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珠
《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教學的建議是:“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痹陂喿x教學過程中,怎樣教學篇幅較長的寫人課文呢?篇幅較長的文章往往是由若干段落構成的,教師不可能也不必要逐句逐段講解,教師應講在“點子”上。這一點子,就是能牽動全篇的重點詞句。通過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和感悟,從而做到“窺一斑而知一豹”,“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在教學這類型課文時,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切入,開拓學生思維,長文短教,事半功倍。
一、緊扣描寫人物動作的詞句,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崇高品質(zhì)
恩格斯說:“……我覺得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xiàn)在他做的什么,而且表現(xiàn)在他怎么做……”人物的“怎么做”,即指人物的行動(包括動作和行為)。在閱讀教學時,我們應抓住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品質(zhì)行為描寫的重點詞句進行教學。
有位老師在教學人教版第八冊《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時,緊扣住“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边@句話進行教學,下面是教學片段實錄:
師:讀一讀這段話,然后用筆圈出描寫阮恒動作的詞語。(學生讀后,用筆將“舉”、“放”、“舉”分別圈了出來。)
師:小阮恒顫抖地舉起了手,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碰到過這樣的情況?
生:有。有一次,老師提了一個問題,我舉起了手,后來又放下去,再后來又舉了起來。
師:說說當時你為什么會這樣,好嗎?
生:我舉起了手,又放下去,是因為我當時十分緊張,怕自己答錯了問題。后來,我看到老師微笑地看著我,是老師那期待的目光使我一下子增強了信心,于是我又舉起了手。
師:很好。那么,我們根據(jù)課文前后內(nèi)容來想一想,小阮恒當時為什么會這個樣子?
生1:我從“顫抖”這個詞猜想到,阮恒當時一定也十分緊張和害怕。所以他的手會“舉”了又“放”,“放”了又“舉”。
生2:我從課文后面了解到,阮恒當時以為自己會因為輸血而死去。所以他顫抖地舉起了的手,又害怕地放下了手。
生3:……
師:阮恒是否就此一直放下了手?
生:沒有,他然后又把手舉起來了。
師:這一次舉起手跟第一次舉手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舉手是“顫抖地”“舉”,第二次舉手沒有“顫抖地”三字。
師:你看得真仔細!這表明了什么?
生:表明了阮恒為了好朋友的生命,忘記了害怕,下定決心輸血給好朋友。
師:這真是——
生:(齊)舍己為人。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先用緊張害怕的語氣讀前一句,再用下定決心的語氣讀最后一句。
以上這一例子,教師沒有逐詞逐句地分析講解課文,而是緊扣文中描寫人物動作的重點詞句,采用情感體驗、前后比較、感情朗讀等多種方法,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了這段話的含義,體會了阮恒當時先緊張害怕,后又決心舍己救人的純正、無私的高尚品質(zhì),突破了全文的教學重點。
二、剖析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句,從側(cè)面感悟人物的偉大精神
人物的心理活動能直接揭示人物的心理品質(zhì)。有的文章是通過正面的描寫,有的是側(cè)面描寫。教學時不能疏忽。例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就可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內(nèi)心活動的有關句子,尤其是第七自然段中,“我”的一系列 的內(nèi)心活動,“心繃得緊緊的”“擔心”“不敢看”“不忍看”“忍不住不看”“盼望出現(xiàn)奇跡”“心像刀絞”等,啟發(fā)學生感受作者當時想救邱少云,又怕暴露目 標,心理由緊張、矛盾、焦灼變?yōu)殡y以言喻的痛苦的心情,從而使學生從側(cè)面感受邱少云為了戰(zhàn)友的安全,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自覺遵守紀律而英勇獻身的偉大精神和鋼鐵般的意志。
譬如對“擔心”這一內(nèi)心活動,有一位老師是這樣剖析的:
師:看來大家已經(jīng)明白課文主要表現(xiàn)邱少云嚴守紀律、不惜犧牲的高尚品質(zhì),為了表現(xiàn)邱少云的這種偉大精神和品質(zhì),作者還寫了自己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請看,“我”最擔心的是什么?
生:擔心這個年輕的戰(zhàn)士會突然跳起來,會突然叫起來。
師:作者擔心這個年輕的戰(zhàn)士會突然跳起來,他“跳起來了”嗎?
生:沒有,“他沒挪動一寸地方”。
師:他“叫起來了”嗎?
生:沒有,他“沒發(fā)出一聲呻吟”。
師:“我”的擔心也是必然的,因為邱少云太年輕了,又沒有經(jīng)過長期 的鍛煉,萬一出了意外,“我們整個班,我們身后的整個潛伏部隊都會受到重大的損失,這一次作戰(zhàn)計劃就會全部落空”。然而,邱少云的表現(xiàn)為“我”的擔心作 了堅定的回答: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像千斤巨石一般,沒有挪動一寸地方,沒有發(fā)出一聲呻吟!
三、抓住人物的語言特點,體會人物的個性品質(zhì)及蘊含的感情
“言為心聲”。一個人說話的神態(tài)和內(nèi)容,常常體現(xiàn)著人物的個性與思想。教學有關這一類的課文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特點,體會人物的個性品質(zhì)及蘊含的感情。
人教版第八冊《倔強的小紅軍》一課,陳賡和小紅軍的對話是學習的重點,教學時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小紅軍與陳賡進行了幾次對話?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他們雙方說話時的口吻和神態(tài)是怎樣的?通過理解以上問題,讓學生明白小紅軍 的話的內(nèi)容:“體力很強”、“要同馬賽跑”、“還要等同伴”、“干糧很多”;抓住小紅軍說話時的樣子:“滿不在乎”、“倔強”、“拍一拍”等。 由此充分地體現(xiàn)了小紅軍處處為別人著想,一推再推,以各種理由說服陳賡同志先走,從而也讓學生感受小紅軍勇敢堅強,寧愿自己挨餓受苦,也不拖累別人的催人淚下的高貴品質(zhì)。同時讓學生了解陳賡同志關心戰(zhàn)士,一幫再幫小紅軍,感受到革命前輩對革命后代的深切關懷的革命情懷。下面節(jié)選一位老師的課堂實錄,以饗讀者:
師:看見這樣一位面黃肌瘦的小孩,誰見了都想幫助他,于是,陳賡走到他跟前,說:“小鬼,你來騎一會?!笨伤麉s怎么做的呢?
生:小紅軍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生:小紅軍故意裝出一副什么事也沒有的樣子,因為他看出陳賡也非常累。說:“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去吧?!?/p>
師:陳賡聽了他的話,用命令的口吻說:“上去,騎一段再說!”誰能試著讀一讀?
生:(照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都有些動搖了,可小紅軍卻是怎么做的呢?
生:“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呀!那就比一比吧!”說完把腰一挺,做出一個準備賽跑的姿勢。
師:說這句話時,小鬼是想讓陳賡相信什么?
生:相信我能走得動,沒問題。
生:相信我能走得動,小紅軍不想拖累陳賡,從這里能看出小紅軍倔強。
師:從這里,我們能看出小紅軍非常倔強,怎樣讀,才能把他的倔強讀出來呢?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同桌互讀。)
……
四、圍繞人物神態(tài)、情緒變化等細節(jié)描寫的詞句,品味人物的人格魅力
人物極其細微的表情神態(tài)變化的描寫稱為細節(jié)描寫。寫人的文章往往也通過這方面的細節(jié)描寫來突出人物的精神品格。教學時,教師抓住“細節(jié)”來品味,會讓學生覺得人物有聲有色、有血有肉、有立體感,充滿人格魅力。人教版第 九冊《軍神》一課,課文寫的主要人物是劉伯承,但描寫人物時,重點卻寫沃克醫(yī)生的神態(tài)和情緒的變化,開始沃克是“冷冷”的,當發(fā)現(xiàn)傷情后,閃現(xiàn)出“驚疑的神情”,“目光柔和了”。病人拒用麻醉劑時,沃克“眉毛揚了起來”表示不理解,他聽了病人一番話后,“再一次愣住了”。手術后,當病人說出刀數(shù)的時候,沃克“驚呆”且“大聲嚷道”,“臉上浮出慈祥的神情”。當他知道病人是劉伯承時,沃克“肅然起敬”。課文以沃克醫(yī)生神態(tài)、情緒的變化,襯托出劉伯承的堅強意志品質(zhì)。教學時,向?qū)W生提出閱讀問題:找出描寫沃克醫(yī)生神態(tài)、情緒變化的句子,說說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在實施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沃克醫(yī)生神態(tài)、情緒變化,結(jié)合生活實際中的經(jīng)驗,靈活處理,讀出句中所表達的情感,從中品味劉伯承堅強的人格魅力,而不要進行全篇繁瑣的分析。這正是體現(xiàn)了新課標所提倡的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一閱讀教學的要求。
從以上的淺述中可以看出,在閱讀教學中,尤其是篇幅較長的寫人為主的課文的教學,不必要進行全文繁瑣的分析,或把文章分得支離破碎,這樣就曲解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原意。我們必須“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突破一點,抓住關鍵, 這樣才能使學生高效率地讀懂“書上沒有的東西”,才能真正開拓學生的思維。
(作者單位:廣東湛江開發(fā)區(qū)教育局教研室)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