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
在過去一些年中,隨著填海造陸、毀林造地的盛行,濕地被國人視為大自然的異類產(chǎn)物,好像必須填埋之方才解恨。如今隨著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人們方知,濕地是一個地方的“腎”,與森林、海洋同等重要;不但涵養(yǎng)水土,還能調(diào)節(jié)生態(tài)氣候,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一個不可多得的禮物,一時間凡是濕地無不人潮涌動。正如我在杭州邂逅的這片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西溪濕地。
“三西”中的西溪
西溪濕地在杭州城的西部,距西湖 5公里左右。其實它的全名為“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內(nèi)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集城市濕地、農(nóng)耕濕地、文化濕地為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有專家解釋,它與青藏高原上的很多原生態(tài)濕地完全不同,屬于次生態(tài)自然濕地;也正因為此,西溪不適合成立自然保護區(qū),而更適合走“濕地公園”的發(fā)展之路,這也是保護“城市之腎”和可持續(xù)利用的需要。
說實在的,來杭州之前,我并不知這城中還有濕地。當?shù)貙в涡⒌靡獾乇硎荆飨獫竦貙儆诤贾葜摹叭鳌保ㄎ骱?、西溪濕地、西泠印社),古稱河渚,“東晉發(fā)現(xiàn),唐宋發(fā)展,明清全盛”的它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在高強度人類活動和濕地生態(tài)過程的長期交互作用下,由生態(tài)自然濕地逐漸演化為次生濕地。資料顯示,歷史上的西溪占地約60平方公里,現(xiàn)實施保護的西溪濕地總面積約為11.5平方公里,分為東部濕地生態(tài)保護培育區(qū)、中部濕地生態(tài)旅游休閑區(qū)和西部濕地生態(tài)景觀封育區(qū),目前對游人開放了一部分。
據(jù)傳南宋逃亡皇帝趙構(gòu)逃到西溪,要在這里建都,遭到大臣們的反對,不得不逃往江寧(即今之南京),臨走時仍依依不舍,寫下“西溪且留下”幾個字,西溪就這樣留下了。導游小劉告訴我們,曾幾何時,這里的原有建筑全為民居,村落沿河岸成帶狀或夾河分布,是典型的“水在村中、村在水中、人水交映、變幻無窮”的水鄉(xiāng)風情;當?shù)卮迕袷朗来赞r(nóng)漁林為生,自由散布在濕地的邊邊角角,漁船是他們最便捷的交通工具?,F(xiàn)在剩下來的村民,則主要靠當?shù)氐穆糜螛I(yè)為生,比如炒茶、賣些旅游商品和土特產(chǎn)等。
“一曲溪流一曲煙?!睗竦貎?nèi)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整個園區(qū)六條河流縱橫交匯,其間分布著眾多的港汊和魚鱗狀魚塘,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濕地景致。水,堪稱西溪的靈魂。
“濕地十三景”的文化底蘊
話說,西溪自古乃隱逸之地。帝王將相如宋高宗趙構(gòu)、清代康熙和乾隆都曾游歷西溪并留下筆墨,文人墨客如蘇東坡、米芾、唐伯虎、馮夢楨、洪升、厲鶚、郁達夫、徐志摩等寓居卜筑、詩畫歌詠,留下了大批詩文詞章。施耐庵的傳世名作《水滸傳》,經(jīng)專家考證,也是以西溪為原創(chuàng)地的。
還聽到這樣一說:這里是越劇北派藝人的首演地,即于西溪濕地的陳萬元古宅,越劇從落地說唱走向舞臺藝術(shù),成為了曲藝到戲劇的轉(zhuǎn)折點。西溪的民俗文化也豐富多彩,“龍舟勝會”、“集市燈會”等民俗傳統(tǒng)均歷史悠久。
西溪濕地比較知名的有“十三景”,包括煙水漁莊、泊庵草堂、西溪水閣、深潭口、梅竹山莊、西溪人家等。不過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我們只游覽了幾個。比如秋雪庵,其始建于宋,初名“大圣庵”。明末西溪沈氏兄弟重整建筑,延請名僧住持庵堂;明末陳繼儒取唐人“秋雪蒙釣船”詩意題為“秋雪庵”。1919年至1921年,南潯名士周慶云(字夢坡)重修,現(xiàn)參照當時格局在原址重建。它也被稱為“西溪濕地最美的地點”,因據(jù)說每到秋天,這里的蘆葦叢會開滿白色的花,一眼望去就像雪景一樣;其周圍的河渚蘆蕩,也是觀賞鳥類的好去處。
深潭口位于西溪濕地西北部,據(jù)說過去這里有一個很深的水潭,四周河水呈十字形在此交叉相連。沿潭自東北至西南,有若干棵百年老樟樹,枝繁葉茂、遮天蔽日,絕對是夏天里乘涼的好地方。同時,深潭口是每年一度蔣村賽龍舟的場所,每逢端午,人來舟往,熱鬧非凡,為西溪的鄉(xiāng)俗風情增色不少。
泊庵草堂是一組文人別業(yè)式建筑,最早是明末清初錢塘人鄒孝直的莊園。他是一個讀書樂道之人,與兩個弟弟在此耕讀自娛,詩禮治家。莊園周邊蘆葦叢生,野趣盎然,遠遠望去猶如仙島泊于水上,故名泊庵草堂。現(xiàn)在草堂內(nèi)部,還能看到一些魏晉建筑的構(gòu)件元素,映射著作為隱士的清高與雅致。
在西溪游覽的沿途中,還能看到很多小橋。導游小劉說,原來這里有很多古橋,比如問云橋、得仙橋、盈春橋等,每一座橋都有一段傳說;但不少橋在漫長的歲月中已經(jīng)消失,只留給后人美好的回憶。
找回失落的生態(tài)之美
從周家村入口進入,一路沿著小路到游船的??看a頭,能看到有“非誠勿擾”的字樣。原來,這里就是馮小剛2009年賀歲電影《非誠勿擾》的外景地之一。據(jù)說當時電影的藝術(shù)指導專門仔細考察了西溪濕地的風景,并選擇了三處景點拍攝:一處是秋雪庵附近的蘆葦蕩,一處是深潭口,還有一處就是文化創(chuàng)意園的別墅。
也許西溪濕地是因為距離西湖太近而一直屈居二線,好在當年的電影令其名聲大噪。我以為,與西湖那種精心建造的江南園林風范所不同的是,西溪擁有一種冷野淡雅、渾然天成的美,在城市中又保存得比較完整,更值得后人好好珍惜!
在導游的安排下,眾人分坐幾條搖櫓船,沿著濕地緩緩前行。也真奇怪,方才烈日當頭搞得自己汗流浹背、渾身濕漉漉的,此時卻在微風的吹拂下,渾身舒坦,汗意全消。我猛地吸了一口氣,多少天來緊繃著的神經(jīng)頓時舒緩下來。這里的水極為平緩,幾乎沒有什么浪花,四處一片靜謐。
在小船的行進中,不時見到從蘆葦中鉆出來的小野鴨,毫不畏懼地看著我們,然后悠閑地游動著覓食;各種知名的或不知名的花草旺盛地伸著懶腰。這里的生態(tài)恢復得還是不錯的,構(gòu)成了一幅恬靜的江南水鄉(xiāng)圖;若城市里能多保留一些這樣的濕地該多好,不但調(diào)節(jié)著城市的溫度與環(huán)境,還能撫慰都市人的心。
洗卻塵垢,修復生態(tài),重拾記憶,自求平衡。西溪,找回了一種失落的生態(tài)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