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賢治
我只有一種激情,那就是革命。
──〔法〕露易絲·米雪爾
所謂革命,一般來說不是指政治革命就是指社會革命,總之與權力和秩序有關,而與人無關;尤其是個人的生命內部,似乎是革命無法抵達,也無須抵達的。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是一場解放人、創(chuàng)造人的運動。革命原則賦予革命者以一種新的道德,比如正義感、反抗的勇氣、自我犧牲精神等等,這些都不是一個平庸的時代所可培植的,需要良好的土壤和特殊的氣候條件。所以,法國大革命時,羅伯斯庇爾十分強調革命的美德,稱大革命為美德的統(tǒng)治。而他,在個人道德方面正是一位公認的、不容玷污的人。
露易絲·米雪爾是大革命家族的成員、巴黎公社的女兒,從投入革命斗爭的頭一天起,便忠實于她的理想,毫無保留地把青春和生命獻給了人民的事業(yè)。所有認識她的人都贊譽她,稱她為“紅色貞女”,公社的《公報》則稱她為“革命女英雄”。
她非常喜愛紅石竹花,這樣歌詠道:“如果我葬身于幽暗的墓地,弟兄們,請在你們的姐妹身上,投幾束紅艷的石竹花,代表我終生的希望。在那帝國沒落,人民覺醒的時刻,紅石竹花呀!你的微笑,閃現(xiàn)出復活的曙光……”
這純凈而熱烈的紅色花朵,正是詩人的自畫像。
米雪爾于1830年5月29日誕生在法國上馬思省弗隆古爾古堡,此地距英法百年戰(zhàn)爭時期的女英雄貞德的家鄉(xiāng)只有幾英里,這種戲劇性的安排,容易使人產生英雄主義的聯(lián)想。但是,米雪爾出身卑賤,是一個“非婚生”的孩子。她的母親瑪麗安娜是一個普通農婦,古堡主人沙爾·德馬伊的女仆。至于父親,有傳記作家認為是德馬伊之子洛朗,也有人認為是德馬伊本人。米雪爾否認后者的說法,一度極力擺脫這種說法的可怕糾纏。
德馬伊參加過1793年法國大革命,推崇伏爾泰、盧梭和百科全書派,是一個有思想的人。米雪爾回憶說,在晚上,老人會給她講述強盜和騎士的故事,或者講述旺代叛亂、大革命以及路易十六的故事。當米雪爾和小伙伴在一起時,他還指導過她們自編自演紀念大革命的話劇。德馬伊的妻子是一個很有修養(yǎng)的人,熟悉哲學、詩歌和音樂。米雪爾接受了他們的啟蒙教育,從小喜歡詩歌,憎恨舊制度,對革命充滿向往之情。
1844年至1849年,老德馬伊夫婦先后亡故,據(jù)說米雪爾和她的母親得到一小筆遺產。接著,老城堡被賣掉,新主人把她們趕了出去。這時,米雪爾已經長成,她不能不感到作為私生女的屈辱和痛苦。周圍的青年開始關注她,紛紛向她求婚,但都為她所拒絕。她心高氣傲,世界上只有一個男人令她膜拜,那就是寫出小說《悲慘世界》的雨果。從1850年起,她以小說中主人公的名字安茹拉為筆名,和雨果通信,把寫好的詩歌寄給他,向他吐露心事。她在一首寫給根西島的流放者的詩中這樣寫道:
哦!你們已經飽經風霜!那就請你們向他長期受苦受難致敬!
唉!唉!他的位子在我們中間空著,
那就請你們上升到他的高度,為他哭泣,為他祈禱吧,
放逐者,在雨果面前下跪吧!下跪吧!
她把雨果看作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所有苦難的人們的引領者、守護者、朋友和親人。在雨果那里,這個虔誠而善感的少女顯然在尋找失去的父愛,尋找一個博大、寬容的世界。
米雪爾選擇到省城肖蒙讀書,在一所師范學校完成學業(yè)之后,成為教師。由于她不愿向第二帝國政府宣誓效忠,不能在公立學校任教,便回到離故鄉(xiāng)不遠的奧德隆古爾開辦了一所私立學校。在學校里,她公開譴責路易·波拿巴政權,宣傳共和主義思想,撰寫一些抨擊第二帝國的詩文。因為一篇小品文,她曾經被當局傳去問話。她利用課余時間從事社會的慈善活動,在她的積極參與下,居然成功地讓本省的省長為窮人設立了一個慈善機構。
鄉(xiāng)村教師的生活是清貧的。但是,夢想在感召著米雪爾,追求社會正義的激情時時給她以鼓舞。此間,她的思想尚帶駁雜的顏色,柔弱,曖昧,游移;大約只有在革命的燠熱的環(huán)境中,一個人才會迅速成熟起來,變得純粹、徹底、明朗而堅定。
1856年底,米雪爾來到巴黎。
最先,她在一所女子寄宿學校任教,后來變賣了所有家產,在歐多街自辦了一所學校。這時,她擴大了工作和社交的范圍,在校內進一步完善她的教學法;在校外,堅持從事多年來所熱愛的慈善事業(yè),不因拋棄宗教而擱置,繼續(xù)援助有需要的窮人、老人和病人。她創(chuàng)造性地把教學法用于那些在生理和心理存在疾患的人們身上,努力激勵他們同不幸的命運作斗爭。根據(jù)相關的實踐,她寫成小冊子《陰影里的微光:不要白癡,也不要瘋子》,于1861年出版。
巴黎是一個政治城市,也是一個英雄城市。大革命時期,這里到處都是俱樂部和各種各樣的政治團體,每天都有集會、游行和演說;而今這里依然活躍,革命的幽靈又回來了。
到了巴黎以后,米雪爾異常興奮,積極參加政治性集會,聽共和派分子講授各種課程。在這里,她深感自己的狹隘與無知,于是大量購書,瘋狂地閱讀。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貝爾納的《實驗醫(yī)學研究導論》那里,她找到了質疑《教理問答書》的根據(jù),以致最終拋棄對基督教的信仰。特維諾街的職業(yè)學校是她常去的地方,她發(fā)現(xiàn)了一個旨在捍衛(wèi)男女教育平等的婦女權利團體,這個團體是由撰寫《婦女與社會道德》的萊奧夫人、西蒙夫人以及富于自由思想的作家德萊梅建立。從此,她加入到女權主義者的隊伍之中,撰文抨擊一些輕視和壓制婦女的媒體,喚起那些甘愿永遠處于附從地位的婦女的覺悟,使她們從自囚的境地中解放出來。
在奧特費爾大街的夜校里,在俱樂部里,在集會上,米雪爾結識了一批共和派分子和具有革命思想的知識分子,其中就有一個年輕的國民自衛(wèi)軍戰(zhàn)士,小她十三歲的布朗基主義者泰奧菲爾·費烈。這個自嘲為“小丑似的人物”,個子矮小,一頭黑發(fā),脖子細長,聲音尖銳。雖然其貌不揚,卻以堅強的靈魂的力量深深吸引了米雪爾,成為她心中的戀人。在帝國的最后幾年,米雪爾變得越來越激進。她對巴黎的政治派別未必有著充分的了解,也許她根本就不需要了解,因為對她來說,需要的只是行動。這時,她已經成長成為一個堅定的布朗基主義者和國際主義者了。endprint
1870年1月12日,發(fā)生了拿破侖第三的堂兄弟比埃爾·波拿巴殺害記者維克多·諾瓦爾事件。在諾瓦爾的葬禮日,米雪爾穿起男人的服裝,身上藏帶一把從她的拉涅叔叔那里偷來的匕首,準備參加革命者的集體行動。由于泄露了消息,帝國方面糾集了所有力量來防范,結果沒有起事。米雪爾同一批女公民一起,在諾瓦爾的墓前起誓,將一直堅持服喪,直到獲得正義的一天。
這一年,米雪爾還參加了多次集體行動。在布朗基主義者于8月14日針對消防隊發(fā)動一次冒險行動之后,她在兩位友人的陪同下,為卷入行動中的那些受到指控的行動者收集簽名,并向特胥將軍請愿。隨著法軍在普法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拿破侖三世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進,激憤的巴黎民眾再次涌上街頭,這時,米雪爾加入到民兵、革命者,尤其是第七區(qū)警備委員會的行列之中。她到市政廳要求發(fā)放武器,帶領婦女們示威游行,結果被捕。從此,她有了一個“煽動者”的稱號。在雨果出面干涉之下,她才免除了刑罰,獲得釋放。
但是,更大的考驗還在后頭。
她的真正的人生,是從巴黎公社誕生時開始的。
1870年。孤獨的巴黎。
法軍戰(zhàn)敗后,巴黎爆發(fā)了起義,在第二帝國的廢墟上,法國宣布成立第三共和國。阿道夫·梯也爾成為第一屆總統(tǒng)。1871年,新組成的國民議會仍為?;逝伤殉?,共和主義者拒絕在德國的苛刻條件下媾和,并且拒絕承認國民議會的權力。在普魯士人進逼巴黎的時刻,是國民自衛(wèi)軍勇敢抵抗,并自發(fā)管理這座城市。梯也爾把國民自衛(wèi)軍視為大患,3月派軍隊解除其武裝,被擊退之后,隨即將政府遷至凡爾賽。國民自衛(wèi)軍聯(lián)合總部中央委員會動員人民舉行民主選舉,巴黎成立了新的權力機構——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成了法國自由精神的象征。這個沒有領導者的革命共同體,在短短的兩個月里,迸發(fā)出一股難以估量的力量。革命的參與者、《1871年公社史》的作者費·利沙加勒形容說,這種精神力量,“像從沉船中搶救出的、拯救遇難的人們的指南針一樣寶貴”。
在公社成立的當天,米雪爾表現(xiàn)得特別興奮。歷史學家米·維諾克在一本概述十九世紀法國公共知識界的書中敘述說,當費烈在第十八區(qū)的選舉中獲勝成為委員,在眾人簇擁中身披綬帶,在炮聲中回應著他們的呼喚時,她滿懷深情地注視著這一切。
此后,無論勝利或失敗,米雪爾都帶著一種戰(zhàn)斗的激情去體驗屬于公社的每一個日子。對于公社在緊張而困厄中推行的系列改革,包括教育改革,她以切實的行動給予支持。在學校,她擬訂了一種借助圖片的教學法和一項公民教育計劃,旨在學生中培養(yǎng)一種以履行公民義務為榮的思想意識。此外,她也希望通過開辦職業(yè)學校和孤兒院來取代那些剝削婦女的宗教性的慈善縫紉工場。她以詩人的筆調這樣描述她的社會烏托邦:“田野不再靠鮮血來肥沃,沾滿污泥的街道不再為妓女所擁擠,由此,自由的人們才可以永遠地為普遍的共和國歡呼?!?/p>
雖然她熱愛教育,但是由于她深知公社有著最需要她的去處,很早就把學校的事務交給她的女學監(jiān)和母親瑪麗亞娜管理,以便能夠像男人一樣,直接投入到對抗凡爾賽人的斗爭中去。她心里一直懸掛著公社的命運,開始便認為,應當不失時機地進軍凡爾賽。后來的事實證明,她是多么地富有遠見。當公社致力于城內秩序的整頓時,她寫道:“同以往一樣,過多地考慮合法性和普選權以及諸如此類的細節(jié)問題會使革命失敗?!边@種危機感,甚至使她萌生了去凡爾賽刺殺梯也爾的念頭。不但費烈,連派到巴黎警察局的代表也堅決勸阻她,他們根本不相信她能夠在不被人發(fā)現(xiàn)的情況下到達凡爾賽。然而,米雪爾是一個從來便相信自己的堅定而勇敢的人。她裝扮成一位富商去了凡爾賽。第二天,她帶回了能證實她此行的當?shù)氐膱蠹?,并且還領著她從敵人陣營中臨時招募的新戰(zhàn)士一道歸來。
梯也爾及其凡爾賽的人馬在外敵面前顯得軟弱無力,卻可以憑借瘋狂的仇恨和殘暴的手段對付巴黎的起義者,不惜發(fā)動內戰(zhàn)。其實從公社成立的那一天起,他們對巴黎城區(qū)的襲擊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當梯也爾企圖在3月17日至18日晚間奪取自衛(wèi)軍的大炮時,人們看見米雪爾正持槍大步走下蒙馬特爾高地巡邏;不久,她又出現(xiàn)在高地,和其他婦女一起,站在大炮和士兵之間保護大炮。從4月開始,梯也爾加緊向巴黎反撲的軍事行動。這時,米雪爾不停地在士兵和救護員之間變換角色。她后來回憶說:“在整個公社期間,我只在我可憐的媽媽身邊過了一夜?!彼镜搅藨?zhàn)斗最劇烈、最危險的地方。在第十七區(qū)區(qū)政府快要陷入包圍的時候,公社委員馬隆命令向蒙馬特爾退卻,只是把一個在米雪爾指揮下的,由二十五個婦女組成的支隊調到那里去,終于使馬隆和他的戰(zhàn)友們從一個出口逃出了包圍。
當米雪爾作為一個戰(zhàn)士時,人們看見她挎著雷明頓槍,穿著國民自衛(wèi)軍的寬大制服,頭戴軍帽,和駐守在蒙馬特爾的第六十一營一起行軍前進,到達戰(zhàn)爭爆發(fā)的任何地方。在街壘四布、戰(zhàn)火紛飛的時刻,她是那么的從容不迫,仿佛從來就生活在血與火中間。她在戰(zhàn)火中品味著波德萊爾的詩歌,伴著隆隆炮聲,她在訥伊的一個被廢棄的新教教堂里彈奏管風琴。她的《回憶錄》充滿浪漫蒂克的情調,其中寫道:在晨曦中,我們登上通往上布呂耶爾的克拉馬爾的山坡,看著地平線上機關槍噴射出的火舌,在黑夜中突圍,這難道不是英勇的舉動嗎?這一切都頗為不錯。我所看到的一切讓內心得到了滿足,炮聲讓耳朵感到愉悅,是的,我是多么野蠻和殘忍呵!我喜歡火藥的味道,槍炮的連發(fā),我尤其熱衷于革命……
革命環(huán)境中的詩意是殘酷的。在戰(zhàn)地,當米雪爾化身救護員和護士,輾轉于一個又一個街壘時,她不能不深味戰(zhàn)爭的恐怖和生命的荒涼。然而,她能夠以戰(zhàn)士的獻身精神撫平這一切,以詩人的人性的光輝照亮那許多痛苦的、驚恐的、漸漸暗淡下去的雙眼。維諾克在他的書中寫道:“無產者的公社有其自己的女英雄:她的身心完全屬于人民,這就是露易絲·米雪爾,十七區(qū)的一位女教師。她對孩子們親切而有耐性,她是孩子們崇拜的對象,但是她在為人民事業(yè)的戰(zhàn)斗中就變成了母獅子。她組織了一個婦女戰(zhàn)地衛(wèi)生隊,隊員們在敵人的炮火下照料傷員。在這方面,沒有任何人能比得上她們。她們到醫(yī)院去,把她們親愛的同志從那些不友好的修女的冷酷的照料下挽救出來,并且用講述共和國的情況和充滿希望的溫柔聲調鼓舞瀕死者重振精神?!眅ndprint
在當時,法國《號召報》就有文章指出:“現(xiàn)在全世界正義的命運和巴黎的命運結合到一起了。婦女的合作是必要的。她們只要關心戰(zhàn)斗,就能積極投入戰(zhàn)斗。露易絲·米雪爾和其他許多婦女已經作出了榜樣……即使是敢于攻擊偉大的城市的渺小的歷史學家,在他的學究式的責難文章中也不得不加上一筆:‘當時巴黎充滿了爭取自由、權利和正義的激昂情緒,婦女也和男人一起參加了戰(zhàn)斗?!?/p>
梯也爾在凡爾賽得到休整,5月,他集中軍隊進攻巴黎。公社社員據(jù)守街壘,奮起抗擊,經過流血的一周,最后慘敗。
在血腥鎮(zhèn)壓中,有二萬人被槍殺,近四萬人被逮捕,一萬三千七百人被判刑,其中近百人被判死刑,七千五百人被流放。三千人死在監(jiān)獄、平底船、要塞里,或者死于監(jiān)禁期間染上的疾病中。據(jù)統(tǒng)計,至少有十一萬一千個公社犧牲者,這就是一個共和國政府對3月18日革命進行報復的總結。
米雪爾參加了最后的幾場巷戰(zhàn),完后走出血泊,開始逃亡。其間,母親在家里遭到逮捕的消息阻斷了她的去路。為了母親的自由,她只好向當局自首。
最先,米雪爾被關進薩托里監(jiān)獄。第一次審訊之后,她被轉移到凡爾賽的尚蒂埃監(jiān)獄。在那里,她給一位女友寫信道:“既然我全身心地獻身革命,那么我就要接受一切,我既不害怕流放,也不畏懼死亡……”因為違反監(jiān)獄的規(guī)定,不久又被轉移到另一所監(jiān)獄。在審訊中,她竭力地為母親和女學監(jiān)開脫罪責。盡管她是公社勞動委員會、戰(zhàn)爭受害者援助委員會、自由思想家協(xié)會、女權委員會和加里波第團的成員,但她否定這所有一切,只承認自己是一個救護人員。她無視審訊官的審問,聲明她信仰的只是道德原則,并以此作為她所有行動的準則。她在《回憶錄》中寫道:“道德對我來說可以歸結為:根據(jù)信念采取行動,根據(jù)正義來對待他人和自己。至于政治形式,我要求普遍的共和國。為了到達這個目標,我們應該發(fā)展各類高等學校,通過良好的教育來消除邪惡的本能,讓人感受到個人的尊嚴,教育無論對于男人或女人都一樣重要??傊?,由巴黎公社所代表的這一為了所有人的全民政府,仍然期待著一次更大規(guī)模的實驗?!?/p>
在監(jiān)獄中,米雪爾通過一位布道神甫佛萊教士的幫助,同費烈建立了聯(lián)系。她寫信給費烈說:“我們的親愛的代表,既然今天我們能夠通信,那么,我信中的第一句話就是祝你幸運。你知道,在這恥辱的時刻,大家很高興看到共和國的孩子們對得起這份事業(yè)……在談到婦女的時候,我希望你能夠承認處于危難之中以及死去的婦女的權利?!辟M烈在信中表示赴死的決心,正如他向法官所宣布的:“作為巴黎公社的成員,我已經落在征服者的手中。他們想要我的命,可以拿走。我不想用懦弱來挽救我的生命,我曾經自由地生活過,現(xiàn)在我打算死。我沒有什么話可說的了。命運是無常的。我把我的未來交給我的記憶和仇恨?!?/p>
9月2日,費烈被判死刑。他拒絕上訴。
費烈的態(tài)度使米雪爾無比焦慮。她決定改變策略,不但袒露反叛者的身份,而且轉移事實,極力把責任加于自己身上,以期減輕所愛的人的刑責。她寫信給特赦委員會,急切地要讓他們相信是她提出焦土政策,并在五月流血周期間處決了人質,等等。費烈反對她這樣做,認為這些都是違背人性的罪行,并拒絕接受。她執(zhí)意使用一切手段拯救費烈,通過佛萊教士寫信給西蒙夫人,甚至是梯也爾本人,不斷地向當局請求。在隨后對她本人進行的審訊中,她承認了屬于自己的所有的“罪行”。12月10日,法庭內外都聽到了米雪爾的聲音?!疤幩牢野?!我一刻也不想為自己辯護,我不接受辯護!”
她大聲說:“我身心都屬于社會革命,并且愿意對我的一切行動負責。我要毫無保留地負起責任。你們指責我與殺死那兩位將軍的事有關系嗎?當你們叫人向群眾開槍的時候,假如我在蒙馬特爾,我會肯定有關系的。我會毫不遲疑地親自向發(fā)這種命令的人開槍。至于巴黎放火問題,告訴你們,我的確參加了。我想樹起一道火墻阻止入侵的凡爾賽分子,我沒有任何同犯,我的行動是自發(fā)的?!?/p>
檢察長建議判她死刑。她說:“我只要求你們要像一個軍事法庭的樣子,做出像審我的法官的舉止來,不要像特赦委員會那樣躲躲閃閃。你們是軍人,要在眾目睽睽下審判,讓我死在薩多利的原野上吧,我們許多戰(zhàn)友已經犧牲在那里了?!?/p>
她繼續(xù)說:“你們一定要除掉我。你們已經接到命令這樣做!好吧,共和國的委員說得對。一顆為自由而跳動的心似乎僅僅有權利要求得到一粒鉛彈,因此我也要求我的一份。你要是讓我活著,那么我不會停止呼吁報復,而且要向殺害我那些戰(zhàn)友的特赦委員會的兇手們報仇?!?/p>
庭長喝道:“我必須制止你發(fā)言?!?/p>
“我的話說完了?!泵籽栒f,“如果你不是膽小鬼,你就殺死我吧?!?/p>
新聞媒體追蹤了全過程。當天,露易絲·米雪爾的名字傳奇般立刻傳遍了全巴黎。幾天后,雨果發(fā)表了一首獻給她的詩,題目為拉丁文:“比男人偉大”——
你看見了大規(guī)模的屠殺,戰(zhàn)爭,
十字架上的人民,慘敗的巴黎,
你的言辭充滿了強烈的憐憫;
你做了狂熱的偉大的靈魂所做的事;
當你不想再斗爭,夢想和受苦的時候,
你說:“我殺了人!”因為你想死。
可畏的超群的你,你說謊話來欺騙自己?!?/p>
…………
面色慘白的法官感到你鎮(zhèn)定的眼睛的重量,
你好像莊嚴的復仇女神。你在思索。
面色慘白的死神就站立在你的后面。
整個廣大的法庭充滿了恐怖……
…………
他們知道如果上帝問你:“你從何處來?”
你也許回答說:“我來自人類受苦的黑夜,
上帝,我反對你聽造成的苦海!”
那些人,他們知道你神秘而溫柔的詩句,
獻給一切人的你的日夜,你的愛撫,你的淚,
你的忘我精神,
你的像使徒的言辭一樣熱烈的話;endprint
那些人,他們知道你的沒有火,沒有空氣,沒有面包的家,
粗布床和松板桌子,
知道你的善良,你的作為人民婦女的驕傲,
蘊藏在你憤怒之下的酸苦的柔情,
你對一切不仁者的深長的仇恨,
和在你手中溫暖了的孩子的小足……
女人,他們在你憤恨的尊嚴之前戰(zhàn)栗,
而且,雖然你的唇間有苦痕,
雖然毀謗者向你大肆攻擊,
借法律之名無禮叫罵,
雖然你悲痛地高聲自首,
那些人,他們在梅杜斯外貌下看見了天使的輝煌……
12月16日,米雪爾被關押到一座筑有防御工事的監(jiān)獄。過了十二天,她收到了費烈在被處決之前一個小時寫的最后一封信:“我親愛的女公民,我很快就要離開所有愛我、關心我的人了……在這個時候,如果我不能表達對你的品質和好意的一切崇敬之情的話,那么我就是一個忘恩負義之徒。你會比我更幸福,你將會看到最光明的日子,我為之犧牲的理想一定會實現(xiàn)。再見了,我親愛的女公民。緊握你的手,忠誠于你的泰奧菲爾·費烈,即日。”
費烈和另外兩人一起被執(zhí)行死刑。有記者描述說,費烈非常勇敢,“他身穿一身黑色的衣服,戴著一副夾鼻眼鏡,嘴上叼著雪茄”。他拒絕在行刑時被蒙上雙眼……米雪爾并不知道這些,但是她已經確切地知道,她從此再也見不到這位令她深情愛戀著的人了!
經過最后的審判,米雪爾被轉移到了馬恩省奧布里夫中央監(jiān)獄,在那里一直關押到1873年,然后再被流放到法國遠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新喀里多尼亞島。
費烈之死,是米雪爾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她曾經企圖自殺。佛萊教士阻止了她,他勸導她,使她相信,費烈希望她繼續(xù)活下去。
新喀里多尼亞島氣候炎熱,流放犯的生活條件非常惡劣。米雪爾和其他九百多名難友被安置在杜科半島上。這里監(jiān)管很嚴,看守們肆意懲處犯人,死亡率很高。婦女經常遭到看守的辱罵,司令官在口令中也每每污辱她們,她們甚至沒有衣服穿,以致不得不穿男子的衣服。然而,她們在困境中依樣頑強,要求與男犯人一樣待遇。當局曾經打算把米雪爾和另外一名女犯送到一個為釋放的犯人預備的營地去,遭到她們的拒絕。她們不愿意在沒有獲得大赦之前先行享有免除刑罰的權利,于是聲明,如果當局違法行事,她們就要跳海自殺。
當?shù)氐目{克人對來自法國的白人懷有敵意,而流放犯中也有不少人看不起土著居民。米雪爾深深感受到殖民地人民的痛苦,理解他們對殖民者的憎恨,她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對他們有用的人。1878年7月,卡納克人發(fā)動起義,反抗法國殖民者。米雪爾,這個天生的反抗者,不但同情和支持他們,而且直接加入到起義的隊伍中去。她向起義者宣傳公社的精神和業(yè)績,把自己在公社期間用過的紅圍巾撕成小塊分贈給他們;在持續(xù)三個月的斗爭中,她和他們一起擔受共同的命運。早在帝國時期,她就公開反對波拿巴三世的殖民戰(zhàn)爭,這時,經過公社的洗禮,國際主義思想有了新的升華。但是,這里的那些曾經參加巴黎公社斗爭的難友們卻大多支持法國殖民當局的鎮(zhèn)壓。這種分化和對立,在差不多一個世紀之后,通過阿爾及利亞獨立問題再度凸顯出來,可見人們要擺脫狹隘的民族主義的束縛是多么困難。
米雪爾在努美阿等待“完全而充分的大赦”。五年后,法律允許她在這個島國的首都生活。她利用寄居當?shù)氐臋C會,重新開始從事小學教師的職業(yè),教卡納克人的孩子識字,為當?shù)鼐用窈土鞣耪叩暮⒆咏淌谝魳氛n和美術課。此外,還收集卡納克人的故事、傳說和歌曲,努力設法出版。
在1879年的第一次大赦中,她沒有獲得赦免。大赦是不完全的。她和她的友人,包括雨果和一些正直的議員,都在為爭取全面的大赦而斗爭。她寫信給克雷孟梭,表達了她對法國的厭惡之情,說:“你們想要竭力激發(fā)這具僵尸的激情,但是我相信,她業(yè)已完全腐敗?!?/p>
1880年7月發(fā)布的大赦令,終于讓米雪爾回到法國。
米雪爾歸來的當天,巴黎的大街擠滿了成千上萬的群眾。他們等候從迪普來的火車進站,爭睹這位女流放犯的風采。警長提防局面失控,只允許二百人左右的隊伍進入車站。站在隊伍第一排的是克雷孟梭等革命者和知識分子?;疖囘M站后,人們喧嚷著,喊口號,甚至唱起歌來。警察追逐、毆打并拘捕了一些示威者。米雪爾終于出現(xiàn)了。她看上去沒有一絲英氣,倒像一個因為耕作的折磨而過早衰老的農婦。全身上下簡直黑呼呼的,唯有帽檐佩著的紅石竹花,像一支點燃的火焰,顯得特別耀眼。“露易絲·米雪爾萬歲!”“公社萬歲!”人們簇擁著米雪爾乘坐的出租馬車前進,據(jù)說因為擁擠,幾乎發(fā)生交通事故。巴黎的《大同報》評述說:“多么擁擠的人群!多么巨大的歡呼!多么激烈的廝打!多么狂熱的氣氛!多么聲嘶力竭!……露易絲·米雪爾得到‘縱火者的頭銜仿佛是一個名譽稱號?!?/p>
十天之后,不安分的米雪爾重又恢復了政治活動。她無愧于巴黎公社的女兒,一直以“1871年人”自居,即使公社已經淪亡,她的心仍然要回到那里去。在監(jiān)獄中,她宣稱:“我們所有這些1871年人都善于迎接死亡,并且視死如歸?!比缃瘢粯勇暶鳎骸鞍屠韫鐚⒌玫街亟ú⒃俣然謴退蛱煸诿神R特爾高地的雄風……1871年人將前所未有地具有威懾力,絕不后退?!弊钕仁窃趷埯惿?蒙馬特爾的一次懸掛著紅黑相間的旗幟的聚會上,無政府主義報紙《既不要上帝也不要主人》的銷售商受到人們的歡迎,熱烈的氣氛刺激了她,她隨即號召進行革命。1881年1月4日布朗基去世,她站在他的墓前發(fā)表演說,發(fā)誓繼續(xù)戰(zhàn)斗。這時,她已經是一個堅定的無政府主義者,不知疲倦的革命宣傳家。她的行動很快引起警方的注意,從此,不管她參加什么會議,都受到當局跟蹤和監(jiān)視。
紅旗和黑旗在反對三色旗,普遍的激進的共和國在反對保守的共和國。米雪爾開始為無政府主義者創(chuàng)辦的報紙《社會革命報》撰稿。在文字中,她反對普選制,認為這是政治圈套;對于資產階級政體,她認為應當投棄權票。她崇拜俄國的虛無主義者,提出反對軍國主義口號,猛烈抨擊警察局長,鼓吹實際的有效的革命行動。endprint
米雪爾信仰無政府主義,但是,也不反對基于自由和平等之上的其他主義,因此拒絕介入昔日公社戰(zhàn)士之間的不同思想流派的斗爭。她堅持認為,盡管彼此之間存在差異,只要各個政治團體都致力于推翻舊制度,建設一個沒有壓迫的人性的社會,就應當團結起來。作為一個女權主義者,當然不會忘卻女權運動,正是抱著一種聯(lián)合斗爭的宗旨,她創(chuàng)建了“婦女聯(lián)盟”。仿佛有釋放不完的熱量,她從一個集會跑向另一個集會,從一個城市跑向另一個城市,甚至從一個國家跑向另一個國家,到處宣傳她的社會革命。她在“咖啡館聚會”的戰(zhàn)友、另一位革命者羅什福爾撰文支持她,贊美她,稱她為“不妥協(xié)者”。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法國經濟出現(xiàn)危機,銀行倒閉,大批工人失業(yè)。1883年3月8日,細木工匠雇主聯(lián)合會在巴黎發(fā)起一場大規(guī)模的示威活動。聚集在榮軍院廣場的示威者遭到警察的驅趕,這時,米雪爾跳上一只凳子,高聲鼓動說:“我們將和你們一起穿過整個巴黎要求工作和面包,社會主義萬歲!”然后,她揮舞起一面黑色的旗幟,行進在游行隊伍中。后來,隊伍出現(xiàn)混亂,有人襲擊面包店,銷售圣器的商店也遭到了搶劫。警方對米雪爾發(fā)出逮捕令,罪證就是:聚眾哄搶食品,并且破壞柵欄。她被判處了六年徒刑。
米雪爾沒有服完刑期,三年后,她被總統(tǒng)赦免。離開監(jiān)獄時,她五十六歲。就像從新喀里多尼亞流放地回來之后所做的一樣,她繼續(xù)寫作通俗小說,介入現(xiàn)實生活,寄寓革命思想,其中有《時代的罪惡》、《人類的病菌》等等。其實,寫作只是她作為行動者的生命中的一部分,她依然熱衷于街上奔走,活躍在通往遠遠近近、大大小小的會場的道路上……
1905年1月10日,米雪爾在馬賽去世。
她的遺體被運回巴黎。從里昂火車站到勒瓦洛瓦公墓,布滿了為悼念她前來的人群。這是一場盛大的葬禮,也是一次盛大的集會。人們因她而聚集到一起,他們在深深的沉默中呼喊著她的名字……
米雪爾成了一個象征。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一個春寒料峭的深夜,我寫了兩首詩,題為《獻給巴黎公社的旗幟》。
第一首《墻》:“廣場上/旺多姆圓柱坍毀了/而墻兀立著……”歷史上的事實也許正相反,墻坍毀了而圖騰柱依然兀立。記得寫時,有一種悲悼的心情。
第二首就是為露易絲·米雪爾而寫的。早在中學時代,我從一本印有巴黎公社社員墻的褐色封面的《巴黎公社詩選》中認識了米雪爾,十分崇拜。經歷了“文革”十年,對米雪爾的景仰之情不曾稍減。全詩五十八行,最后一節(jié)是:“你幻想,你斗爭,一次次涅槃/如火中的鳳凰/可是,一代人的翅膀已經萎落/我只能抬頭凝望/遠處那方旗幟一般飛揚的火紅火紅的圍巾……”三十年前或許還殘留著一點“青春的尾巴”的緣故罷,詩中多少有一種天真的熱情的色彩,倘是現(xiàn)在重寫,一定灰暗許多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