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睿
【摘??要】本文概述了藏族“五彩神箭”的起源和發(fā)展,對“五彩神箭”的文化特征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五彩神箭”不僅是集吉慶、娛樂、競技、飲食、音樂、舞蹈為一體的體育活動項目,而且還具有促進文化傳播、民族團結等文化特征。
【關鍵詞】藏族??“五彩神箭”??文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G1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4-0194-02
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是少數(shù)民族村落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現(xiàn)代社會依然得以傳承。一定程度上村落力量對于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傳承與發(fā)展有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位于青海東部黃河岸邊的尖扎縣,被人們譽為“萬靈的天堂”“高原的江南”。這里氣候宜人、山水靈秀、民風淳樸、文化絢麗,它是“中國夏都”旅游圈和黃河上游水上旅游帶的重要節(jié)點,是青藏高原文化旅游資源的富集地,其中孕育于此的集歷史、宗教、民俗、體育、藝術于一體的“五彩神箭”“達頓”“拉伊”賦予這塊滄桑土地鮮活的靈氣,更賦予這里的民族文化騰飛的翅膀。通過對藏族典型村落體育發(fā)展模式的研究,可以反映出青海藏區(qū)少數(shù)民族村落體育發(fā)展的特征,給青海少數(shù)民族村落體育發(fā)展研究提供一定的范式。
一?藏族“五彩神箭”概述
作為藏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之一,射箭的歷史幾乎與藏族文化的歷史一樣久遠。它起源于原始社會的狩獵,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初期,西藏就有射箭的相關巖畫,箭既是當時的生產工具,又是戰(zhàn)爭武器,后來射箭逐漸發(fā)展成為強身健體,兼具娛樂性的體育活動。
尖扎“五彩神箭”是在箭桿的下方纏有各種色彩的絲線,有的還繪有彩色花紋,五彩之色成為尖扎人心目中揮之不去的情結和追求:紅色象征著熱情和活力、黃色象征著富饒與高貴,黑色象征著力量與公平,藍色象征著智慧和包容,綠色象征著希望與和平。結合美麗的地理環(huán)境,“五彩神箭”代表了“天空藍、雪山白、黃河清、高原黃、土地黑、丹霞紅”,化作五彩的祝福,這就是尖扎之魂——“五彩神箭”。藏族傳統(tǒng)射箭賦予了“五彩神箭”更多內涵,在尖扎的藏族農家,箭已經神奇地融入了當?shù)厝藗兊纳a、生活和信仰的各種民俗和儀式,甚至神化為地域性的箭崇拜。人們還用極其夸張的手法,把木箭擴展成巨型的“五彩神箭”,安插在高高的“拉則”上,祈求幸福、平安和吉祥。
射箭比賽一般在上半年中進行,因各地的氣候不同,有的在春節(jié)期間進行,有的在農歷二三月份舉行。射箭比賽活動大多以村為單位。首先,必須選出組織者或總指揮,一般由威信較高、辦事能力強的成年男子擔任,藏語稱為“達宏”,意譯為“箭官”。有的達宏由正副兩人組成,有的正達宏下有若干副達宏。達宏既是領隊又是教練。其具體職責主要是:代表本村和其他村聯(lián)系和決定射箭活動的時間;動員大家積極投身此項活動;負責安排射箭的準備活動,如祭祀神靈等;在射箭比賽中雙方發(fā)生糾紛時,要出面做調解等。
各村落之間組織射箭對抗賽往往可以歷時數(shù)日甚至十幾日,最后還要舉行隆重而熱鬧的“達頓節(jié)”“拉伊”會?!斑_頓”,藏語意為神箭之宴,“拉伊”就是歌會。讓歌舞、說唱和美酒伴隨著賽后無盡的歡樂和激情,通宵達旦地狂歡。“達頓節(jié)”是一個以民間射箭和對唱情歌為主要的載體,將兩村射箭對抗賽、民間歌舞、說唱藝術和美酒佳肴融合為一體的藏族綜合性競技文藝活動。
二?藏族“五彩神箭”發(fā)展探析
1.戰(zhàn)爭武器
尖扎的射箭習俗源于公元9世紀中葉。隨著部落、國家的誕生,弓箭成為不可缺少的戰(zhàn)事武器,同樣對吐蕃時期的男子要求“弓箭不離身”是必備的技能。尖扎黃河兩岸曾經是吐蕃時期的戰(zhàn)略要地,曾是唐蕃之間反復爭奪的前沿陣
地,不同種族、不同語種的征戰(zhàn)將士,曾在這里“潮來潮去”,上演過無數(shù)次揮動戈戟、弓箭的悲壯博弈。吐蕃王朝滅亡后,所屬轉戰(zhàn)該地將士由軍而民,成為繁衍于此的尖扎藏族先民,而射箭武藝作為在兵荒馬亂時代自衛(wèi)和狩獵的需要,也始終被其后代子孫繼承下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并滲透到當?shù)夭刈逦幕蜕畹姆椒矫婷妗T趹?zhàn)亂中,這里的先民們尚武習箭成為時尚,吐蕃王朝滅亡后,這里的先民們依然等待贊普令其出征或撤退的命令,也在等待中造箭習弓,組織對抗比賽,習武備戰(zhàn)。
2.狩獵活動
藏族射箭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當時,人們?yōu)榱松娴男枰?,經常與自然界和禽獸搏斗,通過長期反復實踐和總結,人們發(fā)明了弓箭。據(jù)藏文史籍《賢者喜宴》記載:“青藏高原遠古時期,最初有十余個較大的部落,在他們之中先后出現(xiàn)了弓箭等武器?!睍r至今日,尚存源于古代征戰(zhàn)、狩獵的射箭技藝。
3.技能的傳承
俗話說:“尖扎的箭,卓倉的弓?!迸c盛行藏式射箭的其他地區(qū)相比,尖扎境內保留了相對成熟的造箭技術,箭由羽毛、箭桿、箭鏃組成,所用的羽毛皆是禿鷹、貓頭鷹、山鷹等猛禽的翅羽,加工后長約四寸,寬約半寸,用膠水粘在箭首。之所以使用猛禽的羽毛,而不用其他性情較溫和鳥類的羽毛,象征著射出去的箭同猛禽一樣快猛無比。箭翼要四列,是征服四方敵人的緣起。它要細、要窄,羽翼寬了影響射程,也容易搖晃。樹皮要右旋而貼,是聚集食物和財寶的緣起。箭鏃要銳利,壓倒敵人的利器箭鏃這頭要稍重些。棱鏃、尖狀鏃等在箭桿的下方纏有各種色彩的絲線,有的還繪有彩色花紋。
三?文化內涵
1.“五彩神箭”是吉慶、競技、健身為一體的群眾性體育活動
射箭比賽往往歷時數(shù)日,甚至十數(shù)日。屆時,當?shù)厝罕姺隼蠑y幼,穿戴一新,猶如趕集一般,齊聚賽場觀戰(zhàn)助威。箭手們更是個個攜箭背弓,精神抖擻。隨著嗖嗖如飛的中靶之箭,喝彩聲,蹦跳聲,歡聲雷動,此起彼伏。箭場內外,勇猛善射者,受到人們的愛戴和贊揚。比賽以集體為單位,射手以單人對抗,每人兩箭交叉,輪射前面的靶子。隊友的加油和對手的干擾始終響徹比賽上空,每當隊友中箭有效,同伴們都會跺腳揮手,高聲呼喚,以古老的圈舞慶祝來之不易的一箭。
2.“五彩神箭”是飲食、舞蹈、音樂相結合的體育盛會
比賽結束后,東道主一方箭手還將在賽場上結識的“對雅”(漢藏混合語,意為賽場上一對一矢射的朋友)或“戈雅”(新結識的摯友)請到自己家中,殷勤招待,互致祝福。最后還要按照村里的統(tǒng)一安排,在全村活動中心——嘛呢康,集中邀請客方箭手,舉行隆重而熱鬧的“達頓宴”。藏語“達頓”意為“箭宴”,是安多藏區(qū)特有的一項隆重祝賀箭賽的慶典活動,是雙方箭手在緊張、激烈的箭技比賽結束后,為達到和睦相處、友誼長存之目的而舉行的宴會?!拔宀蔬_頓”在保持原味的基礎上,著重突出食品“綠、藍、黃、黑、紅”的色調,以映襯藏民族“五色”的寓意,在制作手法上,以傳統(tǒng)的藏家蒸、煎、煮為主,強調食品的原汁原味,既體現(xiàn)了整體宴會民俗文化的傳承,又彰顯了民族膳食結構的科學合理,非常符合現(xiàn)代養(yǎng)生理念;在選材用料上,主材突出藏系羊、高原牦牛,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極力彰顯藏民族粗獷豪放、崇尚自然的民族特性,具有悠久的歷史積淀和厚重的人文內涵。尖扎的“達頓”自成體系、最具特色,是一個以民間射箭和對唱情歌為主要載體,將切磋箭技、民間歌舞、說唱藝術、美酒佳肴融為一體的藏族綜合性文體娛樂活動。在美麗的尖扎射箭比賽期間,常常也是舉行“拉伊”大賽之時,而且“達頓”宴會上有一項最引人注目的節(jié)目就是“夏尼倉”(客方)的箭手和“喜哇倉”(接待方)的姑娘間一來一往的民歌及情歌對唱。情歌就是一種抒情民歌,漢語稱“花兒”或“少年”,藏語稱“拉伊”。
3.促進文化傳播,神箭走上世界擂臺
以箭為媒,廣交四海賓朋;以箭會友,增進民族文化交流。2006年,尖扎縣成功舉辦首屆“五彩神箭杯”青海省民族傳統(tǒng)射箭邀請賽。2007年,尖扎縣被國家體育總局正式命名為“中國民族射箭運動之鄉(xiāng)”。2010年,尖扎縣舉辦首屆“五彩神箭杯”國際民族傳統(tǒng)射箭邀請賽暨達頓文化節(jié),2012年第二屆“五彩神箭”國際邀請賽暨達頓文化節(jié),第三屆比賽于2014年9月10日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舉行。來自國內外和省內的121支參賽隊的射箭健兒齊聚尖扎,相互交流、切磋技藝,譜寫尖扎“五彩神箭”與世界民族射箭友好交流的新篇章。
4.促進民族團結,提高凝聚力
在民族的繁榮與進步的過程中,既要繼承和發(fā)展本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又要根植于生存的社會土壤中。傳統(tǒng)文化的交流與升華是民族繁榮與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多種民族傳統(tǒng)文化交融、滲透、相互融合,形成多向結合。多種民族文化形式借助體育運動作為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形成一種綜合性的民族文化,極大地豐富了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內涵?!拔宀噬窦笔遣刈弩w育運動與民族飲食、舞蹈藝術共生共存的產物,在藏族文化遺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僅為本民族人民所喜愛,也為其他民族人民和外國游人所喜愛。“五彩神箭”具有多元化的深層文化特征,對健身娛樂、感化教育,促進民族團結與交流,培養(yǎng)民族感情具有重要意義,是民俗、體育、飲食、舞蹈、音樂、藝術的和諧統(tǒng)一。
藏族“五彩神箭”是少數(shù)民族村落體育文化中一個獨特的民族文化品牌。它的發(fā)展和文化內涵告訴我們,少數(shù)民族村落體育的發(fā)展必須以民族生態(tài)發(fā)展為根本宗旨,在挖掘中不斷加強品牌效應,形成特色,并保持少數(shù)民族體育文化的原生態(tài)與多樣性。
參考文獻
[1]毛成林.“五彩神箭”文化的傳承與弘揚[J].群文天地,2011(17)
[2]任中海、周曉麗.青海尖扎藏族五彩神箭及其文化蘊含[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3]申彥昌.藏族“五彩神箭”的文化內涵及其現(xiàn)代價值[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