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昆明軟土地區(qū)基坑支護設計研究

      2014-09-20 08:09:50
      建筑施工 2014年11期
      關鍵詞:質土錨樁支護樁

      云南建工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昆明 650501

      1 工程概況

      背景工程位于昆明市西山區(qū)陸家社區(qū)片區(qū),項目占地面積約23 333.45 m2,規(guī)劃總建筑面積123 707.5 m2。項目整體設計2 層地下室,規(guī)劃地下建筑面積30 730.0 m2。

      基坑開挖深度11.1 m,基坑周長530 m,工程樁采用800 mm鉆孔灌注樁。場地東臨規(guī)劃道路及清水河河道,南側緊靠日新中路(十里長街),距離日新中路約17 m,日新中路寬30 m,北側、西側為規(guī)劃道路,規(guī)劃道路寬15 m,規(guī)劃道路對面為擬建場地,西側規(guī)劃道路作為主要施工道路。

      2 工程地質

      根據(jù)基坑專項報告,基坑開挖土層自上而下為:①雜填土,②黏土,③泥炭質土,③1黏土,④黏土,④1粉土,⑤黏土。

      3 基坑支護方案比選[1,2]

      在深基坑支護中主要采用的支護形式有:放坡+土釘墻支護、排樁支護、樁錨支護、內支撐支護4 種。根據(jù)昆明軟土地區(qū)支護形式主要采用內支撐和樁錨支護形式,單獨排樁支護和放坡+土釘墻支護形式應用很少,主要原因是軟土地區(qū)土質較差,單獨排樁支護樁主要應用于單層地下室開挖深度較小的基坑,2 層地下室采用支護樁支護則位移過大,采用放坡+土釘墻支護造成坡腳不穩(wěn)定,容易造成坍塌。

      根據(jù)基坑勘察專項報告,本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存在厚5 m左右的泥炭質土層,有機質含量較高,錨桿抗拔力較低,效果較差,本基坑支護設計中重點考慮泥炭質土層的處理。基坑周邊環(huán)境見圖1。

      圖1 基坑平面示意

      (a)基坑東側為規(guī)劃道路,路另一側為改道的清水河河道,河道距基坑開挖邊線距離20~35 m,規(guī)劃道路為施工道路,周邊不具備完全放坡條件。

      (b)擬建基坑南側緊鄰日新中路,基坑開挖邊線距道路邊線約17 m,具備適當放坡條件。日新中路范圍地下管線較多,因此該段支護方案設計及施工過程中均需對照地下管網圖,注意避讓地下管網。

      (c)擬建基坑西側緊靠規(guī)劃道路,現(xiàn)地表無任何既有建(構)筑物,規(guī)劃道路為主要施工道路,只具備局部放坡條件。

      (d)擬建基坑北側為西山區(qū)城中村改造B地塊用地范圍,周邊環(huán)境較為簡單,具備適當放坡條件。

      為了盡量節(jié)省造價,考慮到工期比較緊,結合基坑周邊環(huán)境及以往工程實例,基坑北側具備放坡支護條件,整個基坑不適合采用全內撐支護形式,并且內支撐施工工期長,造價高,支護形式主要從樁錨支護形式考慮。

      基坑東側與西側緊鄰規(guī)劃道路,采取支護樁+錨索進行支護,按照傳統(tǒng)錨索設置形式設置斜向錨索,泥炭質土埋深在地面以下3~10 m位置,支護樁第1道和第2道錨索錨固段在泥炭質土層中,造成錨索拉力較小,樁頂位移較大,為了保證基坑安全,結合基坑周邊環(huán)境,在距離基坑20 m處位置設置錨樁,支護樁第1排錨索與錨樁相連,通過錨樁提供錨索拉力,可以保證錨索拉力不衰減,可以有效控制支護樁樁頂位移。在支護樁靠近坑底位置設置2 排普通錨索,錨索角度調整為30°,盡量使錨索錨固段控制在坑底以下較好土層中。

      基坑南側靠近日新中路,由于距離市政道路約17 m,錨索不能施工到市政道路下面,因此采用雙排樁支護,由于基坑開挖深度較深,又位于軟土地區(qū),只采用雙排樁進行支護結合以往工程實例,位移很難控制,因此在雙排樁之間施工短錨索,拉力控制在100 kN,通過短錨索拉力有效控制雙排樁位移。

      本基坑采用支護樁+地錨支護形式,與全內撐支護形式相比較,在坡頂設置地錨不需要養(yǎng)護就可以直接張拉,節(jié)省了普通錨索施工養(yǎng)護的時間,直接開挖到下一排錨索,在下一排錨索施工的同時可以施工支護樁,使整個項目工期與內支撐支護工期相比,節(jié)省近3 個月,內支撐支護則需要在地面施工工程樁,并且土方比樁錨支護形式開挖速度慢,運輸造價高,通過對比,樁錨比內支撐支護體系造價節(jié)省約600 萬元。

      4 基坑支護設計[3-6]

      4.1 基坑支護結構設計

      根據(jù)基坑周邊環(huán)境和地質情況,考慮到施工工期和造價成本,在基坑支護中采用以下形式支護:

      (a)基坑北側采用直接放坡支護形式。

      (b)基坑東側、西側采用單排樁+地錨+錨索進行支護。

      (c)基坑南側采用雙排樁+錨索進行支護。

      4.2 止水樁設計

      本基坑開挖范圍內土層為泥炭質土,有機質含量較高,普通深層攪拌樁根據(jù)工程經驗在有機質含量較高土層中水泥很難成樁,起不到止水、擋土的效果,因此本工程止水樁采用三軸水泥土深層攪拌樁施工,不僅起到止水效果,還能有效加固土層起到擋土效果,攪拌樁Φ650 mm,間距350 mm,搭接200 mm,并且施工中采用套打施工法,每次套打1 根?;拥撞亢晚敳吭O置截、排水溝,將雨水和地下水匯集到積水井內,并對坡頂土層進行硬化,防止地下水滲入基坑。

      4.3 土方開挖設計

      基坑土方開挖本著“分層、分段、隨挖隨噴、保持基坑支護體系安全”的開挖施工原則。并且考慮到存在軟土,每層土體開挖深度控制在1.5 m以內,每段長度不得超過20 m,土方每段開挖完后立即施工錨索、腰梁,待錨索張拉后方可開挖相鄰段土方。土方開挖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護結構或擾動原狀土,并在開挖段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地下水、雨水在基坑邊匯集,影響土體主動土壓力,造成基坑變形。在此項目上對出土通道應加強處理,采用土夾石進行置換泥炭質土層,再修筑臨時道路,防止車輛陷入軟土中。

      4.4 基坑監(jiān)測設計

      本基坑位于滇池軟土地區(qū),基坑監(jiān)測尤為重要,重點監(jiān)測支護樁位移、土體深層位移、錨索應力等。監(jiān)測頻率嚴格按照基坑監(jiān)測規(guī)范要求,每天定時、定人進行監(jiān)測,隨時掌握土方開挖過程中支護結構位移情況,對發(fā)生位移數(shù)據(jù)突變的及時報告給監(jiān)理、業(yè)主、設計方,采取應急措施,以確?;影踩?。

      4.4.1 圍護結構

      圍護結構主要監(jiān)測樁頂水平位移、樁頂豎向位移、錨索應力等。根據(jù)本基坑特點,重點監(jiān)測基坑南側,在支護樁冠梁頂每15 m設置一個監(jiān)測點,監(jiān)測水平、豎向位移,而基坑東側和西側每20 m設置一個監(jiān)測點。錨索應力監(jiān)測點在基坑南側設置8 個,每層錨索2 個點,位于基坑中部;基坑東側和西側錨索應力監(jiān)測點每側設置3 個,在每層錨索中部設置1 個監(jiān)測點。

      4.4.2 基坑土體及周邊環(huán)境

      基坑土體監(jiān)測重點是土體深層位移,在基坑南側設置深層水平位移監(jiān)測點,共5 處,東側和西側每側各設置2 處,基坑北側設置2 處,通過土體深層位移掌握土壓力變化情況,了解支護結構受力狀態(tài)?;又苓叚h(huán)境重點監(jiān)測基坑南側日新中路沉降及開裂情況,在路中間及兩側設置沉降監(jiān)測點,間距15 m,其他兩側主要監(jiān)測施工道路沉降,監(jiān)測點每20 m設置1 個。

      5 深基坑施工主要技術措施

      5.1 止水樁技術措施

      (a)考慮到本項目土層存在較厚泥炭質土層,因此三軸深層水泥土攪拌樁正式施工前,應根據(jù)設計要求進行工藝性試樁,數(shù)量不少于2 根,通過試樁確定在該地層中施工參數(shù)是否與設計要求相匹配。

      (b)三軸水泥土深層攪拌樁施工樁徑650 mm、間距450 mm,采用P.O 42.5水泥,水灰比控制在1.2,樁位偏差不大于50 mm,垂直度偏差小于0.5%,為了保證成樁質量,施工過程中采用兩噴兩攪施工工藝。

      (c)為了確保止水樁成樁效果,控制攪拌機下沉和提升速度不大于0.6 m/min,并保持勻速下沉或提升,攪拌提升時不應使孔內產生負壓造成周邊地基塌陷。

      5.2 錨索

      (a)錨索成孔過程中為了盡量減少坍孔現(xiàn)象,必須采用導管跟進成孔注漿,套管直徑不得小于成孔直徑,孔位允許偏差不大于50 mm,錨索鉆孔的孔深應超過設計長度1.0 m作為沉渣段,以保證錨固體水泥漿凝固后質量,防止成孔過程中土體進入錨固段。

      (b)水泥漿采用P.O 42.5R水泥拌制,水灰比為0.5,強度等級不低于M30,每米水泥用量不少于70 kg。

      (c)為了保證錨固段質量,施工過程中采用二次注漿,第1次采用常壓注漿,第2次注漿壓力為2.0~3.0 MPa,二次注漿時間間隔以終凝時間控制或根據(jù)現(xiàn)場試驗確定。注漿管應隨錨索下至孔底。

      5.3 旋挖鉆孔灌注樁

      (a)地層主要存在泥炭質土和粉土,造成旋挖鉆孔樁成孔過程中坍孔現(xiàn)象,嚴格控制泥漿濃度,在配置泥漿中加入膨潤土、碳酸鈉等。

      (b)考慮到土層出現(xiàn)坍孔現(xiàn)象,為了保證成樁質量,采用普通鋼護筒施工,護筒埋設深度穿過泥炭質土,進入黏土層,埋設護筒時用水準尺檢查垂直度,護筒頂一般高于原地面0.3 m,以便鉆頭定位及保護樁孔。

      5.4 土方開挖

      (a)土方開挖嚴格按照分段、分層、跳挖的原則,把整體基坑劃分為42 個小段,每段長度約20 m,開挖過程中分段跳挖,先開挖1、3、5段,然后開挖7、9、11段,然后返回開挖2、4、6、8、10、12段,分次開挖3段,依次循環(huán)開挖。

      (b)每段開挖完土方,考慮支護樁被動區(qū)泥炭質土較好,防止開挖后支護樁位移過大,必須在當天內完成每段錨索施工,施工完錨索后馬上回填部分土體,然后等錨索養(yǎng)護張拉后再開挖回填土體。

      (c)開挖過程中采用盆式開挖法,考慮工期時間緊,先對北側放坡段土體進行開挖,其他幾側預留8 m寬平臺放坡開挖到基坑底,先挖到底位置施工工程樁,在施工工程樁同時施工剩余錨索和開挖預留的土體。

      6 技術創(chuàng)新與應用

      本施工場地為典型的滇池軟土地區(qū),由于特殊的地層性質,造成此區(qū)域基坑開挖過程中支護樁頂部位移較大,多數(shù)基坑造成周邊道路沉降,本項目充分考慮到泥炭質土性質,在支護方案中采用了不同常規(guī)的設計理念。

      6.1 錨樁在泥炭質土中的應用

      常規(guī)的樁錨支護形式,錨索一般設置為斜向施工,錨索錨固段主要集中在泥炭質土層中,因此造成錨索長度很長,錨索拉力仍不能達到設計要求,并且錨索蠕變嚴重,基坑變形較大。經過仔細研究分析,在本基坑設計中對錨索拉力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a)采用錨樁提供錨索拉力,在基坑開挖深度2 倍距離以外設置錨樁,通過錨樁與土體摩擦力和被動土壓力提供支護樁第一排錨索拉力,既能有效保證錨索拉力,又可以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對錨索進行張拉,隨時控制支護樁頂部位移。

      (b)錨索施工中嚴格采用套管施工,并且套管直徑嚴格控制,允許套管直徑與成孔直徑相匹配,盡量減少錨索在成孔過程中對土體造成擾動,減少周邊地面沉降。

      (c)錨索在注漿過程中采用高濃度水泥漿,水灰比達到0.5以上,并在水泥漿中加入早強劑,以達到錨索錨固效果。

      6.2 雙排樁+錨索在泥炭質土中應用

      根據(jù)以往經驗,雙排樁主要應用在10 m以上基坑支護中,但在軟土地區(qū)雙排樁位移較大,主要原因是支護樁被動土壓力較小,多數(shù)基坑采用加固被動區(qū)土體來控制樁頂位移,本基坑根據(jù)基坑周邊環(huán)境,采用短錨索來控制樁頂位移。通過本項目的工程研究,在軟土地區(qū)根據(jù)項目周邊環(huán)境,采用合理支護方案和施工措施,樁錨支護形式仍可以保證基坑安全,比采用內支撐支護形式既節(jié)約工期,又節(jié)省造價。

      7 結語

      昆明軟土地區(qū)泥炭質土蠕變性較強,在基坑支護設計中應加強重視,特別是采用錨索支護時,重點考慮錨索拉力衰減效應。如果有空間應盡量采用錨樁支護形式提供錨索拉力。此次工程采取的錨樁支護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

      猜你喜歡
      質土錨樁支護樁
      地下空間增層開挖支護樁與基樁工作特性模型試驗研究
      錨樁法靜載試驗在水利工程基樁檢測中應用研究
      西北地區(qū)支護樁施工技術應用概述
      房地產導刊(2022年5期)2022-06-01 06:20:00
      基于MICP技術對污染淤泥質土凈化修復作用的研究分析
      斜錨樁在錨樁法靜載試驗中的應用
      基坑支護樁結構土體受力變形機制、穩(wěn)定性有限元分析及支護樁結構合理間距分析
      某均質土石壩防滲加固設計與滲流數(shù)值模擬研究
      深基坑雙排支護樁的計算方法研究
      鐵立錨樁承載力研究
      鋼筋混凝土錨樁在振沖密實區(qū)施工的探討
      宝丰县| 丁青县| 贡山| 邳州市| 武汉市| 池州市| 平江县| 永安市| 沙河市| 罗山县| 福海县| 鸡西市| 南陵县| 桐梓县| 博爱县| 霍林郭勒市| 盱眙县| 三都| 大同县| 广昌县| 界首市| 贵南县| 遵义市| 双鸭山市| 青州市| 淮南市| 徐汇区| 城市| 谷城县| 德安县| 治县。| 维西| 黄梅县| 井研县| 永吉县| 永胜县| 那曲县| 崇州市| 两当县| 泰和县| 上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