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仙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這股思潮的創(chuàng)始人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塞里格曼·謝爾頓和勞拉·金道出了積極心理學的本質特點:“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的科學。”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fā)展,使人類走向幸福。
案例一:理解母愛,重拾快樂
基本情況:學生旺旺,男孩,作業(yè)從不拖拉,上課也比較專心,有時上課積極發(fā)言,有時回避老師的目光,成績優(yōu)良,從不見有笑容。于是筆者一邊有意無意地與之聊天,一邊向其母親了解情況。原來,旺旺母親望子成龍心切,一張口就是談學習,而忽略了關心兒子的生活、心理等其它方面。長此以往,旺旺感覺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簡直喘不過氣來,就對母親產生了嚴重的厭煩心理,甚至開始恨自己的母親。
分析:從旺旺的表現(xiàn)看,他在學習上有較好的積極狀態(tài),但母親對其學習的過多關注和其他方面關心的缺失,使他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心理。這種消極心理與他原有的積極心理產生了沖突,所以有時上課情緒低落,平時表現(xiàn)出郁郁寡歡的樣子。
措施與效果:筆者一方面竭力與其母親進行溝通,讓她明白物極必反的道理,告訴她孩子需要親人各方面的關懷,才會有安全感,才會有陽光的心態(tài),才會有積極向上的表現(xiàn);另一方面,筆者多次與旺旺聊天,讓他明白母親的行為是出于愛,這種愛是無私的、偉大的。慢慢地,旺旺實現(xiàn)了自我心理超越,理解了沉沉的母愛,產生了感激之情和感恩之心。此時,旺旺發(fā)自內心的感恩——這種積極心理的反應打敗了消極心理的反應,積極的情緒使他產生了主觀幸福感、愛與快樂。
案例二:感受師愛,懂得感恩
基本情況:學生偉偉,男孩,天資聰明、思維敏捷、學習輕松、成績優(yōu)良、外向好動、喜歡打打游戲、比較感性。六年級下學期,有幾次數(shù)學小練習沒有發(fā)揮出最佳水平,有時計算失分,有時小數(shù)點點錯位置,有時還漏做題目。數(shù)學老師很生氣,經常找他談話,進行批評教育,還聯(lián)系家長協(xié)同督促,希望偉偉不要大大咧咧,爭取最好的成績。而偉偉先是欣然接受,接著是默默不語,后來便對數(shù)學老師產生了敵意,有一次竟甩掉書包扭頭就走。筆者見狀趕忙“救火”。偉偉告訴筆者:“受不了了,我又不是成績差,只不過沒得滿分,失掉了一點點分而已,為什么這樣沒完沒了?”
分析:很明顯,偉偉的感性思維受不了數(shù)學老師對他的嚴要求、高標準,當然更不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逐漸累積的消極情緒使他失去了理智。此時需要更強大的積極心理去戰(zhàn)勝他。
措施與效果:等偉偉情緒平復,筆者與他促膝談心,告訴他“愛之深責之切”,告訴他與高手賽跑方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經過一階段的心理干預,偉偉增強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對數(shù)學老師的“過分”要求持寬容態(tài)度,產生了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若干年后,偉偉返校時偷偷告訴筆者:現(xiàn)在懂了,凡事需懂得感恩。作為學生,感謝師恩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學習,爭取好成績。
案例三:學會大度,融入團隊
基本情況:學生宸宸,男孩,各方面表現(xiàn)都不錯,但是有點小心眼兒。每次女生與他開玩笑,他都會很生氣地認為自己又被欺負了;有其他男生受到表揚,他也會不開心,渴望的眼神似乎在告訴老師他更優(yōu)秀。
分析:宸宸心胸不夠寬廣,為小事斤斤計較,缺乏團隊意識,所以他開不起玩笑。他追求完美,但是不懂得欣賞美,當有同學超越他時,不是仰慕欣賞而是羨慕嫉妒恨。
措施與效果:筆者告訴他——女生與你開玩笑是一種示好的表現(xiàn),因為她們喜歡你,把你當作朋友,所以才會捉弄你,才會和你打鬧,這是多么珍貴純潔的友情!你應該感到高興、感到滿足、感到珍惜;筆者再告訴他——男子漢的胸懷應該比海還要寬廣,是可以容納百川的。生活中強者到處都是,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是最美最強大的。我們應該仰視和欣賞強者。我們更應該感恩強者,因為強者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與差距,因為強者會激勵我們更加努力拼搏,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如今,宸宸雖然還是沒有與女生打成一片,但是對于女生的“欺負”會報以微笑。當老師表揚某個同學時,他也會熱烈地鼓掌。
結束語
這樣的案例很多??偠灾?,人的“積極反應”是一種健康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有助于增進和改善人的心理、行為以及人體的生理機能,就是面對工作、問題、困難、挫折、挑戰(zhàn)和責任,從正面去想,從積極的一面去想,從可能成功的一面去想,積極采取行動,努力去做,這就是可能性思維、積極思維、肯定性思維。在人類進化的現(xiàn)階段,人的社會屬性基本上是后天形成的,小學生社會性的形成主要依靠教育(包括各種社會影響的廣義教育)。所以,讓我們多學習利用積極心理學,去點亮學生的感恩心燈,培育他們社會性積極反應,讓他們健康、愉快、幸福、陽光地生活。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敬恩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