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偉
秋日黃昏,夕陽沉沒,涼風(fēng)漸起。我經(jīng)過一片荷塘,卻見已是葉殘花凋的景象。荷葉已經(jīng)微微卷曲,顯出枯黃衰敗的樣子。荷莖也變得干枯了,瘦瘦地孤立在水中,有些已經(jīng)折斷,七零八落地橫斜著。水面上偶有一抹粉色的荷水,也極為落寞,仿佛是謝幕前匆促的一瞥。
我心中不由一驚,沒有什么比這樣的畫面更讓人感到秋之悲涼吧。古人所說的悲秋,是不是由此觸景生情而來——悲涼,蕭條,滄桑。整個荷塘,仿佛古戰(zhàn)場,殘陽已逝,四面楚歌,英雄末路。這樣的畫面,就像國畫中的枯筆,泛著絲絲的靜白和冷寂。繁華落盡,一切歸于幽寂。
想起荷花盛開時的荷塘:蓮葉接天,映日荷花,盛況非凡。千朵萬朵荷花開的浩浩蕩蕩,像一場繽紛的合唱,熱鬧而喧嘩??扇缃?,荷塘已然頹敗??上攵@些荷花經(jīng)歷了怎樣的凄風(fēng)冷雨。紅藕香殘玉簟秋,花自飄零水自流,真的是讓人愁腸百結(jié)。生命的凋零簡直是一場最傷感的別離,彌漫著濃濃的惆悵。
李景詞中寫到:“菡菡香消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闭娴淖屓瞬蝗炭戳?,心中多了一絲揮之不去的悵惆。忽然想到,紅樓夢》里黛玉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歡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殘荷已經(jīng)夠讓人心驚了,殘荷聽雨,該是怎樣的況味?一場秋雨中,一切都靜下來,荷花飽經(jīng)歲月的種種憂患,露出滄桑的容顏。淅淅瀝瀝的聲響,敲打在荷葉上。那聲響,該是凄清的,孤絕的。多愁善感的黛玉,本就是一株絳珠草,她與自然萬物心靈相通。她睹花落而傷春,見殘紅而落淚,想必“留得殘荷聽雨聲”,也被她品出了別樣的滋味吧。
我想起生活中那位命運(yùn)多舛的女友,她給自己起了“殘荷聽雨”的筆名。在她30多年的人生,經(jīng)歷了太多的苦難。她小時候父親意外去世,長大結(jié)婚,又遭遇了離婚,在爭奪女兒的撫養(yǎng)權(quán)大戰(zhàn)中敗下陣來。后來她再婚,兒子出生就有先天性疾病,只活了半歲,就離她而去。其中的任何一個打擊,足夠讓人傷痛悲觀??墒撬龥]有倒下,也沒有自暴自棄,依舊那么賢韌地生活著。如今,她在文字中找到了靈魂的棲息地。她用文字書寫著一首首生命之歌,荊棘叢生的生活反而成了讓她的文字多了厚重和力度的源泉。她在文章中寫道:“殘荷聽雨,聽出一份豁達(dá)和超然。生命本就是在苦難的磨礪中,讓自己的靈魂涅槃重生……”
我終于讀懂了那句“留得殘荷聽雨聲”。殘荷凋零,不是訣別,而是一種坦然面對枯榮的豁達(dá)心境。留得殘荷聽雨聲,是一種飲盡一切凄風(fēng)冷雨的胸懷,是一種人生冷暖自知的達(dá)觀,是一種遭遇風(fēng)霜依然傲然挺立的品格。
(編輯 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