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鑫 顧繼奶
摘要:本文分析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管理,從存在問題和改革的角度簡述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現狀及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管理的措施。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存在問題;對策
1 農田水利建設的現狀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農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由于勘測、規(guī)劃、設計倉促,經費不足,配套不全,施工條件簡陋,工程質量差,后期又缺乏維修管理,經過幾十年的運行,不少工程已超過規(guī)定的使用年限,普遍老化損壞,農田水利田間工程的現狀更令人擔憂,導致輸水效率低,滲漏損失大。因此,一方面是水資源嚴重短缺,另一方面又是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證率低。
1.2 農田水利資金投入不足。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條件差,近年來全國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呈現下滑趨勢,農田水利建設滑坡,既影響當前糧食增產,又嚴重制約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的持續(xù)提高。
1.3 觀念和管理方式滯后,在水務系統(tǒng)中,特別是處于基層的水利管理單位,還停滯在原有的思維觀念中,習慣于工程建設嚴重依賴上級的行政命令,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工作效率低、經濟效益不高。
1.4 管理機制和養(yǎng)護機制不健全,我國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或灌區(qū)大多是上世紀50—60年代建成的,設計標準低、施工質量差,加之經過長時間運行,由于管理和養(yǎng)護維修機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設備老化失修、坍塌損壞嚴重、利用率低下、水資源損失浪費嚴重。因此,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勢在必行。
2 實施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機制改革措施
2.1 強化組織領導,為了適應農村稅費改革的新形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組織領導工作,區(qū)、縣成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指揮機構,明確目標和責任,落實有關政策,組織規(guī)劃編制,抓好項目實施,加強監(jiān)督檢查,并明確分工,落實領導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同時,水利部門要加強對工程建設的指導和檢查監(jiān)督。鼓勵和扶持農民用水者協會等專業(yè)合作組織的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其在工程建設、使用維修、水費計收等方面的作用。
2.2 加大各級政府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加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逐步建立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穩(wěn)定增長機制。財政部門要建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補助專項資金,對農民興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給予補助,并逐步增加資金規(guī)模.在安排農業(yè)綜合開發(fā)資金時,繼續(xù)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中低產田改造的一項重要內容。發(fā)展改革部門要調整投資結構,切實增加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要整合國家現有的各項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加強統(tǒng)籌協調,避免重復安排,著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建立分級負責的農建投資責任制,各級政府都要加大投入力度,有條件的地區(qū)應建立農田水利建設基金,鼓勵單位和個人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興辦農田水利工程。
2.3 加強調查研究,及早提出應對措施,認真做好農田水利建設規(guī)劃編制工作。農田水利建設規(guī)劃編制工作,采取以區(qū)縣為單位,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原則上每個區(qū)縣都要編制,編制規(guī)劃要統(tǒng)籌兼顧,突出重點,分布實施,講求實效。規(guī)劃按程序經過審批后,即為安排國家補助資金的依據,申報項目必須符合規(guī)劃要求。水利部門要從區(qū)域水資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發(fā),加強對規(guī)劃編制工作的指導。
2.4 積極推進農村水利管理體制改革
做好該項改革應遵循以下原則:(1)正確處理水利工程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既要確保水利工程社會效益的充分發(fā)揮,又要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降低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2)正確處理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關系。既要重視水利工程建設,又要重視水利工程管理,在加大工程建設投資的同時加大工程管理的投入,從根本上解決“重建輕管”問題。(3)正確處理責、權、利的關系。既要明確政府各有關部門和水管單位的權利和責任,又要在水管單位內部建立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使管理責任、工作效績和職工的切身利益緊密掛鉤。在遵循上述原則的基礎上,應加大以下3項改革的力度:(1)加大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力度。(2)積極推進水價改革。(3)加快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盡快出臺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管理辦法和章程,對資金投入使用和建設管理加以規(guī)范。
2.5 進一步強化政府“統(tǒng)”的功能,同時轉變領導方式,實行“一事一議”,完善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政策,把握政策界限,按照工程性質和受益范圍正確運用“一事一議”規(guī)定,實行民主決策。但決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問,削弱政府“統(tǒng)”的功能,而是改變過去的指令性干預方式為指導性引導方式。特別是縣、鄉(xiāng)兩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承擔起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技術服務、組織協調和編造調度的職責。
2.6 進一步深化農田水利建設機制改革。加快現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拍賣、租賃、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明確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權,進一步調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群眾建設和經營小型水利工程設施的積極性,促使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經營走上以存量換增量、賣舊建新、良性運行、滾動發(fā)展的健康道路。
2.7 全面加強對現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維護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優(yōu)質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設完成,為農業(yè)生產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但是,要使其長期充分地發(fā)揮其經濟效益,作為以后水利工程建設起到一個參照示范的作用,加強對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維護就顯得尤為重要。
2.7.1 安全管理。加強《水法》的宣傳,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災害的侵襲的同時,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圖的人為破壞。
2.7.2 內業(yè)資料管理。工程設計、施工、交付管理各過程中的所有資料必須妥管齊全,設計圖紙及文件、施工記錄、檢測結果、竣工驗收報等應立項建檔.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結果以及工程管理各項檢查記錄資料也應當妥善保存。
2.7.3 工程設施管理。對小型水利工程設施,等級造冊,繪制工程分布圖分類進行排列,對重點工程實施掛牌,設專人重點管理,落實目標責任制,確保已有工程項目特別是重大型項目的設施管理安全。
2.7.4 技術推廣和人才培養(yǎng)
水利工程的效益具有長期性的特點,因此水利工程建設規(guī)劃必須具有發(fā)展的眼光,水利部門應高度重視管理人員的培養(yǎng),采取多種形式,抓好管理人員的業(yè)務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同時要抓好工程建設中的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工作,讓農田水利建設與日益發(fā)展的農業(yè)生產和人民生活相適應,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規(guī)劃建設的水利項目都能充分發(fā)揮其自身的效益,服務于民。
3 結束語
農田水利建設是提高農業(yè)生產條件,改善農業(yè)生產環(huán)境,保障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基礎.積極推進農田水利建設機制改革,加快實施灌區(qū)管理機構定崗定員和工程維修養(yǎng)護定額的試點和推廣,改革水價和水費計收機制,為工程良好運行和節(jié)約用水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機制改革是著眼全局、著眼長遠、著眼發(fā)展的戰(zhàn)略舉措。
參考文獻:
[1]陳孝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問題的探討[J].機電信息,2010,(06).
[2]吳治蓉.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問題探討[J].價值工程,2012,(08)
[3]馮云飛.農田水利建設管理的歷史回顧與改革進展[J].水利發(fā)展研究,2013,(01).
[4]鄭通漢.改革中央水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理論思考[J].中國水利,2012,(05).