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杰
我縣位于黑龍江省北部大興安嶺東麓。南接黑河、北連漠河,東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我縣常見的主要雜草種類有:一年生禾本科雜草有稗草、狗尾草、野黍、野燕麥等。一年生闊葉雜草:主要有藜、蒼耳、菟絲子等。多年生雜草:主要有問荊、苣荬菜、小薊、大薊等。我縣水飛薊田雜草的群落隨著化學(xué)除草劑的普遍使用而逐漸演變,尤其近幾年鴨跖草、苣買菜、小薊、大薊等闊葉雜草已逐步取代了稗草、野燕麥、狗尾草等禾本科雜草,而成為主要雜草。進入雨季后,這些雜草混同遺漏的稗草生長旺盛,對水飛薊危害嚴重。
一、生物學(xué)特性
溫度:水飛薊苗期可以抗-4度的低溫,由于幼苗耐寒性較強,給高寒地區(qū)創(chuàng)造了早播的有利條件。另外,不同播期通過春化階段的時間不同。過晚播種,由于滿足不了水飛薊春化階段要求的低溫,要晚開花或不開花。即使開花結(jié)果,種子發(fā)芽也不一樣。溫度對花芽分化有一定的影響,晚播水飛薊,春化階段延長,當(dāng)過晚播不能滿足水飛薊花芽分化要求的低溫時,則不能分化花芽。
水飛薊各個生長發(fā)育階段都有一定的要求。由于溫度不同,各生育階段延長的日期也不同。水飛薊苗期生長最適溫度15-18度;蓮座期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7-20度;抽薹要求的最適溫18-22度,開花授粉的最適溫度為20-25度;種子成熟的最適溫度為20-25度。在各個生育階段,如積溫過低,要延長生育階段日期;過高也不利水飛薊的生長發(fā)育。
光照:水飛薊是短日照植物,但對光照要求不十分嚴格。在黑龍江省種植水飛薊能否開花結(jié)實,光的條件是次要的,主要是看溫度條件能否滿足其特性的要求。
我省的光照條件,對水飛薊的營養(yǎng)生長、生殖生長都十分有利。在早春種植,可順利的通過春化階段;后期光照較長,水飛薊延長生殖生長的時間,綠色體增多。7-8月份雖然不是處于長日照情況下,水飛薊也正常開花結(jié)實,并且可以得到較好的收成。過晚播種結(jié)實少或不結(jié)實,這不是光照的影響,而是溫度影響較大。
水分:水是水飛薊生育過程中較重要的因素之一。水飛薊苗期,雖然在較干旱的情況下,也可以生長,但生育非常緩慢,蓮座期延長。如干旱特別嚴重,水飛薊的莖稈非常矮小,形成老化苗,甚至在蓮座期抽薹。
水飛薊開花時,對水分供應(yīng)也很敏感。此時,植物體內(nèi)新陳代謝過程最為旺盛,對水分的要求達到高峰,此階段遇到特殊干旱,又無灌溉條件,種子飽滿度差,秕粒種子增多。如干旱、高溫同時出現(xiàn),造成土壤干旱和大氣干旱,水飛薊授粉條件惡化,種子產(chǎn)量會有明顯降低。授粉后到種子成熟,仍需要較多的水分,這時期植株繁茂,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都較強,同化作用旺盛,以保證植株生長旺盛,種子成熟飽滿,水分是一個主要原因。
土壤:水飛薊分布廣泛,適應(yīng)性強,對土壤的要求不十分嚴格,分布于黑龍江省各地的黑土、草甸地、黃壤、沙壤、棕壤、鹽堿地和白漿土,都可以正常生長。水飛薊尤其適合我地大豆茬輪作地。
二、栽培技術(shù)
選地:水飛薊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荒原、荒灘地、鹽堿地、山地均能正常生長。不能選擇低洼積水地塊。機械種收作業(yè)的,應(yīng)選較平整的地塊。
整地:水飛薊生長繁茂,瘠薄地塊,整地時畝施有機肥4000千克,磷酸二氨15千克,尿素8千克撒散均勻,翻拌于20-30厘米深的土層中。要求土壤細碎,以利出苗。大面積種植壟距65-70厘米。
三、栽培方法
播種:
選種:選粒大、飽滿、色黑、無病蟲害、發(fā)芽率高的種子。種子最好采用跨緯度輪換一代種子,產(chǎn)量品質(zhì)都會增加。
播期:水飛薊種子和幼苗不怕凍,可頂漿播種,種完小麥就可以種它,黑龍江省南部在4月上旬,北部在4月下旬。適期早播,利于水飛薊先扎根,后長苗,根條發(fā)達,苗齊苗旺,提高產(chǎn)量。但也不能過早,過早地凍播種達不到深度,地溫低,出苗慢,不利保苗。
播種方法:
機械播種。用大豆精量點播機進行壟上直接播種。西部地區(qū)也可用播種機平播,行距60厘米,株距3-5厘米,畝用種子量0.6千克。
密度: 在一般正常栽培條件下,生產(chǎn)田畝保苗2000-5000株。在較肥沃土地上 我縣4500株左右;在黃土、沙土等瘠薄土地上5500株左右。如果播期延后,密度還要增加。機械大面積收獲的,5月20日至6月5日播種的,畝保苗可增加到0.8-1.0萬株。
四、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第一遍要適當(dāng)提早進行,第一次中耕最好結(jié)合深松,達到防寒增溫蓄水的目的,據(jù)地情、苗情、草情適當(dāng)進行第二遍鏟趟。單子葉雜草多時可用精禾草克化學(xué)滅草。
定苗時間:當(dāng)苗高6-10厘米時結(jié)合除草間苗,參照密度中介紹苗距可15-40厘米,在8月上、中旬如遇連陰雨,將每株的第一個果序除掉,以免里面粒發(fā)生赤霉病而影響品質(zhì)。
水飛薊自6-7月陸續(xù)開花,果實的成熟期不一致,一個頭狀花序自開花至成熟需25-30天,當(dāng)苞片枯黃向內(nèi)卷曲成筒,頂部冠毛微張開時,標(biāo)志著種子已經(jīng)成熟,應(yīng)及時采收。一般收獲3-5次。最后將收獲曬干的果序用玉米脫粒機或小麥脫粒機統(tǒng)一脫粒,然后再將粒曬干入庫。
采用機械收獲的大面積生產(chǎn)田,最好先進行1次人工采收。在70%-80%成熟時,用割曬機倒曬6-8天至干,再用聯(lián)合收割機拾禾脫粒。在拾禾時有掉頭現(xiàn)象,脫后要人工撿果序,做到精打細收,提高產(chǎn)量。脫粒后的種子也要進行晾曬,種子水分達到10%左右入庫。
水飛薊的種子沒成熟時就是黑褐色,當(dāng)籽粒成熟時如遇下雨水泡就會變成白色,收獲后的黑色粒遇水也會變成白色,以黑色有光澤的種子為佳品。水飛薊一般畝產(chǎn)籽粒70-100千克。
(作者單位:165100 黑龍江省呼瑪縣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