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琪
我最近在練書法,前幾天一時興起,在一張紙箋上寫了“嫁人”兩個字。然后在微博上發(fā)出去,戲謔地說:“5分鐘內(nèi)轉發(fā)此‘嫁人卡’就能在1年之內(nèi)嫁掉。 ”
你能猜到結果如何嗎?在24小時之內(nèi),這條微博被轉發(fā)了3萬多次。這在整個新浪微博24小時轉發(fā)量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這就引發(fā)了一個話題,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姑娘想要嫁人,而且是急切的、迫切的想要嫁人?難道嫁人的問題真的變成了一個社會性的痼疾,變成了社會問題嗎?
而我所考慮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這些女孩子難道真的每一個都那么需要嫁人,并且非嫁不可嗎?
我記得從前遇見的一個案例,姑娘死活想要嫁人,問她為什么要嫁人,她沒有什么理由,只是覺得做女人就得嫁人,不然就不算女人。于是在3年的時間內(nèi),不斷地相親,不斷地找對象,不斷地分手。
她在相親時只要那種看起來會娶她的,談戀愛沒幾天就問人結婚不結婚,一旦男人說要考慮考慮,她就立刻分手,美其名曰“不浪費青春”。
結果呢?這個姑娘的確嫁人了,但在婚后發(fā)現(xiàn)這個男人居然有家庭暴力,忍受了快1年,最后不得不離婚。
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她拿到離婚證書后反思,自己結婚了,算是女人了,然后呢?又有什么收獲呢?其實一樣都沒有。
結婚這件事情,原因并不單純,大致上有幾種。
首先是相愛型結婚,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從戀愛進入婚姻是最正常和常見的一種。其次,是為了需求而結婚,譬如有為了錢、為了房、為了門當戶對、為了父母之命而結合的,這些也常見,但并沒有那么被大眾所認同。還有一種,叫做為結婚而結婚,上面所說的案例就是,年紀到了,著急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拖到一個就是一個,結婚了再說。
其他先不說,只是這3種婚姻關系,你認同哪一種?而你會實施哪一種。
毫無疑問,絕大部分或者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是第一種,能夠和相愛的人結婚。但世事豈能盡如人愿。如果你遲遲無法找到那個相愛又能結婚的人,你還會繼續(xù)等嗎?
如果你年紀逐漸大了,超過28歲了,相愛的人始終沒有來,卻來了一個條件很好、對你很好、很適合結婚、但你沒有那么愛的人,你會嫁給他嗎?
這是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父母在這種選擇面前,百分之百地會要你下嫁,而對于當事人而言,有一半一半的概率選擇結婚。因為不結婚,很可能自己就被耽誤掉了。結婚了,至少還有一個人對自己好,還有一個很不錯的家庭生活。
如果你沒有選擇嫁,那么再過幾年,你32歲了,身邊的追求者渺渺,合適的對象幾乎沒有了,這個時候,有一個條件很一般但愿意和你結婚的人出現(xiàn),你會為了結婚而結婚嗎?
這是另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為結婚而結婚,并不是自己愿意的,而是到了最后那一步,被逼的。如果你不選,那很可能以后的機會就更少。
所以現(xiàn)在問題就來了,我們都希望自己是為了愛情而結婚的,但如果緣分不巧,那么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遇不到相愛的人,所以有一半是為了需求而結婚,另一小半是為了結婚而結婚,剩下的那些就會一直單身下去。
或許正是這個結局,才讓人們產(chǎn)生了無比的焦慮感,才會有如此多的人,希望在自己青春正年少的時候,將自己嫁掉。
而這種嫁,顯然是第一種。
(摘自新浪網(wǎng)作者的博客) (責編 達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