)緩沖區(qū),屬于生態(tài)性岸線,不可利用;潘石港上游以東為產(chǎn)業(yè)基地,屬于生產(chǎn)性岸線,且大多已被開發(fā)利用。躍進港東側約2.3 km岸線以及潘石港上游與長興公共貨運碼頭之間約0.7 km岸線為空余岸線,其中,躍進港東側空余岸線規(guī)劃為中船長興島造船基地二期,因此,長興島南岸岸線基本上僅潘石港附近0.7 km空余岸線可供開發(fā)利用。
2 河勢分析
2.1 總體河勢
長興島南港河段全長約25 km(吳淞口至五號溝),主要發(fā)育瑞豐沙沙體,沙體以南為南港主槽,以北為長興水道。20世紀70―90年代,南港河段始終保持“W”形復式河槽,但2000年后,由于南港中段落潮主流部分北偏,瑞豐沙腰部受到?jīng)_刷被分裂為上下兩大沙體。下沙體在南港漲落潮水流作用及人工挖沙影響下,日益縮小,在2006年底5 m以淺區(qū)域基本沖刷殆盡。隨著瑞豐沙腰部竄溝的發(fā)展和下沙體的沖刷殆盡,南港中下段由復式河槽逐漸向單一河槽轉變。
長興水道是伴隨著瑞豐沙的形成而產(chǎn)生的地貌單元,原為漲潮流占優(yōu)勢的水道,呈外沙里泓格局。隨著瑞豐沙腰部竄溝的形成,在漲潮時,漲潮流自下而上,至瑞豐沙腰部竄溝產(chǎn)生了分流,使長興島漲潮溝上游的漲潮流量有所減小;在落潮時,經(jīng)腰部竄溝進入長興島漲潮溝的落潮流增強,導致長興水道下段(馬家港以下河段)漲落潮流對比發(fā)生變化,成為落潮優(yōu)勢槽。
受此影響,馬家港下游水道沖刷發(fā)展,其中,新開港至圓沙港間10 m深槽槽寬自2000年以來由不足400 m增至逾700 m。對于長興水道上段區(qū)域來說,尤其是潘石港以上河段,由于漲潮流上溯動力減弱以及一度受到上游南沙頭通道的沖刷發(fā)展影響,部分灘面泥沙經(jīng)瑞豐沙灘面、中央沙南小泓下泄進入長興水道,造成長興水道潘石港上游區(qū)域淤積。2008年,潘石港上游8 m深槽中斷,中斷距離達2.2 km。
自2007年以來,上游新瀏河沙護灘工程和南沙頭通道限流潛堤工程開始實施,在較大程度上控制了泥沙從瑞豐沙上游灘面和南沙頭通道下泄進入長興水道。自2008年后,長興水道重新沖刷發(fā)展,其上段深槽拓寬,頭部位置上溯潘石港附近,深槽中斷距離減小約0.5 km。
2.2 潘石港附近水深變化
目前,長興水道上段5 m深槽全程貫通,8 m和10 m深槽在潘石港至創(chuàng)建港間中斷,潘石港以東10 m深槽貫通。潘石港附近空余岸線區(qū)域水深基本在7.5~8.5 m之間,受瑞豐沙上沙體掩護,以漲潮優(yōu)勢流為主。
該空余岸線區(qū)域屬于長興水道上段深槽的變動區(qū)。2000年至2002年,長興水道上段8 m深槽貫通,岸線前沿水深超過10 m。隨后,工程區(qū)域開始淤積,2002年至2004年間,長興水道上段(潘石港以上)出現(xiàn)普遍淤積,頭部8 m深槽逐漸后退、束窄,從而導致潘石港與創(chuàng)建港間逐漸成為長興水道上段深槽最易淤積區(qū)段。2006年,該段8 m深槽中斷,并于2010年中斷距離達2.7 km,中斷范圍包括空余岸線區(qū)域。直至2013年,該淺段水深有所恢復,下游8 m深槽逐漸上溯至空余岸線區(qū)域(見圖1)。可見,隨著新瀏河沙護灘工程和南沙頭通道泄流潛堤工程效果的逐漸穩(wěn)定,上游灘面變化對長興水道上段水深的影響有所減弱。
分析近年來空余岸線前沿水深發(fā)現(xiàn),2010年后該岸線附近深槽水深總體呈現(xiàn)沖刷狀態(tài),5 m和8 m深槽拓寬明顯;截至2013年8月,岸線前5 m深槽槽寬基本維持在1 000 m左右,8 m深槽槽寬已達400 m以上,深槽平均水深8.3 m(表1)。
3 岸線利用條件分析
總體來看,潘石港附近空余岸線水深條件較好,可以考慮作為碼頭岸線加以利用。
3.1 自然條件
(1)潮汐情況。根據(jù)長興潮位站多年實測潮位資料統(tǒng)計,該區(qū)域平均高潮位為3.39 m,平均低潮位為0.93 m,平均潮差2.47 m。
(2)潮流情況。該空余岸線潮流呈往復流運動,流向基本與岸線平行,漲潮流平均流速為0.81 m/s,落潮流平均流速為0.78 m/s,漲急流速為1.11 m/s,落急流速為1.04 m/s。
(3)波浪條件。該空余岸線位于長興島南岸,主要受南向浪影響,波浪以風浪為主,通常為風浪和混合浪。由于受到島嶼和淺灘的掩護和阻擋作用,外海波浪對工程水域影響較小。
(4)河床穩(wěn)定性。根據(jù)前文分析,潘石港至創(chuàng)建港段屬于長興水道上段沖淤變化較不穩(wěn)定的區(qū)段。隨著瑞豐沙的持續(xù)沖刷,其對該空余岸線區(qū)域的屏障作用日益減弱。目前,該岸線區(qū)域水深雖總體處于沖刷狀態(tài),但其深槽穩(wěn)定性不強。
3.2 水深條件
該空余岸線外側及東側水深為8.0~12.0 m,西側水深處于6.0~7.0 m之間。根據(jù)計算,該岸線可建設5 000噸級碼頭(通航水深約8.0 m)。
根據(jù)深槽寬度統(tǒng)計,2013年5 m深槽槽寬約為1 100 m,8 m深槽槽寬約為540 m,可以滿足5 000噸級船舶通航和靠泊要求。
3.3 通航條件
目前,長興水道為自然水道,岸線以東水深為8.0~12.0 m,船舶可通過長興水道穿越圓圓沙警戒區(qū),向下進入南槽、北槽航道或向上進入外高橋航道,或經(jīng)橫沙通道進入北港,水路交通便利。
3.4 岸線可利用性
潘石港附近空余岸線處自然條件優(yōu)越,水深條件較好,水路交通便利,可以作為碼頭岸線使用,并可滿足5 000噸級船舶通航和靠泊要求。需注意的是,根據(jù)河勢變化來看,該岸線區(qū)域雖然近期總體處于沖刷狀態(tài),但其8 m深槽穩(wěn)定性不強,若建設5 000噸級碼頭存在需要維護疏浚的可能。
4 結 語
綜上分析,長興水道水深條件較好,岸線大多已供開發(fā)利用,潘石港附近還存在約0.7 km空余岸線可加以利用。該空余岸線水深基本在7.5~8.5 m之間,可以作為碼頭岸線使用,并可以滿足5 000噸級船舶通航和靠泊要求。由于該空余岸線位于長興水道上段8 m深槽變動區(qū)域,受漲落潮動力及漫灘輸沙影響明顯,若建設5 000噸級碼頭存在需要疏浚維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