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振津+樊潤德
1976年初夏,山西興縣牛家川口村來了位過路客人。他個頭不高,戴頂舊軍帽,穿一身褪了色的黑藍布上衣,灰褲子,腳蹬一雙黃色膠鞋,挎?zhèn)€小書包,拄的一根棍子,聲言:天黑了,想住宿,問村民有無旅店。人們說,這兒是偏僻山村,沒有旅店。他問:“大隊辦公室在哪兒?”人們說:“辦公室正在整修,你要住宿,給你找個地方?!笨腿诵πφf:“那就麻煩你們了?!?/p>
村民將他領到牛仲喜家里。牛仲喜剛失偶,看見來了陌生人,便問:“你在哪里工作?為啥一個人跑到這里……”客人說:“在縣里工作,剛調來沒幾天,出來隨便走走?!薄班蓿植坏妹嫔?。” 牛仲喜說,“縣里干部我還認識幾個人,可就是沒見過你的面。”客人說:“一回生,兩回熟,以后咱們就認識了。”
牛仲喜讓他坐在炕棱上,給他倒了一杯水,問他吃什么飯。客人說:“隨便,你吃啥,我就吃啥?!迸V傧蚕肓艘幌抡f:“不行,我還有碗剩飯,給你熬碗粥吧?!?/p>
牛仲喜非常好客,他給客人熬熟粥,又蒸了幾個紅薯、山藥蛋和兩片老南瓜。
客人看見他做的飯菜新鮮,非常滿意,便說:“來吧,咱一塊吃!這么多東西,我吃不了?!迸V傧残χf:“別客氣,慢慢吃。”他把剩飯燒熱后舀在自己的碗里,客人看見是高粱糝糝玉米粥,便問:“你就吃這種飯嗎?”牛仲喜說:“這算好的,前幾年連玉米糝糝也吃不上?!?/p>
吃完飯,牛仲喜給客人燒了洗腳水,然后打開被褥,讓客人休息。
當晚,兩人睡在火炕上拉家常。客人問:“你們村有那么多好土地,為啥要吃玉米糝糝?每個勞動日能分多少錢?村里誰最窮?村干部誰能給群眾辦實事?……”
牛仲喜有問必答,直到更深夜靜……
第二天一大早,客人便起了床,到村里轉了一圈,深入到農戶訪貧問苦,隨后才吃了早飯。
臨走時,這位特殊的客人給牛仲喜放了一斤糧票,三毛錢,并請牛仲喜領著他訪問了幾戶貧苦農民……
客人走了以后,牛仲喜聽公社賀書記說,他是新來的縣委書記。
新來的縣委書記叫白普,方山人,是呂梁地區(qū)的老共產黨員。20歲擔任區(qū)委書記,26歲擔任縣長,來興縣之前在方山、臨縣、中陽、介休當過縣委書記、縣長。1975年冬調興縣擔任縣委書記。上任以后,他召開常委會,安排了當前的工作,隨即鄭重其事地告訴大家:“我要下基層走走。為了掌握實情,不帶隨從,不坐小車,不給下面打招呼……”原來,他為了掌握社情民意,決定微服私訪。
白普從縣城出發(fā),徒步翻山走西川,到黃河畔上的前北會村了解情況。隨后沿黃河南下,走裴家川口、黑峪口、羅峪口到大峪口,經圪達上、蔡家會、賀家會、孟家坪等地,整整跑了14天,行程760華里,走訪了9個鄉(xiāng)鎮(zhèn),36個村莊,在全縣繞了個“8”字形,訪問了56位基層干部和當?shù)氐睦习傩?,收集的資料密密麻麻記了一大本,從而掌握了不少“活資料”。
在此基礎上,白普帶領縣、鄉(xiāng)、村各級干部發(fā)動群眾,改天換地。全縣糧食年產量由1975年白普到興縣擔任縣委書記時的9000萬斤到1979年大幅增至17334萬斤,比1975年總產量翻了近一翻。從此以后,興縣人民再也沒有發(fā)生餓肚子的現(xiàn)象了。
事隔數(shù)十年后,每當人們談論起興縣的發(fā)展情況,都還在感慨地說:“白普是位實干家?!彼淖阚E遍布興縣的山山水水,他的言行給興縣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形象體現(xiàn)了共產黨人應有的風格和品德,興縣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白普同志給老百姓所做的貢獻。
(責編 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