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梅蘭芳一生離不開的三個人

      2014-09-24 09:50雷輝志
      文史月刊 2014年5期
      關(guān)鍵詞:梅蘭芳藝術(shù)

      雷輝志

      梅蘭芳(1894—1961),近代杰出京昆旦行演員,“四大名旦”之首,“梅派”京劇藝術(shù)創(chuàng)始人,同時也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表演藝術(shù)大師,其表演被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梅蘭芳出生的時代,正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多災(zāi)多難的時代。梅蘭芳成就一代藝術(shù)大師,雖然具有眾多時代因素,但主要原因還是他在藝術(shù)征途中遇上三位伯樂:馮耿光、齊如山、王瑤卿。梅蘭芳的一生事功,可用三個離不開代表:經(jīng)濟上離不開馮耿光,劇目上離不開齊如山,藝術(shù)表演上則離不開王瑤卿。

      經(jīng)濟上離不開馮耿光

      馮耿光(1882—1966),字幼偉,廣東中山縣人,早年留學日本,為士官學校二期生,與蔡鍔、蔣百里、唐在禮等為先后期同學,歸國后曾為禁衛(wèi)軍騎兵標統(tǒng),宣統(tǒng)元年改制設(shè)軍咨府,馮耿光任第二廳廳長。民國以后,馮耿光先后任騎兵部騎兵司長,山東臨城礦務(wù)局督辦,總統(tǒng)府顧問。馮國璋代理總統(tǒng)后,經(jīng)王克敏推薦,馮耿光又任中國銀行總裁,該行的前身為大清銀行,一干就是十年。

      在梅蘭芳的朋友當中,馮耿光是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很神秘,一般的場合多不出面,但梅蘭芳的重大決策及有關(guān)事業(yè)成敗的重大關(guān)口,卻都有此公幕后指點。馮同梅家的關(guān)系很深,在光緒末年他就同梅蘭芳的伯父梅雨田有往來。梅蘭芳自己也說:“我跟馮先生認識得最早,在我14歲那年就遇見了他。他是一個熱誠爽朗的人,尤其對我的幫助,是盡了他最大努力的。他不斷教育我、督促我、鼓勵我、支持我,直到今天還是這樣,可以說是四十年如一日。所以在我一生的事業(yè)當中,受他的影響很大,得他的幫助也最多,大概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泵废壬f此話已是解放以后,當時講成份,要劃清許多界限,說馮耿光是官僚,也不錯;說他是政客,也沾邊;說馮耿光是資本家或資方代理人,那更是貨真價實。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梅先生把他同馮耿光的關(guān)系和馮對他的幫助,說到這種程度,那確實是需要勇氣、良心和政治膽略的。

      談到馮耿光對梅蘭芳的具體幫助,事例很多,梅蘭芳的名揚國外,與其訪日、訪美、訪蘇有關(guān)。梅蘭芳得以出訪三國,又同馮耿光有重大關(guān)系。

      梅蘭芳首次訪日,日方的牽線人是文學家龍居瀨三。龍居雖有名,但是無錢,便向馮耿光談及此事。恰在此時,既是日本財閥、大軍火商,又是東京帝國劇場主持人的大倉喜八郎來華訪問,大倉同馮耿光在日本時便有交往,此時馮耿光正任中國銀行總裁,也正是大倉想在中國結(jié)交的權(quán)貴。大倉先在龍居陪同下觀看《天女散花》,然后到梅的家中進行拜訪。大倉回拜馮耿光時正式提出請梅蘭芳訪日的邀請,并進而商定了訪日細節(jié)和日程。這才有了日本海關(guān)的免檢、免驗及鐵路的免費運送的盛事殊榮。同時馮耿光又通過王克敏的關(guān)系,待梅到東京時,請中國駐日使館舉行酒會以造聲勢,酒會舉行時,不但各國大使到會,而且整個日本內(nèi)閣,連總理大臣都親臨祝賀。

      梅蘭芳訪美,起因于美國駐華公使向總統(tǒng)徐世昌辭行時酒席上的幾句話。公使說:“若欲中美國民感情益加親善,最好是請梅蘭芳往美國去一次,表演他的藝術(shù),讓美國人看看,必得良好結(jié)果。”當時不少人認為美國公使是有意開玩笑,齊如山便去問司徒雷登,司徒證實美公使所說并非戲言,并允諾在美國找人資助路費。照正常開銷,梅蘭芳率團訪美,約五六萬銀元即可,但到起程時已過四年,正值美國經(jīng)濟大恐慌,各種開支突增,梅蘭芳自己墊出四萬銀元,齊如山拿出八千銀元,待到臨上船前兩天,接連收到美國電報,均說:“美金價一天比一天高,十萬之外,非再多籌幾萬不可?!边@時幸而馮耿光費盡心力的張羅,銀行界諸公的幫忙,在上?;I了十來萬元,梅劇團才能上船遠渡大洋前往美國。

      梅蘭芳1935年訪蘇,對家里的事總放心不下,馮耿光便將梅蘭芳的子女接到自己家中親自照料,從中也可看出,梅馮兩家關(guān)系之親密。

      1949年梅蘭芳由上海北上參加全國文代會,馮耿光設(shè)家宴為梅送行,作陪者有李釋戡、狄平子、許姬傳等,席間馮耿光勸梅著書立說,以便為后人留下點資料,《舞臺生活四十年》一書,就是在此建議下搞起來的。

      劇目上離不開齊如山

      梅先生說:“我和齊如山先生的認識談起來是相當有趣的,沒有朋友從中介紹,純粹是由于藝術(shù)而結(jié)合的。”

      齊如山,河北高陽人,生于1875年,1962年病逝于臺灣。齊如山早年求學北京,后留學西歐研究外國戲劇,返國適值辛亥革命,在北京與正樂育化會接觸后,常與梨園界交往,民國元年與梅蘭芳相識終成益友。齊從此為梅的表演藝術(shù)及藝術(shù)改革而竭盡全力,在十幾年的時間里,為梅蘭芳編寫的各種劇目數(shù)十出,其中著名的有《嫦娥奔月》、《天女散花》、《洛神》、《西施》、《太真外傳》、《紅線盜盒》、《生死恨》、《木蘭從軍》、《鳳還巢》、《霸王別姬》等,此外,齊如山也是近百年以來,研究梨園史的專家學人。1931年他與梅蘭芳合作籌辦北平國劇學會,并附設(shè)國劇傳習所,培養(yǎng)出劉仲秋、郭建英、高維廉等數(shù)十名學生,編輯出版了戲劇叢刊、國劇畫報,搜集了大量戲曲資料。臺灣作家陳紀瀅先生在評論齊如山與梅蘭芳的關(guān)系時說:“齊如山自民國元年因《汾河灣》與梅訂交后,到民國19年梅蘭芳出訪美國,獲得文學博士榮銜,其間十五六年,是齊與梅二位合作最密切,成績最圓滿,也是梅蘭芳戲劇藝術(shù)名揚中外,得能垂諸永久最輝煌的日子,齊氏劇本著作數(shù)十種,也多半集中于這一時期……齊氏提倡神化劇、服裝與舞蹈,都饒有革命意義,如果說齊如山是劃時代的劇作家,梅蘭芳是劃時代的演員,似乎都不算過譽?!?/p>

      全國解放前夕,齊如山去了臺灣,從此與梅蘭芳分手,梅蘭芳返回北京后,常往齊如山在北京舊居探望,經(jīng)常詢問他在臺生活情況。念舊之情,常使齊如山感嘆,《齊如山與梅蘭芳》一書說:“記得梅蘭芳逝世的消息,自報上刊出后,齊如老曾有多日精神欠安,于是本已束之高閣的梅氏寫的中堂,又掛起來。彼此牽掛,兩相默契之情,令第三者看來,在世紀末的今天,著實感人?!痹摃终f:“二氏年齡相差二十幾歲,誼屬師友,情同骨肉,若是太平年月,兩位能朝夕相從,以齊如老的興趣與淵博,以梅氏的天賦與氣質(zhì),攜手合作,對中國戲劇的發(fā)揮絕不止于此,當可斷言。偏偏三十年來,天禍中國,內(nèi)憂外患,接踵而至,使二氏天各一方,竟因此而丟失的藝術(shù)上切磋的大好良機,不但使人為齊、梅二氏之友誼嘆,更為國劇藝術(shù)嘆!”

      藝術(shù)表演上離不開王瑤卿

      王瑤卿本名瑞臻,瑤卿是其藝名,1881年生于北京。王瑤卿的父親王彩琳,為著名昆旦。王瑤卿的外公,就是同治、光緒年間的名伶十三絕之一的老旦郝蘭田。

      梅、王兩家有通家之好,幾代均有交情,梅蘭芳回憶他同王瑤卿的師承關(guān)系時說:“我的《虹霓關(guān)》、《樊江關(guān)》、《汾河灣》一路戲,都宗的是王大爺一派,二本《虹霓關(guān)》不用說了,是他親授的。《汾河灣》是我老看他的表演,不知不覺地就學會了。有一天,我伯父帶我到王家,要我向他燒香磕頭,正式拜師,王大爺很干脆地沖著我說:‘論行輩,我們是平輩,咱們不必拘形跡,還是兄弟相稱,你叫我大哥,我叫你蘭弟。我伯父跟他交往最密,知道他的個性爽朗,不喜客套,也就恭敬不如從命的依了他的話,所以,我們雖有師徒之份,始終是兄弟相稱的。”

      王瑤卿是個在藝術(shù)上不斷進取的人。時代在前進,藝術(shù)也不能老停留在某一個階段上。那時,老生唱法已有了很大變化,譚鑫培采眾家之長,融會貫通,自成一派,深得聽眾稱贊。而青衣方面,變化緩慢,王瑤卿決心改變這一狀況,他吸取老生唱腔改革的經(jīng)驗,率先在青衣界大膽試驗,勇闖新路。他打破青衣、花旦的界限,吸取花旦的某些作表身段,以克服青衣的呆板。他發(fā)明新的唱腔,切磋琢磨,使其日臻完美,爾后傳授給他的弟子。十年功夫,被譽“王腔”的唱法,傳遍了整個戲劇界。梅蘭芳在表演藝術(shù)上深受王瑤卿影響,不僅學習了王瑤卿的唱腔和表演,更重要的是承繼了王瑤卿的革新精神,在王瑤卿“塌中”(戲曲界術(shù)語,謂中年演員壞了嗓子)后,梅蘭芳按著他的路子堅定地走了下去,完成了他未竟的事業(yè)。

      綜上所述,梅蘭芳遇見馮耿光、齊如山、王瑤卿三位,可說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自徽班進京以來,梨園相傳青衣無演大軸者,大軸均屬老生或武生。但是,自梅蘭芳始,青衣演起了大軸。梅蘭芳名副其實為第一人。

      梅蘭芳先生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而且完成得十分圓滿,十分輝煌!在我們研究探討梅先生成功的原因時,我們不能不正視這樣的事實:一個人的事業(yè)成功,要有種種條件,除了主觀因素之外,客觀因素則離不開人、財和權(quán)力的支持。過去人們諱言這一點,未必是對的。梅先生的事業(yè)已足千古,但他開創(chuàng)的改革戲曲的藝術(shù)道路,尚未走完,需要后來人。

      endprint

      梅蘭芳(1894—1961),近代杰出京昆旦行演員,“四大名旦”之首,“梅派”京劇藝術(shù)創(chuàng)始人,同時也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表演藝術(shù)大師,其表演被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梅蘭芳出生的時代,正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多災(zāi)多難的時代。梅蘭芳成就一代藝術(shù)大師,雖然具有眾多時代因素,但主要原因還是他在藝術(shù)征途中遇上三位伯樂:馮耿光、齊如山、王瑤卿。梅蘭芳的一生事功,可用三個離不開代表:經(jīng)濟上離不開馮耿光,劇目上離不開齊如山,藝術(shù)表演上則離不開王瑤卿。

      經(jīng)濟上離不開馮耿光

      馮耿光(1882—1966),字幼偉,廣東中山縣人,早年留學日本,為士官學校二期生,與蔡鍔、蔣百里、唐在禮等為先后期同學,歸國后曾為禁衛(wèi)軍騎兵標統(tǒng),宣統(tǒng)元年改制設(shè)軍咨府,馮耿光任第二廳廳長。民國以后,馮耿光先后任騎兵部騎兵司長,山東臨城礦務(wù)局督辦,總統(tǒng)府顧問。馮國璋代理總統(tǒng)后,經(jīng)王克敏推薦,馮耿光又任中國銀行總裁,該行的前身為大清銀行,一干就是十年。

      在梅蘭芳的朋友當中,馮耿光是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很神秘,一般的場合多不出面,但梅蘭芳的重大決策及有關(guān)事業(yè)成敗的重大關(guān)口,卻都有此公幕后指點。馮同梅家的關(guān)系很深,在光緒末年他就同梅蘭芳的伯父梅雨田有往來。梅蘭芳自己也說:“我跟馮先生認識得最早,在我14歲那年就遇見了他。他是一個熱誠爽朗的人,尤其對我的幫助,是盡了他最大努力的。他不斷教育我、督促我、鼓勵我、支持我,直到今天還是這樣,可以說是四十年如一日。所以在我一生的事業(yè)當中,受他的影響很大,得他的幫助也最多,大概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梅先生說此話已是解放以后,當時講成份,要劃清許多界限,說馮耿光是官僚,也不錯;說他是政客,也沾邊;說馮耿光是資本家或資方代理人,那更是貨真價實。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梅先生把他同馮耿光的關(guān)系和馮對他的幫助,說到這種程度,那確實是需要勇氣、良心和政治膽略的。

      談到馮耿光對梅蘭芳的具體幫助,事例很多,梅蘭芳的名揚國外,與其訪日、訪美、訪蘇有關(guān)。梅蘭芳得以出訪三國,又同馮耿光有重大關(guān)系。

      梅蘭芳首次訪日,日方的牽線人是文學家龍居瀨三。龍居雖有名,但是無錢,便向馮耿光談及此事。恰在此時,既是日本財閥、大軍火商,又是東京帝國劇場主持人的大倉喜八郎來華訪問,大倉同馮耿光在日本時便有交往,此時馮耿光正任中國銀行總裁,也正是大倉想在中國結(jié)交的權(quán)貴。大倉先在龍居陪同下觀看《天女散花》,然后到梅的家中進行拜訪。大倉回拜馮耿光時正式提出請梅蘭芳訪日的邀請,并進而商定了訪日細節(jié)和日程。這才有了日本海關(guān)的免檢、免驗及鐵路的免費運送的盛事殊榮。同時馮耿光又通過王克敏的關(guān)系,待梅到東京時,請中國駐日使館舉行酒會以造聲勢,酒會舉行時,不但各國大使到會,而且整個日本內(nèi)閣,連總理大臣都親臨祝賀。

      梅蘭芳訪美,起因于美國駐華公使向總統(tǒng)徐世昌辭行時酒席上的幾句話。公使說:“若欲中美國民感情益加親善,最好是請梅蘭芳往美國去一次,表演他的藝術(shù),讓美國人看看,必得良好結(jié)果?!碑敃r不少人認為美國公使是有意開玩笑,齊如山便去問司徒雷登,司徒證實美公使所說并非戲言,并允諾在美國找人資助路費。照正常開銷,梅蘭芳率團訪美,約五六萬銀元即可,但到起程時已過四年,正值美國經(jīng)濟大恐慌,各種開支突增,梅蘭芳自己墊出四萬銀元,齊如山拿出八千銀元,待到臨上船前兩天,接連收到美國電報,均說:“美金價一天比一天高,十萬之外,非再多籌幾萬不可?!边@時幸而馮耿光費盡心力的張羅,銀行界諸公的幫忙,在上海籌了十來萬元,梅劇團才能上船遠渡大洋前往美國。

      梅蘭芳1935年訪蘇,對家里的事總放心不下,馮耿光便將梅蘭芳的子女接到自己家中親自照料,從中也可看出,梅馮兩家關(guān)系之親密。

      1949年梅蘭芳由上海北上參加全國文代會,馮耿光設(shè)家宴為梅送行,作陪者有李釋戡、狄平子、許姬傳等,席間馮耿光勸梅著書立說,以便為后人留下點資料,《舞臺生活四十年》一書,就是在此建議下搞起來的。

      劇目上離不開齊如山

      梅先生說:“我和齊如山先生的認識談起來是相當有趣的,沒有朋友從中介紹,純粹是由于藝術(shù)而結(jié)合的。”

      齊如山,河北高陽人,生于1875年,1962年病逝于臺灣。齊如山早年求學北京,后留學西歐研究外國戲劇,返國適值辛亥革命,在北京與正樂育化會接觸后,常與梨園界交往,民國元年與梅蘭芳相識終成益友。齊從此為梅的表演藝術(shù)及藝術(shù)改革而竭盡全力,在十幾年的時間里,為梅蘭芳編寫的各種劇目數(shù)十出,其中著名的有《嫦娥奔月》、《天女散花》、《洛神》、《西施》、《太真外傳》、《紅線盜盒》、《生死恨》、《木蘭從軍》、《鳳還巢》、《霸王別姬》等,此外,齊如山也是近百年以來,研究梨園史的專家學人。1931年他與梅蘭芳合作籌辦北平國劇學會,并附設(shè)國劇傳習所,培養(yǎng)出劉仲秋、郭建英、高維廉等數(shù)十名學生,編輯出版了戲劇叢刊、國劇畫報,搜集了大量戲曲資料。臺灣作家陳紀瀅先生在評論齊如山與梅蘭芳的關(guān)系時說:“齊如山自民國元年因《汾河灣》與梅訂交后,到民國19年梅蘭芳出訪美國,獲得文學博士榮銜,其間十五六年,是齊與梅二位合作最密切,成績最圓滿,也是梅蘭芳戲劇藝術(shù)名揚中外,得能垂諸永久最輝煌的日子,齊氏劇本著作數(shù)十種,也多半集中于這一時期……齊氏提倡神化劇、服裝與舞蹈,都饒有革命意義,如果說齊如山是劃時代的劇作家,梅蘭芳是劃時代的演員,似乎都不算過譽。”

      全國解放前夕,齊如山去了臺灣,從此與梅蘭芳分手,梅蘭芳返回北京后,常往齊如山在北京舊居探望,經(jīng)常詢問他在臺生活情況。念舊之情,常使齊如山感嘆,《齊如山與梅蘭芳》一書說:“記得梅蘭芳逝世的消息,自報上刊出后,齊如老曾有多日精神欠安,于是本已束之高閣的梅氏寫的中堂,又掛起來。彼此牽掛,兩相默契之情,令第三者看來,在世紀末的今天,著實感人?!痹摃终f:“二氏年齡相差二十幾歲,誼屬師友,情同骨肉,若是太平年月,兩位能朝夕相從,以齊如老的興趣與淵博,以梅氏的天賦與氣質(zhì),攜手合作,對中國戲劇的發(fā)揮絕不止于此,當可斷言。偏偏三十年來,天禍中國,內(nèi)憂外患,接踵而至,使二氏天各一方,竟因此而丟失的藝術(shù)上切磋的大好良機,不但使人為齊、梅二氏之友誼嘆,更為國劇藝術(shù)嘆!”

      藝術(shù)表演上離不開王瑤卿

      王瑤卿本名瑞臻,瑤卿是其藝名,1881年生于北京。王瑤卿的父親王彩琳,為著名昆旦。王瑤卿的外公,就是同治、光緒年間的名伶十三絕之一的老旦郝蘭田。

      梅、王兩家有通家之好,幾代均有交情,梅蘭芳回憶他同王瑤卿的師承關(guān)系時說:“我的《虹霓關(guān)》、《樊江關(guān)》、《汾河灣》一路戲,都宗的是王大爺一派,二本《虹霓關(guān)》不用說了,是他親授的?!斗诤訛场肥俏依峡此谋硌荩恢挥X地就學會了。有一天,我伯父帶我到王家,要我向他燒香磕頭,正式拜師,王大爺很干脆地沖著我說:‘論行輩,我們是平輩,咱們不必拘形跡,還是兄弟相稱,你叫我大哥,我叫你蘭弟。我伯父跟他交往最密,知道他的個性爽朗,不喜客套,也就恭敬不如從命的依了他的話,所以,我們雖有師徒之份,始終是兄弟相稱的?!?/p>

      王瑤卿是個在藝術(shù)上不斷進取的人。時代在前進,藝術(shù)也不能老停留在某一個階段上。那時,老生唱法已有了很大變化,譚鑫培采眾家之長,融會貫通,自成一派,深得聽眾稱贊。而青衣方面,變化緩慢,王瑤卿決心改變這一狀況,他吸取老生唱腔改革的經(jīng)驗,率先在青衣界大膽試驗,勇闖新路。他打破青衣、花旦的界限,吸取花旦的某些作表身段,以克服青衣的呆板。他發(fā)明新的唱腔,切磋琢磨,使其日臻完美,爾后傳授給他的弟子。十年功夫,被譽“王腔”的唱法,傳遍了整個戲劇界。梅蘭芳在表演藝術(shù)上深受王瑤卿影響,不僅學習了王瑤卿的唱腔和表演,更重要的是承繼了王瑤卿的革新精神,在王瑤卿“塌中”(戲曲界術(shù)語,謂中年演員壞了嗓子)后,梅蘭芳按著他的路子堅定地走了下去,完成了他未竟的事業(yè)。

      綜上所述,梅蘭芳遇見馮耿光、齊如山、王瑤卿三位,可說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自徽班進京以來,梨園相傳青衣無演大軸者,大軸均屬老生或武生。但是,自梅蘭芳始,青衣演起了大軸。梅蘭芳名副其實為第一人。

      梅蘭芳先生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而且完成得十分圓滿,十分輝煌!在我們研究探討梅先生成功的原因時,我們不能不正視這樣的事實:一個人的事業(yè)成功,要有種種條件,除了主觀因素之外,客觀因素則離不開人、財和權(quán)力的支持。過去人們諱言這一點,未必是對的。梅先生的事業(yè)已足千古,但他開創(chuàng)的改革戲曲的藝術(shù)道路,尚未走完,需要后來人。

      endprint

      梅蘭芳(1894—1961),近代杰出京昆旦行演員,“四大名旦”之首,“梅派”京劇藝術(shù)創(chuàng)始人,同時也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表演藝術(shù)大師,其表演被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梅蘭芳出生的時代,正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多災(zāi)多難的時代。梅蘭芳成就一代藝術(shù)大師,雖然具有眾多時代因素,但主要原因還是他在藝術(shù)征途中遇上三位伯樂:馮耿光、齊如山、王瑤卿。梅蘭芳的一生事功,可用三個離不開代表:經(jīng)濟上離不開馮耿光,劇目上離不開齊如山,藝術(shù)表演上則離不開王瑤卿。

      經(jīng)濟上離不開馮耿光

      馮耿光(1882—1966),字幼偉,廣東中山縣人,早年留學日本,為士官學校二期生,與蔡鍔、蔣百里、唐在禮等為先后期同學,歸國后曾為禁衛(wèi)軍騎兵標統(tǒng),宣統(tǒng)元年改制設(shè)軍咨府,馮耿光任第二廳廳長。民國以后,馮耿光先后任騎兵部騎兵司長,山東臨城礦務(wù)局督辦,總統(tǒng)府顧問。馮國璋代理總統(tǒng)后,經(jīng)王克敏推薦,馮耿光又任中國銀行總裁,該行的前身為大清銀行,一干就是十年。

      在梅蘭芳的朋友當中,馮耿光是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很神秘,一般的場合多不出面,但梅蘭芳的重大決策及有關(guān)事業(yè)成敗的重大關(guān)口,卻都有此公幕后指點。馮同梅家的關(guān)系很深,在光緒末年他就同梅蘭芳的伯父梅雨田有往來。梅蘭芳自己也說:“我跟馮先生認識得最早,在我14歲那年就遇見了他。他是一個熱誠爽朗的人,尤其對我的幫助,是盡了他最大努力的。他不斷教育我、督促我、鼓勵我、支持我,直到今天還是這樣,可以說是四十年如一日。所以在我一生的事業(yè)當中,受他的影響很大,得他的幫助也最多,大概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泵废壬f此話已是解放以后,當時講成份,要劃清許多界限,說馮耿光是官僚,也不錯;說他是政客,也沾邊;說馮耿光是資本家或資方代理人,那更是貨真價實。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梅先生把他同馮耿光的關(guān)系和馮對他的幫助,說到這種程度,那確實是需要勇氣、良心和政治膽略的。

      談到馮耿光對梅蘭芳的具體幫助,事例很多,梅蘭芳的名揚國外,與其訪日、訪美、訪蘇有關(guān)。梅蘭芳得以出訪三國,又同馮耿光有重大關(guān)系。

      梅蘭芳首次訪日,日方的牽線人是文學家龍居瀨三。龍居雖有名,但是無錢,便向馮耿光談及此事。恰在此時,既是日本財閥、大軍火商,又是東京帝國劇場主持人的大倉喜八郎來華訪問,大倉同馮耿光在日本時便有交往,此時馮耿光正任中國銀行總裁,也正是大倉想在中國結(jié)交的權(quán)貴。大倉先在龍居陪同下觀看《天女散花》,然后到梅的家中進行拜訪。大倉回拜馮耿光時正式提出請梅蘭芳訪日的邀請,并進而商定了訪日細節(jié)和日程。這才有了日本海關(guān)的免檢、免驗及鐵路的免費運送的盛事殊榮。同時馮耿光又通過王克敏的關(guān)系,待梅到東京時,請中國駐日使館舉行酒會以造聲勢,酒會舉行時,不但各國大使到會,而且整個日本內(nèi)閣,連總理大臣都親臨祝賀。

      梅蘭芳訪美,起因于美國駐華公使向總統(tǒng)徐世昌辭行時酒席上的幾句話。公使說:“若欲中美國民感情益加親善,最好是請梅蘭芳往美國去一次,表演他的藝術(shù),讓美國人看看,必得良好結(jié)果?!碑敃r不少人認為美國公使是有意開玩笑,齊如山便去問司徒雷登,司徒證實美公使所說并非戲言,并允諾在美國找人資助路費。照正常開銷,梅蘭芳率團訪美,約五六萬銀元即可,但到起程時已過四年,正值美國經(jīng)濟大恐慌,各種開支突增,梅蘭芳自己墊出四萬銀元,齊如山拿出八千銀元,待到臨上船前兩天,接連收到美國電報,均說:“美金價一天比一天高,十萬之外,非再多籌幾萬不可?!边@時幸而馮耿光費盡心力的張羅,銀行界諸公的幫忙,在上?;I了十來萬元,梅劇團才能上船遠渡大洋前往美國。

      梅蘭芳1935年訪蘇,對家里的事總放心不下,馮耿光便將梅蘭芳的子女接到自己家中親自照料,從中也可看出,梅馮兩家關(guān)系之親密。

      1949年梅蘭芳由上海北上參加全國文代會,馮耿光設(shè)家宴為梅送行,作陪者有李釋戡、狄平子、許姬傳等,席間馮耿光勸梅著書立說,以便為后人留下點資料,《舞臺生活四十年》一書,就是在此建議下搞起來的。

      劇目上離不開齊如山

      梅先生說:“我和齊如山先生的認識談起來是相當有趣的,沒有朋友從中介紹,純粹是由于藝術(shù)而結(jié)合的?!?/p>

      齊如山,河北高陽人,生于1875年,1962年病逝于臺灣。齊如山早年求學北京,后留學西歐研究外國戲劇,返國適值辛亥革命,在北京與正樂育化會接觸后,常與梨園界交往,民國元年與梅蘭芳相識終成益友。齊從此為梅的表演藝術(shù)及藝術(shù)改革而竭盡全力,在十幾年的時間里,為梅蘭芳編寫的各種劇目數(shù)十出,其中著名的有《嫦娥奔月》、《天女散花》、《洛神》、《西施》、《太真外傳》、《紅線盜盒》、《生死恨》、《木蘭從軍》、《鳳還巢》、《霸王別姬》等,此外,齊如山也是近百年以來,研究梨園史的專家學人。1931年他與梅蘭芳合作籌辦北平國劇學會,并附設(shè)國劇傳習所,培養(yǎng)出劉仲秋、郭建英、高維廉等數(shù)十名學生,編輯出版了戲劇叢刊、國劇畫報,搜集了大量戲曲資料。臺灣作家陳紀瀅先生在評論齊如山與梅蘭芳的關(guān)系時說:“齊如山自民國元年因《汾河灣》與梅訂交后,到民國19年梅蘭芳出訪美國,獲得文學博士榮銜,其間十五六年,是齊與梅二位合作最密切,成績最圓滿,也是梅蘭芳戲劇藝術(shù)名揚中外,得能垂諸永久最輝煌的日子,齊氏劇本著作數(shù)十種,也多半集中于這一時期……齊氏提倡神化劇、服裝與舞蹈,都饒有革命意義,如果說齊如山是劃時代的劇作家,梅蘭芳是劃時代的演員,似乎都不算過譽。”

      全國解放前夕,齊如山去了臺灣,從此與梅蘭芳分手,梅蘭芳返回北京后,常往齊如山在北京舊居探望,經(jīng)常詢問他在臺生活情況。念舊之情,常使齊如山感嘆,《齊如山與梅蘭芳》一書說:“記得梅蘭芳逝世的消息,自報上刊出后,齊如老曾有多日精神欠安,于是本已束之高閣的梅氏寫的中堂,又掛起來。彼此牽掛,兩相默契之情,令第三者看來,在世紀末的今天,著實感人?!痹摃终f:“二氏年齡相差二十幾歲,誼屬師友,情同骨肉,若是太平年月,兩位能朝夕相從,以齊如老的興趣與淵博,以梅氏的天賦與氣質(zhì),攜手合作,對中國戲劇的發(fā)揮絕不止于此,當可斷言。偏偏三十年來,天禍中國,內(nèi)憂外患,接踵而至,使二氏天各一方,竟因此而丟失的藝術(shù)上切磋的大好良機,不但使人為齊、梅二氏之友誼嘆,更為國劇藝術(shù)嘆!”

      藝術(shù)表演上離不開王瑤卿

      王瑤卿本名瑞臻,瑤卿是其藝名,1881年生于北京。王瑤卿的父親王彩琳,為著名昆旦。王瑤卿的外公,就是同治、光緒年間的名伶十三絕之一的老旦郝蘭田。

      梅、王兩家有通家之好,幾代均有交情,梅蘭芳回憶他同王瑤卿的師承關(guān)系時說:“我的《虹霓關(guān)》、《樊江關(guān)》、《汾河灣》一路戲,都宗的是王大爺一派,二本《虹霓關(guān)》不用說了,是他親授的?!斗诤訛场肥俏依峡此谋硌?,不知不覺地就學會了。有一天,我伯父帶我到王家,要我向他燒香磕頭,正式拜師,王大爺很干脆地沖著我說:‘論行輩,我們是平輩,咱們不必拘形跡,還是兄弟相稱,你叫我大哥,我叫你蘭弟。我伯父跟他交往最密,知道他的個性爽朗,不喜客套,也就恭敬不如從命的依了他的話,所以,我們雖有師徒之份,始終是兄弟相稱的?!?/p>

      王瑤卿是個在藝術(shù)上不斷進取的人。時代在前進,藝術(shù)也不能老停留在某一個階段上。那時,老生唱法已有了很大變化,譚鑫培采眾家之長,融會貫通,自成一派,深得聽眾稱贊。而青衣方面,變化緩慢,王瑤卿決心改變這一狀況,他吸取老生唱腔改革的經(jīng)驗,率先在青衣界大膽試驗,勇闖新路。他打破青衣、花旦的界限,吸取花旦的某些作表身段,以克服青衣的呆板。他發(fā)明新的唱腔,切磋琢磨,使其日臻完美,爾后傳授給他的弟子。十年功夫,被譽“王腔”的唱法,傳遍了整個戲劇界。梅蘭芳在表演藝術(shù)上深受王瑤卿影響,不僅學習了王瑤卿的唱腔和表演,更重要的是承繼了王瑤卿的革新精神,在王瑤卿“塌中”(戲曲界術(shù)語,謂中年演員壞了嗓子)后,梅蘭芳按著他的路子堅定地走了下去,完成了他未竟的事業(yè)。

      綜上所述,梅蘭芳遇見馮耿光、齊如山、王瑤卿三位,可說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自徽班進京以來,梨園相傳青衣無演大軸者,大軸均屬老生或武生。但是,自梅蘭芳始,青衣演起了大軸。梅蘭芳名副其實為第一人。

      梅蘭芳先生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而且完成得十分圓滿,十分輝煌!在我們研究探討梅先生成功的原因時,我們不能不正視這樣的事實:一個人的事業(yè)成功,要有種種條件,除了主觀因素之外,客觀因素則離不開人、財和權(quán)力的支持。過去人們諱言這一點,未必是對的。梅先生的事業(yè)已足千古,但他開創(chuàng)的改革戲曲的藝術(shù)道路,尚未走完,需要后來人。

      endprint

      猜你喜歡
      梅蘭芳藝術(shù)
      你挑刺我拜師
      紙的藝術(shù)
      三個字捧紅梅蘭芳
      梅蘭芳以情打假
      梅蘭芳以情打假
      因藝術(shù)而生
      藝術(shù)之手
      梅蘭芳苦練基本功
      爆笑街頭藝術(shù)
      名旦梅蘭芳
      梅州市| 如皋市| 阿合奇县| 洪江市| 淮北市| 平罗县| 清镇市| 赣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陇西县| 茶陵县| 册亨县| 上思县| 珲春市| 聂荣县| 嵊州市| 水城县| 镇康县| 大丰市| 泸州市| 商都县| 武隆县| 奇台县| 孙吴县| 尚志市| 都兰县| 威海市| 金秀| 桦南县| 达孜县| 关岭| 库车县| 专栏| 枣强县| 普兰店市| 鄂伦春自治旗| 易门县| 天全县| 隆昌县| 东源县|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