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
若要評選乾嘉年間貪腐界最大的老虎,和珅定能拔得頭籌。但在主子乾隆眼里,和珅反貪成績顯著,是個英明神武的“打虎英雄”。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和珅替乾隆收拾了一只省部級老虎——浙江巡撫王宜望?!巴趵匣ⅰ敝髡拭C時,連續(xù)三年向中央謊報旱災嚴重,要求賑災。當賑災糧食運來后,“王老虎”卻帶領省、州、縣各級領導班子,齊心協(xié)力,先后貪污六百多萬石,就連乾隆專門下?lián)苄藿Z倉的16萬兩白銀,也被他們瓜分得一干二凈。
對此,乾隆一直被蒙在鼓里,還晉升王亶望為浙江巡撫。直到和珅主動向乾隆揭發(fā)王亶望的貪贓枉法之舉,這件有清以來最大貪腐案件才露出水面。最終,王亶望被抄家問斬,其余涉案的六十余名“老虎”“蒼蠅”也都人頭落地。
“王老虎”落馬之前,本是和珅面前的紅人,權勢炙手可熱。他每年定期孝敬和珅的炭敬、冰敬等錢物,總數(shù)約在三十萬金以上,其余珍奇古玩更是不計其數(shù)??梢哉f,王亶望的迅速升遷,離不開和珅的暗中關照。然而關鍵時刻,和珅對“王老虎”卻毫不留情,不但不給予保護,反而親自動手宰殺他,是何道理?
原來,這正是和珅“先養(yǎng)虎,后打虎”的策略。在當時的官場,只要有人攜禮而來,和珅不管其是“大虎”“小虎”,還是“虎崽”,一律來者不拒,想升官的令其升官,想提拔的助其提拔。這幫“老虎們”心里也像明鏡似的,在辛辛苦苦貪污的同時,也不忘源源不斷地向和珅進貢,否則后果不言而喻。等到這些“小老虎”變成“大老虎”,貪聲顯著,民憤極大時,和珅再大義滅親,親手“打虎”,從而成就自己“打虎英雄”的威名。
“養(yǎng)虎”可以得利,“打虎”可以得名。因此,每隔兩三年,和珅就會奏請乾隆,開展一次聲勢浩大、雷厲風行的“扣虎行動”。
乾隆四十七年,和珅又將另一只省部級老虎——山東巡撫國泰打翻在地。國泰本是個不學無術的富二代,后經(jīng)人牽線,傍上了和坤的大腿。和府上上下下都受其賄賂,約有百萬之巨。和珅對國泰也是青睞有加,一路提拔他。國泰有了和坤的庇護,貪縱營私,勒索屬員,遇有升調(diào),都視行賄多寡而定。各級官員大肆用公款替自己買官,導致山東幾乎所有市、縣的財政全面虧空。
御史向乾隆告發(fā)國泰的劣跡之后,和珅又主動請纓,帶領中央專案組前往山東查辦此案。和珅本打算袒護國泰,帶人盤庫時,從中動了手腳,想盡快草草了事。另一位御史卻要徹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有許多封內(nèi)的銀子都是弄虛作假的。國泰遂被賜自盡。
清朝最大的“老虎”和砷竟然成了“打虎英雄”,可謂一種莫大的諷刺。出現(xiàn)如此怪現(xiàn)象,在于和珅背后的保護傘是乾隆,有了乾隆這棵大樹,和珅才能一手“養(yǎng)虎”,一手“打虎”,玩轉(zhuǎn)朝野,游刃有余。直到乾隆翹辮子,嘉慶才令和砷自縊,大清“第一虎”才得到應有的下場。
編輯/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