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倩蘭
顏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賢孝聞名鄉(xiāng)里,同樣以清貧廣為人知。在那個亂世里,他并沒有憑借孔子的名氣謀生路,而是守著自己破落的茅屋,一簞食,一瓢飲,仍每日悉心學習,“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那份淡然與從容,歷來為人所稱道。
《孫子兵法》中提道:“順,不妄喜;逆,不怕餒;安,不奢逸;危,不驚懼;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本o張的高中生活讓不少同學抱怨生活太忙碌,太乏味,快速的節(jié)拍讓人疲憊。但細想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忙碌可以充實我們的生活,乏味可以磨練我們的意志,緊張可以加快我們的步伐。柏拉圖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在于環(huán)境,而于心境。”緊張也有其獨特的味道,靜下心細細品味,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從平淡的生活中品味著不平凡。
蘇軾在朝為官,春風得意,門庭若市。然而當他貶謫至蠻荒之地時,他并沒有意志消沉,而是用筆揮灑自己的豪情壯志。盡管當時“飲食不具,藥石無有”,條件極為艱苦,但他卻能“食芋飲水,著書以為樂”,人們不僅欣賞他的詩詞書畫,更崇敬他的寵辱不驚,是咸是淡都能活得灑脫的心態(tài)。
人生的咸淡好比你將一把鹽散入杯中,又將對等的鹽撒入湖底,然后各喝一口,杯子里的水定是苦澀難咽,而湖里的水則是純凈甜美的。假如生命中的痛苦是鹽,那么它的咸淡取決于盛它的容器,只要你擁有淡然的心態(tài),平靜的胸懷,不論什么樣的生活都是咸淡皆宜的。
生命因“咸”而多姿多味,在歷經(jīng)百難后找到生命的意義;人生因“淡”而氣定神閑,在平平淡淡中品味人生的真諦。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笑望天邊云卷云舒。把每一種品味都當做一次獨特享受,烹飪屬于自己的人生大餐。
境由心生,人生百味,悟通了,咸淡皆有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