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飛
誕生與發(fā)展
1992年7月,騰龍公司推出了型號為71D的AF 28-200mm 1:3.8-6.3鏡頭。得益于寬泛的焦距與良好的便攜性,71D不僅深受攝影愛好者喜愛,同時還獲得了美國《科技新時代》雜志(Popular Science)評選的1993年度“最佳發(fā)明獎(攝影產(chǎn)品系列)”。
1999年,騰龍再接再厲推出了型號為185D的AF 28-300mm 1:3.5-6.6,將變焦比進(jìn)一步提升至10.7倍。進(jìn)入2000年后,騰龍通過引入XR高折射率鏡片讓大變焦鏡頭的體積得到了明顯縮減。另一方面,佳能也推出了首款專業(yè)級大變焦鏡頭EF 35-350mm 1:3.5-5.6L。
2005年,騰龍推出了型號為A14的AF 18-200mm 1:3.5-6.3,定義了APS-C畫幅數(shù)碼單反的大變焦鏡頭基準(zhǔn)。此后,佳能、尼康、適馬等廠商也開始跟進(jìn)大變焦鏡頭產(chǎn)品,并且普及了防抖組件、超聲波對焦馬達(dá)等技術(shù),令大變焦鏡頭的畫質(zhì)與實用性大大提升。
2008年,騰龍AF 18-270mm 1:3.5-6.3 VC(B003)將變焦比提升至15倍。2012年,尼康A(chǔ)F-S 18-300mm 1:3.5-5.6G ED VR將變焦比提升至16.7倍。2014年,騰龍AF 16-300mm 1:3.5-6.3 VC PZD(B016)則將變焦比提升至18.8倍的新高度。
金錢換時間
大變焦鏡頭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方便,讓你可以用一只鏡頭實現(xiàn)從28mm到300mm以上的焦距覆蓋。特別是在一機(jī)一鏡的條件下,可以盡可能多地“拍到”我們想要的畫面。另外,對專業(yè)攝影師而言,大變焦鏡頭也更適合極地、雨林、沙漠等嚴(yán)酷環(huán)境。
相對于一連串定焦鏡頭的組合又或者“變焦大三元”方案,大變焦鏡頭是即輕便又便宜的。但如果與18-55、55-200這樣的組合相比,大變焦鏡頭的花費(fèi)還是要稍多一些。以佳能為例,18-55mm 1:3.5-5.6和55-250mm 1:4.5-5.6兩款防抖鏡頭的售價總計約2400元,而佳能18-200mm 1:3.5-5.6防抖鏡頭售價接近4000元。能夠自由控制拍攝節(jié)奏、有充裕時間更換鏡頭的情況下,兩只鏡頭的組合也很實用;但如果是跟團(tuán)旅游,或者其他節(jié)奏快、時間不受控制的情況,那么大變焦鏡頭肯定更方便。
如何提升畫質(zhì)
在獲得了方便性之后,大變焦鏡頭在成像質(zhì)量方面就有所妥協(xié)了,這也是很多攝影玩家對大變焦鏡頭嗤之以鼻的主要原因。在膠片時代,我們對于大變焦鏡頭的像差確實很難校正,但在進(jìn)入數(shù)碼時代后,利用RAW格式和簡單的后期處理,就能明顯提升成像質(zhì)量。在Adobe Camera RAW、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等軟件中,只需要勾選鏡頭校正,就能輕松解決畸變、暗角和色差等問題。如果拍攝時能將光圈適當(dāng)收縮(比如F8或F11),邊緣畫質(zhì)也能有明顯改善。
必須要說明的是,大變焦鏡頭的首要特點是方便,至于畫質(zhì),太在意的話還是不建議選擇大變焦鏡頭。
在下面的內(nèi)容里,我們將為大家介紹近期登場的三款A(yù)PS-C畫幅大變焦鏡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