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萬里+劉偉+任紅禧
在克東縣,有一座建在民宅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慕名而來的記者見到這個基地的創(chuàng)辦者劉玉林時,不禁大為驚訝——這位鶴發(fā)童顏的耄耋老人,不僅紅光滿面,而且思維活躍,胸膛里仿佛跳動著一顆年輕的心,那矍鑠的精神、澎湃的激情,讓人無法想象這是一位年已82歲的老人。
有人贊嘆劉老:遲暮之年,桑榆不老。
不一樣的家書
時光回溯到29年前。當劉玉林因兩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塌陷,不得不從克東縣農(nóng)委提前退休時,他才53歲——離法定退休年齡還差七年。
“總不能成天‘傻吃苶睡吧?”對于已經(jīng)習慣于干工作就要只爭朝夕的劉玉林來說,“傻吃苶睡”無異于“行尸走肉”。
可他患的這種病被稱作“不死的癌癥”,連生活起居都要靠老伴兒照顧,縱使一萬個不甘心,他又能怎樣呢?
以前在工作崗位上時,他一天從早忙到晚,真盼著“啥時候能閑一閑”,可真閑下來才發(fā)現(xiàn),這種日子并不好受。有時,他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握緊拳頭沒好氣地捶打雙腿:“真沒用!”
劉玉林有一兒七女,加上兒媳、女婿和孫輩,一大家子有22人,其中11人工作在領導崗位上。雖然已經(jīng)開始了退休生活,但是,他對時事的關注從未減弱,對后代的關心越發(fā)強烈,每當從媒體上看到一些干部因腐敗而受到法紀懲處的新聞時,他就睡不著:“現(xiàn)在的社會風氣令人憂慮,萬一哪個沒禁住誘惑……”
他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改變不良的社會風氣,但是,用好家風教育子女、影響后代,還是力所能及的。
1992年的除夕夜,子女們帶著孩子興高采烈地回來了,可一進家門,全愣住了——桌上沒了往年的豐盛佳肴,擺著的是咸菜、粗糧窩窩頭??蛇@也不是誰想吃就能吃的。老爺子當場宣布:每人30道政治題,答得好才有的吃,答題優(yōu)秀的獎勵50元,不及格的罰款50元。
“爸,您這是唱的哪一出啊?”大女兒劉鎮(zhèn)平有點兒摸不著頭腦。
“啥年月了,大過年的還整‘憶苦飯???”時任鄉(xiāng)長的二女婿徐洪勝開了一句玩笑。
劉玉林“啪”地一拍桌子:“不嚴肅,罰款五十(元)!”
老爺子來的是真格的!
打那兒以后,一家人每年除夕夜吃的都是“憶苦飯”,一家人的團圓成了“家教日”——別人家吃喝打牌唱卡拉OK,老劉家的子女卻聚在一起學習時事政治,寫感想、談體會。
每當子女的工作有了升遷或調(diào)動,劉玉林就送去一份警示家書。
2000年11月,徐洪勝45歲生日那天,也是他榮任齊齊哈爾市某區(qū)常務副區(qū)長之日,可謂雙喜臨門。令他意外的是,岳父托人送來一份特殊的“禮物”——家書。徐洪勝打開信一看,那些入木三分的字跡仿佛爭搶著想要刻進他的心里。這是他第五次收到岳父的家書了:第一次是他進入縣委組織部,第二次是榮升鄉(xiāng)長,第三次是任鄉(xiāng)黨委書記,第四次是轉任縣林業(yè)局局長……次次敲警鐘,回回不落空。
“雷鋒圖啥我圖啥”
劉玉林的生活非常節(jié)儉,子女平時孝敬的錢他舍不得用,自己的退休金也舍不得花。他總說,錢要花在刀刃上。
他先后“砸”進去8萬多塊錢充實了理論學習室:10個大書柜,擺放著40類50多種1000多本圖書、70多類228集學習資料、97塊展板,以及《14字家風》《10條家規(guī)》和學習考核獎勵制度。
時間一長,劉玉林的理論學習室遠近聞名。
1992年7月,聽說劉玉林搞家庭思想教育有一套,保安社區(qū)黨支部邀他為社區(qū)黨員上黨課。
在聽眾熱烈的掌聲中,他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此后,他不僅請人來家,還主動出去做愛國主義教育講座。他選定19個重大節(jié)日,走校園、進社區(qū)、入警營……為了保證講座內(nèi)容與時俱進,他至今仍保持著每天閱讀十多種報刊的習慣。
1993年3月1日,在劉玉林心里留下了永遠的痛。
那天,他正在縣實驗小學為近千名師生做《向雷鋒學習,做好革命接班人》的報告。大女兒劉鎮(zhèn)平匆忙趕到會場時,見他正激動地領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她眼泛淚花,不忍打斷。直到報告結束,她才過去告訴父親,住院治療的母親去世了。
劉玉林聞言愣住了,一言不發(fā)。相濡以沫40年的老伴兒離世,他卻沒能守在床前,沒能跟她說上最后一句話,沒能送她最后一程。他架起雙拐剛一邁步,老淚縱橫而下……
一次,一位老友問他:“老劉,你不在家好好待著,成天瘸瘸地東奔西走,圖個啥?。俊?/p>
“雷鋒圖啥我就圖啥!”劉玉林拿拐杖往地上一敲,頭也不回地走了。
無聲無息的影響
2003年,克東縣委、縣政府準備成立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慮到劉玉林的影響力,決定把牌子掛到他那兒去。當年9月30日,在一通震耳的鞭炮聲中,“克東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正式揭牌。
從此,這個不足80平方米的小屋里,常常人滿為患??蛷d、臥室放滿了書籍和展板。
劉玉林最喜歡用展板,圖文并茂、生動易讀。但由于主題多,展板達到了幾十塊,屋里擺不下。這讓他大傷腦筋。
一次,他因為辦證件去影樓照相。照相時,正襟危坐的他不看鏡頭,卻回頭緊緊盯著一升一降的背景布。他嘴角一彎:有辦法了。
回到家,他從舊物堆里淘出自行車的曲柄鏈輪,找來一根尼龍繩,把展板圖片粘到大小統(tǒng)一的幕布上,給每塊幕布安了軸、連了繩。從此,大家在教育基地見識了一個新“寶貝”——自制手搖展板。
機關干部來了,武警戰(zhàn)士來了,中小學生來了,媒體記者來了……一輪參觀一個主題,他都做好相應的條幅釘在墻上?!凹訌婞h員干部警示教育”“緬懷紅軍魂,勵志新長征”“祖國在我心中”“慶記者節(jié):做合格新聞工作者”……客廳沖門的那面白墻幾乎沒有空著的時候。
后來,這個民宅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陸續(xù)掛上九個牌子:齊齊哈爾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克東縣黨員教育基地、克東縣人民武裝部國防教育基地……累計參觀人數(shù)達三萬多人次。
2013年11月11日,大雪初霽??藮|縣武警消防大隊的哨兵老遠就看見蹣跚而來的劉玉林,雪地上留下一行參差不齊的腳印。
“劉大爺,咋不提前說一聲啊,也好開車去接您。”正在執(zhí)勤的馬慶喜趕來攙扶。
聽說有戰(zhàn)士即將退伍,他做了《老兵退伍回鄉(xiāng)不褪本色》的主題報告,還贈送每人一本手寫寄語。對1999年就到克東服役的老兵馬慶喜來說,這一幕早已熟悉。
“克東人都知道:劉老做報告,講激動了就會唱紅歌,而且一定要站起來,腰板筆直。說實話,他唱得并不動聽,但很投入。”有時,馬慶喜會擔心戰(zhàn)士們有想法。事實上,大家是有“反應”,但與他擔心的情況不同:之后的幾天里,走廊里總有人在哼唱著劉老唱過的歌……
有一首歌曲叫《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我們相信,執(zhí)著于理想信念的人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