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汪曾祺師從沈從文,文章寫得自然平淡,讓人讀后感到回味無窮,大有《莊子》以及蘇軾那種飄逸灑脫、隨性而至的文風,堪稱一代文壇大家。在他去世十周年的時候,女作家鐵凝特地撰文,對汪老先生表達了懷念之情。
鐵凝認為汪老先生的“學養(yǎng)、人品和文品,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拔以袡C會多次與汪老交談,他幽默機智的談吐,樂觀爽朗的人生態(tài)度,貫通古今的學養(yǎng),獎掖后人的熱情,時時感染著我。”汪老先生具有著人格的魅力,教誨極富有感染力。
鐵凝從汪老先生的身世說起,回憶了他的求學之路、師從關系以及豐富而坎坷的人生遭遇。直到晚年,汪老先生才迸發(fā)出創(chuàng)作熱情,在文壇獨樹一幟。她說:汪曾祺先生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他的道德風范,他的學識人品,他的充滿藝術魅力的作品,都堪稱我們的導師和典范。
鐵凝還對汪老先生作品的特點做了總結——他是一位用散文家的語言,來創(chuàng)作小說的作家,因為他的素養(yǎng)是多方面的。他的小說中的人物總是帶有健康的天然美,“他帶給文壇溫暖、快樂和不凡的趣味,這也是作家和讀者尊敬他的重要理由”。他的文字是要帶給人溫暖的,并且這種溫暖不是轟轟烈烈的“大熱”,而是“小溫”。雖是文壇大家,卻能非常謙虛而又恰當?shù)貙Υ约汉妥约旱淖髌?,不夸大,亦不盲從,今天想來,尤為不易,也分外寶貴。汪曾祺充滿暖意的文字使人的精神健康,內(nèi)心平安。
這或許既包含了鐵凝對汪老先生最懇切的評價,也包含著她對現(xiàn)如今普遍缺乏的“文如其人”、“作文即做人”的一種重新呼喚吧。
【素材解讀】
鐵凝對汪曾祺先生的懷念之情,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她是在對一種人格魅力的懷念,一種文風的懷念。為什么要懷念,就是因為它們在如今都很難被尋覓到了。其實,我們對某個人的懷念不也是如此嗎?我們懷念他(她)的,表面看來似乎是外表、聲音、行為舉止,和他(她)在一起時的經(jīng)歷,實際上讓我們難以忘懷的,倒是他(她)的精神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