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舉
吉林乾安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xué)院第五屆青年理論評論家班學(xué)員。先后在《散文海外版》《作家》《散文選刊》等四十多種刊物上發(fā)表各類文字近百萬。曾獲長白山文藝獎、吉林文學(xué)獎、全國電力系統(tǒng)優(yōu)秀著作獎等,代表作《玉米大地》。
已經(jīng)幾千年了,燕子們在檐下或梁間并頭而語、“下上其音”,而我們卻只在每年的春天聽一個不知所云的開頭,就已經(jīng)“遛號兒”,埋頭想起了自己的心事或沉湎于自己的情感,“瞻望弗及”也好,“佇立以泣”也罷,都是人類自己的情感沖突和愛的波瀾,或與燕子的箴言心語毫無關(guān)聯(lián)。因此,我們對愛的領(lǐng)會注定永遠只是局部和片段。
母親習(xí)慣早睡早起,若在平常,九點前必須就寢,那天卻談興極濃,精神極好地與兒女們守在一處。妹妹心細,催老人早些歇息,母親卻說,難得一家團聚,舍不得自己先睡,執(zhí)意不走。此情此景,讓我感慨萬千,不禁再一次想起年少時老家的那些燕子,它們平日里的膠著與呢噥,所表達的又何止于愛情的激越與浪漫!
那個清晨,我驟然醒來。
一睜眼,便有不期而遇的景物撞入眼簾。那是一雙古老卻又面貌一新的燕子,宛如收攏了翅膀不再飛翔的歲月,沉靜地停落在檐前的電線之上。
它們是什么時候來的?此前的季節(jié),雖然已不屬于冬天,但持續(xù)不斷的低溫卻不論如何也無法讓人相信那就是春天了??扇缃?,這春天的信使都真切地兀立于眼前,我們面對的不是春天又能是什么呢?
燕子總是和春天聯(lián)系在一起的。唐代的李嶠曾有吟詠燕子的詩:“天女伺辰至,玄衣澹碧空。差池沐時雨,頡頏舞春風(fēng)?!闭f的是只要春風(fēng)一起,燕子就會像掌管節(jié)候的天女一樣,因風(fēng)而至。詩至美,而我卻不能完全認同。我一直深信,正是由于燕子的出現(xiàn),春風(fēng)才在它們舞動的翅膀或不斷開闔的尾羽間生發(fā)出來。
眼前這雙神氣十足的燕子,卻并不像從遠方而來,因為從它們傳達的信息中,我察覺不到一絲一毫的疲憊與倦怠,難道說舊巢邊上那縷陳年的葦草氣息竟敵得住千萬里的奔波與勞頓?看它們黑白分明、如沐如洗的羽毛,流盼、靈動的目光以及神閑氣定的姿態(tài),似乎它們從始至終就沒有離開過。去年的這個時候、前年的這個時候、很多年以前甚至從古老的《詩經(jīng)》時代開始,它們就一直停落在那里,等待與我們的目光重逢。反倒是猝不及防的自己,竟如一個遲到的學(xué)生,以目光代足,匆匆趕到先生面前,懷著局促、迫切的心情,期盼一節(jié)新課程的展開。
“燕語呢喃”“燕燕于飛”……
從最初讀到《詩經(jīng)》里那些富有蠱惑性的文字之后,我就一直以為,那些憑空而來的燕子就是愛的信使和愛的象征,每年春天,它們都來到人間用玄妙的語言和形體為我們講解、詮釋愛的要意?;蛟S它們本來自于一個神秘的地方,上天或者《詩經(jīng)》里,所以它們滿口都是令人費解的古文或口音濃重的方言,它們話語間的隱喻和情感一直讓我頗傷腦筋,盡管我曾做出過很多解讀的努力,到頭來,一旦面對它們,仍如面對表情莊重卻語焉不詳?shù)睦蠋煛?/p>
已經(jīng)幾千年了,燕子們在檐下或梁間并頭而語、“下上其音”,而我們卻只在每年的春天聽一個不知所云的開頭,就已經(jīng)“遛號兒”,埋頭想起了自己的心事或沉湎于自己的情感,“瞻望弗及”也好,“佇立以泣”也罷,都是人類自己的情感沖突和愛的波瀾,或與燕子的箴言心語毫無關(guān)聯(lián)。因此,我們對愛的領(lǐng)會注定永遠只是局部和片段。
兩只燕子雙雙在天空比翼齊飛,如漆似膠、如影隨形,那種無以言表的幸福和甜蜜,甚至讓人在感懷之余,驀然生出一縷縷莫名的憂傷。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從前并不曾細想過,是所謂的“傷春”吧,或是燕子盡心以形意感動我們,讓我們學(xué)會珍重和珍惜:春來了,要想到春的逝去;花兒開了,要想起花兒凋零;正柔情蜜意之時,要意識到日后必有一場苦澀的相思……
悠悠千年歲月并不是一卷經(jīng)書,可以輕揮羽翼一翻而過。千年前就已經(jīng)雙棲雙飛的燕子,千年后仍能夠在檐前立定,交頸而談,期間要經(jīng)過多少滄海桑田,多少悲歡離合?如果它們真如我認為的那樣,從未離去,那便是特意錯過了時光的列車,執(zhí)意在歲月里滯留,不棄不離的守候,原只為完成一場仍未窮盡的傾訴;或許它們曾經(jīng)離去,那么再度回歸定然是在歲月的站臺幡然轉(zhuǎn)身,拼盡生命里全部力氣和激情,突破時光的重圍,重返愛的現(xiàn)場,只為赴一個曾經(jīng)的誓約,只為了卻那場難以平復(fù)的思念。
前路遙遙,來自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的阻隔,如今都只能依靠那付柔弱而又堅強的尾翼,去一一剪除。一千回柳絲搖曳,它們就一千回勇敢地穿越,由淺入深,反復(fù)揮剪,繁而又簡、簡而又繁的柳葉終成一路前塵往事的印證;一千回雨簾垂落,它們就一千回投身其中,以一種凌厲的手法將那些水繩一段段、一截截剪成標(biāo)志著浪漫與纏綿的珠鏈。千百個晨昏重疊的背景摞壓成千萬重歲月的門扉,嚴嚴地擋住前路,但它們卻沒有放棄,沒有停歇,一路向北,一路一頁頁奮力將其掀開,再一次重返“故里”時,仍然為心中的最愛帶來一幅最新最美的春天。
然而,燕子卻并非耽于嬉戲的青蛾、粉蝶,顯然并不只是為了追逐愛情而四處飛舞。谷雨一過,它們開始專心致志地銜泥筑巢。這是一個半空中的翻身折轉(zhuǎn),只一個動作便將慣常的生活推向另一種情境。
因有一粒春泥在口,燕子從此便經(jīng)常保持著沉默。只將藏于內(nèi)心的音符轉(zhuǎn)化為雙翅輕靈多姿的飛旋、舞動,在泥巢與田野之間譜寫一曲無字無韻的歌謠。就這樣一直奔忙到夏至,由一口口春泥黏結(jié)而成的家終于告竣,具備了生兒育女的條件。于是,燕子們紛紛停下那種爭分奪秒的勞碌,繞房舍兜一個悠然自得的圈子,或干脆就停歇下來醞釀起另一程細密綿長的呢喃。
每天清晨,太陽剛剛升起,人們大多還都在夢里留戀,房前的燕子便三三兩兩地聚到一處。
如果只有兩只燕子,理所當(dāng)然就應(yīng)該是一對情侶或夫婦。也正是憑借著對它們之間關(guān)系的種種猜測,人們心中才無窮無盡地泛起僅屬于自己的溫情。如果出現(xiàn)了三只以上的燕子,那一定就是鄰里之間的“走動”或聚會了。有時,屋檐下竟然同時聚有五六只、甚至十幾只燕子,它們疏一陣密一陣地“促膝”長談,聲音忽高忽低、忽緩忽急,細密如春雨綿綿,疏朗如風(fēng)過林梢。激烈、高亢時,似正在討論或爭議什么重要問題,是有關(guān)愛與恨、是與非、善與惡、退與守嗎?高低間雜時,則像是在研究、確定下一步的生存策略或一年的計劃,也許如農(nóng)人一樣在探討一些關(guān)于芝麻西瓜、豆麥桑麻之類的話題,也許如被閑情逸致滋潤得精神飽滿的市井男女,盡著勁兒地釋放著比較輕松的東拉西扯、興高采烈或嘻嘻哈哈。而低緩如小溪流水的那些呢喃,則有了點兒抒情的味道,那是燕子們在表達著彼此的關(guān)心、關(guān)懷或抒發(fā)著彼此間的友情和親情吧?也可能是一些更加深遠的指涉或意境,諸如幽深的歷史和長遠的未來、身如漂萍的命運和楊花柳絮般隨風(fēng)而去的故事、剛剛發(fā)生的回歸或有朝一日的告別、子女的成長與親人離散、慢慢老去的秋之將至和不期而至的冬之逼迫、短短的無所事事以及漫長的遷徙跋涉……
那些一直在眼前和記憶里飛來飛去的鳥呵,為了它們的深奧或平易、親切或渺遠,每一個春天都要花去我很多的心思和情感。多年以后,我才發(fā)覺,我所做的一切,怕最終還是難免要歸于無益的臆測與虛妄。于是,就在這春之將盡的時候,我毅然從以往的主觀與矯情里抽身,不再“傷春”。
這時,恰逢“端午”來臨,兄弟姐妹們約好一同回到母親身邊,謝絕一切應(yīng)酬及俗務(wù),安靜地陪她過一個節(jié)日。及至家中,兄弟們已經(jīng)從四面八方聚齊,晚飯過后,便不約而同地圍坐在一處閑話家常。不管誰隨意扯起一個話頭,大家都像傳球一樣,一手一手地接著往下傳,有人在說工作,有人在說家庭,有人談起了孩子求學(xué),有人談及過去那些經(jīng)歷和故事,有欣喜也有憂慮,有懷念也有期盼……大家的話語連成一片,抑揚頓挫,剛?cè)嵯酀?,竟然有燕語呢喃的錯覺。不知不覺間夜色漸深。母親習(xí)慣早睡早起,若在平常,九點前必須就寢,那天卻談興極濃,精神極好地與兒女們守在一處。妹妹心細,催老人早些歇息,母親卻說,難得一家團聚,舍不得自己先睡,執(zhí)意不走。此情此景,讓我感慨萬千,不禁再一次想起年少時老家的那些燕子,它們平日里的膠著與呢噥,所表達的又何止于愛情的激越與浪漫!更多的大概也與人類一樣,盡皆是紅塵里的常情俗務(wù)、人間煙火。千言萬語,千辛萬苦,千回百轉(zhuǎn),到頭來所求的也不過是一份平淡、平常與平安,往高說是殷實富足,低一點兒則止于溫飽寧悅,有夢的就多關(guān)注一些花開花落云卷云舒,無夢的便靜待歲月無聲如水流過吧。
原來,平常、平安才是人生的大主題,才是所有生命最本質(zhì)的遵循。
雖然,我們一家人早已陸續(xù)從老家遷居到燕子極少現(xiàn)身的城市,不再與那些燕子同屋或同檐與共,但老家那些燕子以及與燕子有關(guān)的一些往事仍然讓我難以忘懷。仿佛它們的命運仍然與我們或與人類的命運有著某種若隱若現(xiàn)的關(guān)聯(lián)。
那時,我家的房子雖小,卻有燕窩四個,三個在屋外一個在屋內(nèi),分屬于兩個不同種類的燕子。其中有一種燕子因為胸部羽毛是純白色的,也是最常見的一種,通常被我們叫作“平燕兒”。平燕兒雖然長相平平,卻極具冒險精神,有些平燕兒會依仗自己的機敏靈活,突發(fā)奇想越窗而入,在農(nóng)家的住戶內(nèi)做窩。當(dāng)然,它們會認為那是最安全的地方,不但雨淋不到,連風(fēng)也吹不到。平燕兒的窩簡潔明快,略顯粗糙,看起來很像切成四分之一的皮球,敞口向上貼到墻上或檁木上。它們總喜歡在做窩的泥里夾雜進很多草屑,以增加強度,因此它們的窩看起來便有一些毛草和粗糙,所以人們便不太看好它們的技藝,又稱它們?yōu)椤白狙鄡骸薄O啾戎?,那種胸部有著暗色斑紋的“麻燕兒”卻保守得多,它們從來不把窩做到戶內(nèi),窩筑得也精細美觀,筑巢的泥里并不摻一絲草屑和其他雜物,總是光光滑滑地貼在檐下的泥棚上,像一只大肚小口的琴囊,所以人們又把這種燕子叫作“巧燕兒”。
幾窩燕子輪番地飛來飛去、嘰嘰喳喳,滿滿地填充、占據(jù)了我少年時代的很大一部分視聽,于是那顆有一些單純又有一些敏感的心,便不可避免地被它們的生活和命運緊緊牽動著,因它們的忽安忽危而忽喜忽悲。
讓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有一天我竟然成為了那一群燕子命運的主宰。
那年春天,因為我家要遷新居,必須拆掉舊房,把舊房的檁木移用到新房上,父親便交給我一項特殊任務(wù),讓我想辦法把房檐下的燕子窩處理掉。父親的意思很明白,趁燕子還沒來得及產(chǎn)卵孵雛,趕緊把舊窩拆掉讓它們另建新家,否則將來的麻煩可就大了,一定會落個巢傾卵破的結(jié)果。
屋外邊的麻燕窩中,有一個被我們?nèi)ザ栏刹藭r碰掉了一塊泥,如今已經(jīng)被它們修補完好。望著那幾只燕子們一口口不辭辛苦銜泥而筑的燕窩,我十分不忍,但踟躇良久,還是狠了狠心用木桿把它們捅了下來。我也沒有辦法呀,相對于大人,我也主宰不了自己,我想,我的父母面對比他們更加強大的現(xiàn)實,也是一樣的無能為力吧。當(dāng)那些絮窩的羽毛和泥殼紛紛揚揚撒落一地,我差點落下淚來。可想而知,那些燕子一定比我還難過千百倍,辛苦經(jīng)營了幾春幾秋的家,轉(zhuǎn)瞬之間就消失了。這不是一場災(zāi)難又是什么呢?其量級,一定不亞于人類所經(jīng)受的一場大地震、一場大洪水或一場橫掃一切的戰(zhàn)爭。
突然間,院子里就出現(xiàn)了幾十只燕子,除在我家做窩的那八只,其余的都是外來的聲援者。一大群燕子圍著房子不斷盤旋,并在迅疾的飛掠中不住地鳴叫。誰能都聽得出,它們聲音里充滿了不可言喻的悲憤和哀怨,但憑著它們的弱小與無力,就算聚眾再多,抗議再強烈又能改變什么呢?一切不過是徒勞無益的掙扎罷了。
它們就那樣不甘不愿地在天空里飛旋,再飛旋,直到正午時分,才漸漸散去。其中有幾對燕子隨燕群飛走之后,再也沒有回來,看來是徹底絕望和放棄了。但有一對麻燕兒卻出人意料地留了下來,并于正午過后開始銜泥,在原來窩巢的基礎(chǔ)上壘建新巢。當(dāng)我傍晚放學(xué)回家時,工程已經(jīng)進行了很大一塊。為了把好事或“壞事”做到底,我又操起了那個長木桿,但木桿舉到半空,我卻感覺自己的手有些微微發(fā)抖,實在是下不了手呵。爺爺看到這情景后,向我擺擺手,示意我停下來。爺爺長長嘆了口氣,若有所思地說了兩個字:“命呵!”然后背手而去。
以后幾天里,只要有空兒,我就張開雙臂對那兩只執(zhí)迷不悟的燕子做一陣驅(qū)趕的動作,試圖把它們嚇走,以免再一次遭受打擊。起初,它們還有一點兒反應(yīng),稍微作一下驚慌的姿態(tài);后來,干脆就對我那貌似向它們學(xué)習(xí)展翅的滑稽“警示”置之不理了。“這些鳥兒呵,怎么就不明白人的心意呢!”看來鳥兒們有時也會如人類一樣,執(zhí)著于眼前得失而不識禍福,但事已至此,我也只能無可奈何地看著無法制止的事情繼續(xù)下去了。
一個月后,我們的舊房子到底還是到了拆期。十幾個村民一齊出手,不到半天工夫,一座房子便夷為平地。拆房的那天,我應(yīng)該去但卻沒去現(xiàn)場,我心里清楚,那燕窩是無論如何也要同我們的房子一起消失的,我實在不想親眼目睹最后的情景。從時間上推算,那時節(jié)剛好過了燕子的產(chǎn)卵期,想屋倒巢傾的那刻,一定會有一番令人心痛的土崩瓦解和清黃四溢吧。
不知是有意回避還是真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關(guān)于那窩燕子,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個大人提及。有些事,可能就是那樣,越是想說,就越是不敢說、不能說。自然,我也沒有勇氣詳細打探,因為我那時還小,并沒有足夠的力量和心智正視那樣的事情。
事隔多年,舊事重提,本以為自己已經(jīng)有了承受的力量,實際上心里仍然存有某種莫明地恐懼,仿佛世上少了一個小小的燕巢,天空的某處就多了一把達摩克利斯劍。而且,它不是靜懸在那里,而是在天空里飛行,并時刻尋找著合適的落點,說不準(zhǔn)它何時就會突然落于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