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雪
點點3歲
點點每次去幼兒園都要偷偷帶一些零食。
“你們跟我玩嗎?”趁老師沒注意的時候,點點拿出零食。
“嗯,我跟你玩!”“我也跟你玩”……
“隨便拿吧!”點點開心地說。
一會兒工夫,零食被“瓜分”完畢。他愉快而滿足地和那幾個小朋友玩?;蜃分?。
可是很快,那些小朋友就跑去跟其他小朋友玩了。
點點4歲
媽媽問點點:“你在幼兒園有沒有好朋友?。俊?/p>
“有呀,一鳴是我最好的朋友。”
“為什么你跟他是最好的朋友?”
“因為我們經(jīng)常在一起玩,他有什么東西都愿意跟我分享。有一次,他還把他最愛的奧特曼借給我玩呢?!?/p>
點點5歲
“媽媽,我們有新外號了。”一放學,點點就迫不及待地告訴媽媽。
“是什么外號???”媽媽早知道“我們”是指哪些人,不就是他和飛飛、小薇和浩浩四個嘛。點點每天回家都要講他們四個人怎么玩,鬧了什么矛盾,后來是怎么解決的。
“‘四人幫!” 點點自豪地說,“因為我們四個人做什么事情都在一起,是最好的朋友。”
即使很小的孩子都會對同伴感興趣,最初,他們只表現(xiàn)為盯著看、觸摸,有時也會搶奪玩具。但是從幼兒期開始,交往便變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復雜了。
以物品作為試探
他們首先透過食物來產(chǎn)生連接,就是我?guī)Ш贸缘母惴窒?,但你要跟我做好朋友。但是,很快他們會發(fā)現(xiàn),當沒有好吃的東西時,或者東西被吃完后,彼此之間的關系就結(jié)束了。
一旦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他們就會找一個不會消失的東西來跟周圍的小朋友建立關系,通常就是自己擁有的玩具。他們開始通過玩具的分享、交換、贈送,來建立關系。
這樣的關系也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因為對方得到這個玩具以后,“朋友”的關系也隨之結(jié)束了。他們再次發(fā)現(xiàn),通過玩具也不能維持交往,所以會再次放棄這種選擇。
開始有明確的指向
到4歲后,他們終于發(fā)現(xiàn),交朋友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來自于彼此有相同的東西,比如相同的愛好和興趣,或者互相喜歡。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男孩開始更喜歡跟男孩玩,女孩更喜歡跟女孩玩。
“我的車子跑得可快了?!?/p>
“我的車子也跑得很快?!?/p>
“那我們比賽吧,看看誰的車子跑得快。”
因為都喜歡車子,因為都有車子,兩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玩到一塊了。
達到這種狀態(tài)的時候,他和伙伴之間的關系,就實現(xiàn)了真正的和諧。
學習用規(guī)則來協(xié)調(diào)
這種和諧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地維持下去;不過恰恰是在這種不穩(wěn)定的關系調(diào)整中,他們才學會了如何去交往。
比如,剛開始同伴關系中會出現(xiàn)控制與被控制。一段時間后,被控制的孩子不高興,開始反抗。在這過程中,雙方必須努力找到一個最佳的利益點并固定下來——這也就是交往的規(guī)則。
通過以下具體的事例,可以看到他們的規(guī)則是如何建立的。
有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女孩到男孩家玩。男孩要當獅子王,女孩也要當,兩人吵了起來。大人幫助協(xié)調(diào):“男孩當獅子王,女孩當娜娜,這樣分配角色合適?!贝笕说慕ㄗh惹怒了女孩,女孩說:“因為我是女的,所以就要當娜娜嗎?這不公平。”成人的介入并沒有能幫助這兩個孩子。
幾天之后,兩個孩子一起玩得很和諧。大人不解:“你們是怎么解決之前那個問題的?”女孩解釋說:“如果我到他家,他就是獅子王;如果他到我家,我就是獅子王?!彼麄兘⒘艘粋€雙方都要遵守的規(guī)則:在關系之間,各自都學著放棄一些東西,然后滿足對方的一些需求。
等到五六歲,身經(jīng)百戰(zhàn)后,他們對規(guī)則的運用更是爐火純青:要一起玩,就要遵守這些規(guī)則,對方同意后才玩。這實際是一個承諾和契約。
有趣的是,所有的這一些,都是孩子在成長中自發(fā)完成的。孩子天生就是交往專家,自己就懂得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確保順利完整地進入下一個交往周期。
成人要做的,就是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
繪本中的小伙伴們
永遠在一起
在成長中,我們都有一個陪伴自己長大的伙伴,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一個娃娃,也許是一個玩具,不管是什么,在我們的童年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阿秋和阿狐就是這樣一對伙伴,阿狐陪伴著阿秋長大——《阿秋和阿狐》
有兩棵樹一起長大,一起面對各種事情,它們一直都在一起——《兩棵樹》
一棵樹為男孩奉獻了一切,最后男孩留下來陪伴這棵樹——《愛心樹》
天敵也能成朋友
誰說敵人不能成為朋友?只要有愛,一切都有可能。
狼和兔子是天敵,但是狼和兔子最終還是成為了好朋友——《狼狼》
黃色遇到藍色后變成了綠色,但是小藍和小黃也是好朋友——《小藍和小黃》
青蛙和鸛是天敵,但是鸛伊莎貝拉還是幫助青蛙費迪南找到了它的公主——《青蛙王子歷險記》
不管發(fā)生什么都是朋友
朋友也會有不同的地方——《好朋友》
也許還會不定時地嚇唬你——《“嗷嗚”怪獸阿抖來了》
也許還會給你惹各種各樣的麻煩——《我的兔子朋友》
也許還會吃掉你——《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
也許還會爭吵——《南瓜湯》
但是朋友就是朋友,不管發(fā)生什么、不管他是什么樣子都是朋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