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等
2.3.4 不同居住環(huán)境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檢出率比較:
山區(qū)、半山區(qū)、壩區(qū)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檢出率分別為0.463%、0.124%、0.286%,說明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患病率有明顯的地區(qū)差異,農村高于城市,山區(qū)高于平原。
3 討論
3.1 調查結果顯示:
楚雄州35~59歲農村婦女婦科疾病患病率30.84%,宮頸癌前病變患病率0.25%,宮頸癌患病率0.015%,其中不同年齡段農村婦女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檢出率有差異,其中35-49歲年齡段癌前病變檢出率高,-39歲和-59歲年齡組宮頸癌檢出率高。問卷調查知曉率只有30.87%,其中僅有15.34%的婦女3年內進行過婦科檢查,81.66%的婦女屬第一次檢查。據相關文獻報道,我國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在已婚婦女各個年齡段均可發(fā)病,以40一59年齡段高發(fā),其中宮頸癌前病變主要發(fā)生在-39、-49年齡段,這個年齡段的女性正處于性活躍階段,而絕經后癌前病變發(fā)病率明顯降低。宮頸癌發(fā)病年齡呈雙峰狀,高峰年齡段為35~39歲和55-59歲,但近年來年輕化趨勢日趨明顯[1]。宮頸癌的發(fā)生有明顯的地域差異,總的趨勢是農村高于城市山區(qū)高于平原[2]。
3.2 原因及對策:
從宮頸不典型增生到宮頸浸潤癌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對宮頸癌進行定期篩查,及早發(fā)現癌前病變和早期癌癥,是宮頸癌防治中最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措施。宮頸癌作為目前唯一病因明確且可以預防的癌癥,盡管國外已經成功地研制出了宮頸癌疫苗,但國內目前還主要依賴于早發(fā)現、早治療,篩查依然是預防和控制宮頸癌的主要手段。就本次調查的現狀就其原因分析,一是篩查對象文化程度低,思想保守,加之傳統(tǒng)思想作祟,使部分婦女得病后羞于啟齒;二是山區(qū)條件差、交通不便、家庭經濟收入微薄等因素,使大部分農村婦女不能定期及時檢查治療;三是生殖健康知識欠缺,保健意識差,對宮頸癌篩查的認知程度低,順從性也差;四是性活躍期婦女初次性交年齡過早,孕育次數過多致婦科疾病患病率高。因此對于幅員遼闊而人口眾多的中國而言,提高全社會對防治宮頸癌重要性的認識是降低宮頸癌發(fā)病的關鍵。針對衛(wèi)生條件較差、衛(wèi)生資源有限的農村地區(qū)尤其邊遠山區(qū),應重點加強健康教育和普查,深入鄉(xiāng)村進行科普衛(wèi)生及生殖健康知識講座和宣傳,讓婦女認識到有病早治以及早期篩查宮頸癌的好處,提高健康保健意識。同時建議政府加大經費投入,出臺相應的惠民政策措施,在繼續(xù)鞏固和延續(xù)宮頸癌篩查項目基礎上擴大篩查面,使更多的農村婦女能享有檢查和及時治療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馬丁,奚玲.宮頸癌流行病學及病因學研究進展[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1,17 (2):6162.
[2] 郎景和.迎接子宮頸癌預防的全球挑戰(zhàn)與機遇.中華婦產科雜志,2002,37(2):129131.
[3] 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