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君 田雅倩
摘 要:搶劫罪是侵犯財產罪中最重要、最常見的罪名之一,其具有明確的犯罪構成要件,在我國刑法典的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有一些罪名如搶奪罪和搶劫罪的構成要件非常相似,但是卻與搶劫罪有著根本的不同,探討搶劫罪與相似罪名的區(qū)別對推動司法實踐活動的更好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搶劫罪;相似罪名;區(qū)別
一、搶劫罪的構成要件
搶劫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當場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其具有四個構成要件:
(1)搶劫罪的客體為復雜客體,即公私財產所有權和人身權。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和公民的人身權利。對于搶劫犯來說,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搶劫財物,侵犯人身權利,只是其使用的一種手段。(2)搶劫罪的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當場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該行為包括方法行為和目的行為,方法行為是指為了能劫取財物而實施的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行為;而目的行為是劫取公私財物的的行為,即當場奪取財物或者使他人當場交付財物的行為。(3)搶劫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根據(jù)刑法典第十七條的規(guī)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搶劫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為了更好的保護未成年人,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使用輕微暴力或者威脅,強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隨身攜帶的生活用品或者錢財數(shù)額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輕微傷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學校學習、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認為是犯罪。(4)搶劫罪的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為目的。
二、搶劫罪與搶奪罪的區(qū)別
(一)搶奪罪的構成要件。搶奪罪是指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公然奪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本罪的構成特征是:(1)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產權利,侵犯的對象是公私財物。(2)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公然奪取數(shù) 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3)犯罪主體只能是個人,而且是已滿16周歲的一般主體。(4)在主觀方面出于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二)兩者的主要區(qū)別。(1)侵犯的客體不同。搶劫罪不僅侵犯公私財產所有權,而且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權利,而搶奪罪只侵犯公私財物所有權一種客體。(2)犯罪的客觀要件不同。搶劫罪采取暴力、脅迫或者其他人身強制方法,非法占有公私財物,搶奪罪是公然奪取在他人控制下的財物,但是不采用上述強制方法。其與暴力搶劫的根本區(qū)別在 于,其力是用在財物上,而搶劫的力是用在被害人的身上,前者的作用在于使被害人為避免身體傷害而放棄反抗或者使其無力反抗。(3)犯罪主體在責任年齡上,搶劫罪要求已滿14周歲,即屬于嚴重犯罪;搶奪罪要求已滿16周歲。(4)在主觀方面,搶劫罪具有故意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的性質,搶奪罪無此內容。
三、轉化型搶劫的認定
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規(guī)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被诖朔梢?guī)定,可以看出,轉化型搶劫罪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罪名,只是搶劫罪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指行為人盜竊、詐騙、搶奪行為,由于構成要素的變化使得行為的性質發(fā)生變化,以搶劫罪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1)前提條件:行為人必須實施了盜竊、詐騙、搶奪三種犯罪行為,這是成立本罪的前提條件。(2)主觀條件: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規(guī)定,成立本罪的主觀條件是為了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這是轉化型搶劫罪與典型型(標準型)搶劫罪在主觀方面的區(qū)別。(3) 行為條件。即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所謂“暴力”是指犯罪分子對抓捕他的人(公安機關、公私財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守護者,其他任何公民),實施毆打、傷害等足以危及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為。這種暴力是犯罪分子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毀滅罪證而故意實施的。(4)時空條件。成立轉化型搶劫罪的時空條件體現(xiàn)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行為是“當場”實施的。
轉化型搶劫罪仍應以采取盜竊、詐騙、搶奪取得財物后,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實施暴力、脅迫行為時,被害人的財產權益是否受到實際損害作為標準區(qū)分既遂和未遂。此類犯罪仍屬于財物型犯罪這一本質特征,把著重點應放在被害人是否失去對財產的實際控制上,而不在于是否實施了暴力、脅迫行為,而不是以是否實施了暴力、脅迫行為決定既遂與未遂的區(qū)別。如果對這種情況認定為既遂,出現(xiàn)的后果是:在普通搶劫的場合,采用暴力手段而未得到財物,一般只能是搶劫罪的未遂。事后搶劫的危害性和危險性不至于超過普通搶劫罪,把普通搶劫當未遂處罰的情形,在轉化型搶劫罪中按既遂處理,顯然有失公允。
結語:法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一個法律條文中的每一個詞語都是存在于這個條文和整部法律之中的,具有存在的邏輯聯(lián)系。搶劫罪是一項社會危害性非常大的犯罪,區(qū)分搶劫罪和搶奪罪對司法活動的開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對轉化型搶劫的探析也有助于公民更清楚的認識到搶劫罪的不同形態(tài),只有充分認識搶劫罪與相似罪名的區(qū)別才能更有效的推動司法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楊毅主編《刑法學法規(guī)匯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 王作富:《搶劫罪研究》,《刑法司法指南》,法律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