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佩云
建黨93周年前夕,我又一次來到丘北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雄山,參觀雄山革命老區(qū)陳列室,瞻仰雄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追憶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感受革命老區(qū)的新變化。
雄山,原名老鴉屯。解放戰(zhàn)爭時期,是中共地下黨及其領導下的云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一縱隊在丘北開展革命武裝游擊活動的根據地之一。1941年,中共云南省工委派何現(xiàn)龍到丘北雄山等地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播下了革命的火種。1942年2月,受到黨的革命思想教育的雄山一帶人民群眾,爆發(fā)了反對國民黨貪官污吏,憤怒處決雙龍營反動鎮(zhèn)長張振聲的抗暴斗爭,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1947年,中共云南省工委又先后派何現(xiàn)龍、祁文、林堅、李曜九等同志到丘北、雙龍營、雄山、普格等地組織反蔣武裝,建立游擊根據地,當?shù)馗髯迦嗣穹e極響應,有志青年踴躍參軍參戰(zhàn),支持革命。1948年11月,云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一縱隊一支隊副政委趙國徽奉命到雄山建立黨組織,成立“聯(lián)絡站”,依靠和發(fā)動群眾,安置保護“邊縱”傷病員,負責上下聯(lián)系。此間,郭兆華、祁文等同志在大竹箐架設秘密電臺,創(chuàng)辦《盤江報》,傳播中央消息。雄山一帶各族人民與游擊隊親密無間,為加強根據地建設,發(fā)展壯大人民武裝,做出了積極貢獻。因此,敵人視老鴉屯為眼中釘,欲鏟除而后快,并兩次進犯。1949年2月,云南人民武裝斗爭蓬勃發(fā)展,中國人民解放軍桂滇黔邊區(qū)縱隊前委領導朱家璧、張子齋、黃景文等率部進入丘北,在平坦村召開干部會議,研究部署滇東南的武裝斗爭計劃,為使會議順利召開,命令一支隊副隊長兼一大隊隊長龍于湘(海濤)率常志高、王廷基、吳敬之四個大隊及何錦華直屬中隊到松毛地一帶牽制敵軍。2月12日,龍于湘率部回到雄山,13日(農歷正月十六日)凌晨,遭敵五七九團兩個營的突然襲擊,龍于湘部隊臨危不懼,英勇反擊,與敵展開激戰(zhàn),為保護雄山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讓群眾撤出包圍,英勇頑強,視死如歸,與敵浴血奮戰(zhàn)十余小時,斃敵60余人,傷敵20余人,游擊隊干部戰(zhàn)士壯烈犧牲55人。龍于湘在指揮戰(zhàn)斗中負重傷落入敵手,常志高、趙雄2位同志在突圍中被俘。3位同志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堅貞不屈,在押送開遠途中,于平遠街英勇就義。在這次戰(zhàn)斗中,雄山村民慘遭匪軍槍殺13人,燒毀民房112所,牲畜財物損失貽盡。游擊戰(zhàn)士的鮮血染紅了雄山的山野,翻了身的人民前仆后繼,繼續(xù)戰(zhàn)斗,直到迎來了新中國的勝利。為讓歷史和后人永遠記住這次可歌可泣的戰(zhàn)斗,解放后老鴉屯更名為雄山。
我在陳列室里靜靜地參觀,那一個個在“老鴉屯戰(zhàn)斗”中犧牲的烈士的名字,讓我沉痛不已,照片中游擊隊員的遺物、游擊隊的駐地、游擊隊戰(zhàn)斗時用過的武器、群眾給游擊隊送飯的提籃和被敵人燒毀的房屋等,記錄的不僅是游擊隊與人民群眾的深情厚誼,同時也揭露了敵人罪惡滔天的行徑。陳列室的墻上張貼著朱家璧、何現(xiàn)龍、馬應民(原丘北縣委書記)等“邊縱”老同志不忘雄山,不遠千里來看望離別的老戰(zhàn)友和積極支持革命老區(qū)人民的圖片,他們都是為老區(qū)的建設和發(fā)展做出過貢獻的人物。隨后,我還參觀了聳立在村后的烈士紀念碑,紀念碑莊嚴肅穆,青山綠水間,它承載著后人對于革命烈士深切的緬懷之情。此時此刻,遙望著雄山村,我思緒萬千:那鮮艷的紅土地上開出的絢麗色彩,不就是烈士熱血染成的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