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縣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南部,六盤山西麓,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便為中華古文明發(fā)祥地的雍州屬地。西吉是革命老區(qū)、民族地區(qū)、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qū),是寧夏人口第一大縣、少數民族聚居縣和國家、自治區(qū)扶貧開發(fā)重點縣。農產品豐富,2013年西吉縣被譽為“中國馬鈴薯之鄉(xiāng)”、“中國西芹之鄉(xiāng)”等。
自然條件 西吉縣總面積3130平方公里,耕地174萬畝。主要有葫蘆河川道平原區(qū)、西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qū)和東北部土石山區(qū)三個地貌類型,海拔1688—2633米。年均氣溫5.3℃,年均降水4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7—9月。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95 m3,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20。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十年九旱”,災害頻繁。
資源優(yōu)勢 紅色文化深厚,是紅色革命圣地,紅軍長征曾數次途經并轉戰(zhàn)西吉,1935年10月5日毛澤東夜宿單家集,1936年10月22日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會師將臺堡,1996年江澤民同志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將臺堡紀念碑”親筆題詞,將臺堡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旅游獨特,回鄉(xiāng)風情濃郁,是中國“文學之鄉(xiāng)”,也是華夏古錢幣收藏第一縣,境內有國家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和3A級旅游景區(qū)的“火石寨丹霞地貌風景區(qū)”, 國家級地震堰塞湖遺址黨家岔震湖。農產品資源豐富,是“中國馬鈴薯之鄉(xiāng)”、“中國西芹之鄉(xiāng)”,“西吉馬鈴薯”、“西吉芹菜”是中國馳名商標,以馬鈴薯、冷涼蔬菜、清真牛羊肉、小秋雜糧為主的特色農產品綠色無污染、質優(yōu)品高,尤其發(fā)展高海拔冷涼蔬菜得天獨厚。
發(fā)展情況 近年來,西吉縣先后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雙擁模范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科普示范縣、國家級馬鈴薯標準化示范縣、國土資源節(jié)約集約模范縣等榮譽稱號。2013年,西吉縣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抓重點,攻難點,創(chuàng)亮點,全縣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fā)展勢頭。全年完成地區(qū)生產總值41.9億元,增長1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1.1億元,增長30.1%;農民人均純收入5303.1元,增長13.8%;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92.7元,增長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