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年,東莞市對口幫扶韶關市樂昌、南雄、翁源、新豐、乳源,以及揭陽市揭西、惠來、普寧共8個縣(市),115個重點幫扶村,9586戶貧困戶,37523人貧困人口。該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工作使命感,全力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fā)“雙到”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統(tǒng)籌落實幫扶資金43522.21萬元,實施到村幫扶項目1935個、到戶幫扶項目57996個。在2013年度扶貧開發(fā)“雙到”工作考核中,東莞市得分103.4分,被省認定為優(yōu)秀等級。
主要做法
1、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抓。迅速研究部署;率先開展對接;明確工作方案。
2、創(chuàng)新方式,完善扶貧機制。建立精準扶貧機制;創(chuàng)新扶貧參與機制;健全結對幫扶機制。
3、突出重點,提高發(fā)展能力。緊抓產業(yè)扶貧,實現(xiàn)經濟增收;加強就業(yè)培訓,促進勞動力轉移;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發(fā)展環(huán)境。
4、立足基本,增強民生保障。完善社會保障;抓好住房改造、整村推進兩項工程。
梅州市
梅州市新一輪扶貧開發(fā)“雙到”工作重點村386個,貧困戶3.7萬戶14.6萬人。其中,省直單位幫扶50個村,廣州市幫扶145個村,梅州自身幫扶191個村。自新一輪扶貧開發(fā)“雙到”工作以來,梅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省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新一輪扶貧開發(fā)“規(guī)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全面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fā)“雙到”工作。至今年6月底,各級幫扶單位共投入資金9.1億元,啟動幫扶項目6002個,實施產業(yè)扶貧和助學、低保、社保、住房改造、基礎設施等幫扶項目,讓貧困群眾逐步走上脫貧致富之路,初步改變了貧困村的落后面貌。
主要做法
1、強化工作職責,確保各項幫扶工作有序推進。在實際工作中,重點落實三方面責任:主體責任,幫扶責任,指導責任。
2、強化源頭治貧,積極探索扶貧開發(fā)新模式。變“輸血”為“造血”;變“扶窮”為“扶智”;變“個別扶貧”為“連片開發(fā)”。
3、強化資源整合,不斷完善大扶貧開發(fā)格局。堅持政府主導;職能部門共建;發(fā)動社會力量參與。
4、強化組織保障,確保扶貧開發(fā)工作取得實效。堅持把扶貧開發(fā)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作為“一把手”工程,實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
肇慶市
新一輪扶貧“雙到”中,肇慶市共有貧困戶2.1萬戶、貧困人口7.5萬人,其中省級重點幫扶村136個、市級重點幫扶村25個。2013年以來,該市全力推進新一輪扶貧“雙到”工作,全市累計整合投入幫扶資金3.39億元,其中今年上半年投入8681萬元,幫扶1540個到村項目和59685個到戶項目,實現(xiàn)了時間過半、任務完成過半的工作目標。去年,全市貧困戶家庭人均純收入4132元,比幫扶前增長43%;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每村2.6萬元,比幫扶前增長238%;在全省扶貧考核中獲得全優(yōu)等級。省扶貧辦下達肇慶市今年減貧5000人的任務已全面完成。
主要做法
1、堅持把幫扶貧困戶脫貧作為重點。
2、堅持長效穩(wěn)定為前提,謀劃村集體經濟項目。
3、堅持量力而行抓好農村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工作。
4、堅持開展經常性督導檢查。
5、堅持抓好駐村干部的培訓和管理。
潮州市
潮州市納入新一輪扶貧“雙到”重點幫扶村53個,其中省直幫扶7個、市直和楓溪區(qū)幫扶20個、縣區(qū)自己幫扶26個。重點幫扶村內貧困戶1792戶、6379人。饒平縣為省扶貧開發(fā)重點縣。潮州市認真落實省扶貧辦的有關要求,狠抓人員、方案、資金和項目“四個到位”,大力推進扶貧開發(fā)“雙到”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籌集幫扶資金9788萬元,投入幫扶資金7722萬元,其中投入到村7111萬元、投入到戶資金611萬元,完成幫扶到村項目628項、幫扶到戶項目7412項,各項幫扶工作順利開展。
主要做法
1、強化組織領導。把扶貧開發(fā)“雙到”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全面落實幫扶責任;開展建檔立卡,實行精準扶貧;強化檢查督促;召開會議推進落實。
2、加大資金投入。
3、強化駐村工作,大力推進基層組織建設。
4、全力推進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建設工作。
豐順縣
豐順縣新一輪扶貧開發(fā)“雙到”重點幫扶村共70個、貧困戶4667戶、貧困人口16694人,其中,省直和中直駐粵單位幫扶15個村,廣州市直單位幫扶18個村,廣州市黃埔區(qū)直單位幫扶7個村,梅州市直和中央、省屬駐梅單位幫扶13 個村,豐順縣直單位幫扶17個村。豐順積極搶抓全省新一輪扶貧開發(fā)“雙到”工作和穗梅兩市對口幫扶的重大機遇,更加注重用發(fā)展的辦法,實施精準扶貧,聚焦項目建設,突出產業(yè)幫扶,增強自我發(fā)展能力,科學配置資源,強化幫扶力量,助推豐順振興發(fā)展。至今年6月底,各級幫扶單位共籌資1.36億元,其中,到村12147萬元,到戶1481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075個。
主要做法
1、以發(fā)展特色產業(yè)為抓手,打造名優(yōu)品牌,帶動貧困戶穩(wěn)定增收。
2、以固本強基為宗旨,政企聯(lián)手助村,村集體經濟迅速壯大。
3、以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為目標,狠抓筑巢安居,有力推進幸福村居創(chuàng)建工作。
4、以建設豐順新區(qū)為契機,整合各方資源,助力貧困村邁向城鎮(zhèn)化。
5、以民心工程為保障,多管齊下圓夢,革命老區(qū)落后面貌徹底改變。
紫金縣
紫金縣是全省21個扶貧開發(fā)重點縣之一,列入新一輪扶貧開發(fā)重點幫扶的貧困村共有67個,有貧困戶6191戶26838人,其中扶貧戶5133戶24695人。其中中直、省直幫扶的有13個,中山幫扶的有30個,其余的由本市縣幫扶。自2013年開展新一輪扶貧開發(fā)“雙到”工作以來,目前,幫扶單位總投入資金1.45億元,已啟動扶持村項目818個,其中生產經營類項目96個,村道硬底化等基礎設施項目444個,正在推進的飲水工程、學校建設等民生項目378個。目前各幫扶項目正逐步實施,并取得初步成效。
主要做法
1、采取有效措施和項目增加貧困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
2、充分利用中山市對口扶持資金,做強農業(yè)產業(yè)示范園,發(fā)揮示范帶動效應,加快農業(yè)產業(yè)化進程。
3、多形式、多渠道力促農房改造任務全面完成。
4、以井水、古塘自然村為試點進行了土地流轉經營改革、美麗新村試點建設。
5、對全縣24個市縣幫扶的“雙到”村進行亮燈管理工作檢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