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蘭
人物簡介:朱贏椿,南京書衣坊工作室設計總監(jiān)。他設計或策劃的圖書曾多次獲得國內(nèi)外設計大獎,并數(shù)次被評為“中國最美的書”和 “世界最美的書”。
在圖書裝幀設計界,朱贏椿被稱為“鬼才設計師”。他的作品《不裁》和《蟻囈》曾相繼在全世界最權威的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評比中獲得大獎。身為南京書衣坊工作室的設計總監(jiān),他蟄居在南京師范大學某個僻靜的角落里,以不急不躁的心態(tài),堅持著我行我素的個性化設計,為喜歡的書“量體裁衣”。他并不想把工作室“做大做強”,更拒絕融入產(chǎn)業(yè)化的大潮。
朱贏椿很少為自己的書叫賣,他說:“我不指望我的書有多大銷量,只等待某一天,能邂逅到喜歡它的人?!弊诃h(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面前的他頭發(fā)及肩,戴著一副老式的圓框眼鏡,普通話里夾雜著幾分南方口音。他說自己極少上網(wǎng),也沒時間玩微博、微信:“朋友圈今天被明天覆蓋了,今年被明年覆蓋了,這些對我來說沒有意義。”但是一個稱自己“沒時間”的人,卻能對著螞蟻看一個小時,追蹤昆蟲糾紛連續(xù)好幾天。對他而言,這似乎才是對心靈最好的休憩和滋養(yǎng)。3年多時間的觀察和體悟,匯集成他的首部圖文作品《蟲子旁》。
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拿著一本《蟲子旁》,讓朱贏椿給簽個名。他拿出了自己的畫筆,快速地畫了一只蝸牛,蝸牛的背上站著一只瓢蟲,瓢蟲的背上趴著一只弓著身子的尺蠖(音同獲),尺蠖的背上又立著一只螞蟻。他說:“把這本書送給你的孩子吧!這個世界上最不怕蟲子的是小孩,他們沒有分別心,很本真。他們看世界的方式和大人不一樣。”
《蟲子旁》是朱贏椿作為一個旁觀者,用文字、照片記錄下的對蟲子世界的觀察。他從2010年就開始收集素材,觀察的范圍不出工作室及其周圍50米。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有句名言:“即使我被關在果殼之中,仍然可以把自己當作是無限的空間之王。”無需長途跋涉找靈感,朱贏椿也能在狹小的空間內(nèi),營造出屬于自己的王國。
他不喜歡高樓大廈,工作室曾搬遷過4次,最后落腳在一個廢棄的舊廠房。那里雜草叢生,貓窩老鼠窩共存。他改造的第一件事,是把所有的大樹和植物從斷瓦頹垣中解放出來。他還找了一位蘇州的工匠,做了一個小天井,天井上面的天空和大樹,不時地給他傳來四季更替的訊息。風霜雨雪,鳥語花香,蟬蛻蟲鳴,在這里他一葉知秋。
工作室外頭,朱贏椿開辟了一片菜園。菜葉成了蟲子的美食,上面全是窟窿,但他也不愿意打農(nóng)藥,“舍不得那些蟲子?!?/p>
朱贏椿對蟲子的情感,來自于童年記憶。上世紀70年代,他出生于蘇北農(nóng)村,幼時家貧,沒人給他買玩具。“但那時候的童年最接地氣,我經(jīng)常奔跑在田間地頭,和蟲子相伴?!焙髞淼搅舜蟪鞘校@份情感被封存起來。人到中年,才又重新被喚醒。
朱贏椿覺得,作為一名設計師,“拿著鉛筆和本子記錄下你的所想所感,拿相機拍下身邊有趣的圖形和事物,都是靈感的源泉。自然的東西就是美的?!彼麑W國畫出身,《蟲子旁》一書里的照片,背景都是黑白灰,勻凈素淡,看起來有水墨畫般的質(zhì)感,但色彩又不單調(diào)。一條蜈蚣大搖大擺地爬過,他拍下它威武的姿態(tài);一只晶瑩的甲蟲從他手上爬過,停留在指根,像是一枚漂亮的戒指;一只蝸牛慢慢爬來,一朵小花落在了它堅硬的殼上,朱贏椿拍出了那動人心魄的一刻,很多人拿這張照片當電腦桌面。連珠寶公司也來找他,想根據(jù)這些蟲子的照片做產(chǎn)品,他不肯,因為“不滿意他們的創(chuàng)意”。
朱贏椿的工作室門口豎著一塊交通標牌,上面寫著一個“慢”字,仿佛要把快節(jié)奏的世界擋在外面。他淡化經(jīng)濟目標,做書拒絕時間限制,“有時候一年出兩本書,有時候兩年沒有書,就像園子里的果樹,今年不結(jié),給它施施肥,明年結(jié)了,等它自然掉落。”朱贏椿對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說:“當你留心周遭,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被忽略的世界。你唯一需要做的,只是慢下來、走近一點,呼吸不要那么急促。”
“慢”并不是他天生的狀態(tài),甚至可以說是得益于一些教訓。從南京師范大學國畫系畢業(yè)后,他留校當了南師大出版社的美術編輯。最初10年里,他每天瘋狂地接活,沒命地加班,經(jīng)常在辦公室過夜。2003年前后,身體的疲憊和精神的焦慮達到了頂峰。他開始反思:“一年年下來,做的東西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到底是賺錢重要,還是讓內(nèi)心追求圓滿重要?”
2003年,他成立了書衣坊工作室。成立宣言上寫著:“士為知己者死,書為閱己者容。我們期待每一本書都美麗,每一位愛書人都遇知己?!彼辉偈裁磿即饝?,而是成為一位真正愛書的人,與有緣之書邂逅,然后為其“量體裁衣”。
3年后,一本大膽而有趣的書《不裁》出爐了?!恫徊谩返撵`感來自書頁還沒有裁切整齊的毛邊書。“我感覺它有一種特別的氣息,太完美往往讓人產(chǎn)生難以親近的距離感,有一點瑕疵反而更有親和力。”他還在書中做了一把紙質(zhì)小刀,讀者必須一邊讀一邊裁開書頁。在德國萊比錫舉行的2007年“世界最美的書”評選活動中,《不裁》在33個國家選送的545個品種中脫穎而出。頒獎詞中這樣寫道:這本書很質(zhì)樸,邊看邊裁的設計理念和讀者產(chǎn)生互動關系。
后來,朱贏椿又設計了《蟻囈》《不哭》《設計詩》等書。他漸漸跳出了圖書裝幀設計師的角色,從策劃、內(nèi)容到設計,一手包辦?!安邉潏D書有很多角度,我是從設計形式入手?!?007年的《蟻囈》中有大量留白設計,讀者可以把它當作一本書收藏;也可以把它當作筆記本,在空白處寫字、畫畫;甚至可以裁下紙頁作為明信片寄給朋友。
2008年的《不哭》是一本新聞報道集,里面有18個底層人的故事。作者起先找了8家出版社都被拒之門外,說這本書沒有賣點。但朱贏椿看了之后很感動。他很用心地做了設計,為每個故事選擇一種紙,有毛邊的白色薄紙、粗糙的牛皮紙……不同的紙表現(xiàn)不同人的命運,封面紙張采用的則是上世紀80年代裱鞋盒子的廢紙。后來很多出版社搶著出這本書,賣書的錢都捐給了書里寫的那些人。這一次,作為設計師,朱贏椿沖在了前面,他用設計語言大聲地喊:“大家快來看看這本書吧!”
2011年的《設計詩》是朱贏椿的自作詩集,他把詩句拆解成各種設計圖像,讓書頁也有了詩的意境。
2012年,因為腿意外骨折,朱贏椿索性讓生活徹底慢下來。他讓朋友把自己推到湖邊,觀察湖面一天之中的變化,后來出版了《空度》?!犊斩取繁徽J為是書籍中的奢侈品,印數(shù)不過1000本。它記錄了同一個地點一天之中時辰、光線、景觀的細微變化,朱贏椿用一天寓意一生,從黑暗到光明,最后閉上眼睛回到黑暗之處。出版人陳墾評價它是“一本充滿了禪宗美學的書,能帶給你一種安和的心態(tài)”。
把節(jié)奏放慢,給朱贏椿贏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間?!奥?,不是拖延癥,而是目標明確,有選擇,學會拒絕。人生苦短,應多關注自身,好好生活,不要被時代的洪流裹挾?!爆F(xiàn)在出版業(yè)面臨的問題,在他看來正是太快,“書的品種很多,但能留下來的很少。任何設計都需要時間成本,任何點子也都需要時間去貫徹?!?/p>
晚上9點左右朱贏椿就睡覺了,早上四五點鐘起床;飲食上,白菜豆腐就很滿足;衣服也不講究什么品牌。這種生活方式,一如他的設計:崇尚自然。他說:“我希望設計是不動聲色的,最好像是自然而然從書里長出來的一樣。追求獨特的個人風格沒有錯,但‘求風格’恰恰應該淡化個人風格,‘無風格’就是最獨特的風格?!?/p>
朱贏椿善于從傳統(tǒng)文化中找靈感,信奉“大道至簡”,崇尚留白。這不是單純的設計理念,更是一種人文關懷——有了留白,看書的人既可以是讀者,也可以成為書的作者,體驗到閱讀和創(chuàng)作的雙重樂趣。
但是,“形式大于內(nèi)容”這種質(zhì)疑一直跟隨著朱贏椿的書。大量留白的設計也被認為是“內(nèi)容貧乏”,甚至有人激烈地批評道:“做書要有良心的,80%的空白,整本書就2000字還叫書嗎?”朱贏椿則說:“沒有爭議就沒有價值?!笔聦嵣希瑢κ欠駮呦蜻^度設計,他也很警惕。他現(xiàn)在給自己定了兩個方向:一種是實驗性圖書,另一種是內(nèi)容至上的名家作品。對于后者,他會把自己的想法降到最低,把作者的文本最好地呈現(xiàn)出來。像格非的新著《雪隱鷺鷥:金瓶梅的聲色與虛無》,素雅簡潔到極致,他覺得那就是自己想要的效果。
但他畢竟是講究的。“現(xiàn)在是電子閱讀的時代,做紙質(zhì)書就不能夠粗制濫造。紙質(zhì)書是有生命的,紙張是由樹木等綜合物料造出來的。你一定要讓讀者感受到書的生命感。最好的設計應該是看不到設計,但能把讀者帶進一種氛圍,要造氛圍,就必須在每一頁上下功夫。紙張的軟硬、厚薄、色彩,每一個細節(jié)的處理,都要到位?!?/p>
朱贏椿說:“書的設計和方便面袋、包裝盒的設計不太一樣。方便面吃完就把袋子扔掉了,但書是要用來收藏的,它有自己的感情和性格。那我們做書的人也要投入感情,你至少要在某個層面上喜歡它,然后用最恰當?shù)恼Z言,將它表達出來?!钡姓J,這種“個性化”和“產(chǎn)業(yè)化”是矛盾的。
與很多憤世嫉俗的藝術家相比,朱贏椿骨子里就是一個平靜的人。他樂于去接受環(huán)境,境隨心轉(zhuǎn):“我從來不去抱怨、責備,很多東西都是需要時間的。我覺得應該感謝這個時代,能讓我有時間去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