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月亮
像吃麥當勞一樣
◎ 李月亮
德國同事卡爾剛來濟南,不大適應(yīng)寒冷的氣候,感冒了,每天坐在辦公室里涕淚橫流。同事們見他這副模樣,都關(guān)心地詢問:“感冒了?”“吃藥沒?”“沒吃???沒吃趕緊吃啊?!睂@種關(guān)懷,卡爾比對氣候更不適應(yīng),私下里問我:“感冒不是依靠自身免疫力就能好嗎,也需要吃藥?”我說理論上不吃藥也能好,不過中國人習慣吃點藥來緩解癥狀。
第二天,卡爾到我家做客。我媽見他鼻涕一大把,又有點發(fā)燒,也一再勸他吃藥,完了還不由分說把大藥箱搬出來,找了幾種來給他吃??柨次覌屇敲刺搹埪晞荩詾橹袊母忻氨鹊聡鴧柡?,猶豫著決定吃點。可是拿到藥的時候他又想不通了,問我:“一日2~3次,一次1~2片,到底2次還是3次,到底1片還是2片?”我說:“都行,你根據(jù)癥狀自己看著吃就行?!笨柡喼北粐樀搅?,連連搖頭:“那怎么行,按最低標準,一天是2片,按最高標準,一天有6片,這怎么吃?”他拿著藥盒,研究了足足半個小時,發(fā)現(xiàn)了“或遵醫(yī)囑”字樣,于是決定去醫(yī)院看看。
在他的概念里,大醫(yī)院都是要預(yù)約,兩三個星期才能排到他那種,于是他堅持要去小醫(yī)院。本來感冒這等小事,我也覺得小醫(yī)院沒問題,就帶他去了附近的社區(qū)診所。到了診所,醫(yī)生見來了外賓,挺重視,問卡爾:“你想打針還是吃藥?”卡爾又不解:“你是醫(yī)生,我應(yīng)該聽你的。”醫(yī)生說:“那打針吧,好得快?!笨柡苈犪t(yī)生的話,留下來打針??墒撬芸彀l(fā)現(xiàn),醫(yī)生說的打針,不是打針,是輸液。他從來沒輸過液,瞪大眼睛看著護士給自己吊上瓶子,欲哭無淚。
過了一會兒,來了母女倆,媽媽看樣子跟醫(yī)生挺熟了,進門就問:“輸了五天液了,咋還不見好呢?”醫(yī)生看了一眼小孩,說:“那今天再換一種,反正咱這兒就這幾種抗生素,換著打唄?!?/p>
卡爾聽得眼睛都直了。醫(yī)生給他開了三天的藥,但是第二天,他死活不再去了。
后來他問,為什么中國人用藥這么隨便?
我想了半天,告訴他,這也許是中國的醫(yī)藥文化。中國人幾千年來都是靠中藥治病的,但是中藥這個東西范圍實在太大了,大棗、山楂是中藥,大蒜、生姜也是中藥,我們的日常飲食里,常常不自覺地就有了藥。所以中國人并不拿吃藥多當回事兒。
我解釋了半天,卡爾還是對醫(yī)生給他打抗生素這件事耿耿于懷,他說:“為什么國際已經(jīng)明確提出禁止濫用抗生素,中國人還會隨便用?而且還給小孩子‘換著打’?”
我說這就跟美國人愛吃麥當勞一樣,專家早說了麥當勞里的食物高糖高鹽高脂肪,但是這一類的快餐店還是顧客盈門。這是一種人類飲食文化的慣性,也許將來會慢慢改觀,但是短時間內(nèi),很難扭轉(zhuǎn)。老百姓愛吃藥這事說到底是一種文化慣性,跟中國的很多事情一樣,說起來誰都知道不對,做起來又都照著不對的去了,要改,還真得慢慢來。
(摘自《濟南日報》 圖/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