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田廣隸
27歲的廈門大學管理學博士黃凌云,畢業(yè)后近半年沒有找到工作,最終去福州汽車南站擺起了地攤。這是為什么?原來黃博士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是一位俗稱的駝背。
黃凌云曾連續(xù)向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地的二十多家高校和研究機構投出簡歷,不少單位都是在獲悉其身體狀況之后,才由原先的感興趣而轉為以“專業(yè)不對口”“編制問題”的理由而給予回絕的,或者沒有消息、無限拖延。
廣東一所高校院長回信坦承:“說實話,對于高校來說,只要是人才,我們就應該納入應聘程序,不應該有任何歧視和偏見。但作為機構和組織的運作,有時超越于個人的意愿……”那么,究竟是什么機構和組織的運作會如此缺乏人性呢?說到底,還不是學校里某些人的運作,決策者滿眼里充滿的歧視與偏見嗎?
另外一個學校院長的答復更加直接:“我們要是招了你,別人還以為我們招不到別人了。”可笑否?高校招聘人才,還需要如此這般地在乎別人對你所招人才外貌品相的評論?
黃凌云也曾應聘過家鄉(xiāng)社保局的選調生,雖然通過“體檢”與省委組織部的面試,但最終未能通過接下來的地方面試,有人道出了實情:“選調生以后當領導要上臺講話,‘形象’還是很重要的……” 臺上的領導講話,歷來應該是水平很重要的,與其外貌“形象”又有何相干?
總而言之,這位名牌高校畢業(yè)的優(yōu)秀博士生,就因一點先天性身體缺陷而硬是找不到工作,最后只好在汽車站門口擺起了地攤。手執(zhí)一份博士學位證書,一臉的堅毅、倔強與隱隱的無奈,讓人看了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受。怪不得2013年11月21日中午12點,黃凌云來到汽車南站,不一會就引來圍觀,兩個小時的擺攤經歷,讓他成了新聞人物。
進不了高校,進不了研究機構,進不了公務員階層,那么就擺地攤。擺地攤有什么不好的?只要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來謀生,就算是牽著一只毛猴在街頭擺場子玩雜耍度日,難道就算是丟失了做人的臉面?沒有。因為黃凌云他已經努力過了,已經足夠努力了。一個小時候差點兒被遺棄的生命不僅能夠活下來,而且終于學成了一位優(yōu)秀的博士生,這里面的努力是無需別人再去多述的。若說最后造成如此的境況而需要失去臉面的,恰恰應該是這個仍然倡導著各種各樣歧視和偏見的現(xiàn)實社會了。
性別歧視、出身歧視、殘疾歧視、健康歧視、貧窮歧視……這個社會存在的歧視可謂多多,不勝枚舉。尤其對于像黃凌云這樣的高級人才的一點身體缺陷產生的歧視,實屬沒有半點理性可言,簡直比封建社會還不如。
封建社會還有像清朝劉墉的例子存在,同樣是一個俗稱為駝背的、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的讀書人,人家皇帝老子偏偏就無所謂,能夠就才而用,讓他當大學士,官至宰輔。另外,條件類似的還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大夫晏子,他是一個侏儒。但身子矮小,腦子卻聰明好使,口才也非常之好。齊王重用他,成了當時齊國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國,楚王存心予以侮辱,采用的恰如上述的那位學校院長直接以貌侮人的方式方法,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币饧础半y道你們齊國如此沒有人,需要派遣像你這樣的侏儒來做使臣?”最后結果,正如大家所知的,楚王反而被晏子巧妙地教訓了一頓,不辱使命。史稱“晏子使楚”。
當然,并非封建社會沒有類似的歧視,封建社會不可能有那么好,譬如那位傳說中的鐘馗,不說是因其外貌丑陋而不被皇上錄取進士,遂憤而自殺再轉行去打鬼的嗎?而是說,當今這樣的文明社會不應該再有這么多的社會歧視與偏見存在。尤其是一個社會對于女性和殘疾類弱勢群體的歧視和偏見,簡直就直接與人類的文明相對抗。試想,哪個時段會沒有殘疾人?誰沒有成為殘疾人的可能性?我國2007年統(tǒng)計的殘疾人就有8296萬之多,那么社會至少應該安排相應比例的殘疾人崗位。而且甭管是高校、研究機構或者國家公務員,還是一般的企事業(yè)單位,只要勝任就應該被正常錄用,當然不要說那些專門的民政福利工廠。雖然《殘疾人就業(yè)條例》早已公布,而且明確指出,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yè)比例不得低于本單位職工總數的1.5%,倘若真有如此政策法規(guī)的嚴格實施,那么像黃凌云這樣的高端人才是絕對不至于去街頭擺地攤的了,從而讓我們這個社會蒙羞。
(摘自《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